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场所的隐私权研究TOC\o"1-2"\h\u23423一、公共场所隐私权的证成 2637(一)公共场所存在私人事务 223151(二)隐私权是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核心 23781(三)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有利于其他权利的实现 35232二、公共场所隐私权构成要件及行为类型. 421979(一)公共场所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411012(二)公共场所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类型. 527963三、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630646(一)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现状. 625171(二)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719457四、对完善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建议 831575(一)确立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法律地位 811621(二)明确公共场所的判定标准 91913(三)确立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主体区别 1122328结语 12503参考文献 12一、公共场所隐私权的证成(一)公共场所存在私人事务公共场所是指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公共场所具有很大的人员流动性,任何人都可以不定时进出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又分为完全开放性公共场所与限制性公共场所,完全性开放公共场所是指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人可以随意进出该公共场所,则该场所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强;而限制性公共场所是指具有某些限制条件的公共场所,例如需要购票进入的电影院、动物园、音乐厅等,此类公共场合较完全开放性公共场所人员更少,人员流动性更低。无论以上哪种类型的公共场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即资源共享性与复杂性,人们进入上述公共场合以后可以共同使用公共场合的资源,并且进入公共场合的个人身份难以查验,即社会各个领域的个人都可能会出现在公共场合中。肯定公共场所存在私人事务保护个人在公共场合行为自由的权利更是对各种人格尊严的无差别保护,个人基于自我意愿在公共场合处理私人事务,这是相关法律法规赋予每个人一定权限中的自由,但同样个人也享有个人私生活以及私密信息的保护,即该自由不是无限制的、任意的。(二)隐私权是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核心个人隐私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权利将我们的个人信息情况在任意时间、地点告诉给特定的个人。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分析其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的具体情况,再决定将哪些信息告知给哪些个人,这种以隐私权为中心,通过是否具有合理的隐私期待来作为该行为对隐私权构成侵权的考量标准,比传统的观念,以个人所处的场所为中心从而进行判断是否侵权的方式更加具有人性化和包容性。比如,在医院,为了医生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治疗,我们会向医生如实地回答有关于我们个人身体情况的问题;在竞聘岗位时,我们也会告知面试官我们的工作经历及个人信息;在出门乘坐公共交通时,我们同样会将身份证件出示给相关工作人员。以上的种种情况,并不代表我们在日常的公共场所中,会将我们的个人信息暴露给身边的所有人。在这个对数据收集、分析能力急剧上升的信息化社会中,在公共场所各种侵犯隐私权的案件无疑在告诫我们,个人信息愈发的无足轻重。而传统的隐私权观点无疑不适合现代社会的现状。传统的“公共场所无隐私”观点将“公共”与“隐私”二者进行生硬的划分,认为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标准仅仅是通过个人隐私信息是否受到不妥当的公开和侵犯,并且选择忽视了受害者身处的周围环境,否认了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存在。但是当代大多数学者将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看作隐私权的延伸,对于侵权行为的考量不仅局限在个人隐私信息上,还考虑到受害人所处的时间与地点等一些其他信息。而将公共场所隐私权视为隐私权外延概念从而进行综合考虑,则能更好地满足公民在公共场所中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三)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有利于其他权利的实现在公共场所中保障了公民的个人隐私权,不仅仅保护了个人的隐私,还对其他权利的实现具有帮助的作用。试想,如果公民的个人隐私无法在公共场所中受到保护,人们会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在公共场所中的言谈举止、所作所为都有在社会中被广泛传播和他人知晓的风险存在,社会公众在公共场所中势必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大众带着惶惶不可终日的心理状态下掺入到进行社会活动时,一定会使其行为发生改变。但如果个人隐私权可以在公共场所中被很好地保护,公民就不用担心上述的这些烦恼,可以在公共场所中直抒胸臆,由此可见,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可以保障公民更好参与到公共活动当中。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应对各式新型犯罪活动,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更多的公共摄像头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但监控系统的普及和存在会使我们日常所需的私人空间大大减少。如果人们在公共场所中所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都在被监控视频所摄录下来,会导致人们不愿告知给他人的活动有曝光的风险,例如有心理疾病的病患去看医生、酒精依赖症患者参加戒酒会等,上述所提到的各种活动虽不违法,但是这些活动仍不属于公共活动中的主流,甚至一些活动不符合大多数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被发现会带来可能被他人攻击的危险,所以这一部分人想要隐匿自己的行踪。但公共视频监控的出现则会迫使公民过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社会丧失多元性和包容性。“公共场所无隐私”的观点就没有注意到这个隐患,因为当人们注意到别人正在关注到他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地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一举一动。在极度透明的社会当中,公民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国家和其他人所观察记录,这就强迫人民的言谈举止和社会的“主流”行为相同,极大地限制了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当一个人的“非主流”行为存在被他人讨论或非议的风险时,就会迫使他参与到社会“主流”的活动当中,如此一来,公共场所将会变为“军训场”,所有人都将进行相同的活动,公共场所会失去其特有的公共性。二、公共场所隐私权构成要件及行为类型.(一)公共场所隐私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侵权行为发生地点为公共场所这里的公共场所不仅仅是个狭义的概念,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情况下,每个人对自己的隐私期待也是千差万别。我们通过对侵权发生地点的角度来思考公民在公共场所中是否应该存在自己合理的隐私期待,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考虑:第一,某一个地点承载个人生活、私人事务不希望受到他人干扰的预期,但这个地点却属于公共场所,就像上文所述凯兹案中公共场所中的电话亭一样。Harlan法官写道“本案的关键不在于电话亭在其他时间段*能够为公众所进入',而在于当他人使用电话亭时,电话亭就成为一个临时的私人场所,临时使用电话亭的他人享有免受侵扰的自由,并且这种隐私期待是为公众所认可的隐私合理期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拥有这样属性的场所、空间数不胜数,比如公共卫生间、服装店的试衣间等,抑或是快递、书包、私家车等,都具有承担临时个人隐私期待的功能;第二,对公共场所的理解不应仅局限的认为是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进入或离开的空间,还应当是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线里和无差别对所有人都敞开的领域。在四周空无一人的地方,公民应该享有一定程度的隐私期待。换言之,即某一个公民在某一特殊时间处于某一特殊地点时,而这一地点还属于公共场所,当这一场所所处的位置足够偏远、寂静,使得他人不使用其他科技手段便无法获取到该公民的通话或行为的信息,在此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认为在这样的场所空间中,存在公民的合理隐私期待。而这样的空间则例如,茂盛的树林、伟岸的山峰、人迹罕至的海岛、午夜时间的站台以及清晨的广场等。公民的合理隐私期待会与这些原本都属于公共任何影响,也不会对公民的行为进行任何限制。2.侵权行为通过科技手段方式进行时代变迁,对公职执法人员来说,作为对不法分子作案手段逐渐隐蔽和复杂的应对手段,社会大众当然也会理解和同意使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手段和效率,但如果政府公职部门纵容对监控摄像头的使用而不加以规范和限制,一定会对公民的隐私权造成侵害,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减少了社会犯罪活动的产生,但却加大了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的隐患。在面对科技进步的冲击以及如何能够在既能充分发挥公共场所监控系统的职能,又能保护到社会公众在公共场所中的隐私权的问题下,对于隐私权的相关法律必须要给出明确的规定,在面对科技手段与公民隐私权之间的冲突,相关法律法规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3.侵权行为构成冒犯并不是公民所有的隐私期待都是合理的,这里的冒犯是针对公民在公共场所中个人隐私期待中“合理”的部分的侵犯,令人遗憾的是合理隐私期待难以与隐私期待所区分开来,二者间很难划分出清晰明确的界限。所以,在司法实践上,法官就要根据案情,针对案情中的个人隐私期待是否“合理”做出自己的判断。要想让法官同意辩护人的观点,承认在该案情中存在合理的隐私期待,最重要的就是将其代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结合所处的空间与时间,判断在该案中隐私期待是否符合正常的社会规则及道德,换言之,即判断案情中行为是否属于“合理”的隐私期待。张新宝教授在谈到什么叫做敏感隐私信息的时候曾说到“敏感隐私信息的概念是极具本土化色彩的概念,在我国进行敏感隐私信息的类型化列举时,应注意要以我国文化传统、社会普遍价值观、法律传统、风俗习惯等作为考量因素。”并且,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公民思想的逐渐解放,社会公众对于“隐私期待”的思考会越来越深刻,而标准也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综上,对于侵犯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发生地点的差异、科技手段的创新以及冒犯程度的考量都会影响着法官对公民在公共场所中是否享有合理隐私期待的判断,法律必须看清社会发展的现状,为公共场所中的公民隐私权提供保障。(二)公共场所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类型.1.管理者的管控行为在公共场所安装监控视频摄像头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降低社会犯罪率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也同样如此。不管是在商场还是住宅小区,在马路边或者公园里,公共监控视频随处可见,这就使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监控录像记录保存下来。虽然摄像头的安装会对我们的个人隐私带来冲击和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却在维护社会治安和保障公民安全的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当今的社会中,一部分公共场所监控摄像头的安装都不是政府公职部门的行为,也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授权,就像街边的小店为了防止盗窃,都私自装起了监控录像,虽然其本意是保护个人财产的安全,但同样一些不法分子以此为借口,将监控摄像头的视角调整到明显超出其合理需求的范围之外,并在未经得他人的同意下将录像的内容擅自储存传播。2.新闻媒体的报道行为.因为新闻媒体职业具有高传播性的特点,所以,在新闻媒体工作者采访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保护到受访者的合法权利,尤其是受访者的隐私权,如涉及到受访者的隐私信息一定要加以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以下情景发生:例如一些自媒体、视频公众号工作人员没有征得他人允许便进行偷拍偷录,并上传到网络当中;或者新闻报道中未经本人就引用了其照片姓名的信息。3.公共场所的拍摄行为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手机也由最早只具有拨打电话的功能发展到摄影录像等功能一应俱全,公众现在可以在公共场所中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进行拍照。在人们享受手机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的同时,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也给隐私权带来了挑战,在公共场所中进行拍摄的行为,很可能侵犯到了他人的隐私权。三、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立法现状.目前,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内,对于保护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法律规定少之又少,内容过于单薄,这在司法实践很难找到相关法规进行参考,给法官在判案时带来很多困扰。在去年的315晚会中,央视曝光了多个知名商家在商店内安装了人脸识别摄像头,记者在全国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例如著名品牌科勒卫浴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在全国的上千家门店中悄悄地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只要人们曾经进入过其中的任意一家,就会被摄像头抓拍并生产相应的编号保存下来,以后无论顾客再去哪家门店,科勒卫浴的工作人员都会知道消费者在哪个时间,去了哪个门店。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识别信息,如果被不法分子得到,将严重影响用户的财产、隐私等安全。在法律实务的领域下,同样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我国对公共场所隐私权并无相关规定,当有侵犯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案件发生时,法官没有判断被告的行为是否涉嫌侵权的考量标准,很难给受害人的隐私权提供有力的保障。从我国民事部门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关于隐私权保护的规定仅仅存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人格权编和侵权责任编中。美国的Prosser教授其实早就将隐私权侵权划为了四种类型:第一,揭露他人隐私事务的侵权;第二,公开丑化他人形象地侵权;第三,侵扰他人安宁的侵权;第四,擅自使用他人姓名肖像的侵权。1从《民法典》中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现行民法体系中的对于隐私权的保护还很欠缺,对公共场所中的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更是没有任何描述。(二)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1.公共场所隐私权无明确的法律地位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文献中,对隐私权的关注较少,对公共场所个人隐私权方面的保护并没有得到我国大部分学者的关注。尽管在一些法学期刊著作中提及了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一小部分学者也针对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制度方面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构想,但仍不足以完全支撑起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法律概念。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体系内,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制度在立法方面依旧存在缺陷。除了上述的法律法规对隐私权有明确的规定之外,对隐私权的保护进行描述也仅仅存在于部分地区的规章条例之中。例如,天津市在2020年12月1日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该条例中的第十六条规定市场中的各个企业只有在存在正当采集理由和通过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收集公民的个人信息,令我们值得关注的是,该法规中将生物识别信息纳入到禁止采集的范围之内,生物识别信息包括指纹、五官等信息。虽然在条例中并没有提到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但其保护的内容已经属于个人隐私的范围。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该条例仅仅适用于天津市,对于公共场所中的隐私权保护在我国民法体系中仍没有明确的地位。2.对“公共场所”范围认定模糊公共场所范围的界定,是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由于公共场所本身所具有的共享性和开放性,导致对其范围的界定增添了难度,不同个人通过不同视角也会对于公共场所的范围作出不同的判断。我国目前主要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作为对公共场所范围的判定标准。该条例规定的公共场所主要是指针对不确定的特定人开放的场所。但是在我们身边的很多空间,虽然在使用前是提供给公众使用,但是在公民进入到该空间后,该空间就具有了特定人的属性。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管理条例》中对公共场所的规定并不符合实际生活中社会公众在公共场所中对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需求。例如在轰动一时的北京优衣库试衣间视频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公安机关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理由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罚,透过这个处理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公安机关已经将试衣间视为公共场所。如果通过这一视角再去分析该事件,在试衣间的偷拍视频被公开后,我们应当认为视频的传播者已经侵犯了受害人的隐私权。所以说,对公共场所范围的界定是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3.缺少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侵权认定和责任承担标准我国目前仍缺少对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侵权认定和责任承担标准。首先对于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侵权认定来说,公共场所中合理的个人隐私期待的范围难以标准化规范。对合理性的理解是具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的,由于每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对于事情的耐受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人们对于合理范围的界定标准也存在较大的不同。目前,我国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判决需要根据其主观意识的考量,会导致类似的案件在不同的法官进行判决下会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出现。其次,在侵权行为发生后,我国民法领域中还缺少对受害人的救济措施和侵权人的责任承担的相关规定。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不同,二者之间社会的意识形态也有巨大区别。不同于西方国家崇尚个人自由主义,我国更为推崇集体主义精神。这就导致了我们不能将域外法律体系中的救济措施和责任承担的相关规定完全移植到我国的民法体系中。需要制定出与我国的传统人文观念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统一的法律制度,更好的保障侵权人和受害人的相关权益。四、对完善我国公共场所隐私权保护制度的建议(一)确立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在我国目前的民法体系中,隐私权在《民法典》中规定属于人格权的一部分,而并没有单独的说明和解释。由此看出我国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并不十分重视。然而,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关系到我们的人格尊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隐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我们的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语。隐私权的保护范围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大,作为一项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发展权利,其保护的内容已经不再是仅仅针对个人信息。正如杨立新先生所言:“要实行一个解放运动,将隐私权真正从其他人格利益中解放出来,名正言顺地还原其人格权的本来面目和法律地位,使每一个人的隐私权都能够得到像其他具体人格权一样的公正待遇,受到同等的司法保护”。建议未来能够在《民法典》中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只有这样,作为隐私权的外延概念,才能使公共场所隐私权的确立提供了可能。另外,还希望在我国的司法解释中明确提出公共场所隐私权的概念,从司法的角度承认公共场所隐私权的存在,不仅会对社会中发生的相关侵权案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使我国对于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保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二)明确公共场所的判定标准1.有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在这种具有私人性质空间里,“人们并不希望完全暴露于公众或其他人的视野,相反,希望可以隔绝他人的目光,因此在这些场所也存在隐私……隐私权相对更为完整”。这样的公共场所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两个类型:一种是完全具有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这样的场所例如公共洗手间、试衣间、宾馆房间等等,因为这类空间具有与外部世界相隔离的特点,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那么此时,只要有位公民进入该场所,关上门,切断该空间与外部社会的联系,从本质上来说,这一公共场所就转化为了私人场所,在这个空间之内就具有合理的隐私期待,其隐私权的保护力度几乎等同于在私人场所的权利保护水平。这时,如果有其他人通过窃听、摄录等其他方式试图窥探房间内情况时,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该行为侵犯了房间内个体的隐私权益。另一种是具有不完全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就像饭店的包房,KTV的包间等场所,这些场所虽然同样有门可以将内部与外部空间相分隔,但由于内部空间所从事的行为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公共社交属性,所以将这类空间与完全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分为两类。但我们同样认为,在该空间内,公民的隐私权同样应该受到保护。之所以将这类公共场所的隐私权视同在私人空间的隐私保护一致,主要考虑到虽然处在该空间的公民具有随时切断或恢复与外界联系的权利,但只要门关着,该空间仍然具备隐秘性,就表示该空间里的个人希望空间的隐秘性得到保障,不愿受到他人的打扰;反之,当房间的门处在敞开的状态,就可以视为空间里的人默认可以受到外界因素的轻微打扰,降低了其对于隐私期待的需求。但是身处这样的公共场所,判定一行为是否侵犯了隐私权就要进行具体分析,主要考虑该行为是否为故意为之。例如,在包房门敞开的情况下,一人快速地经过门口并下意识、瞬间地看到房间内的情况,无论看到任何信息都不应判定该行为侵犯了隐私权;但若该个人在门口长时间驻足,故意持续不断的观察房间内的情况,这一举动明显带有主观色彩。即使这样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在司法实践上应判定该行为侵犯了隐私权的合法权益。2.半开放的公共场所半开放的公共场所是指只向特定人群开发的公共场所。如学校校园、女生公寓等。进入到这类场所的目标群体是特定,而不像上文所述的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一样面向单一个人或一小部分群体,半开放的公共场所所具备的公共属性要明显高于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当然,在这类公共场合中,对隐私的合理期待需求也会小于前类场所。但针对这类公共场所的隐私权保护问题,无论是司法界还是社会上都存在较大分歧。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魏某诉上海复兴中学侵犯个人隐私案。案由是高三学生魏某和他的女朋友在教室后排卿卿我我,被学校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完整地记录了下来,在几个月后,这段录像就出现在了全校的警示视频中,对两个人的内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社会各界便针对校方是否有权将监控视频公开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者认为,二人知晓教授内监控摄像头的存在,并进入到教室中,这说明二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存在可能被摄录下来的可能,自愿为各种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也就是风险自担理论。也有学者认为,二人选择进入了教室的原因,而并非在学校的走廊里或者操场上进行亲昵的举动,就说明二人对该行为具有隐私期待。他们虽然知道教室中存在视频监控,二人的行为可能会被记录下来,但并不代表二人同意将该行为的录像在全校范围内播放。校方的行为无疑给魏某及其女友的自尊带来了巨大伤害,甚至二人都曾有跳楼轻生的想法产生。而隐私权作为人格权的一部分,与我们个人的人格尊严紧密相连,既然认同校方的做法伤害到了二人的人格尊严,那就便应该判定,个人隐私权仍然存在于此类场所中。3.完全开放的公共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公共场所侵犯隐私权的案件频繁发生,使许多学者意识到,隐私权的传统理论观点已经不足以应对信息化社会给我们个人隐私权带来的挑战。随着对隐私权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隐私权保护范围也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扩大,从私人空间延展到公共场所。德国著名法学家拉伦茨提出,隐私利益可以被分为三种利益,首先是核心的隐私利益,主要关注个人的想法和感受;第二是私密的利益,这一利益主要是指家庭生活的私密性,纯内在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这一层次已经具备一定的外在的可观察性;三是外在的个性化利益,主要指向个人向一般的社会公众展示的内容。1尽管拉伦茨教授的观点也存在不足,但是对于人的隐私利益的描述是符合当代社会大众的需求的。当一个人进入公共场所时,真正暴露给其他人的都是其认为最无关紧要的信息,关于个人关键的隐私信息不会轻易地让他人知晓。因此,根据不同种类的公共场所所具备不同程度的开放性,在各类公共场所中的隐私权保护力度也不尽相同。保护力度最强的公共场所种类应当本身具有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这个场所是一个独立、封闭的空间,有权不让其他人员进入到该空间之内。其次是只允许特定人群进入的在半开放公共场所,因为其面对的是特定人群,这种空间下的公共性必然大于前者,所以,对于隐私权保护的力度不如具有私人性质的公共场所。排在最后的是完全开放的公共场所,在这类空间中,人们对于合理隐私期待需求最低,所以排在最后一名。(三)确立公共场所隐私权的主体区别1.社会公众人员这类公众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娱乐圈的公众人员,包括影视明星、导演、作家等。因为这些人员具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而这些人员自愿放弃一部分隐私权保护从而获取其本人期许的相应名声及待遇,导致对于这类人员在部分公共场合下的活动,例如综艺录制过程中、作家签售环境下等情况,不应列为侵犯其公共场所隐私权的范围内。但是,在具有私人属性的公共场所中,这类公众人物仍和普通人一样,享有同样平等的个人隐私权保护诉求。但在未经受害人同意,就闯入公共人物的具有私人性质的场所中并擅自跟踪、尾随、录像等行为,应当视为侵害了个人隐私权的合法权益。2.非自愿公众人员非自愿公众人物的含义是在一定条件下,普通自然人可以被动地转化成公众人员,这类人员与上文中的社会公众人员不同,顾名思义,非自愿公众人员就是本人并没有主动追求或自愿成为上文所述的社会公众人员。发生转换的情形一般有两种:(一)因为某个重大时间的发生而得到大众的关注。(二)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不经意行为而被人传播。而这类人员成为公众人物是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随着事情热度及时间的推移,这类人员同样也会由公众人员转换回普通人。在转变身份的过程中,也没有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蓝牙音箱培训
- 部编版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必刷经典好题(七)(含答案)
- 海姆立克急救法
- 《颅脑损伤营养支持》课件
- 2024年专属版货车租赁协议含司机服务2篇
- 2024年紧致抗衰老乳液订购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服务与技术转让合同3篇
- 2024年资料员与公司劳动协议3篇
- 2024年度智能家居系统施工合同2篇
- 鼻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征
- 2024委托物业管理电梯协议书
- 传统医学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探索
- 2024年刑法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生命科学导论(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 妙手传译手语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无人机结构与系统教学大纲
- 小猪佩奇第1季第19集新鞋子-中英台词
- 部编版历史《第11课 元朝的统治》课件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西青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计算机网络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