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题复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题复习(含答案)_第2页
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题复习(含答案)_第3页
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题复习(含答案)_第4页
第1章 科学入门 专题复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1章科学入门专题复习(含答案)第1章科学入门复习课

【知识梳理】

一、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块状用,粉末用,可用来代替药匙。药品送底过程中,粉末要防止沾在上,块状要防止容器。

(2)液体药品:瓶塞要,两口缓倒,标签要朝向。

2.胶头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试管保持竖直,将胶头滴管悬于试管口,伸入试管内,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用后要立即。试剂瓶上的滴管洗涤,要专管专用。

3.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加热时用酒精灯。要用点燃酒精灯,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灭,用嘴吹灭。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试管时要使用试管夹,手握试管夹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而且应该从试管的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处;加热时,试管倾斜跟桌面成,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

二、长度、体积、温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符号是,其他单位还有

和等。

换算关系如下:

1千米=米,1米=分米=厘米=毫米=

微米=纳米。

(2)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

a.弄清楚它的,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b.弄清楚它的,即它的测量范围。

c.弄清楚它的,即最小刻度值,它决定着刻度尺的。

②使用时:

a.放正确:刻度线。

b.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刻度。

c.读正确:先读,再读一位。

d.记正确:数值一定要写明。

2.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较小的体积单位是

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和。换算关系

如下:1米3=分米3,1分米3=厘米3,1分米3=升,1厘米3=毫升。

(2)形状规则的物体:用直接测量,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液体体积可用或直接测量。测量时要注意:

①放平稳:放在上。

②细观察:观察、。

③读正确:视线要于筒壁,并与凹液面最低处。仰视时,读数偏;俯视时,读数偏。

(4)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常用。其步骤为:

①用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②将被测物体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全部浸没,读出体积V2。

③所测物体的体积为。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的单位为,符号。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定为0,水时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摄氏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有温度计、温度计等。家庭用温度计有。

②原理: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

(4)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①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至℃,最小刻度为℃。

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特别细而的管子,水银柱可以在此处断开。故体温计(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

三、科学探究

1.一般过程:、、制订计划、收集证据、结论与评估、交流与合作。探究过程可能涉及所有要素,也可能只涉及部分要素。

2.基本方法:法,只改变要研究的个变量,而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

3.评价环节往往要考虑到是否设置了组,实验对象太少导致结论存在

【专题讲练】

【精选题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熄灭酒精灯应当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要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取化学药品时,无论其性状如何,都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取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贴,防止液体流出,标签朝手心,防止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

【精选题2】写出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1)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

(2)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附有水珠:。

【解析】(1)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如果细口瓶的标签没有正对手心,可能会使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从而腐蚀标签。

【要点点拨】

做实验时,应严格遵守各项规范,这样不仅能保证实验效果,也可以保障我们自身安全及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常用仪器的操作一般遵循三个原则,即防危险原则、防污染原则和防损坏原则。防危险原则指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人身安全,比如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加热试管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污染原则指试剂要避免被其他试剂污染,如试剂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等。防损坏原则指操作时应避免损坏仪器,如在试管内放入块状药品时试管应先横放再缓缓竖立,加热试管时应先将试管预热等。

【精选题3】如图11所示,现用甲、乙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尺测量时准确度高。用尺测量时,尺子放得不正确。根据图中所示,用乙尺测得长度是;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长度,测量结果应是。

图11

【解析】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时,必须要“放正确”,即刻度尺跟被测物体长度平行,尺的刻度面必须紧贴被测物体。显然甲刻度尺放得不正确;同时由于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厘米,乙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毫米。读数时可以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最小刻度值越小,读数就越准确,即乙刻度尺更准确。根据图中所示,用乙尺测得长度是8.95厘米-4.20厘米=4.75厘米。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这一物体长度,则只能估读到毫米,即为4.7厘米。

【精选题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水及石块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做此实验选择(填“甲”或“乙”)的方法误差会小些。

(2)如果两同学读数方法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实际偏大的是(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12所示,那么该石块的体积是厘米3。

【解析】采用乙的方法,取出石块之后,石块上带有水,测得的石块体积偏大。采取甲方法,V石=130毫升-110毫升=20毫升=20厘米3。

【精选题5】小李同学在测量液体温度时的方法如图甲所示。

(1)指出他操作时的错误之处:。

(2)此错误造成的后果是使测出的温度偏(填“高”

或“低”)。

(3)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乙所示,该液体的温度是。

【解析】从图甲可见温度计玻璃泡与烧杯底部接触,烧杯底部温度高于水温,因此测量值会偏高;图乙温度计示数从下向上增大,因此必定是0℃以上,又因为最小刻度为1℃,故读数为69℃。

【要点点拨】

1.科学中会用到很多测量仪器,不同仪器的使用方法不同,但首先都需要看清它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刻度尺是需要估读的,这一点区别于其他仪器,应特别注意。

2.一些物体的测量无法直接进行时,可用特殊测量方法,如累积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组合法等。

3.使用量筒读数时,若俯视凹形液面的最低处,其读数要比平视时大;若仰视读数,则刚好相反,其读数比平视时小。所谓“仰(羊)小俯(虎)大”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4.使用温度计的操作关键是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充分的另一含义是不能接触别的物体。温度计读数要注意辨认0℃以上还是0℃以下。

【精选题6】夏天烈日暴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进行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

A.早晨B.中午C.傍晚

(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解析】本题要探究的问题是“汽车遮阳帘是否有遮阳效果?”,因此在设计实验时就要控制其他条件一样,只有是否使用遮阳帘的差别,即用装有遮阳帘和没有装遮阳帘的汽车来进行比较。题中只是对分别装有三款遮阳帘的汽车进行了实验,缺少对照组。采用光线比较强的中午来进行实验效果最明显。

【精选题7】某种鸟类,若发现巢内有破蛋,会将破蛋远远弃置于巢外。为探究此种行为的目的,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该种鸟的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边放置蛋壳,观察其被天敌(乌鸦)吃掉的百分比,下表为实验结果。

蛋壳与蛋的距离/厘米被乌鸦吃掉的蛋/颗没被乌鸦吃掉的蛋/颗被乌鸦吃掉的百分比/%

10425842

100326832

200217921

(1)你认为该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假设而设计的?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鸟类的这种行为:

【解析】由表可以看出: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远,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被吃掉的百分比越小。因此,将蛋壳放在远离蛋的位置可以保护蛋。

【精选题8】小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如琴弦的粗细、长短、材料等。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7种规格的琴弦。

编号ABCDEFG

材料铜铜铜铜铜铜尼龙

长度/厘米606060808010080

横截面积/毫米20.760.891.020.761.020.761.02

(1)测量结果显示,A、B、C三组中,A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B组次之,C组最低。小华比较A、B、C三组琴弦发现,它们的材料和长度都相同,只有不同,由此得出A、B、C三组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猜想(填“一”“二”或“三”)。

(2)请你参考小华的分析过程判断,A、D、F三组的测量结果能用来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的关系。

【解析】(1)A、B、C三组相比较,材料与长度相同,不同的是琴弦粗细,因此A、B、C三组可研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2)A、D、F三组琴弦材料与粗细相同,长度不同,因此这三组研究音调与琴弦长短的关系。

【精选题9】“知了、知了……”烈日当头,天气异常炎热时,蝉的鸣叫声异常密集而响亮,令人心烦。小明想:蝉的鸣叫声与夏天的高温炎热有关吗?他捉了10只蝉,按不同的温度条件把它们分成10组,测得每组蝉发出的鸣叫声的强弱(用分贝表示)如图14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只有雄蝉会鸣叫)

图14

(1)小明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2)小明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不足,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

②。

(3)根据图14,小明得出结论:蝉的鸣叫声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这样的结论是不严谨的,请加以修正:。

(4)请根据材料再提出一个影响蝉鸣叫的问题: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蝉的鸣叫声与夏天的高温炎热有关吗?”,实验变量是温度。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不足,一是没有控制蝉相同,二是每组1只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偶然性。

(3)实验结论: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鸣蝉的数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多。

【要点点拨】

1.对于“提出问题”环节:关键是要理解题意,特别是要理解题干中所要探究的意向,才能提出针对性问题。提出问题的常见思路有“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等。

2.对于“进行猜想和假设”环节:一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假设或猜想要合理,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出事物的联系,运用科学方法提出有一定依据的猜想和假设。

3.对于“制订计划,设计实验”环节: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中的各种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无关变量)进行确认与分类,然后把有关变量转化为可测量、可感知的量。

4.对于“获取事实与证据”环节:要紧扣实验目的,对实验方案进行思考,在准确描述、记录、细心绘制的基础上予以解答。

5.对于“解释、检验与评价”环节:要善于利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与整理,通过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与方法来分析、判断和推理并得出结论。同时紧扣实验目的,从合理性、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

6.对于“表达与交流”环节:要善于运用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公式等解释并概括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参考答案第1章科学入门专题复习课

【知识梳理】

1.镊子,药匙,纸槽,内壁,砸坏。

倒放,紧挨,手心。

2.竖直,正上方,不能,冲洗。,不需要。

3.2/3,外焰,火柴,不可用,灯帽盖,切不可。

4.1/3;长柄,底部,1/3,45°,自己或他人。

二、长度、体积、温度的测量

1.(1)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和纳米(nm)等。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00000微米=1000000000纳米。

(2)①零刻度线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