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课件_第1页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课件_第2页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课件_第3页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课件_第4页
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语言文字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届全国卷一语文总复习12020届全国卷一语文总复习1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文】第三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语文】第三部分:语言文字2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CONTENTS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考点1实词考点2虚词考点3熟语考情精解读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目录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3B.积累帮·素养大提升教材中的重点熟语汇编常见易混实词辨析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常见近义成语(熟语)辨析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易褒贬误用的成语易误用对象的成语易语义重复的成语常见两用成语汇编B.积累帮·素养大提升教材中的重点熟语汇编4考情精解读考纲要求命题规律命题分析预测考情精解读考纲要求5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纲要求6命题规律年份/卷别题型与分值设问方式考查内容2017全国Ⅰ单选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语境成语辨正误2017全国Ⅱ单选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语境成语辨正误2017全国Ⅲ单选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语境成语辨正误2016全国Ⅰ单选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语境成语辨正误单选题,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虚词的正确使用命题规律年份/卷别题型与分值设问方式考查内容2017全国Ⅰ单7命题规律年份/卷别题型与分值设问方式考查内容2016全国Ⅱ单选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语境成语辨正误单选题,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虚词的正确使用2016全国Ⅲ单选题,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语境成语辨正误单选题,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虚词的正确使用2015全国Ⅰ单选题,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近义成语辨析2015全国Ⅱ单选题,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近义成语辨析命题规律年份/卷别题型与分值设问方式考查内容2016全国Ⅱ单81.本考点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主要设题角度是辨析具体语境中的词语运用,语境意识和综合性增强,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梳理词语的意识,提高文学素养。2.成语是近几年全国卷的必考内容,有时也兼考虚词的使用,如2016年全国卷。3.目前,此类题主要以客观单选题的形式考查,但在很多人呼吁加强对“积极语用”能力考查的背景下,采用主观题形式命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命题分析预测1.本考点重点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主要设题角度是辨析9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实词考点2虚词考点3熟语A.考点帮·知识全通关考点1实词10考点1实词考点总述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高考对实词的考查着重于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舍弃”与“割爱”,“迟疑”与“犹豫”。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太阳”与“日头”,“演讲”与“讲演”。因此,考生必须掌握词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考点1实词考点总述11典例1

[2017天津,2,3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多数人的__________中,真与美并不是一回事,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美成为人文素养中的主要__________,真与美就__________了。这并不是说真与美是对立的,而是把美的价值提高,达到与真__________的程度。A.观点内含劳燕分飞同日而语B.观念涵义天南海北平分秋色C.理念涵养南辕北辙相提并论D.心目内涵分道扬镳分庭抗礼语文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典例1[2017天津,2,3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1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生可根据对语境的把握和对所给词语意思的理解,运用排除法解答。第一空,根据四个词语的词性和意思来判断,放在横线处都是可以的。第二空,前面的“美”是主语,“成为”是谓语,横线处应填一个名词作宾语,“内含”是动词,意思是里面含有。所以可排除A项。第三空,“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真”与“美”并不是“行动和目的”的关系。所以可排除C项。第四空,“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占一半;“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语境强调的是把美的价值提高,使美的价值与真的价值相当,故应使用“分庭抗礼”。所以可排除B项。答案:

D语文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考生可根据13典例2

[2017山东,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零,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冷大陆的梦幻与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迢迢旅程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锣催开,千树珊瑚奇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语文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典例2[2017山东,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14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席卷系扩展B.笼罩停扩展C.席卷停扩充D.笼罩系扩充语文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15解析: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词语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搭配对象,此句的主语是“西伯利亚的寒流”,所以此处只能选“席卷”;第二个括号中的词语选择时需要考虑语境,文段中说“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在雷州半岛上”,似乎用“系”用“停”皆可,但若选“停”,则“海南岛”与“雷州半岛”应为一体,不够准确,而用“系”则不仅符合实际而且更为生动形象。“扩充”与“扩展”词义侧重点不同,适用对象也不同,文段中指“版图”,用“扩展”恰当,故选A。答案:

A语文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解析:本题中第一个括号中的词语在选择时需要考虑搭配对象,此句16通关方略三个角度辨析近义词1.从词语的色彩方面辨析(1)感情色彩。词语依据其感情色彩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如鼓励、成果、果断、聪明、节俭、维护。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狡猾、吝啬。中性词:不表示褒贬。如结果、抵抗。

(2)语体色彩。有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适用于不同场合,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等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通关方略17生动的特点。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特点,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等。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适用于不同的场合。语体色彩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如:“死亡”不带感情色彩,用于与自己不亲近的人;“逝世”则用于自己尊敬的对象。“嘱咐”多用于临别场合,语气态度恳切;“吩咐”多用于并不远离的对象,带有命令口气。生动的特点。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特点,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182.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①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②词义侧重点不同。名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特点方面。如:“才能”和“才华”,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着重指办事的能力或对知识、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而“才华”则着重指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与特长。动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如:“发现”和2.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19“发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本来就存在的事物,而“发明”着重于新创造出来的本来不存在的事物。形容词性同义词的着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属性、状态上。如:“陡峭”与“峻峭”都形容山势的高而陡,但“陡峭”着重指山的坡度大而陡直,而“峻峭”着重指山势的高而险峻。③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又如:“诬蔑”和“诬陷”都有无中生有地硬说别人做了某种坏事的意思,但前者是捏造事实,损害别人的名誉,而后者则是妄加罪名,诬告陷害。两者轻重不同。“发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本来就存在的203.从运用上辨析(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如:公然——公开,两个词语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可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可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可当定语,如“公开的秘密”。3.从运用上辨析21(3)适用的对象不同。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3)适用的对象不同。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22考点总述虚词指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高考对虚词的考查,着重于虚词的正确使用,主要有两个考查角度:①病句辨析中对关联词的搭配、位置的考查;②单独对虚词的考查。考点2虚词考点总述考点2虚词23典例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芙蓉街如潮的人流渐渐退去了,午夜的空寂也一样属于它,作为济南最具地域特色的一条老街,它繁华,又_________于此。②德国战后全民反思二战罪行,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却缺少德国人反省战争的勇气,不但不反省,________否定战争罪行,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起码道德。③杨振宁说,科学研究_________需要研究者的态度、见识、胆略和洞察力,但如果没有文化涵养的支撑,再优秀的研究者也难以收获成功。A.不只反而纵然B.不止反而固然C.不止而且固然D.不只而且纵然典例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虚词的能力。①“不止”,一是指继续不停,一是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不但,不仅。根据语境应选“不止”。②“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而且”,表示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根据语境应选“反而”。③“固然”,一是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一是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纵然”,即使,表假设关系。根据语境应选“固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近义虚词的能力。①“不止”,一是指继续25典例4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人机围棋大战”的前一天,谷歌董事长在发布会上表示,这场比赛

①李世石输赢都代表着人类的胜利,

②是人类的努力才让人工智能取得了这样的突破;谷歌③想做一个棋类程序,

④希望打造一个通用的智能计算系统,⑤用于灾害预测、风险控制、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复杂领域。英国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罗洛·卡朋特表示,他相信人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掌控,⑥未来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众多世界性难题。典例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6

①②③④⑤⑥A/都不是但是并且况且B无论因为不只是更是/而且C不用说而且虽然/以此尚且D不管何况尽管然而因此/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语段中有空格的语句与前后文的关系。第一个空格,从后文的副词“都”分析,与之对应的关联词可以是选项给出的三个中的任何一个;第二个空格,从前文的

①②③④⑤⑥A/都不是但是并且况且B无论因为不只是更是/而27结果“人类的胜利”分析,空格应该填写表原因的关联词语;第三、四个空格,从后文的“希望”“用于”分析,③与④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可以填写“不只是……更是”“是……更是”;第五个空格,从④和⑤的关系分析,这个空格可以使用“并且”或不用关联词;第六个空格,从“未来将”的意思分析,这句话与前句话是并列关系,只能用“而且”。最后使用排除法可以得到答案。答案:B结果“人类的胜利”分析,空格应该填写表原因的关联词语;第三、28通关方略正确辨析和使用虚词的五个角度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做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做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2.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通关方略29负责”;“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假设关系的“即使……也……”等,又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4.从逻辑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再如“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5.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负责”;“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30“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31考点总述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内容和精练形式的固定短语。主要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

考点3熟语考点总述考点3熟语32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如:(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5)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反映了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33

4.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高考对熟语的考查侧重成语的辨析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4.歇后语34其冲”“洗心革面”等,这些词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积累是成语复习的根基。要提高辨析使用成语的能力,必须大量积累易错成语。积累的成语越多,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就越强,解题的准确性就越高。积累成语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阅读积累。通过阅读教材,阅读课外读物,积累其中的易错成语。

2.习题积累。通过做题,积累试题所考成语。这些成语往往是常考易错的,需要重点关注。

3.资料积累。利用现成的“成语汇编”之类的材料,快速积累常考易错成语。这是成语复习的快捷方式。其冲”“洗心革面”等,这些词具有很大的迷惑性。35典例5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不能患得患失,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大量储备石油天然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突发事件。②他喜欢看书,虽然学的是理科,但是文科成绩也非常好,历史知识丰富,文学功底深厚,能够识文断字,而且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③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观点已为大家熟知,在应用领域也体现出了其自身的价值,但是,我们不能将西方经济理论奉为圭臬,以此来评判我国现实、指导改革。④精心设计的出场方式、系统全面的竞选纲领,无不显示萨科齐为再次问鼎............典例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6爱丽舍宫已做好准备,但低迷的民调支持率以及激烈的竞争表明他东山再起之路难平坦。⑤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确实是一件极为细致、具体而又繁杂的工作,需要具体而微的耐心细致、同舟共济的健康心理等,要把环保做到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⑥婉转悠扬的小提琴、优雅醇美的钢琴和高亢嘹亮的男女高音曲尽其妙,重庆大剧院为山城音乐迷们准备的音乐大餐将让您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世界里。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爱丽舍宫已做好准备,但低迷的民调支持率以及激烈的竞争表明他东37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②识文断字:识字(就能力而言)。指有一点文化知识。此处属望文生义。③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④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用来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⑤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此处属望文生义。⑥曲尽其妙:指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形容表达能力很强。此处属对象错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患得患失38典例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劼人偏爱用四川方言写作,这和他从小生活在成都分不开,他爱到茶馆听评书,评书艺人生动幽默的话语,就成了他今后文章中的语言。B.生态走廊如果建立得当,能够在不影响人类居住区域的前提下将隔离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从而将大大提升野生动物种群的稳定性。C.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D.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弹棉花、补锅钉碗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典例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意思的辨析。A项,“今后”是“从今以后”的意思,“这”是一个时间点,而李劼人不可能听一次评书就掌握了四川方言中幽默的精髓,因此用“以后”更恰当。B项,“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根据句意,此处用“进而”更恰当。C项,“安之若素”的意思是“(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项,“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用在此处恰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意思的辨析。A项,“今后”是“从今以后40通关方略辨析成语“十二看”(上)1.看是否符合语境。如: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句中强调的是措施没有作用,而不是比较两者的数量。不合语境。不合语境成语的判定:成语的使用都有着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和整个句子的氛围相吻合,有的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和句子相适合。辨析成语和运用成语,一定要通读句子,看该成语是否符合语境。语文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通关方略语文专题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412.看是否望文生义。如:三亚之所以能被评为中国五大最适宜退休居住的城市之一,是因为生活在三亚至少能享受到两大好处:一是气候宜人,无冬无夏;二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无冬无夏”一词极易让人根据字面意思理解为“没有冬天和夏天”,而实际上其意思为“不论是冬天、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望文生义是高考试题中最常见的设误类型。解题时发现使用某成语(特别是陌生成语)时,如果按其字面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极有可能是望文生义,该项错误的可能性极大。通过分析该词的语素含义和内部结构,并联系其他选项2.看是否望文生义。42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便可较为准确地判定。3.看是否褒贬失当。如: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九大代表,就国家发展的问题各抒己见,他们苦口婆心,巧舌如簧,把来自基层的声音传递到党中央。“巧舌如簧”意为“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是个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适。记忆成语意思时,要特别注意其褒贬色彩,然后在做题时弄清句子的褒贬态度,就能避免犯这种错误。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便可较为准确地判定。434.看是否对象误用。如: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蒸蒸日上”意为“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在此处用错对象。有些成语的适用对象具有特定的“方向性”或“针对性”,有的指自然界,有的指人类社会;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只适用于某一领域。如果能记准这些成语的适用对象,使用起来就可以避免张冠李戴的错误。4.看是否对象误用。445.看是否敬谦错位。如:你是老师最器重的大弟子,竟然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丧失了学术研究的底线,真是忝列门墙。“忝列门墙”意为“愧在师门”,只能用于自谦的场合,不能用于批评对方。有些成语用于特定的交际场合,或作为敬辞,只能用于对方、他人;或作为谦辞,只能用于自己。如果把握不准,便会犯敬谦错位的错误。弄清成语的敬谦态度,弄准句子所呈现的人际关系,就能避免犯这种错误。5.看是否敬谦错位。456.看是否轻重失当。如: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复习,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事故,特指人的死亡”,用来指考生未复习好而在考场上发挥不佳,词义过重。有的成语在词义上有轻重之别,如果辨析不清,选择不严,易出现轻重失当的错误。记忆成语意思时,用心体会词义的轻重,注意与之意义相近的词的区别,有助于避免犯轻重失当的错误。6.看是否轻重失当。46典例7

下列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A.叹为观止 B.戎马倥偬C.名不见经传 D.不容置喙...典例7下列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7解析:辨析使用词语不恰当的一项,可以分为两步:(1)把握词语的意义。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名不见经传: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据。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2)理解语境意思。“叹为观止”形容石钟山上的奇石的美,符合语境;“戎马倥偬”形容“武夫”,符合语境;“名不见经传”修饰“山野村人”,符合语境;“不容置喙”的意思是不让别人插嘴,用在表述“没有异议”的语句中,不符合语境。答案:D解析:辨析使用词语不恰当的一项,可以分为两步:(1)把握词语48典例8

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成语是(

)①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_________,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②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_________,被困难吓倒。③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____________。A.不以为然诚惶诚恐难以忘怀B.不以为意惊慌失措难以忘怀C.不以为意诚惶诚恐难以释怀D.不以为然惊慌失措难以释怀典例8依次填入下列语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组成语是()4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①中应用“不以为意”。“诚惶诚恐”指惶恐不安;“惊慌失措”指惊恐慌乱,不知怎样办才好。②中用“惊慌失措”更合适。“难以释怀”指(爱憎、悲喜、思念等感情)在心中难以消除;“难以忘怀”形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掉。③中应用“难以忘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不以为然50通关方略辨析成语“十二看”(下)7.看是否搭配不当。如:灾难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养分。有这样一批作品,将灾难直陈于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同身受历史曾有的体温与疼痛。“感同身受”意为“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该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在与相关词语搭配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则,如能否带宾语,能否充当通关方略51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等。近年高考试卷经常考查词语能否带宾语的情况,考生如果使用时不顾其搭配规则,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的错误。8.看是否语意重复。如:刘慧卿因参与“台独”分子研讨会,并发表支持“台独”的言论,连日遭到社会各界人士口诛笔伐的声讨。“口诛笔伐”意为“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诛”“伐”与句中的“声讨”相同,语意重复导致错误。成语蕴含的某些意思与句中某词的含义相同,就会造成语意重复。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必须对成语的含义和所给句子的句意有精确全面的把握。另外,要多积累语意重复的实例。某个成分,应该与哪类词语搭配,等等。近年高考试卷经常考查词语529.看是否符合习惯。如: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已经十年了,每逢节假日,他无时无刻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无时无刻”一词不能单用,必须在后面接“不”字,“无时无刻不”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表示永远、不间断。某些成语有特定的表述习惯,不按其习惯使用,就会出现错误。在积累成语时,要特别注意有特定表述习惯的词语,以避免错误。10.看是否断章取义。如:在某些传染病暴发初期,医学专家最感到左右为难的是,如何判断和预测疫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以便为公共决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9.看是否符合习惯。53“左右为难”意为“左也不好,右也不是,两边为难。形容不管怎么做都有难处”。“左右”意味着面对的是两种状况,都让人为难。该句在使用“左右为难”一词时,只取词中“为难”之意,忽视了“左右”的意思,使整个成语的意思不合语境,从而致误。使用成语时,只取成语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抛开其他语素的意义,导致成语的整体意思与句意不契合,出现错误。这是一种隐蔽的错误,只有以严谨的态度,全面把握词义,精确理解句子意思,精心推敲词语是否符合语境,才能避免。“左右为难”意为“左也不好,右也不是,两边为难。形容不管怎么5411.看是否近似混淆。如:“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每个人的梦想都包含其中;“中国梦”也不是一挥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一挥而就”意为“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不合句意。这里应该使用“一蹴而就”。有的成语彼此相似,在使用中极易混淆,如果辨析不精细,会导致错用。对于近似成语,需把握各自词义的重点,用心辨析两词相异语素的含义,进而弄清两词的区别,才能避免误用。11.看是否近似混淆。5512.看是否理解全面。如:坐着竹筏,沿着清澈见底的漓江顺流而下,两岸的青山绿树联翩而至,秀色可餐,令人赏心悦目,禁不住惊叹造化的神奇。“秀色可餐”,除了可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还可形容景物非常优美,该句取的是第二义,完全正确。有些成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这些意思往往不但有区别,甚至连感情色彩也相反。如果对这类成语的意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使用或判断时极易出错。对于类似的多义成语,只要全面掌握了词义,就不会出现理解片面的错误。12.看是否理解全面。56B.积累帮·素养大提升教材中的重点熟语汇编常见易混实词辨析常见易混虚词辨析常见近义成语(熟语)辨析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易褒贬误用的成语易误用对象的成语易语义重复的成语常见两用成语汇编B.积累帮·素养大提升教材中的重点熟语汇编57

教材中的重点熟语汇编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2.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3.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4.忸怩不安:不好意思,心里慌乱。5.切齿拊心:咬牙捶胸,极端痛恨的样子。6.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7.变徵之声:常用来形容悲壮之声。变徵,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8.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教材中的重点熟语汇编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589.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形容势力范围宽大。10.桀骜不驯:性情倔强不驯顺。11.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殒,死亡。恤,顾惜。12.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13.摇头摆尾: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14.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15.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16.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17.一听天命:指让其自身发展,没有通过任何的帮助。18.三差两错:比喻偶然的差错。9.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形容势力范围宽大。5919.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20.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21.耸入云天:高高地直立着,直指天空。22.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23.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24.一鼓作气: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25.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26.不能自已: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27.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28.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19.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生死、赏罚的大权。602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30.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31.周公吐哺: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后用作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范。32.天朗气清: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33.惠风和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34.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35.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36.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2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6137.俯仰之间:形容时间很短。38.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39.旌旗蔽空:旌旗,各种旗子,这里特指战旗。战旗遮住了天空。形容军队数量众多,阵容雄壮整齐。40.横槊赋诗:横着长矛而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41.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42.明月清风: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43.责无旁贷:贷,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44.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37.俯仰之间:形容时间很短。6245.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46.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47.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杂乱。48.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49.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50.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51.永垂不朽:(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52.敛声屏气:抑制语气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53.顾盼神飞: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54.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45.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壮豪迈。6355.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56.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57.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58.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5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60.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61.遍体鳞伤:满身都是像鱼鳞一样密集的创伤,形容伤势非常重。62.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55.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646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64.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65.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66.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67.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68.撒手人寰:指离开人世,即死亡。69.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6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思是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6570.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71.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72.在所不辞: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73.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74.古陌荒阡:荒凉破败的田间古道,形容荒无人烟的原野。75.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76.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77.自投罗网: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主动投入别人所设的圈套。78.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70.高深莫测: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6679.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80.金戈铁马: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81.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82.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83.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84.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85.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79.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6786.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87.垂暮之年:垂,将,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88.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89.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90.刎颈之交: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91.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92.天理昭然:旧称上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93.逼上梁山:借指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94.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86.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6895.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96.逸兴遄飞: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97.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98.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99.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100.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101.点石成金:比喻把不好的或平凡的事物改变成很好的事物。102.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95.钟鸣鼎食:敲着钟,列鼎而食,旧时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69103.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104.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105.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106.青天白日:白天(含强调意)。107.模棱两可:对事情不置可否,这样也行,那样也行,没有明确的态度或意见。103.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701.爱好/嗜好“嗜好”一般用作名词,“爱好”除做名词外还可以做动词。“嗜好”指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2.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没有声音或吵闹的环境。

常见易混实词辨析1.爱好/嗜好常见易混实词辨析713.黯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岸然”指严肃或高傲的样子。4.把戏/伎俩前者除“杂技”的意思外,多用来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色彩浓厚)。5.轻率/草率二者都有“随便”的意思。“轻率”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草率”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3.黯然/岸然72例句:他轻率地做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他草率地安排了一下工作,就回家了。6.流传/留传“流传”多指事迹、作品、消息等传下来或传播开。如“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留传”是“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如“祖辈留传下来的秘方”。7.颁布/公布“颁布”指公布(法令、条例)。“公布”指(政府机关的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例句:他轻率地做出了分散突围的决定。//他草率地安排了一下工738.截止/截至“截止”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如“报名在昨天已截止”。“截至”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如“报名日期截至下个月底”。9.暴发/爆发“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也指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暴发瘟疫”等。“爆发”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也指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8.截止/截至7410.度过/渡过过度/过渡“度过”用于时间,如“度过假期”。“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过度”指超过适当的限度,如“过度疲劳”。“过渡”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如“过渡时期”。11.急躁/暴躁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开始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急躁,容易发怒,不能控制情绪。10.度过/渡过过度/过渡7512.申明/声明“申明”指郑重说明,如“申明理由”。“声明”做动词时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于正式场合),如“声明立场”;做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如“发表联合声明”。13.祛除/驱除“祛除”指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如“祛除风寒”。“驱除”指赶走或除掉,如“驱除蚊蝇”“驱除不良情绪”。14.贯串/贯穿“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如“小说的各篇各章都贯串着12.申明/声明76一个基本主题”;也指“连贯”,如“这篇文章前后意思贯串不起来”,强调连缀性。“贯穿”指穿过、连通,如“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也指贯串,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如“团结精神必须贯穿整个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强调“穿过其中”。15.开辟/开拓“开辟”强调从无到有地创建,常说“开辟航线”。“开拓”是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如“开拓新局面”。16.发愤/发奋“发愤”指因不满而决心努力改变现状,如“发愤图强”。“发奋”指振作起来,开始行动,如“发奋努力”。一个基本主题”;也指“连贯”,如“这篇文章前后意思贯串不起来7717.编辑/编撰/编纂“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撰写。“编纂”指编辑(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18.审定/审订“审定”指经过审查之后做出决定,如“审定计划”。“审订”指审阅修订,如“审订书稿”。19.推脱/推托“推脱”指推卸、开脱,其对象是指与自己有关的事,多为责任、错误等。“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其对象是指别人请求的事。17.编辑/编撰/编纂7820.庇护/袒护“庇护”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包庇、袒护,如“庇护坏人”。“袒护”指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无原则地支持或保护,如“袒护孩子不是爱孩子”。21.界限/界线“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尽头处,限度,多用于抽象事物。例句:知识是没有界限的。“界线”一般指两个地区分界的线,多用于具体事物。例句:两省之间的界线是长江。20.庇护/袒护7922.辩驳/辩论/辩白/辩解“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辩白”指说明事实,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23.扶养/抚养/赡养“扶养”侧重于养活。“抚养”除“养活”的意思外,还包括教养、爱护的意思,用于长辈对晚辈的爱护和教养。“赡养”指供给生活所需,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22.辩驳/辩论/辩白/辩解8024.国事/国是“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可用后者,比如较具体的事务就不能用“国是”。25.功夫/工夫功效/工效“功夫”一般说的是本领、造诣。例句:这幅字的功夫很深。“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例句:他三天工夫就学会了游泳。24.国事/国是81“功效”指功能、效率、效果,如“立见功效”。“工效”指工作效率,如“提高工效”。26.表扬/表彰“表扬”的对象一般是好人好事,“表彰”的对象是伟大功绩或壮烈事迹等。“表扬”方式较随便,可书面,可口头;“表彰”方式较严肃、庄重,往往要做决定,授予称号、勋章,建纪念碑等。27.营利/赢利“营利”指主观上谋求利润。例句:不能只图营利,不顾信誉。“功效”指功能、效率、效果,如“立见功效”。“工效”指工作效82“赢利”可作名词“利润”讲,做动词时侧重于客观上获得利润。例句:企业只有赢利,才能发展。28.形迹/行迹“形迹”多用来指举动和神色,如“形迹可疑”;也用来指痕迹、迹象,如“不留形迹”。“行迹”指行动的踪迹,如“行迹不定”。29.原形/原型“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或本来面目,含贬义。“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赢利”可作名词“利润”讲,做动词时侧重于客观上获得利润。8330.赔偿/补偿前者指因自己的行动使他人或集体受到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31.误解/曲解“误解”做动词时指理解得不正确,做名词时指不正确的理解。“曲解”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多指故意地)。32.溶化/熔化/融化“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物质变成水。其中后一个意思与“融化”相同。“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成液体。“融化”可以指冰、雪等物质变为水,但更多地用于抽象的事物。30.赔偿/补偿8433.施行/实行施行:①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②按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如“施行手术”。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如“实行改革”“实行承包责任制”。34.义气/意气做名词时,“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重义气”“义气凛然”等。“意气”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主观和偏激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风发”“意气用事”等。33.施行/实行8535.体察/体恤“体察”指体验和观察,宾语多是生活情况等。“体恤”指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宾语多为人。例句: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体察民情、体恤百姓。36.振荡/震荡“振荡”主要是物理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不要把它和“振作”“振奋”等的意思相联系。“震荡”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如“回声震荡”“人心震荡”等。35.体察/体恤8637.作客/做客“作客”指寄居在别处,如“那两年他在广州作客”“作客他乡”等。“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昨天我在亲戚家做客”。38.漫延/曼延/蔓延“漫延”常形容水满后向四周扩散。“曼延”指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多用于山脉、道路)。“蔓延”则指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既可以指抽象事物,也可以指具体事物。39.抚育/哺育/抚恤“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成长。“哺育”指喂养,37.作客/做客87比喻培养。“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因公牺牲以及病故的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40.接受/接收“接受”指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或收取(给予的东西),如“接受意见”“接受礼物”。“接收”指收受、接纳和根据法令把机构、财产等拿过来,如“接收无线电信号”“接收逆产”。前者的使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较广泛。41.违反/违犯“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则、规程等),如“违反劳动纪律”“违反民主法则”。“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等),如“违犯法规”。比喻培养。“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或致残的人员,或8842.权力/权利“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与“权益”相同,跟“义务”相对,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43.充斥/充满/充溢“充斥”指充满、塞满(含厌恶意)。“充满”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如“眼里充满泪水”“充满激情”。“充溢”指充满、流露,如“脸上充溢着幸福的笑容”。44.筹备/准备“筹备”指筹划、准备,程度比“准备”更加周到,更加全面,多指重大的42.权力/权利89事情。“准备”指预先安排或筹划,多针对一般行动。此外,“准备”还有打算的意思,如“春节我准备回家”。45.踌躇/犹豫/迟疑“踌躇”着重指在具体行动上拿不定主意,多用于书面语。“犹豫”泛指拿不定主意,多指内心活动,有时也指行动,可用于书面语,也可用于口语。“迟疑”往往从时间角度来说,指在应该拿定主意的时候拿不定主意。46.草拟/起草“草拟”指起草、初步设计。“起草”指打草稿,使用范围较“草拟”广。事情。“准备”指预先安排或筹划,多针对一般行动。此外,“准备9047.遏止/遏制“遏止”是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是制止、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情绪,有时也指某种力量。48.干涉/干预“干涉”着重于强行参与,横加阻挠,多指采用粗暴强硬的手段过问或制止,迫使对方服从,如“互不干涉内政”。“干预”着重于过问别人的事,如“事涉隐私,不便干预”。49.查看/察看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47.遏止/遏制911.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例句: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2.径直/径自/竟自“径直”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不间断。“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竟自”,竟然,多用于表现人们对某人做事的结果感到意外。例句: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他没跟家人商量,径自辞职办起了一个书画社。∥没有人教他,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竟自学会了画画。常见易混虚词辨析1.不必/未必常见易混虚词辨析923.按照/依照二者都可以做介词。“按照”重在引出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物为根据照着进行,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件”。4.固然/虽然“固然”侧重于承认某个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转折。“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与其呼应。“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3.按照/依照935.何必/何苦二者都是副词。“何必”指用反问的语气来表示不必要。例句:你何必跟她过不去呢?“何苦”,何必自寻苦恼,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例句:你何苦在这件小事上伤脑筋呢?6.还/又二者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例句: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5.何必/何苦947.即使/尽管/虽然“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和“虽然”都表示一种事实。例句: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完成任务。∥尽管(虽然)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完成了任务。“尽管”和“虽然”的后面可以用连词(如“可是、但是、然而”等)呼应,“即使”则不能。例句:尽管(虽然)很晚了,可是(但是)他还不肯离开。∥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7.即使/尽管/虽然958.尽管/不管“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不能用表示任指的词语。“不管”表示一种假设,后面用表示任指或选择的词语。例句:尽管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要去。∥不管下多么大的雨,我都要去。9.未免/不免未免:副词,表示不以为然,意在否定,但语气比较委婉。常跟程度副词(如“太、过分、过于、不大、不够、有点、有些”等)以及数量词(如“一点、一些”等)合用。例句:内容不错,只是篇幅未免太长。8.尽管/不管96“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则表示客观上的不容易避免,免不了。例句:旧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10.何曾/何尝二者都是副词。“何曾”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例句:我何曾忘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何尝”指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例句: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时间罢了。“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不免”则9711.往往/常常“往往”是对于到目前为止出现的情况的总结,有一定的规律性,不用于主观意愿。“常常”单指动作的重复,不一定有规律性,可以用于主观意愿。因此,“常常”可用于将来的事情,“往往”不能。例句:请你常常来。∥我一定常常来。∥他希望常常去。(这几句里的“常常”都不能换成“往往”)用“往往”的句子要指明与动作有关的情况、条件或结果,“常常”没有这种限制。例句:每逢节日或星期天,我们往往到厂矿去演出。∥我们常常演出。∥小刘往往一个人上街。∥小刘常常上街。11.往往/常常9812.一概/一律用于通知、规定时,概括事物,可以通用;概括人,常用“一律”。例句:过期一概(一律)作废。∥后勤问题一概(一律)由老赵负责。∥一律凭票入场。∥麦收回来的同志一律休息两天。13.以致/以至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的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例句: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了床。∥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以致得出了错误的结论。12.一概/一律99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例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例句:他非常用心地写生,以至野地里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也可以说“以至于”。例句:他读得很熟,以至于能背诵全文。14.从而/进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100例句: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进而: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例句:先提出计划,进而落实实施措施。15.基于/鉴于二者均可做介词。基于:根据。例句: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例句:鉴于党的领导地位,更加需要对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句: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10116.暂且/姑且/权且三者意思均表示暂时。“暂且”重在强调时间短暂。例句:你暂且在这里住一宿,明天再去宾馆。“姑且”重在强调让步。例句:姑且承认你说的都在理,但无论如何你也不应打人。“权且”重在强调迫不得已。例句:吃几片饼干权且充饥。17.继而/既而二者都是连词。“继而”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16.暂且/姑且/权且102例句: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既而”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后不久。例句: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18.大抵/大概“大抵”能表示数量范围,有“大半”“大部分”之意,而“大概”却只是表示约数。在表示估计语气的时候,“大抵”重在肯定,“大概”重在猜测。例句: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那道题大概很难。例句: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1031.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2.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后者强调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3.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于“病”,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常见近义成语(熟语)辨析1.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常见近义成语(熟语)辨析1044.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的言论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5.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均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但后者还多用于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6.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都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后者则侧重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4.不刊之论/不易之论1057.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象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或道理。8.参差不齐/良莠不齐都指不整齐。前者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混杂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