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38-2023 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规范_第1页
DB36-T 1738-2023 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规范_第2页
DB36-T 1738-2023 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规范_第3页
DB36-T 1738-2023 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规范_第4页
DB36-T 1738-2023 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13.020.10CCS

Z

0436 DB36/T

1738—2023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规范Specifi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institutions

发布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6/T

1738—2023 前言

.................................................................................

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碳转换应用基本要求

.................................................................

25 减排量计算

.........................................................................

36 碳积分换算

.........................................................................

47 碳积分应用

.........................................................................

4附录

A(规范性) 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流程...............................................

5附录

B(资料性)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公式.......................................

6参考文献

..............................................................................

8DB36/T

1738—2023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提出并归口。公司、江西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达、方兴、龚跃林、吴一昊、龚宏锐、黄心悦、周悦梅。IIDB36/T

1738—2023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基本要求、减排量计算、碳积分换算、碳积分应用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行政区域内碳普惠制平台及其他需要对公共机构减碳效益进行核算量化的情景。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28750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GB/T

29149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33760

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评估技术规范

通用要求DB36/T

1476

碳普惠平台建设技术规范DB36/T

1477

碳普惠平台运营管理规范2015〕1722号

3 术语和定义GB/T

287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公共机构 public

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来源:GB/T

29149—2012,3.1]3.2碳普惠制

of

和交易激励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来源:DB/T

1476—2021,3.4]3.3碳普惠制平台

of

platform平台”。[来源:DB/T

1476—2021,3.5]3.4碳积分 carbon

creditsDB36/T

1738—2023衡量实施低碳行为或节能减碳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的量化指标。3.5碳转换 carbon

transformation3.10碳积分()的过程。3.6温室气体排放

gas

emission特定时段内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以下简称“排放量”。3.113.7排放因子 emission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来源:GB/T

33760—2015,3.6]3.8活动数据

activity

data量等。3.9基期

baseline

period用以比较、确定当前时期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参考时间段。[来源:GB/T

28750—2012,3.3,有修改]3.10温室气体减排量

emission

经计算得到的一定时期内,温室气体排放与基期相比较的减少量,以下简称“减排量”。3.11二氧化碳当量 carbon

equivalent;

CO2e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来源:GB/T

33760—2017,3.7]3.12核算边界

boundary与公共机构办公、管理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4碳转换应用基本要求4.1基本原则则。4.2 碳转换应用过程公共机构碳转换应用依次包括减排量计算、碳积分换算、碳积分应用三个环节。4.3 计算原则DB36/T

1738—20234.3.1 合规性。减排量的计算应符合本文件及相关标准的要求。4.3.2 科学性。减排量的计算应符合本文件及国家权威部门颁布或认可的核算方法。4.3.3 一致性。计算减排量时,基期与当前时期的核算边界应保持一致。4.4 数据要求4.4.1

准确性。活动数据应准确反映公共机构真实的、可计量、可核查的能源消耗量。4.4.2

完整性。活动数据应包括核算边界范围内实际消耗的全部能源,不得漏计、重计。4.4.3

合法性。信息化采集活动数据应获得公共机构的合法授权。4.4.4

可追溯性。活动数据应满足可追溯的要求。4.5 时限要求活动数据采集更新的频次宜为一天一次。对不具备相应采集条件和采集能力的情况,按实际调整,一般不宜超过一个月。5 减排量计算5.1 计算流程减排量计算流程见附录A图A.1。5.2 核算边界5.2.1 排放源类型排放源应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5.2.2 直接排放5.2.2.1 直接排放包括固定燃烧源排放和移动燃烧源排放。5.2.2.2 固定燃烧源排放为锅炉、灶、备用发电机等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排放。5.2.2.3 移动燃烧源排放为公共机构自有公务用车消耗的汽、柴油燃烧产生的排放。5.2.3 间接排放5.2.3.1 间接排放为外购电力产生的排放。5.2.3.2 医疗)设备、数据中心机房、新能源车充电桩等所消耗的,直接从电网获取的电力。5.3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5.3.1 收集活动数据5.3.1.1 活动数据的收集方式包括直接计量和折算。5.3.1.2 主要用能设备应通过直接计量的方式进行收集,主要用能设备的范围、计量器具的配备要求和计量管理应满足

29149

的要求。5.3.1.3 其他未配备计量器具的用能设备,应通过财务数据等原始数据折算活动数据。采集方式手动输入、信息化采集手动输入、信息化采集手动输入DB36/T

1738—20235.3.1.4 直接计量和折算的活动数据应通过手动输入、信息化采集至碳普惠平台。各种典型活动数据的收集及采集方式见表

1。5.3.1.5 活动数据应保留原始凭证,宜接受第三方机构的核查。表1 典型活动数据的收集与采集方式5.3.2 获取排放因子5.3.2.1

排放因子包括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和间接排放的电力排放因子。5.3.2.2

直接排放的排放因子宜通过直接测量得到,或使用基于燃料燃烧的计算方法(见

B.1.1)。5.3.2.3

电力排放因子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最新发布的华中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实时更新。5.3.2.4

直接测量的排放因子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上传至碳普惠平台。5.4 减排量计算结果5.4.1 减排量应为基期核算排放量与本年度核算排放量之差,见

B.2。5.4.2 基期宜选择移动基期,一般为上一年度。6 碳积分换算6.1 减排量与碳积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如式(1)所示:(1)式中:CCCNV——本年度碳积分数量(个);ER——本年度(第y年)减排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2eL——减排量与碳积分转换系数(2e/个),取值为100。6.2 按照换算结果,在公共机构碳账户内存入相应数量的碳积分。7 碳积分应用碳积分应用应遵循DB36/T

1477的要求。DB36/T

1738—2023

附 录 A(规范性)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流程图A.1

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流程图NCV3GJ/t

Nm

CC(tC/

OF389.315.3-399173.513.6-399158.012.2-39943.320.2-39844.818.9-39840.221.1-39844.819.6-39823.227.5-389.522.426.1-383.614.128.0-383.647.317.2-39841.917.2-398DB36/T

1738—

附 录 B(资料性)公共机构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公式B.1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B.1.1直接排放固定燃烧源与移动燃烧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按公式((B.1)式中:i——化石燃料类型;E——核算边界内因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2e;AD——核算边界内第i种燃料的活动数据,单位:t

万Nm3;EF——核算边界内第i种燃料的排放因子,单位:2e/t

tCO/万Nm3。其中,核算边界内第i种燃料的排放因子EF参考值按公式(B.1和表B.2:(B.2)式中:NCV——核算边界内第i种燃料的平均低位热值,单位:

万3;CC——核算边界内第i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tC/GJ;OF——核算边界内第i种燃料的碳氧化率,单位:%。表B.1表B.1

主要化石燃料排放因子计算参数3t/Nm

0.860.730.920.82DB36/T

1738—2023表B.2

燃油密度参考值表B.2

燃油密度参考值公共机构外购电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按公式(B.3)计算:(B.3)式中:E——核算边界内因购入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单位:2e;AD——核算边界内净购入电量,单位:MWh;EF——华中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单位:2e。B.1.3温室气体排放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直接排放与间接排放之和,如公式()所示:(B.4)式中:E——本年度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tCO2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