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341带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23年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341带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23年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341带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23年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341带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23年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341带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341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341

A1型题1.化合物的相对毒性指A.化合物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比值B.将化合物挥发度估计在内的毒性C.药物有效剂量与其毒性剂量的比值D.化合物相对于其同系物的毒性E.将化合物的毒作用带估计在内的毒性

B

有些有机溶剂的LD50值相似,即其绝对毒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所以实际毒性可以相差较大。将物质的挥发度估计在内的毒性称为相对毒性。

2.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错误的是A.求得受试物的致死剂量(以LD50为主要参数)B.阐明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C.筛选受试物的致突变性D.可用于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研究E.为长期毒性研究提供剂量设计的依据

C

筛选致突变性不是急性毒性研究的目的。A、B、D和E选项都是急性毒性研究的目的。

3.关于弱有机碱在胃肠道的吸收,错误的是A.弱有机碱在胃中呈解离状态,不易吸收B.弱有机碱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C.小肠内酸碱度偏中性(pH6.6),弱有机碱主要呈非离解状态D.在小肠中弱有机碱的脂水分配系数高,易于吸收E.服用小苏打可阻碍弱有机碱在小肠的吸收

E

外源化合物在小肠内的吸收主要通过简单扩散。小肠内酸碱度相对趋向中性(pH6.6),弱有机碱类在小肠主要呈非离解状态,易于吸收。服用小苏打可使肠道碱性增加,有机碱更多以非离解状态存在,可增进其在小肠内的吸收。弱有机碱在胃中离解度较高,一般不易吸收。

4.关于剂量-反应关系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Paracelsus提出化学物毒性主要决定于剂量,是剂量-反应关系的科学基础B.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是确定外来化合物与毒性作用因果关系的基本依据C.剂量-反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常见的有直线型,抛物线形和S状曲线D.直线型是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中最常见的E.S状曲线在横坐标为对数剂量,纵坐标为由反应率转换成的概率单位时,即成一直线

D

剂量-反应关系曲线最常见的类型为S状曲线。在生物机体内,直线型关系较少出现,仅在某些体外试验中,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

5.下列试验中不属于基因突变试验的是A.Ames试验B.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C.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D.枯草杆菌DNA修复实验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突变试验

D

Ames试验、大肠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正向突变试验及果蝇伴性隐性致死突变试验的遗传学终点都是基因突变。枯草杆菌DNA修复试验选用重组修复功能健全(H17Rec+)和缺陷(M45Rec-)的两种枯草杆菌对受试物的致死敏感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即Rec-菌株不能修复DNA损伤所产生的致死突变,因而比Rec+菌株更易出现生长抑制,甚至死亡。试验反映的遗传学终点为DNA完整性的改变(DNA损伤)。

6.对于体内屏障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内屏障可阻止或减缓某些外来化合物分布到一定的器官B.主要的体内屏障有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C.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不阻碍组织细胞需要的营养素的分布D.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可阻碍水溶性、解离的、与蛋白质结合的外来化合物的分布E.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可阻碍脂溶性、未解离的外来化合物分布到脑和胚胎

E

未解离的脂溶性化合物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解离的极性化合物则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大部分外来化合物透过胎盘的机理为简单扩散,同样,非解离、脂溶性的化合物容易透过。其他几项对于人体内屏障的描述是正确的。

7.以下改变中哪一项不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A.单倍体B.多倍体C.缺体D.三价体E.非整倍体

D

单倍体、多倍体、缺体和非整倍体(缺体属非整倍体)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三价体由生殖细胞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相互易位引起,属染色体结构异常。

8.A、B、C、D、E五种化学物联合作用于机体,经系数法评定作用类型为协同作用,按Smyth法K值应为A.<0.40B.<0.57C.=1.0D.>1.75E.>2.70

E

按照联合作用方式的评定方法,K≤0.40为拮抗作用,0.40~2.70为相加作用,>2.70为协同作用。

9.毒性是指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伤的A.能力B.特性C.可能性D.危险性E.危害性

A

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危险性(或称危险度)是一种物质在具体接触条件下,对机体造成损害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10.有关慢性毒作用带的概念,错误的是A.慢性毒作用带(Zch)是危害性指标B.Zch=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C.Zch大表示此外源性化合物不易引起慢性毒性D.对于毒作用有阈值的外源性化合物可求得ZchE.在制订安全限值(最高容许浓度)时可参考Zch来确定安全系数

C

慢性毒作用带(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Zch值越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11.在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之前,了解受试物的挥发性的目的是A.可以确定吸入毒性B.可判断经呼吸道染毒的必要性C.有助于呼吸道染毒剂量的设计D.有助于呼吸道染毒时染毒方法的选择E.有助于防止呼吸道染毒时的交叉吸收

B

在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之前,可以从蒸气压计算出化学品的挥发度,对混合物可以测定其比较挥发度,以便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经呼吸道染毒。如一化学品的挥发度很小,从呼吸道吸入的可能性不大,如果经口毒性不大,可以暂不考虑经呼吸道接触途径的毒性试验。

12.单位时间内外源性化合物从体内消除量占体存量的比例为A.消除率B.消除速率常数C.曲线下面积D.表观分布容积E.以上都不是

B

按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过程公式,消除速率常数Ke=-(dc/dt)/C,亦即为单位时间外源性化合物从体内消除量占体存量的比例。

13.属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是A.铬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B.镍及其化合物、石棉、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双氯甲醚C.烟灰和焦油(含多环芳烃)D.石棉E.双氯甲醚

D

石棉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其致癌作用与其纤维结构有关。其他如双氯甲醚为直接致癌物,多环芳烃属前致癌物,铬、镍化合物为无机致癌物,都属遗传毒性致癌物。

14.生殖毒性试验中,受孕率等于A.妊娠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B.妊娠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C.交配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D.分娩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E.分娩雌性动物数/雌性动物数×100%

B

受孕率=妊娠雌性动物数/交配雌性动物数×100%。它反映雌性动物生育能力,以及雌性动物受孕情况。

15.体细胞突变可能与以下事件有关,除了A.致畸B.致癌C.动脉粥样硬化D.衰老E.遗传性疾病

E

体细胞突变可引起致癌,胚胎体细胞突变可能导致畸胎。体细胞突变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衰老有关。遗传性疾病与性细胞突变有关。

16.烷化剂对DNA的烷化作用最常发生在A.鸟嘌呤的O-6位B.鸟嘌呤的N-7位C.腺嘌呤的N-1位D.腺嘌呤的N-3位E.腺嘌呤的N-7位

B

目前认为DNA上最常受到烷化的是鸟嘌呤的N-7位,其次是O-6位。

17.外源性化合物在血液中主要与下列哪种蛋白结合A.白蛋白B.血红蛋白C.球蛋白D.脂蛋白E.铜蓝蛋白

A

进入机体的外源性化合物主要与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除血浆蛋白外,有些外源性化合物还可能与其他蛋白等成分结合,如CO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但作为一般性而言,本题最确切的答案为A。

18.外源性化合物经皮肤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肤是较好的屏障,但不少外源性化合物可经皮肤吸收引起毒效应B.外源性化合物经皮肤吸收主要是经表皮细胞,经皮肤附属器吸收的较少C.外源性化合物经皮肤吸收可分为穿透阶段和吸收阶段D.外源性化合物经皮肤吸收机制是易化扩散E.一般来说,脂/水分配系数较高,分子量较小的外源性化合物易通过皮肤吸收

D

外源化合物经皮肤吸收的主要机理是简单扩散。其他几项描述都是经皮肤吸收的特点。

19.致死剂量是指A.引起人死亡的最小剂量B.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C.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D.引起机体死亡的剂量E.引起机体死亡的最大剂量

D

致死量即可以造成机体死亡的剂量,是一个笼统的观念。引起实验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为最小致死剂量。

20.安全性评价时,实验动物的染毒途径选择的最基本原则是A.易于给药B.与人接触途径相似C.防止污染D.不可多途径给药E.避免交叉接触

B

化学物安全性评价时动物的染毒途径应尽量模拟人类在环境中接触该化学物的途径或方式。在要求用两种染毒途径进行毒性试验时,其中一条途径应选用人体实际可能的接触途径。

21.有关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可参考以下的设计原则,除外A.以亚慢性阈剂量为最高剂量B.以1/10LD50为最高剂量C.最高剂量为0.25MTD(最大耐受量)D.1/10LD50为最高剂量,1/1000为预计无作用剂量E.组间剂量差为20倍

E

慢性毒性试验组间剂量差一般以5~10倍为宜。

22.动物长期致癌试验中,对诱发肝癌敏感的动物是A.小鼠B.家兔C.豚鼠D.大鼠E.猫

D

大鼠对诱发肝癌敏感。也有报道小鼠对肝肿瘤的易感性与大鼠相近,但小鼠肝癌的自发率可能较高,且易患各种肝脏疾病,干扰观察。

23.亚胺类属于A.直接致癌物B.前致癌物C.近致癌物D.助致癌物E.终致癌物

A

亚胺类不需要代谢活化即可与DNA发生作用,引起致癌效应。

24.小鼠器官发生期自受精日计是A.1~3天B.4~6天C.7~16天D.17~18天E.19~2l天

C

在致畸作用中,对致畸物最敏感的阶段是器官形成期。自受精日算起,小鼠器官发生期为7~16天,大鼠为9~17天,家兔为11~20天。

25.铅中毒时血和尿中ALA升高是由于A.ALAS受抑制B.ALAD受抑制C.血红素合成酶受抑制D.琥珀酸脱氢酶受抑制E.胆碱酯酶受抑制

B

铅抑制旷氨基-7-酮戊酸脱水酶(ALAD)活性后,ALA形成胆色素原受阻,使血ALA增加,并由尿排出。

26.决定刺激性气体的作用部位和病变程度的因素是A.化学物结构B.化学物物理特性C.化学物的溶解度D.化学物的浓度E.化学物的溶解度和浓度

E

化学物溶解度大,易在上呼吸道吸收,表现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溶解度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对呼吸道刺激作用不明显,但可引起肺水肿。通常中毒症状与浓度大小有关。

27.有关毒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B.毒性高的物质,需要较大的数量,才呈现毒性C.只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毒性D.接触途径和方式,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都可影响物质的毒性E.决定毒性的因素是与机体接触的剂量

B

毒性是一种物质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较高的物质,只要相对较小的数量,即可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毒性较低的物质,需要较多的数量,才呈现毒性。

28.联合作用系数K为A.1/实测LD50B.1/预测LD50C.实测LD50/预测LD50D.预期LD50/实测LD50E.以相加作用的假设出发,计算出的混合化合物的预期LD50值

D

联合作用系数(K)为混合物的预期LD50与实测LD50的比值。混合物的预期LD50是在先求出化合物各自LD50的基础上,从各化合物的联合作用是相加作用的假设出发,计算而得。

29.危险度评定的结果可用于以下几方面,除了A.分析使用外来化合物的利弊B.作为制定卫生标准的依据C.评定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D.确定治理污染可能承受的风险E.确定环境污染物治理顺序

D

危险度评定是对有毒化学品进行卫生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危险度可进行利弊权衡分析,外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定还可为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还可对确定环境污染物的治理顺序提供依据及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

30.以下为制定或修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除了A.对机体不应引起急慢性中毒,包括潜在的远期危害B.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C.对健康无间接危害D.选择最敏感的指标作为确定基准值的依据E.基准值是制定卫生标准的唯一依据

E

A、B、C、D都是制定或修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但E不确切。基准值是科研得出的数据,是制定卫生标准的科学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卫生标准的制定是以基准作为主要依据还要结合经济、技术等具体因素、综合分析而制定。

31.水源卫生防护措施中以下哪项不正确A.以地面水为水源时,取水点周围100m半径水域内,应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一切活动B.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m水域内,不得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C.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地区,应限制污染物的排放D.在取水点下游100m水域内,不准设置污染源E.取水点下游100m内,不得进行污水灌田和施用危害大的农药

B

水源卫生防护中有一规定,取水点上游1000m和下游100m水域内,不得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而B答案中提的是下游10m内,所以是不正确的。A、C、D、E都是水源卫生防护中的要求,都是正确的。

32.以下是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在需氧条件下无机化产生的最终产物,除了A.氯化物B.硝酸盐C.二氧化碳D.硫酸盐E.甲烷

E

有机污染物在需氧条件下,无机化产生的最终产物是A、B、C、D。它们分别由含氯、氮、碳、硫的有机物经氧化分解,成为最终产物的无机物。而甲烷是含碳有机物在缺氧的情况下形成的含碳有机物,不是最终产物。

33.关于痛痛病,哪项是错误的A.由含镉废水污染农田引起B.发病的潜伏期长C.患者多为育龄妇女D.多在营养不良的条件下发病E.多因镉引起的肾衰竭死亡

E

A、B、C、D都是痛痛病的特点。但引起死亡的原因不是肾衰竭。痛痛病可有低分子蛋白尿、尿糖、尿酶改变等肾脏损伤。但最后患者多因全身极度衰弱和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并非死于肾衰竭。

34.关于腐殖质,哪项是错误的A.含氮量很高的无机化合物B.化学性质稳定C.可在人工条件下形成D.没有不良臭味E.不含病原菌

A

腐殖质是有机化合物。但属于无害化的最终产物。土壤受有机物污染后,可有两种途径进行自净作用(亦是无害化作用)。一种是无机化,包括氨化硝化等作用。其最终产物都是无机物,例如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等。另一种就是腐殖质化。是将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重又合成新的有机物,即腐殖质。所以腐殖质也是有机物无害化的最终产物,但不是无机物。B、C、D、E都是腐殖质的特点。

35.长期镉暴露对人体影响的主要靶器官是A.心B.大脑C.肾D.肝E.神经

C

镉在体内首先损害肾,使肾功能异常。继而引起机体钙、磷代谢障碍,导致骨质疏松,多发性骨质。所以,主要靶器官是肾。

36.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内容A.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B.对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C.对改建的公共场所选址进行卫生审查D.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E.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考核

C

C不属于经常性卫生监督,而是属预防性卫生监督。凡是选址、设计审查等都属预防性卫生监督。而A、B、D、E都属于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内容。

37.根据卫生标准规定,理发刀具、胡须刷、毛巾不得检出A.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C.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D.大肠菌群、溶血性链球菌E.大肠菌群、总链球菌

B

对于理发刀具,毛巾等接触皮肤的公共用具,应该控制消化道传染病和皮肤感染的病原体。大肠菌群是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的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代表皮肤感染的病原体,故卫生标准规定,不得检出该两类细菌。

38.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就以下几项提出了要求,除了A.堆温B.粪大肠菌值C.蛔虫死亡率D.苍蝇E.腐殖质含量

E

高温堆肥的卫生标准中只有A、B、C、D四项内容,没有腐殖质含量。从而加强对这四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9.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中,对化妆品中的下列有毒物质有限量要求,除了A.汞B.铅C.砷D.甲醇E.镉

E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中规定对四种有毒物质有限量要求,即汞、铅、砷和甲醇。没有包括镉。

40.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中规定,所有化妆品都不得检出A.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链球菌、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C.链球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D.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E.粪大肠菌群、链球菌、绿脓杆菌

A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内容是A。请注意,监测化妆品是否受到消化道病原体污染的指标是粪大肠菌群,而不是大肠菌群。

41.用于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常用的评价指标是A.单要素环境质量指数B.超标指数C.污染物排出量D.排毒系数E.环境污染指数

D

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常用评价指标是排毒系数。A、B均属于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标。C是计算排毒系数所必需的一类参数。E是另一种概念。

42.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A.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效应评价三部分B.污染源调查评价、环境质量调查评价和环境效应调查评价三部分C.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和健康效应评价三部分D.污染源调查和评价、环境监测、对人群健康影响调查三部分E.污染源调查监测、环境监测、环境质量指数计算三部分

B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环境效应这三方面都要进行调查评价。如果其中有一方面内容仅仅是调查或仅仅是评价都是不全面的。所以,A是错的,B是对的。C、D、E的内容都不全面,都是错的。

43.我国的《游泳场所卫生标准》对以下项目提出了卫生要求,除了A.池水浑浊度B.溶解氧C.池水水温D.池水化学污染指标E.池水细菌学指标和余氯

B

游泳场所的卫生要求,包括A、C、D、E。但不包括溶解氧。游泳池的水质净化主要采取人工净化措施,不依靠池水的自净作用。故溶解氧不在卫生要求之内。

44.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A.脉搏B.体温C.汗液分泌D.皮肤温度E.不适指数

B

由于机体有一定的热调节作用,故通常情况下,机体的热平衡不会破坏,因此,体温也比较稳定。一旦机体的热平衡被破坏,则最直接的判断指标是体温。

45.有效温度是下列哪项条件下的空气温度A.风速=1.0m/s,相对湿度=1.00%B.风速=1.0m/s,相对湿度=70%C.风速=0.5m/s,相对湿度=80%D.风速=0.3m/s,相对湿度=90%E.风速=0m/s,相对湿度=100%

E

有效温度是根据气温、气湿、风速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