从分离派到现实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观念分析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特征为例_第1页
从分离派到现实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观念分析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特征为例_第2页
从分离派到现实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观念分析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特征为例_第3页
从分离派到现实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观念分析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特征为例_第4页
从分离派到现实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观念分析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特征为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分离派到现实主义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观念分析以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艺术特征为例

19世纪以来,学院艺术的权威受到艺术家的质疑。在被普通人控制的艺术中,艺术家开始表现出极其复杂和矛盾的心理状态。这些新的发展导致一个探索新艺术运动时代的来临。其中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德国、英国、奥地利、俄罗斯甚至美国的艺术家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艺术家们进而开始更加自由地探索艺术的边界。新古典主义艺术,在19世纪最初的阶段占据支配性力量,但是这个政治意图明显、高度道德化的艺术很快受到了来自浪漫主义的挑战。在浪漫主义者看来,个人是历史发展的驱动力量。情感的、非理性的、神秘的、直觉的和符号化的事物的重要性远在理性和规则之上。浪漫主义开启了艺术家们获取艺术自由的先河,使他们从受制于权威与人的趣味、学院体制、社会服务、公众意见以及传统中解脱出来。随后而来的现实主义,同样对学院派和公众意见提出了挑战,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角度拓宽了艺术表现的范围,使艺术的范围延展到日常事物。他们从个人的视角出发,阐释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可能的边界在何处的共同约定。现实主义艺术家在表现技法和对象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在这样的过程中,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是,艺术家完成了区别于过去的自我定位的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认为自己拥有一种视野,并且必须为这种视野的真实性负责,虽然这可能会使他们丧失巨额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一、对艺术的反应和情感的相关性德国和奥地利的艺术家在19世纪末期打破了与学院派传统的历史联系。为表示突破艺术的决心和与历史传统的区别,他们最初使用“分离派”一词,这其中唯美主义对它的影响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唯美主义起源于19世纪的文学运动,并很快在艺术领域也得到了响应,艺术家希望能够把艺术从道德、政治和社会意图中解放出来,它是由象征主义发展而来的更普遍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潮流,唯美主义受到了对于日本艺术的兴趣的影响,诸如对于细腻情感的召唤、对于精微的色彩联系的探索、对于艺术技巧的强调、偶尔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对艺术进行描述,以及对于悖论和智慧的兴趣。受到文学上唯美主义运动的启示,唯美主义艺术家试图对观众的情感和反应进行复杂细致的分类。在这儿,微妙而复杂的色彩和谐共处远比讲述故事或道德说教更为重要,作为本体的艺术作品远比绘画的主题更为重要。唯美主义艺术家认为,观众对作品的主题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而是更关注由作品本身的美所引起的情感。这种对于艺术的反应,与他们对“艺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坚持以及对中产阶级的轻蔑是紧密联系的。唯美主义画家绘画的显著特征是微妙的色彩处理和唯美主义的强调服饰,画中的事物都成为观众凝视的美丽的对象。对于古典主义元素和日本风格的混合,甚至于画面情色的暗示,维也纳分离派画家有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与这一运动有关的艺术家和作家,以及他们的很多观念,对于20世纪的艺术有持续的影响,包括维也纳分离派的大多数成员。二、图象主义、装饰意识和女性形象克里姆特是维也纳分离派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曾学习于维也纳工艺学校,受到马卡尔特学院派象征历史画的影响。克里姆特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90年代前期,吸收埃及壁画、希腊陶瓷、中世纪金地版画、拜占庭镶嵌画诸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古典主义的肢体表现方式和镶嵌画风格的服装的平面装饰表现手法结合起来,创造出独自富有感染力的样式。如藏于维也纳奥地利美术馆的1898年创作的油彩作品《索尼娅·尼普丝像》。其画风转变开始于1897年。1897年4月,克里姆特等人退出了“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另组织“奥地利造型艺术协会”。5月,这个组织内部又发生分歧,克里姆特等人退出该协会,组成“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成为该派第一届主席,从此开始了他绘画风格上的彻底革新。这个画家集团最有特色的作品往往与平面的、装饰性风格相联系,其色彩运用微妙而大胆,他们的作品往往暗示着一种混沌的情感状态和态度,要求欣赏者对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分离派艺术家希望通过独立举办展览,从而鼓励艺术家的实验,分离派三个最重要的团体分别在慕尼黑、柏林和维也纳。慕尼黑分离派起源于1892年慕尼黑艺术界的争论。这里提到的分离派团体中,慕尼黑分离派虽然展示过一些前卫性的作品,但同样也包括了大量的自然主义和印象主义的作品,并且与这一时期最具实验精神的艺术家过从不是很紧密,所以说慕尼黑分离派对于学院派传统的敌意是最低的。柏林的分离派形成于1898年,很快他们便结成了反对保守的柏林学院派传统的团体。柏林分离派融合了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传统,但是1913年与表现主义的融合使得这个团体最终解散。代表人物主要有洛维斯·柯林斯(1858—1925年)、费迪南德·霍德勒(1853—1918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年)、奥斯卡·科科施卡(1886—1980年)、马克斯·李卜曼(1847—1935年)、马克斯·斯莱福格特(1862-1932年)、埃贡·席勒(1890—1918年)、弗朗茨·冯·施图克(1862—1928年)、弗里茨·冯·乌德(1841—1911年)。1905年,维也纳分离派分解为两个团体:其中一支支持克里姆特,希望在艺术和商业之间进行沟通;另一派是自然主义者,他们希望重申的是艺术的自主性。克里姆特30岁以前的风格既有古典学院主义,又有自然写实主义的特色,这与其师承和学校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克里姆特的作品有极强的装饰韵味,常将油色与贴金并用,画面灿烂,多表现女性的华美与优雅、绚烂缤纷的色彩与追求平面装饰趣味。克里姆特还创作了许多壁画。在题材上主要是人物与风景,用线画出的人物轮廓与服饰加上点彩与平涂的方式画出的明亮纯净色彩使画面形成典雅的装饰画风。他的速写用线轻淡、洗练娴熟,油画具有梦幻般的感觉。他采用大量简单的几何图形,运用非常绚丽的金属色,如金色、银色、古铜色,加上其他明快的颜色,创作出非常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在当时的绘画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克里姆特的艺术既具有那个时代的共性——即象征主义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具有他自己独特的个性。他将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哲理性的永恒课题作为自己作品中的内容,以象征和装饰的手段予以表现,有人将他的这种表现风格称为“装饰表现主义”。克里姆特的作品除了深沉的戏剧性外,还保持着北欧人民对人生哲理探求的内在素质。克里姆特油画的装饰性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丰富了油画形式,广泛汲取各种流派、民间美术与东方美术的长处,成为独特的描绘样式;另一方面表现为艺术上的黏合性,形成多种装饰样式相结合的装饰绘画。他描绘人生之谜,其倾诉的性爱是忧郁的,画面漂浮的是梦幻的晦涩和神秘,向欧洲的传统绘画样式提出挑战。如1895年创作的布面油彩《音乐》(现藏于慕尼黑新绘画馆),另外在其风景油画《向日葵花园》(1905—1906年,维也纳奥地利美术馆藏)、《罂粟的田野》(1907年,维也纳奥地利美术馆藏)中都可以读到这种特点。克里姆特把线条风格和印象主义色彩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图案、艳丽的色彩,画面被综合成一块平涂的装饰图案。现藏于奥地利维也纳贝维第尔美术馆的作品《吻》(1907—1908年),克里姆特在作品里唤起的是一个理想的世界:这个世界是被装饰性的色彩所渲染过的,布满闪烁的金色以及抽象的图案。一对情侣在鲜花漫布的地毯上亲吻,女人跪在男人面前,暗示一种表达和奉献的礼节。画中图案风格介于日本趣味与拜占庭趣味之间,人物造型基本上是日本浮世绘式的样式。在油画中,克里姆特力求摆脱原先的那种写实手法,以象征和装饰手法来表达人生的某种欲望。他的点彩风景画和裸妇素描也很著名。克里姆特1902年创作的《艾米丽·弗罗吉像》(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藏)轮廓清晰,富有知觉性,更为吸引人的是画中流动的线条和雅致的装饰性。体现在克里姆特作品中的理念、装饰和礼节性也是维也纳分离派区别于其他分离派团体的关键特征。克里姆特领导的分离派,作为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一种新思想,致力于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传统,把造型艺术和工艺美术结合在一起,注重画面肌理,追求平面装饰效果,试图在建筑与工艺领域发展新的装饰风格。克里姆特这一时期的作品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尤其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启发,他采用富于东方装饰风格的画风进行创作,提出了“装饰及内容”的艺术主张,形成了富丽、优美、夸张、变形和追求平面感的艺术风格。克里姆特还为分离派的设计家们设计了许多壁画,采用陶瓷镶嵌技术,利用其娴熟的绘画技巧,为设计增添了很多魅力。克里姆特的绘画与设计风格与莫塞趋向于用单色或黑白颜色的简明风格形成了鲜明对照。克里姆特是对分离派运动非常有影响的艺术家,他与分离派设计家的密切合作以及他设计的作品,促进了艺术与设计之间的交流,并得到新艺术运动中其他成员的承认。克里姆特于1904年,也就是他成立维也纳工房的翌年,受建筑师霍夫曼的委托在布鲁塞尔绘制镶嵌画。他在奥地利的表现主义艺术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装饰和壁画家,他以一种高度象征性风格,一直从事维也纳分离派的出版和展览,还为维也纳大学作了很多情色的、象征性的壁画。强调装饰是克里姆特作品最大的特征。1903—1915年是其创作和设计的黄金时期。1915年以后,在设计艺术方面,欧洲又出现了装饰艺术运动,从这一方面来看,分离派艺术家也是把新艺术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联系起来的关键人物。克里姆特的其他作品,还有《犹滴》(1901年,奥地利维也纳贝维第尔美术馆藏),《金鱼》(1901—1902年,油彩,索洛图恩博物馆藏),《玛格丽特斯通伯勒维特根斯坦》(1905年,布面油彩,慕尼黑新绘画馆藏),《女人的三个阶段》(1905年,布面油彩,罗马国家现代美术馆藏),《完成》(1905年,布面油彩,斯特拉斯堡现代美术馆藏),《水蛇》(1904—1907年,布面油彩,维也纳奥地利美术馆藏),《期待》(1905—1909年,水彩,维也纳实用艺术博物馆藏),《弗丽莎·里德尔像》(1906年,水彩,维也纳奥地利美术馆藏),《达那厄》(1907—1908年,布面油彩,维也纳奥地利美术馆藏),《奥地利上层的农舍》(1911年),《卡尔默城堡公园的林荫道》(1912年)等。三、风格和思想变化分离派的发展很快受到迅速而起的表现主义的影响。1905—1920年期间,在欧洲的不同艺术家团体之间表现主义达到高潮。表现主义不是一个边界明确、自我限制的运动,表现主义艺术家使用强烈的色彩、扭曲的形象,偶尔还用抽象的手法探索绘画主题。纵观分离派艺术家的作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无疑可以看做与表现主义有一定的关联。表现主义作为北欧的一种艺术现象,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其情感的极端表现。艺术家致力于探索社会对真实情感的破坏,认为这个社会需要净化。表现主义艺术家共同表现出“相信艺术能够表现内在于人类本性中的真理,相信艺术能够恢复人类生存的意义”这样的艺术信念。值得一提的是,在维也纳分离派的最后时期,克里姆特1907年与席勒成为至交。当时席勒还是一个年轻的艺术家,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显示出克里姆特对他的持续的影响。在风格上,席勒虽然保持了一些克里姆特的新艺术运动的图案,但在人物的形象刻画上,席勒的笔触是凌厉的,并无克里姆特的优美可言。席勒充满情感张力的作品最终走向了表现主义,加速了维也纳分离派的解体,但是他对人物形象的表现形成了一种风格:使他们成为平面装饰图案的一部分。这种风格成为席勒作品的典型特征,直至他英年早逝为止。分离派艺术承续的另一头是现实主义。19世纪艺术运动的中晚期,现实主义冒着破坏艺术和社会传统的可能,声称艺术家应该按照本来面目来表现世界。这样一来,许多绘画主题在当时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在此因为约定俗成的品位标准被打破。现实主义在法国达到巅峰,古斯塔夫·库尔贝和爱德华·马奈是绘画中最重要的倡导者。现实主义者希望忠实地记录所看到的世界。他们所描绘对象的实质以及情感和社会属性变得极为重要。这种重视的结果,在那样一个阶级不平等的时代是带有挑衅性的。现实主义者的兴趣在于如何把艺术从社会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且探索人的生活是如何被社会所操纵的。而这些也正是现实主义对于维也纳分离派的精神的扬弃。关于艺术家的视角的重要性,库尔贝认为艺术是用来记录世界的,这种记录需要由艺术家的视角来引导,并且是以有悖于“合适”和“不合适”这种神圣观念为代价的。另外现实主义也试图从中产阶级的趣味中解放出来。现实主义的确从浪漫主义中获得了灵感,但它拒绝了浪漫主义对于个人艺术感觉的强调。现实主义绘画处于“真实的”自然中,而不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然风景里,事物形象清晰可辨。现实主义同样拒绝了许多与美术有关的绘画技巧,比如分离派绘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