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 燃烧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青岛科技大学 燃烧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青岛科技大学 燃烧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青岛科技大学 燃烧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青岛科技大学 燃烧学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在使用性能上,下列哪项不是泥煤的特点

【选项】

A.挥发分高,可燃性好

B.反应性强

C.机械性能差

D.具有粘结性

【答案】

D

【解析】

在使用性能上,泥煤的挥发性高,可燃性好,反应性强,含硫量低,机械性能很差,灰

分熔点很低,烟煤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粘结性,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以下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煤的主要化学组成

【选项】

A.

B氧

c磷

D硫

【答案】

C

【解析】

根据元素分析值,煤的主要可燃元素是碳,其次是氢,并含有少量的氧、氮、硫,故选

C。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哪项不是硫在煤的存在形态

【选项】

A.有机硫

B.二氧化硫

C.黄铁矿硫

D.硫酸盐硫

【答案】

B

【解析】

硫在煤中主要有三种形态:有机硫、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故选Bo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哪种煤的耐热性较差

【选项】

A.无烟煤

B.焦煤

C.瘦煤

D.气煤

【答案】

A

【解析】

无烟煤耐热性低的原因是由于其结构致密,加热时因内外温差而引起膨胀不均,造成破

裂,故选Ao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在使用性能上,下列哪项不是泥煤的特点

【选项】

A.挥发分高,可燃性好

B.反应性强

C.机械性能差

D.具有粘结性

【答案】

D

【解析】

在使用性能上,泥煤的挥发性高,可燃性好,反应性强,含硫量低,机械性能很差,灰分

熔点很低,烟煤的最大特点是具有粘结性,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下列哪种石油主要成分是环烷燃

【选项】

A.烷煌基或石蜡基石油

B.芳煌基石油

C.混合基或中间基石油

D.环烷基或沥青基石油

【答案】

D

【解析】

烷燃基或石蜡基石油主要成分为烷烧,含有较多的蜡质;环烷基或沥青基石油主要成分

为环烷烧,蜡质含量很少;芳煌基石油主要成分为芳香烧;混合基或中间基石油具有石蜡

基及沥青基的平均性质,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关于石油产品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各种石油加工产品的灰分极少,但水分的变化范围较大

B.不同的产品适用于不同的燃烧方法和设备

C.作为炉用燃料的重油及各种残渣油,由于分子量较大,粘度较高,因此粘度成为其

主要评价指标

D.各种石油加工产品的元素组成差异不大,但其发热量差异较大

【答案】

D

【解析】

各种石油加工产品的元素组成差异不大,其发热量差异也不大,其灰分极少,但水分

的变化范围较大;不同的产品适用于不同的燃烧方法和设备,因而从内燃机、燃气轮

机到各种工业炉窑,不同的设备对燃料性能的评价指标有很大的区别;作为炉用燃料的重

油及各种残渣油,由于分子量较大,粘度较高,因此粘度成为其主要评价指标,我国是以

粘度指标来划分重油等级的。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为减少煤气对管道的腐蚀性,最应除去的是

【选项】

A.氨气(NH3)

B.硫化氢(H2S)

C.氧气(。2)

D.水

【答案】

D

【解析】

具有腐蚀性的煤气成分主要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氟酸,氧气。这些气体只有

在有水存在时在具有腐蚀性,氨气在水中呈碱性;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氟酸在水中呈酸

性;氧气在水中具有氧化腐蚀性,因此,为减少煤气对管道的腐蚀性,最应除去的是煤气

中的水分。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影响理论燃烧温度的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本质来讲,燃烧温度取决于单位体积燃烧产物的热含量

B.空气消耗系数不影响燃烧产物的生成量和成分

C.空气的预热温度越高,理论燃烧温度也越高

D.燃料在氧气或富氧空气中燃烧时,理论燃烧温度比在空气中燃烧时要高

【答案】

B

【解析】

空气消耗系数影响燃烧产物的生成量和成分,从而影响理论燃烧温度。故选B。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空气消耗系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空气消耗系数的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是燃烧过程的重要指标

B.在进行热工设计时,根据燃料及燃烧方式来选定空气消耗系数

C.实际设备运行时,不需要再测量空气消耗系数

D.空气消耗系数可以根据氧平衡或氮平衡原理计算

【答案】

C

【解析】

实际设备运行时,通过实测得到的空气消耗系数,对燃烧进行调整。故选Co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不是我国燃料现状的是

【选项】

A.人均消费水平高

B.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不合理

C.燃料利用率低

D.燃烧污染严重

【答案】

A

【解析】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名列世界前茅,但人均消费水平是发达国家的1/8,世界人均的

1/3o故选Ao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不是我国燃料现状的是

【选项】

A.人均消费水平高

B.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不合理

C.燃料利用率低

D.燃烧污染严重

【答案】

A

【解析】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名列世界前茅,但人均消费水平是发达国家的1/8,世界人均的

1/3o故选Ao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燃烧学科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魏晋时期开始开始用煤冶铁,但对燃烧现象的本质可以说一无所知。

B.化学热力学阐明了燃烧的链式反应机理,提出了火焰传播及最小点火能等概念,之

后又逐步认识到限制燃烧过程的因素不是反应动力学而是传热传质。

C.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首先提出燃烧是物质的氧化这一概念。

D.燃素说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而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微粒既能同其他元

素化合而成化合物,也能以游离形式存在。

【答案】

B

【解析】

化学热力学指将燃烧装置作为热力学体系,研究其初态和终态之间的关系,阐明了燃烧

热、产物平衡组分及绝热火焰温度的概念;化学动力学阐明了燃烧的链式反应机理提出了

火焰传播及最小点火能等概念,之后又逐步认识到限制燃烧过程的因素不是反应动力学而

是传热传质。故选Ao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1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不是我国煤炭生产及使用现状的是

【选项】

A.煤炭年产量及消费量居世界第一,采收率很高

B.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三分之二以上

C.大部分煤炭不经加工直接使用

D.煤炭燃烧污染严重。

【答案】

A

【解析】

煤炭年产量及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但采收率低(30%左右)。故选Ao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煤炭中,不是按照成煤原始植物的不同分类的是

【选项】

A.残植煤

B.腐植煤

C.无烟煤

D.腐泥煤。

【答案】

C

【解析】

煤炭根据成煤原始植物的不同可以分为腐植煤、残植煤、腐泥煤。故选C。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煤炭中,不是按照工艺性质和应用范围不同分类的是

【选项】

A.无烟煤

B.烟煤

C.褐煤

D.腐泥煤。

【答案】

D

【解析】

煤炭根据工艺性质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哪项不是褐煤的主要应用领域

【选项】

A.锅炉燃料

B.液化原料

C.高炉喷吹

D.气化原料。

【答案】

C

【解析】

褐煤的主要应用领域是锅炉燃料,气化原料,液化原料。故选Co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哪项不是烟煤的主要应用领域

【选项】

A.动力燃料

B.气化原料

C.工业燃料

D.焦化化工

【答案】

B

【解析】

无烟煤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动力燃料,工业燃料,焦化化工。故选B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哪项不是无煤的主要应用领域

【选项】

A.动力燃料

B.焦炉喷吹

C.民用

D.化工

【答案】

A

【解析】

无烟煤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化工,民用,高炉喷吹。故选A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关于煤的化学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碳是煤中的主要可燃元素

B.氧不是煤中的有害元素

C.硫是煤中的有害的成分

D.煤中氮在一般温度条件下不参加反应

【答案】

B

【解析】

氧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因为氧可与C、H等可燃元素构成氧化物。故选B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关于煤的化学组成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煤化程度越高的煤,其含碳量越高。

B.含氧量一般不直接测定,而是根据其他成分的测定值间接算出。

C.煤中氮在一般温度条件下不参加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停留较长时间时,能与氧形

成NOx

D.硫酸盐硫参加燃烧反应,是可燃硫

【答案】

D

【解析】

硫酸盐硫是以各种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煤的矿物杂质中,燃烧过程中不易分解,直接随

灰渣排出,不是可燃硫。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关于煤中的水分存在形式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外部水附着于煤颗粒表面。

B.内部水吸附于毛细孔内。

C.化合结晶水或矿物结晶水主要存在于石膏、绿矶、高岭土中

D.化合结晶水或矿物结晶水>100℃就能析出

【答案】

D

【解析】

化合结晶水或矿物结晶水>200℃才能析出。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不是煤的工业分析成分的是

【选项】

A.氧分

B.固定炭

C.水分

D.挥发分

【答案】

A

【解析】

煤的工业分析成分包括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炭。故选A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不能用来表示煤灰熔融性的是

【选项】

A.变形温度

B.软化温度

C.流动温度

D.发热量

【答案】

D

【解析】

煤灰熔融性用煤灰制成的三角锥体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时,用测出的三个特征温度,即变形

温度、软化温度和流动温度来表示。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煤的反应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反应性好的煤,其比表面积大

B.反应性好的煤,反应速度快

C.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反应性较好

D.煤的反应性是指煤与CO、H2O及02等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C

【解析】

一般来说,变质程度较轻的煤反应性较好,变质程度较高的无烟煤反应性较差。故选C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煤炭的加工转化及综合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高温干镭的焦炭强度较高、孔隙发达,用于高炉炼铁及铁合金生产

B.低温干储的焦炉煤气产率:80-150m3/t热值较高

C.低温干储的焦炭强度较差、但反应性好,易燃无烟,可用于造气

D.高温干储的焦油成分接近石油

【答案】

D

【解析】

高温干镭的焦油成分富含芳香炭氢化合物,低干储的焦油成分接近石油,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我国石油和常规天然气生产消费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我国的石油及常规天然气储量丰富

B.石油生产和消费占国内矿物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较大

C.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占国内矿物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较小

D.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比例正在增加。

【答案】

B

【解析】

中国的石油及天然气储量均不丰富,其生产和消费占国内矿物能源生产和消费比例较小。但

随着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比例正在增加,故选B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不是石油的主要成分的是

【选项】

A.烷煌

B.环烷烧

C.芳香煌

D.烯煌

【答案】

D

【解析】

石油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就烧类化合物的族类来说,石油主要由烷烧、环烷烧及芳香煌

所组成,不含烯煌和焕烧等不饱和崎,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石油的加工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分储法是用蒸储的方法将原油分离成不同沸点范围的石油储分的过程

B.常压分储处理沸点>350℃的重质储分;减压分储则处理沸点<350℃的重质微分

C.裂化法是使较大的煌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

D.裂化法目的是将重质有裂化成汽油、煤油、柴油,以提高轻质油品收率。

【答案】

B

【解析】

常压分储处理沸点<350℃的重质储分;减压分储则处理沸点>350℃的重质储分,故选B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关于重油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重油的密度大致范围是0.92-0.98t/m3

B.在20-100℃范围内,重油的平均比热容大约为1.30-1.70kJ/(kg*℃)

C.重油的热导率大约为0.128-0.163W/(m*r)o

D.重油的闪点多用闭口实验法。

【答案】

D

【解析】

燃料油、重油及润滑油等重质油品的闪点多用开口实验法,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关于常用燃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液化石油气是优质的民用及车用燃料,也可用作橡胶及其他化学、工业的原料

B.裂解气是石油炼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可用作燃料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原料

C.氧蒸汽煤气是用纯氧与蒸汽作气化剂,热值高

D.空气煤气是用空气与蒸汽作气化剂,热值较低。

【答案】

D

【解析】

混合煤气是用空气与蒸汽作气化剂,热值较低;空气煤气是用纯氧与蒸汽作气化剂,热值

高。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属于高热值燃气的是

【选项】

A.天然气

B.焦炉煤气

C.转炉煤气

D.高炉煤气。

【答案】

A

【解析】

高热值燃气主要包括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热值高的油制气等。故选A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属于低热值燃气的是

【选项】

A.天然气

B.焦炉煤气

C.液化石油气

D.高炉煤气。

【答案】

D

【解析】

低热值燃气主要包括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等。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空气富氧程度说法借误的是

【选项】

A.助燃空气中体积含氧量为低于40%之前,对提高燃烧温度的效果比较显著

B.助燃空气中体积含氧量为大于40%之前,对提高燃烧温度的效果比较显著

C.利用氧气或富氧空气助燃对于高发热量的燃料提高燃烧温度的效果比低发热量的效

果更为显著

D.用氧气或富氧空气助燃,大大减少了产物生成量,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燃烧温度。

【答案】

B

【解析】

用氧气或富氧空气助燃,大大减少了产物生成量,因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燃烧温度。利用氧

气或富氧空气助燃对于高发热量的燃料提高燃烧温度的效果比低发热量的效果更为显

著。助燃空气中体积含氧量为低于40%之前对提高燃烧温度的效果比较显著大于40%以

后,影响减弱。故选B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空气或煤气的预热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空气或煤气的预热温度越高,从而带入的物理热越多,燃烧温度也就越高

B.预热空气对于低热值的燃料比的热值的效果更好

C.对于发生炉煤气、高炉煤气,助燃空气每提高200C,可使燃烧温度提高约150c

D.对于天然气、重油等高热值燃料,每提高助燃空气200℃,可使燃烧提高100℃。

【答案】

A

【解析】

空气或煤气的预热温度越高,从而带入的物理热越多,燃烧温度也就越高。预热空气对于

高热值的燃料比的热值的效果更好,因为高热值燃料需要的空气量更多。对于发生炉煤气、

高炉煤气,助燃空气每提高200℃,可使燃烧温度提高约100C;而对于天然气、重油等

高热值燃料,每提高助燃空气200℃,可使燃烧提高150℃。故选A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所含i物质的摩尔数

B.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所含i物质的质量

C.摩尔分数:i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比

D.质量分数:i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之比。

【答案】

C

【解析】

摩尔分数:i物质的摩尔数与同体积的各物质的摩尔数之和之比。故选C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化学反应速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可由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初始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最终生产物的浓度的增加来

表示

B.对于同一反应,由于化学反应的当量系数不一样,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浓

度的变化率就不一样

C.化学反应速度反应化学反应进程的快慢

D.用不同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度,其数值是一样的。

【答案】

D

【解析】

用不同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度,其数值是不同的。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质量作用定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对于单相化学反应,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任何瞬间的化学反应速度与该瞬间的参

加反应的反应物浓度的幕次方的乘积成正比

B.化学反应速度可表示为

w=(-等)=0C

C.无论简单反应活着复杂反应,反应级数为反应式中各反应物浓度项的指数之和

D.化学反应速度常数的大小直接取决于反应温度及反应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答案】

C

【解析】

对于简单反应,反应级数为反应式中各反应物浓度项的指数之和,对于复杂反应,则需由

实验来确定。故选C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活化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分子要发生化学反应的首要条件是它们之间必须碰撞,每次碰撞都是有效的

B.活化能量级在42000-420000kJ/kmol之间

C.60000-250000kJ/kmol是大多数反应的活化能范围

D.活化能<42000kJ/kmol反应太慢,认为不发生反应。

【答案】

D

【解析】

活化能<42000kJ/kmol反应太快,难以测量。故选D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煤炭根据不同分类依据,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选项】

A.根据成煤原始植物的不同,煤炭可以分为腐植煤、残植煤、腐泥煤

B.按工艺性质和应用范围的不同,煤炭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

C.泥煤的煤化程度高,质地疏松,吸水性强

D.烟煤是一种炭化程度较高的煤

【答案】

C

【解析】

根据成煤原始植物的不同,煤炭可以分为腐植煤、残植煤、腐泥煤,A项正确。按工

艺性质和应用范围的不同,煤炭可以分为无烟煤、烟煤、褐煤,B项正确。烟煤是一种

炭化程度较高的煤,D项正确。泥煤的煤化程度低,质地疏松,吸水性强,故C选项错

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煤是由大分子有机物和一些无机矿物杂质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有机物是由某些结构及

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目前其分子结构还不十分清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碳是煤中的主要可燃元素。煤化程度越高的煤,其含碳量越高

B.氢也是煤中的主要可燃元素。但其含量较高,一般>5%

C.H与C和S结合,称为可燃氢或有效氢

D.H与O结合,形成不可燃化合物H2O,称为化合氢

【答案】

B

【解析】

碳是煤中的主要可燃元素。煤化程度越高的煤,其含碳量越高,A选项正确。氢也是煤

中的主要可燃元素。但其含量较低,一般<5%,B选项错误。H与C和S结合,称为

可燃氢或有效氢,C选项正确。H与O结合,形成不可燃化合物H?O,称为化合氢,D选

项正确。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煤的发热量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发热量也称热值,是计算燃烧温度和燃料消耗量的不可缺少的依据

B.高位发热量,也称燃烧热或总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其产物冷却到

燃烧前的状态

C低位发热量,也称热值或净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其产物冷却到燃

烧前的状态

D.煤的发热量可用氧弹热量计直接测定得到。氧弹热量计只有绝热式

【答案】

D

【解析】

发热量也称热值,是计算燃烧温度和燃料消耗量的不可缺少的依据,A选项正确。高位发

热量,也称燃烧热或总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其产物冷却到燃烧前的状态,

B选项正确。低位发热量,也称热值或净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后其产物冷

却到燃烧前的状态,C选项正确。煤的发热量可用氧弹热量计直接测定得到。氧弹热量

计有恒温式和绝热式两种,D选项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煤炭的性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粘结性是指煤在干储时煤的颗粒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质

B.结焦性是指煤在工业炼焦条件下,一种或几种煤混合后的粘结性,也就是煤经干储

能够练出冶金焦炭的性能

C.无烟煤因水分含量较大,加热时大量水分蒸发,造成煤粒破碎

D.用煤灰制成的三角锥体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时,用测出的三个特征温度,即变形温度、

软化温度和流动温度来表示

【答案】

C

【解析】

粘结性是指煤在干储时煤的颗粒相互粘结成块的性质,A选项正确。结焦性是指煤在工

业炼焦条件下,一种或几种煤混合后的粘结性,也就是煤经干储能够练出冶金焦炭的性能,

B选项正确。褐煤因水分含量较大,加热时大量水分蒸发,造成煤粒破碎,C选项错误。

用煤灰制成的三角锥体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时,用测出的三个特征温度,即变形温度、软

化温度和流动温度来表示,D选项正确。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原油直接分储不可以得到()

【选项】

A.润滑油

B.汽油

C.挥发油

D.油气

【答案】

A

【解析】

原油直接分储可以得到油气、汽油、挥发油、煤油、柴油,减压分储得到裂化原料、各种

润滑油、减压渣油。因此A选项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2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燃点和着火点的描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选项】

A.原油及石油产品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蒸发为气体后扩散到空气中自发着火时的最

低温度

B.原油及石油产品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扩散到空气中的油蒸气在有小火焰存在

下着火并能连续燃烧10秒钟的开始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C.原油及石油产品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扩散到空气中的油蒸气在有小火焰存在

下着火并能连续燃烧5秒钟的开始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D.着火点也称自然点

【答案】

B

【解析】

原油及石油产品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扩散到空气中的油蒸气在有小火焰存在下着

火并能连续燃烧5秒钟的开始燃烧时的最低温度,B选项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完全燃烧时固体及液体燃料燃烧反应计算,以下选项符号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A.理论空气需求量一L”

B.实际空气供给量一Lo

C.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一V1

D.实际燃烧产物生成量一V”

【答案】

D

【解析】

理论空气需求量一Lo,A选项错误。实际空气供给量一L。,B选项错误。理论燃烧产物

生成量一Vo,C选项错误。实际燃烧产物生成量一V”,D选项正确。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空气消耗系数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a=La/Lo

B.气体燃料a的取值范围是1.15-1.25

C.液体燃料a的取值范围是1.20-1.50

D.固体燃料a的取值范围是1.05-1.10

【答案】

A

【解析】

a=L“/Lo,A选项正确。气体燃料a的取值范围是1.05-1.10,B选项正确。液体燃料a的

取值范围是1.15-1.25,C选项错误。固体燃料a的取值范围是1.20-1.50,D选项错误。

【难度】1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化学反应的种类和化学反应速度,不正确的是()

【选项】

A.简单反应:由反应物经一步反应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B.复杂反应:要经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反应步骤来完成的反应,其中每一步反应称

为一个基元反应

C.化学反应速度:反映化学反应进程快慢的量,可由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初始反应

物浓度的减少或最终生产物的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D.对于同一反应,化学反应的当量系数不一样,在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浓度的变化

率一样

【答案】

D

【解析】

简单反应:由反应物经一步反应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A选项正确。复杂反应:要经过

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反应步骤来完成的反应,其中每一步反应称为一个基元反应,B选项

正确。化学反应速度:反映化学反应进程快慢的量,可由单位时间内参与反应的初始反应

物浓度的减少或最终生产物的浓度的增加来表示,C选项正确。对于同一反应,由于化

学反应的当量系数不一样,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浓度的变化率就不一样,

D选项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链式反应与氢的反应机理,不正确的是()

【选项】

A.氢的燃烧反应是一个三分子反应,反应速度很快

B.有些燃烧反应不需要预热,在很低的温度下即可出现火焰

C.燃烧反应的许多特点都无法用简单的反应机理来解释

D.链式反应可分为直链反应和支链反应两种

【答案】

A

【解析】

氢的燃烧反应需要两个活化的氢分子和一个活化的氧分子发生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反应

速度是很慢的,A选项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CO和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反应机理,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干燥的CO与有水蒸气存在的潮湿的CO在空气中的燃烧行为有很大的区别

B.干燥的CO与空气或氧气接触,在700C以下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超过700C才能

着火燃烧

C.多数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反应进行得比较慢

D.为碳氢化合物的燃烧是一种退化的直链反应

【答案】

D

【解析】

多数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反应进行得比较慢,因为碳氢化合物的燃烧是一种退化的支链反

应,即新的链环要依靠中间生成物分子的分解才能发生,D选项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碳是固体,它的燃烧与气化反应属于异相反应,整个反应不包括()

【选项】

A.氧化剂向固体表面的扩散

B.碳与氧化剂进行化学反应

C.反应的产物从固体表面脱附

D.反应过程中出现许多离子、自由根等中间产物

【答案】

D

【解析】

碳是固体,它的燃烧与气化反应属于异相反应。整个反应要包括氧化剂向固体表面的扩散,

在颗粒表面的氧化剂被固体所吸附,碳与氧化剂进行化学反应,反应的产物从固体表面

脱附和脱附后的气体向环境扩散过程,D选项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碳与氧的反应系统,下列反应类型不正确的是()

【选项】

A.C+C)2=CO2表面反应

B.2C+O2=CO表面反应

C.C+CO2=2CO表面反应

D.2co+O2=2CO2表面反应

【答案】

C

【解析】

A、B、C选项均是表面反应,D选项是空间反应。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碳与氧的反应机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二氧化碳说:认为碳在氧化反应中CO2是初次反应的产物,而产物中的CO是生

成的CO2与C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二次反应的产物

B.一氧化碳说:认为碳在氧化反应中,初次反应的产物为CO,物中的CO?是生成的CO

与02进行空间二次反应所形成的产物

C.中间产物说:认为碳与氧的反应中首先生成中间碳氧络合物(C3O4),然后这种中间

产物再转化为CO2和co

D.气流速度很小的环境下进行实验验证

【答案】

D

【解析】

一氧化碳说的实验条件要求气流速度较高。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控制NO生成的主要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在保证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空气消耗系数,以降低火焰中过剩氧的浓度

B.采用烟气再循环燃烧方法,以降低火焰中氧浓度

C.采用分段燃烧法,可同时降低火焰温度及火焰中氧浓度

D.采用高氮含量的燃料

【答案】

D

【解析】

在保证完全燃烧的情况下,尽量降低空气消耗系数,以降低火焰中过剩氧的浓度,A选项

正确。采用烟气再循环燃烧方法,以降低火焰中氧浓度,B选项正确。采用分段燃烧法,

可同时降低火焰温度及火焰中氧浓度,C选项正确。采用低氮含量的燃料,D选项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NO的生成与分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燃烧产物在高温区停留的时间越长,NO生成量越多

B.燃烧温度越高,NO生成量越多

C.高温区氧的浓度越高,NO生成量越少

D.NO在2500K以下的分解是很慢的,在空气不足,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会有某种程度

的分解

【答案】

C

【解析】

影响NO的生成的主要因素有:(1)燃烧产物在高温区停留的时间越长,NO生成量越多,

(2)燃烧温度越高,NO生成量越多,(3)高温区氧的浓度越高,NO生成量越多。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按照燃料及燃烧的不同特征,可将火焰分为许多不同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按燃烧过程中控制因素可将火焰分为:层流火焰和湍流火焰

B.按燃料的物理形态可将火焰分为:a.燃气火焰,b.油雾火焰,c.煤粉火焰

c.按气流的流动状态可将火焰分为: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

D.按火焰中相的成分可将火焰分为:一火焰和多相焰

【答案】

B

【解析】

按燃烧过程中控制因素可将火焰分为:预混火焰和扩散火焰,A选项错误。按燃料的物

理形态可将火焰分为:a.燃气火焰,b.油雾火焰,c.煤粉火焰,B选项正确。按气流的

流动状态可将火焰分为:层流火焰和湍流火焰,C选项错误。按火焰中相的成分可将火

焰分为:均相火焰和多相焰,D选项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不是热自燃着火的影响因素是()

【选项】

A.散热条件

B.初始温度

C.可燃混合气压力

D.外部能量

【答案】

D

【解析】

热自燃着火的影响因素有散热条件、初始温度、可燃混合气压力。增加混合气与器壁的对

流换热系数a或增大单位容积的外表面积S/V,都可改善混合气的散热条件;增加混合

气的初始温度,也即增加了初始状态可燃混合气的反应速度,由于反应放热增加,在散

热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容易实现自燃着火;增加混合气的压力,实际上就增加了初始状

态可燃混合气的反应速度,在散热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容易实现自燃着火。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火焰前沿结构及其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火焰前沿厚度很薄,可燃气体经过这个薄层放出热量,生成产物

B.火焰前沿内部进行着强烈的热量和质量的交换,快速的化学反应,经历加热、着火、

燃烧直到燃尽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过程

C.其温度、组分、密度、气流速度以及反应速度在空间上都有巨大的变化

D.其温度、组分、密度、气流速度以及反应速度在空间上没有巨大的变化

【答案】

D

【解析】

火焰前沿厚度很薄,可燃气体经过这个薄层放出热量,生成产物,火焰前沿内部进行着强

烈的热量和质量的交换,快速的化学反应,经历加热、着火、燃烧直到燃尽的物理和化学

反应过程,其温度、组分、密度、气流速度以及反应速度在空间上都有巨大的变化,故A、B、

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链锁自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链式反应自动加速并不一定依靠热量的逐渐积累使分子活化,而可以通过链式反应

逐渐积累活化中心的方法使反应自动加速,导致着火燃烧

B.温度较低时不论压力多高都不能自燃,温度较高时甚至在很低的压力下也能自燃

C.活化中心的增长由热运动的结果引起,与链式反应无关

D.活化中心的销毁与压力无关

【答案】

D

【解析】

活化中心的销毁:活化中心与稳定分子碰撞或与器壁相碰,都会使活化中心失去能量

而变为稳定的中性分子,活化中心的销毁与压力有关。D选项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常用点火方法不包括()

【选项】

A.电火花点火

B.电弧点火

C.电热丝及炽热物体点火

D.大火焰点火

【答案】

D

【解析】

常用点火方法有电火花点火、电弧点火、电热丝及炽热物体点火和小火焰点火,故A、

B、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不完全燃烧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若不考虑燃烧产物在高温下的热分解,以下不会导致不

完全燃烧的发生的情况有()

【选项】

A.空气消耗系数aNl,混合不好

B.空气消耗系数a<l,混合良好,=0

C.空气消耗系数a<l,混合不好,。2.=0

D.空气消耗系数a<l,混合不好,(X9

【答案】

C

【解析】

不完全燃烧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若不考虑燃烧产物在高温下的热分解,以下三种情况都

可导致不完全燃烧的发生:

1.空气消耗系数叱1,混合不好

2.空气消耗系数a<l,混合良好,CV=0

3.空气消耗系数a<l,混合不好,02,双),故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3

【题型】单选题

【题干】

防止回火的方法主要是降低喷口处的火焰传播速度和提高可燃气在喷口处的速度。具体

措施错误的是()

【选项】

A.增大喷口直径,减少喷嘴数量

B.采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制造喷嘴,减少喷嘴对燃气的传热

C.对大型喷嘴进行水冷或空冷

D.减少一次空气量,增设二次空气,使燃料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气偏离化学当量比,使

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答案】

A

【解析】

减小喷•口直径,增加喷嘴数量,A选项错误.采用导热性差的材料制造喷嘴,减少喷嘴

对燃气的传热,B选项正确。对大型喷嘴进行水冷或空冷,C选项正确。减少一次空气

量,增设二次空气,使燃料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气偏离化学当量比,使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D选项正确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湍流和层流火焰的结构特点正确的是()

【选项】

A.在层流范围内,当管径一定时,火焰长度与流速成反比

B.在层流与湍流火焰之间有一个过渡区

C.在湍流范围内,火焰长度随气流速度的变化关系明显

D.湍流火焰是紊乱的,燃烧前沿是一个较窄的区域

【答案】

B

【解析】

在层流范围内,当管径一定时,火焰长度与流速成正比,在层流与湍流火焰之间有一个过

渡区,A错误,B正确。在湍流范围内,火焰长度随气流速度的变化关系不明显,C选

项错误。湍流火焰是紊乱的,燃烧前沿是一个较宽的区域,D选项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关于燃料和氧化剂对影响火焰传播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可燃混合气的热扩散率越大,火焰传播速度越大

B.富氧程度越高,火焰传播速度就越大

C.燃气的发热量越高,燃烧温度越高,火焰传播速度就越大

D.焕炫及烯煌化合物的火焰传播速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

【答案】

B

【解析】

可燃混合气的热扩散率越大其火焰传播速度越大,燃气的发热量越高,其火焰传播速度

就越大;可燃混合气的化学反应速度越大,火焰传播速度越大;快燃及烯燃化合物的

火焰传播速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低,D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关于影响火焰传播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提高可燃混合气的初始温度和燃烧温度都可以提高其火焰传播速度

B.可燃混合气中加入惰性气体,则会降低其火焰传播速度

C.对于烷烧,火焰传播速度与碳原子数有关

D.燃气的发热量越高,燃烧温度越高,其火焰传播速度就越大

【答案】

B

【解析】

对于烷烧,火焰传播速度与碳原子数无关,C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防止脱火的方法:利用特殊射流流场特性,或使用稳焰器使高温烟气回流,利用高温烟气

的热量来提供点火能量。具体措施不包括()

【选项】

A.利用旋转射流稳定火焰:当旋流强度大于0.4以后,流场中出现回流区,卷吸高温烟

气回流形成稳定的点火源

B.利用钝体稳定火焰:高速气流在流经钝体后速度分布发生变化,在钝体后产生回流,

卷吸的高温烟气提高了点火所需能量,燃烧器中稳定火焰的装置称为稳焰器

C.利用大速差射流稳定火焰:在一定的空间内利用大速差射流使之产生回流

D.利用值班小火焰来稳定大火焰

【答案】

A

【解析】

利用旋转射流稳定火焰:当旋流强度大于0.6以后,流场中出现回流区,卷吸高温烟气回

流形成稳定的点火源,A选项错误。利用钝体稳定火焰:高速气流在流经钝体后速度分布

发生变化,在钝体后产生回流,卷吸的高温烟气提高了点火所需能量,燃烧器中稳定火焰

的装置称为稳焰器,B选项正确。利用大速差射流稳定火焰:在一定的空间内利用大速差

射流使之产生回流,C选项正确。利用值班小火焰来稳定大火焰,D选项正确。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有焰燃烧法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由于是扩散燃烧,所以燃烧速度慢,火焰较短,有明显的火焰轮廓

B.火焰中有较多的游离碳粒,因此火焰黑度大

C.改变喷嘴的结构,即改变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状况,可得到不同形状的火焰

D.煤气及空气的压力较低,一般为500-3000Pa,火焰容易控制,烧嘴调节比大

【答案】

A

【解析】

由于是扩散燃烧,所以燃烧速度慢,火焰较长,有明显的火焰轮廓,A选项错误。火焰

中有较多的游离碳粒,因此火焰黑度大,B选项正确。改变喷嘴的结构,即改变了燃料

与空气的混合状况,可得到不同形状的火焰,C选项正确。煤气及空气的压力较低,一

般为500-3000Pa,火焰容易控制,烧嘴调节比大,D选项正确。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湍流火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发光火焰锥面较厚,轮廓模糊不清

B.湍流火焰高度比层流火焰短

C.有明显的燃烧噪声

D.湍流火焰是紊乱的,燃烧前沿是一个较窄的区域

【答案】

D

【解析】

湍流火焰是紊乱的,燃烧前沿是一个较宽的区域,D选项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层流预混火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圆管层流出流速度呈二次抛物面分布

B.火焰面顶点气流速度与火焰传播速度相等,达到最大值

C.火焰面底部边缘有一小段水平段

D.火焰面上任一点轴向速度的的法向分速度与火焰传播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答案】

D

【解析】

圆管层流出流速度呈二次抛物面分布,所以火焰面为一曲面。除顶点及底边外,火焰

面上任一点轴向速度的法向分速度与火焰传播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点火圈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点火圈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气流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在管壁和射流边界附近的分布体

系所致

B.离管口越远,熄火效应影响越小

C.离管口越远,可燃气浓度冲淡,熄火效应影响越大

D.点火圈的位置及大小随气流的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当速度较大时,点火圈稳定区域

将向下游移动并逐渐增大

【答案】

D

【解析】

点火圈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气流速度和火焰传播速度在管壁和射流边界附近的分布体系

所致。受两个因素影响:管口壁面散热的影响。离管口越远,熄火效应影响越小;混合气

浓度的影响.离管口越远,可燃气浓度冲淡,熄火效应影响越大;点火圈的位置及大小随气

流的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当速度较大时,点火圈稳定区域将向下游移动并逐渐缩小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可燃气浓度与火焰稳定性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A.同一浓度下,临界吹熄时的流量比临界回火时的大得多

B.当燃料浓度接近化学当量比时,最容易发生回火

C.在空气中燃烧可卷吸空气使混合气中过剩燃料继续燃烧,因而扩大了吹熄界限

D.边界速度梯度g<gF为吹熄区

【答案】

D

【解析】

同一浓度下,临界吹熄时的流量比临界回火时的大得多;当燃料浓度接近化学当量比

时,最容易发生回火;在空气中燃烧可卷吸空气使混合气中过剩燃料继续燃烧,因而

扩大了吹熄界限,ABC正确;边界速度梯度g<gF为回火区,D错误

【难度】3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无焰燃烧法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由于燃料与空气预先混合,因此可实现较低的空气消耗系数,设计时可取1.02-1.05

B.燃烧速度慢,空间燃烧热强度(kW/nP)比有焰燃烧的大得多

C.火焰高温区集中,燃烧温度高

D.由于燃烧速度快,C-H化合物来不及分解,火焰中游离碳粒少,火焰的黑度较低

【答案】

B

【解析】

由于燃料与空气预先混合,因此可实现较低的空气消耗系数,设计时可取1.02-1.05,A选

项正确。燃烧速度快,空间燃烧热强度(kW/n?)比有焰燃烧的大得多,B选项错误。火

焰高温区集中,燃烧温度高,C选项正确。由于燃烧速度快,C-H化合物来不及分解,火

焰中游离碳粒少,火焰的黑度较低,D选项正确。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火焰的稳定性,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湍流火焰已不能仅靠点火圈的作用实现稳定点火

B.随着气流速度的增加,正在燃烧的质点及其燃烧产物都可能回到可燃混合物中去

C.在更高的气流速度下可以单靠火焰内部的自燃形成的回流质点的点火

D.湍流火焰的稳定性主要是脱火问题

【答案】

C

【解析】

在更高的气流速度下,单靠火焰内部的自燃形成的回流质点的点火是不够的,这时需要采

用人为手段,使燃烧产物更多地返回到火焰根部,或采用附加小火焰以维持主火焰的稳

定燃烧C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同心射流扩散火焰射流区域不包括()

【选项】

A.纯燃气区

B.燃气与燃烧产物区

C.空气区

D.燃气与空气区

【答案】

D

【解析】

整个射流区域可分为4个区:纯燃气区、燃气与燃烧产物区、燃烧产物与空气区以及纯

空气区,D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关于火焰形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A.燃料和氧化剂的体积流量一定时,层流扩散火焰长度与管径无关

B.当燃料和氧化剂一定时,纵向受限层流扩散火焰长度与燃料和氧化剂的体积流量成正

比,与分子扩散系数成正比

C.流速不变,管径增加,则火焰长度随之增加

D.管径不变,流速增加,则火焰长度随之增加

【答案】

B

【解析】

当燃料和氧化剂一定时,纵向受限层流扩散火焰长度与燃料和氧化剂的体积流量成正

比,与分子扩散系数成正比,B错误。

【难度】2

【分数】2

【课程结构】00442004

【题型】单选题

【题干】

下列对燃烧器的性能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选项】

A.燃料的燃烧必须完全充分

B.火焰形状及温度分布要能满足加热工艺的要求

C.火焰的稳定性要好,负荷调节比要小

D.对燃料的性能要求不严,有一定的适应性

【答案】

C

【解析】

燃料的燃烧必须完全充分,A选项正确。火焰形状及温度分布要能满足加热工艺的要求,

B选项正确。火焰的稳定性要好,负荷调节比要大,C选项错误。对燃料的性能要求不

严,有一定的适应性,D选项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