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历史-第四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历史-第四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历史-第四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历史-第四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向“距离”挑战第四课向“距离”挑战1(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从上述诗句中你可以了解到古代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这些工具使用的动力是什么?工具:马、马车、帆船。动力:畜力、人力、自然力。想一想“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挥手自兹去,萧萧3高中历史-第四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4高中历史-第四课-向“距离”挑战课件-人民版必修35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械力(内燃机为主)水陆:平面交通水陆空:立体交通人力、畜力、自然力机械力(内燃机为主)水陆:平面交通水陆空:6①内燃机的推广使用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各种新型交通工具发明⑤人类跨入电气时代?????立体交通34152平面交通思维拓展①内燃机的推广使用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立体交通7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2.表现水:陆空:1887年,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1885年,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制成汽车。柴油机车投入运行,铁路建设迅速发展。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使8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小速度快距离远信息量大古代邮驿烽火台信鸽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通信电子计算机速度慢速度快古代邮驿烽火台9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电报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全球电报网的建立2.电话: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3.无线电通讯:马可尼——“无线电之父”。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电报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全10有线电报的发明发送人类第一份电报的电报机塞缪尔·莫尔斯(1791—1872)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里,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上帝干了些什么?”一语——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有线电报的发明发送人类第一份电报的电报机塞缪尔·莫尔斯11贝尔发明电话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

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声音被记录下来。贝尔发明电话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12无线电之父——马可尼马可尼(1874—1937)马可尼制作的无线电报机无线电之父——马可尼马可尼(1874—1937)马可尼制作的13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产生的背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2.产生: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3.影响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和知识经济兴起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产生的背景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产14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15“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3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公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人们将其通俗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从此,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国策。克林顿政府选择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持和夺回美国在重大关键技术领域被一度削弱的国际领先地位,从而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实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此后互联网正式诞生并迅速发展。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3年9月,美国政府正式公布16知识经济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纷纷出现能源危机,传统的工业经济陷入发展困境。于是,人们开始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越来越多地发展资源消耗低、知识含量高的经济。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在美国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基于信息、知识和智力的信息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成分。概念阐释知识经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纷纷出现能源危机,17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科技成果?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科技成果?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18(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战争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

弹、坦克、远程大炮;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的原子弹。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

核废料。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病毒等。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战争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艇、飞19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①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①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热情高涨。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一度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臂。②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我国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有何影响?①欧美列强发动20向“距离”挑战立体交通水:轮船陆:汽车、火车空:飞机电波电报:1837年,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电话: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无线电通讯:马可尼——“无线电之父”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向“距离立体交通水:轮船陆:汽车、火车空:飞机电波电报:18211.马可尼为无线电通信所做的贡献不包括()A.测量了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B.发明了无线电报C.进行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的实验D.进行了短波试验A1.马可尼为无线电通信所做的贡献不包括()A22D2.下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A.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减少B.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C.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2.下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233.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互联网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B.互联网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C.互联网更加快捷与方便,信息量更大D.互联网的技术含量高C3.肖恩·马洛尼说:“互联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C24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之一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仅仅30年就经历了五代。平均每六年其运算速度就提高10倍,存储量增加20倍。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相比,20世纪80年代生产的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增加了30多万倍,体积却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