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托尔斯泰-课件_第1页
外国文学托尔斯泰-课件_第2页
外国文学托尔斯泰-课件_第3页
外国文学托尔斯泰-课件_第4页
外国文学托尔斯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第七节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1828-1910)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11828.9.9生于一古老而有名望的贵族世家。两岁时母亲去世,9岁时父亲去世。1844喀山大学东方语文系学习,次年转入法律系。1847辍学回到庄园进行农事改革,最终失败。1851到高加索服兵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6退伍后回到庄园继续改革,再次失败。托尔斯泰之生平简介1828.9.9生于一古老而有名望的贵族世家。两岁时母亲去21857-1861两度出国寻找救世良药未遂。186234岁的托尔斯泰与年仅17岁的索妮娅结婚。70年代末、80年代初,完成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晚年“平民化”的生活方式与家人格格不入。1910.10离家出走。1910.11.20病逝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托尔斯泰妻子与女儿托尔斯泰之生平简介1857-1861两度出国寻找救世良药未遂。1910.103托尔斯泰之文学创作1.早期创作(1851~1862)自传体三部曲:《童年》(1852)、《少年》(1854)和《青年》(1857)《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开创俄国文学中战争描写的写实倾向《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探索在农奴制下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的道路《哥萨克》:为创作《战争与和平》作了准备托尔斯泰之文学创作1.早期创作(1851~1862)《一个地4托尔斯泰之文学创作2.中期创作(1863~1880)《战争与和平》:一部贵族精神探索的心灵史,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对现实矛盾和理想生活的思考托尔斯泰之文学创作2.中期创作(1863~1880)5托尔斯泰之文学创作3.晚期创作(1881~1910)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中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4~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魔鬼》(1911)、《谢尔盖神父》(1912)、《舞会之后》(1911)长篇小说:《复活》(1889~1899)托尔斯泰之文学创作3.晚期创作(1881~1910)长篇小6托尔斯泰之思想观念列宁:“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到来前夕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他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托尔斯泰的贵族平民化理论:幻想通过改良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托尔斯泰主义”:核心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思想托尔斯泰之思想观念列宁:“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7《安娜·卡列尼娜》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原名《两段婚姻》。“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的东西可以和它相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称托尔斯泰为“艺术之神”。《安娜·卡列尼娜》分析《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8《安娜·卡列尼娜》之故事内容经典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情节线索: 一条以安娜为主,写她与渥伦斯基的爱情,她与卡列宁及整个彼得堡上流社会之间的冲突;另一条以列文为主,写他与吉提的婚姻,同时展示了宗法制农村的生活,重点表现他的精神探索。《安娜·卡列尼娜》之故事内容经典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9《安娜·卡列尼娜》之思想意义安娜的故事,代表托尔斯泰不愿看到的俄国混乱的现实。列文的故事代表托尔斯泰心目中美好宁静、井然有序的宗法制生活理想。安娜的探索主要涉及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其主要活动领域在城市。列文的探索(具有强烈的内省性质)涉及到经济基础的问题(面对旧俄国经济基础的崩溃而进行的无奈的反抗),其主要活动领域在农村。《安娜·卡列尼娜》之思想意义安娜的故事,代表托尔斯泰不愿看到10《安娜·卡列尼娜》之人物形象完美生命的追求者

自然激情的受难者

安娜·卡列尼娜:19世纪俄国具有个性解放思想而又没有根除传统观念的贵族妇女,一个被上流社会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激情:感情强烈而真挚,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叛逆: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对沃伦斯基的爱认真而执着。《安娜·卡列尼娜》之人物形象完美生命的追求者安娜·卡列尼娜11《安娜·卡列尼娜》之人物形象安娜爱情悲剧的根源:A、封建的包办婚姻是悲剧的开端。B、上流社会的迫害是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C、情人渥伦斯基的冷落和抛弃是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D、安娜自身思想、性格方面的弱点是其悲剧的内在根源。《安娜·卡列尼娜》之人物形象安娜爱情悲剧的根源:A、封建的包12《安娜·卡列尼娜》之艺术特色1、奇妙的结构安排——“拱形结构”

2、出色的心理描写——“心灵辩证法” A、内心独白 B、肖像刻画 C、言行流露 D、景物描写3、独特的叙事角度——全知全能式《安娜·卡列尼娜》之艺术特色1、奇妙的结构安排——“拱形结13小说以1812年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自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俄国的社会生活。通过对四个贵族家族(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祖霍夫、库拉金)的描写来探索贵族阶级的出路。前三者作为庄园贵族,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乡间,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能够舍弃个人利益而投身于救国事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而库拉金家族的成员则长期居住在京城,与宫廷关系极为密切,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的升迁和自己的私欲,大敌当前,竟置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于不顾,是作者鞭挞的对象。《战争与和平》小说以1812年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自1805年至182014《复活》简析《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浓厚的宗教意识和托尔斯泰主义思想。“复活”一词源出于《圣经》中“基督耶稣受难”的故事,作者以此为书名,寓意男女主人公精神、道德方面的一种质变,所谓脱胎换骨或曰新生。《复活》简析《复活》(1889~1899)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15《复活》之思想意义2、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的伪善、欺诈性进行愤怒的谴责,撕下官办教会的神圣宗教外衣,指出其不过是少数人发财和愚弄人民的工具。1、对沙皇专制制度下的法庭、监狱、政府机构的黑暗,以及各级官僚的昏庸残暴与法律的反动予以最尖锐的批判,从根本上否定了整个沙皇俄国专制制度。《复活》之思想意义2、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的16《复活》之思想意义4、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小说真实地写出了大批农民的破产,被迫流浪到城市里,充当资本家的廉价劳动力,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3、从宗法制农民思想立场上呼吁,“土地不能成为任何人的财产,它跟水、空气、阳光一样不能买卖”,彻底否定贵族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渴望。《复活》之思想意义4、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小说真实地写出17聂赫留朵夫:自传性探索型主人公(托尔斯泰式人物),“忏悔的贵族”典型。经历了纯洁的学生时代、堕落的青壮年时代与道德复活三个发展阶段。《复活》之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的“复活”:描写“复活”的过程是客观真实的,但作者的解释却是唯心主义的:归结为聂赫留朵夫身上“精神的人”又重新战胜了“动物的人”,是他善于加强“道德自我修养”、进行“灵魂大扫除”的结果。聂赫留朵夫:自传性探索型主人公(托尔斯泰式人物),“忏悔的18卡秋莎·玛丝洛娃:备受凌辱与损害的俄国下层妇女典型,同时也是一个精神上觉醒、走向新生活的女性。其凄凉身世与不幸遭遇是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