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减刑假释权归属问题
在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司法改革讨论中,关于刑事司法改革的附加管辖权,我们必须继续维持法院的裁决模式,并将刑事司法改革的权力移交给刑事监督部门。本文试图通过对减刑假释权的性质及其运行规律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改革设想,以期能为国家立法机关提供理论参考。一、统一并确定减刑假释的归属机关将被判处监禁刑的罪犯交由监管部门执行,并根据罪犯在执行中的实际表现依法给予减刑或者假释,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监狱法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司法制度。实践中,为使改造业绩良好和确已改恶从善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的服刑犯尽快重返社会,法律规定监管部门可以提出建议并经人民法院审裁后给予减刑或者假释的奖励。对于这一现行司法体制是否应于调整,理论界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学术观点:坚持该观点的学者多为刑法学家,认为“对正在服刑的罪犯减刑、假释,是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裁定减刑、假释的权力,须握于人民法院手中。”持此观点的学者提出,我国行刑权的分散行使,不利于统一掌握刑罚执行原则,不利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的配合和制约,从而衍生出影响司法效率和执行效果不理想的弊端。因此,从合理分工的角度出发,把刑罚的执行统一交由司法行政机关,将减刑假释的决定权归属于刑罚执行机关行使是合乎理论与实践要求的。“监狱作为我国的行刑机关,承担执行刑罚的任务,负责行刑中的各项事务,这正是刑事诉讼本身的要求。”二、减刑假释权是行刑权概括上述两种不同学术观点,可以看出理论界对我国减刑假释权归属问题产生争议的主要原因,集中表现在对该项权力法律性质的认识上。质言之,在减刑假释权究竟是行刑权还是审判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张减刑假释权应归于法院行使的观点,是建立在“减刑是审判权而非行刑权”就减刑权来说,虽然减刑缩短了实际执行的刑期,但并不是从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上推翻了原审法院的判决而进行的改判,只是根据刑罚执行中新发生的事实,如犯罪人有立功表现、有良好的改造业绩等,依据相关法律给予缩短实际执行时间的一种裁量权。所以,这种带有奖励性质的减刑决定,并不涉及原审案件罪与刑的本质问题,自然也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或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如果我们承认法院终审判决的既判力,就不该把减刑作为审判的内容来看待,而应将其视为纯属执行中发生的新事实新情况,只能依据相关的法律由主管部门去处理。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减刑在事实上与大赦、特赦的性质有相同之处,都是在符合政策和法律条件的前提下,对既判刑期实际执行的减少,将减刑权归于监狱行刑机关行使并不违背法制原则。再来看假释权。对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于再危害社会的服刑人,决定其有条件的回归社会服刑,其实质更不是对生效判决内容的更改,明显属于行刑过程中据情所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方式,与保外就医等暂予监外执行措施的性质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是法定的适用条件不同而已。所以,“假释作为生效判决执行过程中鼓励罪犯积极改造以逐步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对于减刑假释权的归属产生争议的另一个原因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人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刑罚目的观。认为减刑假释权是审判权的论点,实际上仍然没有跳出“报应”的刑罚目的观,把法院判决宣告的刑罚看作是绝对确定、不可改变的,即使迫于形势不得不妥协,允许对罪犯减刑,也仍然坚持法院的判决只有法院可以改变,这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需要。而认为减刑假释权是行刑权的观点,是从刑罚的教育目的观出发,认为刑罚的个别化是以特殊预防和矫正犯罪人为目的,生效判决所宣告的刑罚不是绝对的确定不变,也不是要求百分之百地实际执行,是可以根据服刑人的具体表现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实际执行,达到了原判决所设定的刑罚目的,行刑机关就应当依据一定的原则来改变既判刑罚的执行。所以,从观念上恢复“宣告刑”所固有的宣告性本质,把实际执行的刑罚交由行刑官根据服刑人的悔过表现去灵活掌握,才能进一步彰显行刑过程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体现出刑罚以教育挽救人为目的的矫正思想。三、减刑假释之决定机关自从近代社会创立减刑假释制度以来,世界各国立法纷纷予以积极吸纳,并根据实际需要通过立法来确定该权力的归属,并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做法。概括起来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种模式:普通法系国家和包括日本、泰国、智利、西班牙、缅甸等国在内的多数大陆法系国家都采用这一做法。如英国法律规定:“国务大臣有权减轻对囚犯的处罚,或者缩短处罚期限,或者代之以一种较轻的处罚。但国务大臣无权使真正有罪的判决无效。经国务大臣批准,监狱长和视察委员会可减轻各自所决定的处罚。”美国《模范刑法典》第305条规定:“所定拘禁刑之刑期之缩短,由典狱长(担任处遇之副典狱长)赋与之,关于由于值得特别称赞的行动或于履行义务有特别成果之缩短,非有设施之调整委员会之呈报不得赋与之。”巴基斯坦《监狱管理细则》规定:“典狱长有权决定普通减免。其他官员决定普通减免须得到典狱长的特别授权。”我国台湾地区的《行刑累进处遇条例》第28条规定:“缩短刑期,应经监务委员会决议通知其本人,并报法务部核备。”除以上示例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也基本相同。在这种模式下,决定减刑的可以是政府的行政官员或者由社会各界组成的减刑假释委员会;也可以是监狱负责人,学术界将其称之为司法行政模式。在假释的决定权上,该类国家都有与减刑相同的规定。为使这一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1950年在海牙举行的国际刑法及监狱会议对假释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形成以下决议:(1)为使罪犯不致再侵害社会,应予附条件释放,为刑罚执行的一部分。(2)附条件释放,应经过个别审查,对于具备释放条件的始予准许。(3)监狱应在受刑人入狱之初,就着手于使其更生的准备,只要符合条件就应当让其回归社会。具体方法是可以在狱内特设释放前的过渡机构,或由监狱采取让其完全回归社会的假释。世界上只有意大利、法国、前苏联和我国等少数几个国家采用这一模式。《意大利监狱法》规定:“在各上诉法院及其派出庭管区建立监察法庭,负责处理社会服务站考验、监禁居住、半自由管制、假释、提前释放的减刑、撤消或中止上述措施”。《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第721条规定:“这一缩短监禁期间应由施刑审判官在施刑委员会提出意见后予以许可”。前《苏联刑法典》第56条规定:“除依大赦和特赦程序可以免刑和减刑外,只有法院才可以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被判刑人免刑和减刑。”显而易见,该模式在实践中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做法:一种是意大利和法国,将减刑假释的决定权交由专门法庭行使,事实上这种被称为专门法庭的机构,与有些国家设置的减刑假释委员会有许多相似之处,只不过他们是由被称为法官的人组成而已。另一种是我国和前苏联,将减刑假释的决定权划归普通审判机关行使。四、减刑假释权行使的依据更多,一个是采用区别的机制进行我国现行减刑假释制度的最大弊端是混淆了减刑假释权的性质。当减刑假释权的性质备受质疑,应将其定位于行刑权而非审判权的观点逐渐得到学术界和执法机关的认同时,立法机关着手对属于行政法范畴的劳动改造条例进行修改,并更名为《监狱法》。监狱管理部门为借广泛宣传该法的机会来提升自己在国家政体架构中的地位,迅速从学术角度指出“监狱法在性质上属于刑事法”笔者认为,监狱法应主要是行政法并兼有刑事法的属性,监管机关是法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同时兼有刑事司法职能,减刑假释权是行刑权而非审判权,应当由刑罚执行机关来行使。确立这一理念的根据是:从刑事诉讼程序的角度来看,监狱法虽然是规范刑罚执行活动的刑事法,然而它的大部分内容却规定的是监狱对押犯的管理规则,主要调整监管活动中的行政法律关系。执行中的减刑和假释虽然减少了既判刑期的实际执行,但与大赦、特赦相似,也仅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并不象再审改判那样改变了原判所认定的事实和终审生效的判决,应当属于狱政管理权限的内容之一。另外,对于监管机关是否司法机关的争议,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院、检察院是司法机关,宪法学家不会因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局有刑事侦查权,监狱有刑事执行权,就否认其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地位。在世界上,绝大数国家的司法机关专指法院,减刑假释权的行使虽然并不一致,也基本上是由负责执行的监狱当局行使,或者由典狱长提出建议经专门的委员会来审查决定。再从监管活动所具有的强制性来看,监狱、拘役所、未成年犯管教所雷同于看守所、戒毒所和司法行政部门的劳教所,与法院的执行庭有严格的职责划分,其管理的属性十分明显。监狱对押犯的生活、劳动、学习等方面的管教应当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而对押犯的减刑假释虽然具有一定的司法属性,然而,它却是基于将罪犯改造成为新人的管理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激励措施。措施与目标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没有目标的措施是花架子,没有措施的目标是空中楼阁。因此,不能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因重复劳动给社会资源造成浪费。另外,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同一种法律关系可以用不同种的法律手段去调整,比如公民可以依据婚姻法所规定的行政程序,到婚姻登记机关确认结婚、离婚、复婚的法律事实,也可以就离婚争议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正如刑法学家陈兴良教授在谈及减刑假释权的归属时说:“权力的分配也不是绝对的,区分是相对的,关键是如何达到最佳的刑罚效果,由谁来行使是无所谓的。”现行减刑假释制度的又一重大弊端是程序繁琐、效率低下,以及管者不裁、裁者不管的管人与断事相脱节。目前,全国监狱每年有40余万名服刑罪犯受到减刑或假释的奖励,这些减刑和假释的材料都要报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裁定。有的中级法院辖区内有几个监狱,一次上报的减刑假释人数达千名之多,法院根本没有精力去认真审查核实,只能就监狱提交的材料进行公式化审理,其裁定充其量只具有程序上的意义,不仅无法达到对减刑假释进行制约的立法目的,反而给法院增加了许多工作量,影响到其他审判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在这种管人与断事相脱节的情况下,监管机关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去整理制作申报材料,繁琐的程序使他们疲惫不堪,减少了做押犯思想转化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法院对减刑假释申报常常不能及时作出处理,甚至待假释裁定下来时押犯的刑期已经届满,使这些奖励措施对押犯的直接影响力大打折扣。实践证明,我国现行减刑假释制度中的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影响法院的正常审判活动和监狱提高管教质量的一个消极因素。贝卡里亚指出:“惩罚犯罪的刑罚越是迅速和及时,就越是公正和有益。说它比较公正是因为,它减轻了捉摸不定给罪犯带来的无益而残酷的折磨”。五、减刑假释权行使监督的完善在上次修改刑事诉讼法和刑法时,立法机关之所以没有采纳将减刑假释权划归监管部门行使的意见,仍保留了报请法院审裁的作法,并不是没有意识到现行体制效率低下的弊端,而是从权力划分和制约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在刑事司法权力配置中,法院监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首先,为适应新时期应对罪案高发的客观需要,必须对现行监管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法院退出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审裁之后,监管系统应当在省级建立减刑假释委员会作为新的替代机制,组成人员主要是监狱管理局领导、监狱长、资深狱政管理人员、监察人员和有关的专家、社会代表。该委员会为决定减刑假释事项的权力机关,主要职责是审核监狱申报的减刑假释材料,调查与核实监管原始统计资料,押犯在思想改造、文化技术学习、劳动业绩,以及技术创新、重大立功表现等等,在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以多数票作出决定。上述活动应当吸收驻监狱检察官列席参加,为其行使监督权提供条件。其次,减刑假释权归属行刑机关行使后,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人用金钱或者权力影响监管人员,以得到不应有的减刑假释奖励。这可以通过正在进行的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来解决,特别是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听证制度和公示制度,接受包括押犯在内的广大群众和社会力量的监督。再次,建立行政督察制度。加强外部监督是国际社会狱务改革的一个新动向。在英国,由国务大臣任命的视察委员会可以“随意进入监狱任何部分,会见每一个囚犯,随时查阅监狱案卷”最后,进一步强化对减刑假释过程的检察监督。有人担心法院退出审裁之后会出现监督真空而导致权力滥用的情况,其实,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原因是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22条的立法精神,在刑事司法活动中执行监督职能的人民检察院完全有能力承担起这项职责。检察院派驻监狱的检察人员依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公园施工合同
- 汽车维修劳动合同
- 磋商与订立合同三
- 月嫂居间合同协议书
- 2燕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山东管理学院《有机化学G》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推拿及运动损伤治疗》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韶关学院《化工设备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学院《基础化学实验(4)》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黄淮学院《中学物理实验训练与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高二历史【开学第一课】2022年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历史课
- 人间生活(外国部分)
- 2023年TOFD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参考版
- 物业保洁团队建设与管理
- 纸与我们的生活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施工班组考核评分表
- 水泥搅拌桩施工记录表
- 脱碳塔CO2脱气塔设计计算
- 《骆驼祥子》通读指导手册
- 股东会会议系列文件(通知、议程、签到表、表决票、决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