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_第1页
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_第2页
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_第3页
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_第4页
DB36-T 1184-2019 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020Z

06

DB36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B36/T

—2019水生态文明村建设规范Construction

for

village

water

civilization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6/T

1184—2019 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建设规划........................................................................................................................................................ 25

防洪排涝........................................................................................................................................................ 36

饮水工程........................................................................................................................................................ 47

治水节水........................................................................................................................................................ 48

水文化............................................................................................................................................................ 7IDB36/T

1184—2019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由江西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徐宏万、张春杰、潘峰、张磊、谢林波、钱堃、王嘉、陈浩。IIDB36/T

1184—2019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自然村的防洪排涝、饮水工程、治水节水、水文化等相关治理措施。供技术指导。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GB/T

16453.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37071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导则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

50445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1018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CJJ/T

54 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HJ

33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497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56 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

574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2005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31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LY/T

2645 SL

657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DB36/T

1047 南方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DB36/T

1067.1 坡耕地侵蚀治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生态路沟DB36/T

1067.2 坡耕地侵蚀治理技术规范

第2部分:黄花菜植物篱DB36/

110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环办〔2014〕111号)1DB36/T

1184—2019江西省高标准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工程技术指南(试行)(赣高标准农田组字〔2017〕5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自然村 natural

人们自然聚集在一起居住的村落。3.2水环境 water

人类空间周围的水体,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命和发展。3.3生态文明 ecological

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社会形态。3.4水生态文明村 village

with

water

ecological

生态文明建设宗旨的生态宜居自然村。4 建设规划4.1 一般规定4.1.1

建设涉及自然村的村域范围。4.1.2

特色,达到“三安全一文化”(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水文化)的建设目标。4.1.3

出发点,开展各类相关的措施设计。4.2基本要求4.2.1

应确保基础资料的完备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及防洪工程(堤防、排涝沟渠、山塘水库)的防洪标准建设资料;2DB36/T

1184—2019——饮水安全包括水源选择、供水方式、水质要求等;——生态安全包括生活污水处理、农村水系门塘沟渠治理、面源污染防控(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水文化主要指水文化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4.2.2

应依据基础资料对建设现状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评价内容:——水源地、水源保护、供水方式及供水能力的合理性以及饮用水质是否达标;评价;备性。4.3

建设目标和水生态保护需求,提出具体建设任务。4.4

措施布局4.4.1

根据建设目标,结合相关规划,明确建设内容,进行功能区划,提出建设方案和总体布局。4.4.2

布局:——防洪排涝区主要针对防洪安全,具体包括防洪排涝减灾以及应急预案等;——饮水工程区主要针对饮水安全,具体包括水源选择与保护、供水方式和水质要求等;农村水系门塘沟渠治理等;与公众参与等。5 防洪排涝5.1

一般规定5.1.1

防洪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山丘区防洪还应预防山洪、泥石流,坚持防治并重。5.1.2

易形成洪涝的村庄应完善排涝系统,选择适宜的排涝措施。5.1.3

建立防洪应急预案,且能发挥防灾减灾作用。5.2

基本要求3DB36/T

1184—20195.2.1

防洪工程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可参照GB

50201相关规定执行,村庄防洪标准应达到所处河流的防洪标准。5.2.2

筹建设截、排、蓄等工程综合治理。5.2.3

防洪排涝工程的措施设计要求可参照GB

、GB

51018、GB/T

5.3

应急预案5.3.1

方案、抢险救灾流程以及相应机构职责,宜做好宣传警示工作。5.3.2

应根据洪水特性和防洪保护区实际需求进行防洪预警系统设计。5.3.3

防洪预警系统应包括江河洪水、内涝、雨水排水、山洪预警等。6 饮水工程6.1

一般规定6.1.1

水、工业用水的关系,确保优先供应生活用水。6.1.2

饮用水源地应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保护措施。6.1.3

供水工程应具有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能力。6.2

水源工程6.2.1

量;当选用地表水源时,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和枯水位保证率不应低于90

%。6.2.2

水源地应划定保护区,保护区划定可参照HJ

338执行,并采取相应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6.2.3

生活饮用水水源采用地表水应符合GB

3838要求,采用地下水应符合GB/T

要求。6.3

供水工程6.3.1

区域。6.3.2

供水水质应按照GB

5749要求执行。7 治水节水7.1

生活污水处理7.1.1

一般规定4DB36/T

1184—20197.1.1.1

的污水收集和处理模式。7.1.1.2

污水治理应采用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7.1.1.3

采用雨污分流方式,建设和完善雨污收集系统,排水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7.1.2

污水处理7.1.2.1

塘,并铺设防渗系统。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较好的联村或单村。7.1.2.2

用于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生活污水为主的单户或多户。7.1.2.3

污水处理工艺可参照GB/T

、CJJ/T

54、HJ

574、HJ

2005、HJ

2031等相关标准。7.1.2.4

集约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按照

HJ

附录

A

执行。7.1.3

污水排放7.1.3.1

生活污水排放应符合

DB36/

1102

GB

的有关规定。7.1.3.2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废水排放应符合

GB

18596

等有关规定。7.2

面源污染防控7.2.1

一般规定7.2.1.1

应纳入农业开发利用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与建设。7.2.1.2

应从源头至末端实施全过程控制,减少进入受纳水体的污染物。7.2.1.3

应集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技术进行优化组合,提升治理效果。7.2.2

源头控制7.2.2.1

合理布设整地(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梯田/反坡台地、水平竹节沟等)、耕作(套种、轮作、覆盖/敷盖等)等水土保持措施,具体设计可参照GB/T

16453.1、SL

657、DB36/T

1047、环办〔2014〕111号附件6相关标准执行。7.2.2.2

肥料和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病虫绿色防控产品。农药使用原则可参照GB/T

、HJ

556相关标准执行。7.2.2.3

应发展节水灌溉,推行水肥一体化,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可参照GB

50363、环办〔2014〕111号附件6相关标准执行。7.2.2.4

应加强农田废弃物利用,比如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合理利用地膜等技术,可参照环办〔2014〕111号附件6相关标准执行。7.2.3

过程阻控7.2.3.1

GB

、SL

657、DB36/T

1047、DB36/T

1067.1、DB36/T1067.2、环办〔2014〕号附件6等执行。5DB36/T

1184—20197.2.3.2

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工程技术(集雨异地灌溉模式和集雨自灌模式)是坡地农业利用植生工程、坡面水系、节水灌溉等拦截面源污染的有力措施。具体技术措施及要点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技术措施:集雨系统的乔灌草植物优化配置、前埂后沟+梯壁植草+梯田/反坡台地等措施;引塘等措施;灌排系统的排灌沟渠、节水灌溉等措施。——技术要点:集水系统一般选择海拔相对较高的乔灌草植物优化配置区为异地灌溉模式的集雨面,海拔相对较低的梯田/反坡台地为自灌模式的集雨面;引水系统选择生态路沟、草路、草沟作为集雨异地灌溉模式的引水沟,梯田/反坡台地的坎下沟/水平竹节沟作为集雨自灌模式的引水沟。7.2.4

末端净化HJ

2005、DB36/T1047、环办〔2014〕111号附件6等相关标准执行。7.3

7.3.1

一般规定7.3.1.1

应保障使用功能,满足村庄生产、生活及防洪排涝灌溉的需要,严禁填埋侵占。7.3.1.2

应根据自然条件、环境要求、产业状况及现有水体容量、水质现状等调整和优化使用功能。7.3.1.3

种,绿化美化彩化岸线,净化水体水质。7.3.2

清淤扩容清淤扩容补水可参照

GB

50445

7.3.3

生态护岸防护型式有种草(草皮)防护、格宾网生态防护、植生砼预制砌块防护、生态袋防护、木桩护岸、

GB

、环办〔2014〕111

号附件

52017〕5

号及相关成功案例设计执行。7.3.4

水体净化2014〕

号附件

5

相关标准执行。7.3.5

景观绿化7.3.5.1

绿化品种选择以体现地域性植被景观的乡土树草种为主,观花、观叶、观果植物相结合。7.3.5.2

珍贵树种;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冠大浓密、树干通直、养护便利的树种;农田防护林选择防护性强、境改善和村民生活有益的树草种。设计可参照

GB/T

15776、

26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