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1页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2页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3页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4页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作文习作1.课外阅读。

犀(xī)牛是一种珍贵动物,分布在非洲和东南亚各地,发起牛脾气来,连大象那种大力士也要退避三舍,可是它却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那就是犀牛鸟。它们之间的深厚友情,绝不是______的。原来犀牛的皮肤,好像铁甲一样,但在皱褶(zhě)地方却非常娇嫩,常受体外寄生虫和吸血昆虫的刺螫。犀牛鸟栖(qī)息在犀牛背上,就以它体上的寄生虫类作为美味食品,吃饱肚皮。同时,犀牛的视觉不够______,当犀牛鸟发现敌人时,这只灵活的小鸟就会飞上飞下,并发出尖锐的叫声,向它的好朋友报警,让它做好安全戒备。所以犀牛对犀牛鸟非常______,平时也让犀牛鸟在它背上任意玩耍。性情暴躁的犀牛,从不对它的好友发脾气。(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即使……也……

如果……就……①________犀牛背上的寄生虫类是犀牛鸟的美味食品,________犀牛鸟栖息在犀牛背上。②________犀牛的脾气很暴躁,________它从不对犀牛鸟发脾气。③________发现了敌人,犀牛鸟________会向犀牛报警。(2)犀牛和犀牛鸟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请用简洁的话来回答。【答案】(1)即使;也;虽然;但是;如果;就(2)犀牛鸟以犀牛身上的寄生虫为生;犀牛鸟可以发出尖锐的叫声向犀牛报警。二者互帮互助。【解析】【分析】(1)即使……也……:表示的是递进的关系。虽然……但是……:表示的是转折的关系。如果……就……:表示的是假设的关系。(2)犀牛鸟以犀牛身上的寄生虫为生;犀牛鸟可以发出尖锐的叫声向犀牛报警。二者互帮互助。【点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平时只要多加练习,结合短文去回答问题,切记毫无根据的去空谈。2.课外阅读。

蝙蝠

我们常常会在夏天的晚上看到一种在天空中飞翔的类似鸟的动物。它们一边飞,一边还发出吱吱的叫声。这就是蝙蝠。蝙蝠外形丑陋(lòu),颜色褐黑,头部很像老鼠。身上有四肢,却不怎么会走路。更奇特的是,它不像鸟类那样产卵孵化成幼鸟,而是胎生。生下来的幼

蝙蝠吃母乳长大。因此它是世界上唯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

蝙蝠其貌不扬,但心地善良,是人类的好朋友。

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叫人惊叹。一只蝙蝠在一昼夜能吃3000多只害虫。由此看来,蝙蝠是对人类极有益处的动物。

蝙蝠视力很差,但是在将要碰到物体时就会改变飞行的方向,绝不与任何物体相撞。这是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蝙蝠的这种奇特现象使它身价百倍,成为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1)选择正确的读音。类似________sìshì

哺乳________rǔlǔ捕________食pǔbǔ

益________处yìyí(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美丽—________

众多—________(3)第3自然段在结构上属于________段,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4)第4自然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蝙蝠有________的能力。(5)短文第2自然段中说蝙蝠“奇特”指的是什么?第5自然段说蝙蝠“奇特”指的又是什么?请写出来。(6)为什么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答案】(1)sì;rǔ;bǔ;yì(2)丑陋;唯一(3)过渡;承上启下(4)列数字;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5)第2自然段的第三、四句。第5自然段的第一、二句。(6)因为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极强,还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成为人类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解析】【分析】(1)类似sì,是多音字,哺乳rǔ,声母是r,不是l;捕食bǔ,声母是b,不是p;益处yì。(2)美丽:美好艳丽;好看。所以“美丽”的反义词是“丑陋”。众多:多;许多。所以“众多”的反义词是“唯一”。(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过渡句的理解。第3自然段在结构上属于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4)此题主要考查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理解,第4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了蝙蝠有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短文第2自然段中说蝙蝠“奇特”指的是第2自然段的第三、四句。第5自然段说蝙蝠“奇特”指的又是第5自然段的第一、二句。(6)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蝙蝠捕食苍蝇、蚊子和对农作物有害的昆虫的能力极强,还因为它能用超声波定位,成为人类现代仿生学研究的对象,所以说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过渡句的理解。(4)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平时说话、写作能够灵活运用。(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6)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枝)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n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bèi)着瓜溜走了。(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3)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它的四肢________,跑起来很快。爪子________,________。浑身长满了________,________。(4)刺猬身上的刺有哪些作用?(5)刺猬是怎样用身上的刺来搬东西的?【答案】(1)肢;quán;保护;bēi(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3)尖尖的很小;非常锋利;特别长;很短;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4)两个作用:保护自己和搬东西。(5)画“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解析】【分析】(1)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如:四(肢)、(保护)自己、蜷(quán)成一团、背(bēi)着瓜。(2)考查中心句。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首: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3)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4)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回答问题。此类题只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刺猬身上的刺作用有两个:保护自己和搬东西。(5)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回答问题。此类题只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如:“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点评】(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形、字音。(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3)本题考查学生按课文填空的能力。(4)(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回答问题的能力。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

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

托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果

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1)选出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2)根据意思写词语。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________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________(3)举现代科学实例来说明“千里眼”“顺风耳”。千里眼:________顺风耳:________(4)“那时没有电灯,……”“那时”是指(

)A.

原始社会

B.

农耕社会

C.

科学社会(5)“我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大概”在文中的意思(

)A.

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B.

不十分精确或不十分详尽。

C.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原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盛开,文中引用的作用是(

)A.

科学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自然景色。B.

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C.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答案】(1)超越;托付;成果(2)发现;发明(3)望远镜;电话(4)B(5)B(6)C【解析】【分析】(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只要写出其一即可。(3)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4)、(5)、(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超越;托付;成果(2)发现、发明(3)望远镜、电话(4)B;(5)B;(6)C【点评】(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平时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4)、(5)、(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1)补全词语。________的眼光

________的太阳光________的叶子

________的豌豆花(2)划线的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3)妈妈为什么开始相信孩子会好起来?从原文中找出相关句子。(4)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节日里总是鲜花盛开,现在豌豆花开了,所以“简直像一个节日”。B.

孩子在节日里总是快乐的。小姑娘在那一天特别高兴,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C.

小姑娘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做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个节日”。D.

豌豆从落到窗台到发芽,展示着顽强的生命力,今天它终于开花了,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答案】(1)兴奋;温暖;柔嫩;盛开(2)不是;没有喻体。(3)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4)D【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细读短文从文中找到即可。(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故答案为:(1)兴奋、温暖、柔嫩、盛开(2)不是;没有喻体。(3)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4)D【点评】(1)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2)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6.生活中,你经历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呢?以“难忘的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把经历写清楚,要写出自己的感受、收获。【答案】略【解析】【分析】从文章的题目看,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事的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