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的历史考察_第1页
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的历史考察_第2页
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的历史考察_第3页
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的历史考察_第4页
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的历史考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致人损害归责原则的历史考察

动物致害的历史考察《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版)对动物造成的损害作出了特殊规定,并对不当行为的责任作出了规定。本规定的规定与民法的规定不同。这种规定是否合理值得商榷。作为一个营利机构,其动物致害所适用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却较普通的动物致害宽松,这与侵权法对营利行为的要求比对私人活动的要求更为严格的一般趋势相违背。基于动物致害在世界范围内的共通性,因此对外国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考察有助于为我国相关立法提供借鉴。动物致害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并非伴随着近代社会工业的发展才产生,然而在多数国家的立法中却将其与工业社会的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行为一并适用过错推定或无过错责任,其内在的联系为何?因此在纵向上对动物致害的历史发展作一个考察显得必要。除此之外,基于动物致害与工业社会高度危险作业之间的差别,将其适用无过错责任进行处理是否妥当,其理论基础为何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一、动物对人类损害的责任原则的比较(一)大陆法系国家1.动物致害,即为结果责任动物致害是最为古老的侵权行为之一。约公元前18世纪的《汉穆拉比法典》第251条规定:“倘自由民之牛有抵触之性,邻人以此告之,而此人既未钝其角,又未系其身,如牛抵自由民之子而致死,则彼应赔偿银二分之一名那。”罗马法早期,动物致害作为一种准私犯,适用结果责任。罗马法后期,对动物致害进行了区分规定:动物因反自然的冲动而致害是行为者没有不法造成的损害可见,在罗马法早期,动物致害统一适用结果责任,而在罗马法后期则依动物致害是否违反其通常性质进行了区分立法。在日耳曼法时期,则统一适用无过错责任。2.立法模式的演进近代以降,过错责任在侵权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对于动物致害,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1385条仍规定:“动物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使用期间,对动物所造成的损害,不问该动物是否在其管束下,或在走失或逃脱时所造成的损害,均应负赔偿的责任。”对于该条的性质,法国法院的解释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法国法院早期将其解释为法定的过错推定责任。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法国法院最终认为,责任人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来免除自己的责任与此类似,1811年制定的《奥地利民法典》第1320条规定了动物致害的推定责任。奥地利民法典的规定在很长时间内被解释成推定过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奥地利最高法院判决开始支持无过错的保有人责任,但是在客观上还是要求有违反注意义务同样采取此种立法模式的还有《意大利民法典》,其第2052条规定了动物致害的严格责任另外,虽然埃塞俄比亚民法典区分了家畜和非家畜,但是这种区分的结果仅是责任承担的方式不同,而不是归责原则的不同,该法典对动物致害采用无过错责任由此可见,深受《法国民法典》影响的罗马法系国家,均采取了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虽然其中一些国家,如法国和奥地利的归责原则起初被解释为过错推定,但是到现代以后,法院已经不再作这种解释,而是统一解释为无过错责任。(2)饲养动物的责任《日本民法典》第718条规定:1、动物占有人,对其动物加于他人的损害,负赔偿责任。但是,按动物种类及性质,以相当注意进行保管者,不在此限。2、代占有人保管动物者,亦负前款责任。因此其所采用的是过错推定责任。与此相似,1907年《瑞士债务法》第56条规定:对动物所致损害,由动物的占有人承担责任。但占有人证明在该种情况下已尽占有及管理的注意义务或纵然已尽占有及管理的注意义务仍然发生损害的,不受此限(3)德国法上的动物“损害”1908年修正后的《德国民法典》第833条规定:“1、在动物杀害人或伤害人的身体或健康,或损坏财物时,动物的占有人有义务对受害人赔偿因此而造成的损害。2、如果损害系由于维持动物占有人的职业、营业或生计的动物所造成的,而动物占有人已为相当注意的管束,或纵然已为相当注意的管束也难免发生损害者,不负赔偿的责任。”该条表明德国民法区分役用动物和非役用动物,前者适用过错责任,后者适用无过错责任。《希腊民法典》第924条Ⅱ对用于与营业、看家护院、为保有者提供食物有关的饲养动物作了和《德国民法典》类似的规定《智利民法典》虽然也对动物进行区分立法,但是与上述两个国家不同的是,其民法典规定动物在逃逸或者迷失后造成损害,才适用过错推定责任(二)美国物权法上的责任英国在1971年之前,动物致害适用普通法上的规则。在普通法上,动物分为两类:野性动物与驯化的动物。前者如狮子、虎、熊等,后者如牛、马、羊、鸡等在1971年《动物法》出台后,动物致害统一由动物法管辖,使用“危险动物和非危险动物”的概念除此之外,则是非危险动物。根据该法第2(2)条,当损害的发生由非危险性的动物引起时,如果该动物具有特殊的同类动物一般没有的引起损害的品性,而这样的品性为其保有者所知道,或者为隶属于他的其他人知道,该保有者对该损害负严格责任另外,《动物法》也规定若牲畜造成农业上的损害,其保有者承担严格责任在美国,关于饲养动物所引起损害的责任,至今所采纳的仍是普通法上的规则。不过《美国侵权法第二次重述》已经在这一领域制定了若干条供法院参考的规则总之,英美法中根据动物的不同性质而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另外还对牲畜侵入他人土地而造成的财产损害进行了专门规定。(三)早期制定法上动物之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与英美较接近的北欧国家,其普通法中对动物致害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在早期制定法上,对动物之严格责任的适用范围也较少。在现代的丹麦、瑞典的民法中有关对动物的责任也区别动物的种类和损害的种类,例如,对于猫、狗等造成的损害适用严格责任(四)损害所造成的损害1922年《苏俄民法典》第104条规定:“经营的业务,对于附近的人有高度危险的个人和企业,如铁路、电车、工矿企业、贩卖易燃物的商人、豢养野兽的人、建筑或设备的施工人等,对于高度危险来源所造成的损害应当负责。”这表明苏联对于动物致害的规定也采用类似于英美法系国家之立法,仅对属于高度危险来源的野兽适用无过错责任。而1996年生效的《俄罗斯新民法典》第二部分对于动物致人损害未有规定,但有害的并且没有人监管的巨大家养(公务犬和看门狗)动物和野生动物,可将其归入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来源在《民法通则》颁布实施以前,我国的司法实务和民法理论曾经将动物致害责任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豢养的野兽引起损害,具有高度危险来源特征,属于高度危险业务,适用无过错责任;二是饲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致人损害,为一般的动物致害责任,在归责上适用推定过错责任原则二、侵权行为归责原则存在的特殊性从上述各国立法例之介绍可以看出:在纵向上,动物致害的归责原则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但是相对于其他侵权行为,始终保持着特殊性;在横向上,各国立法存在不同模式,包括无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以及两种责任同时并存。(一)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的动物致害无论在何种时期,动物致害与其他侵权行为在责任构成及责任承担上均存在区别。其原因在于,自古以来建筑物和动物之持有和占有均被视为颇具损害可能性之危险活动,早在罗马法时代,此二者即以特殊侵权行为之面貌出现。近代以来,各国民法也都对该二类行为作特殊处理,因其危险性而适用过错推定或无过错责任。所以,危险责任但是我们同时又看到,部分国家动物致害的归责原则从过错推定责任逐步演变到无过错责任,这可以说是现代危险责任理论的发展所带来的结果。虽然饲养动物的危险并未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增加,但是工业社会所出现的各种高度危险活动引起法律上无过错责任的扩张,此种扩张也必然影响到动物致害这种“古典的危险责任类型”归责原则的变化。同时,现代社会侵权责任法的价值取向更加偏向于救济受害人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二)在横向上,不同国家的立法差异取决于几个因素1.超常危险活动的判断在英美法中,对动物致害进行划分的基础在于其“超常危险活动理论”。该理论由英国1868年赖兰茨案所确立的“非自然使用”规则发展而来。所谓超常危险活动是指对事物的利用是“非寻常的”、“不适当”、“罕见的”。在判断何种活动为超常危险时,宜考虑下列因素:(1)该行为是否对他人人身、土地或动产具有高度危险;(2)因该行为产生损害的机率是否很大;(3)通过合理的注意,是否能避免这一危险;(4)该行为是否为一常用的作业;(5)该行为在其实施地点是否不合适;(6)该行为对公众的价值2.对饲养动物的致害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影响以德国为代表的立法模式之所以对役用动物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其理由在于当时社会对于动物的依赖性较强,人们饲养动物是较为普遍的行为,若将动物致害均适用无过错责任,可能对人的日常行为造成过度的限制。这是在加害人的行为自由和受害人的损害救济间平衡的结果。从宏观角度而言,则是为了不至于阻碍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一点上,其与英美法区分危险动物和非危险动物有类似的立法考量。3.传统普通法规则的影响英美法上不仅区分危险动物和非危险动物,还对牲畜侵入他人土地进行了单独规定,这实际上是受传统普通法规则的影响。由于普通法为判例法,其关于动物致害的规则纷繁复杂实属正常。而日本民法典之所以对动物致害实行过错推定责任,则是因为该条原本是针对用于农业耕作的牛马那样的作为动力使用的动物的危险的规定三、动物致害应立法是否必要性虽然各国关于动物致害所采用的归责原则不一,但是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对动物致害进行区分立法已无必要。基于动物的危险性本质,应当采用统一的无过错责任。容详述之:(一)动物的异常危险通常认为动物的危险包括其运动性、流动性、疾病传播性等(二)美国法上的动物危险制度在不同首先,对于危险动物和非危险动物的区分没有明确的界限。在野性发作的情况下,普通的家禽和野兽并无本质区别。更为关键的是,不同动物的危险表现形式不同。例如对于小狗而言,其在物理伤害的严重性上可能不如猛兽,但是在疾病的传播可能性上却未必较后者低。除此之外,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下,动物的危险具有不确定性。如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一只小鸟便足以使其坠毁;一只小猫也可能会将幼儿的眼睛抓瞎。其次,基于动物的不同行为划分也是不可行的。法国法对动物的消极行为(如人被躺在地上的动物绊倒)不适用严格责任,这实质上是对动物危险的片面认识。动物的消极行为造成的损害,其实可以归咎于动物的流动性,而动物的流动性也可能造成重大危险,如一只牛躺在高速公路上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更为关键的是对动物行为的区分没有意义,因为动物不能实施法律行为。所有关于动物致害的侵权行为、加害行为都不是从动物的角度来定义的。因此,无论何种动物致害,或者动物的何种行为致害,只要是由于动物危险性所导致的,其在本质上并无区别。(三)社会生活需要进一步保护在现代社会对于一般人而言,饲养动物的价值日趋降低。首先,在机械动力取代牲畜之后,动物对于人们生产的重要性已经迅速下降,生产不再仅依赖于动物之力。其次,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分工使得人们不再需要自己饲养动物来维持生活,而可将这样的任务交给畜牧业,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消费需求。所以,除了畜牧业之外,饲养动物更多是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娱乐。而对于畜牧业、马戏团、动物园等以饲养动物为营业的机构,也无加以特别保护之必要。因为对私人饲养的动物致害尚且适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根据对营业行为的要求更为严格的侵权法原则,自然不应当对营利机构饲养的动物致害采用过错推定责任。因此,在饲养动物已经不再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必需的现代社会,对动物致害适用无过错责任,不至于对人们的基本生活造成干涉,不会导致加害人行为自由和受害人损害填补的失衡。(四)适用过错推定责任的目的在于防止损害由于动物致害往往是其野性发作的结果,因此加害人往往易于证明其无过错。所谓的野性发作,也就是与动物的平常表现相违背的行为,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动物致害是饲养人所不能预见和控制的。如果此时适用过错推定,那么加害人便可轻易举证其已根据动物平常之表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不存在过错而免责。即使采用客观过错理论,即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标准,也存在同样问题。因为即使依照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标准,动物致害也可能是无法预见和避免的。如此一来,大多数的动物致害都将使被害人自负其责,这与侵权法的弥补损害功能相违背。另外,既然动物致害是偶然和不可预测的,那么过错推定制度能否达到预防损害的目的,就值得怀疑。实行过错责任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人们尽到注意义务,尽量避免损害的发生。但是在动物致害无法通过一般的注意义务加以避免的情况下,这样的目的显然无法实现。四、饲养动物致害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侵权责任法(草案)》(第二稿)第80条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除外。换言之,动物园动物致害所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推定。同外国相关立法例比较,这是中国立法草案之首创,其理由或许是对于散养动物需要进行例外规定(一)散养动物致害符合危险责任的本质对散养动物致害适用过错推定的理论基础可能在于加害人对散养动物的控制力较圈养动物弱,根据危险控制理论,其应承担较轻的责任,但是这恰恰违背了危险责任之内涵。近代以来危险责任之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某些特殊危险行为的不可控性,而此类行为又是法律所允许的,但适用过错责任又将导致不公平,因此实行无过错归责。对于散养动物致害而言,致害人对动物进行散养导致危险更加无法控制,但对动物进行散养的行为又是法律所必须允许的,可见散养动物致害恰好符合危险责任的本质。同时,对于危险责任主体的判断基础在于何者制造了危险,并在某种程度上有能力控制危险,而控制能力的大小并不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