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张杰军_第1页
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张杰军_第2页
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张杰军_第3页
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张杰军_第4页
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张杰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

张杰军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1一、企业发展背景与国家战略决策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渠道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点政策2

一、企业发展背景与国家战略决策3(一)环境与背景经济、社会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转型国家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多元开放创新成为新趋势4——世界发达国家已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争夺国际市场和战略制高点的主要手段。5给创新之火添加利益之油!——林肯;1860年代。《不创新则死亡》——1920年代。在中国,让技术创新对企业而言从味精油菜

6(二)中国的应对推进市场化、创造激励创新基本环境;

两只手:一是中国《反垄断法》2008年实施,一系列完善市场制度相继出台,用竞争和市场制度激励企业创新是政府最重要战略;二是,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政府加强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与引导。7鼓励创新的基本法规环境《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普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物权法》、《反垄断法》、《企业所得税法》、《合伙企业法》、《政府采购法》,对企业创新给予了鼓励措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科技奖励条例》、《技术进出口条例》8鼓励创新的基本法规环境《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规定》,《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9(三)创新政策目标

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国际规则前提下,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支撑点,加快节能减排,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10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11二、支持产业创新的主要渠道

支持产业内企业自主创新的渠道:——人才政策方面——经费与税收方面——物质条件方面——市场需求方面12(一)相关人才计划13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重点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14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依托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若干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5(二)项目计划与税收16重大专项+基本计划+人才计划+基地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原计划

新调整计划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科技支撑国际合作成果转化产业化计划(星火、火炬等)17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8(三)物质条件计划19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等研究试验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强化网络环境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分析测试中心20

突出共享,加强制度建设突出国家目标,加强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

强化牵头部门(地方)的权利和责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多方资源

充分发挥专家顾问组的咨询作用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平台专项21重点建设六大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网络科技环境科技成果转化22(四)创造市场需求23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政策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财政、科技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工信部)24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点政策25针对问题把握四个原则集中解决制约自主创新的主要政策问题。利用多种政策组合。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全社会支持自主创新。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相协调,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合力。突出政策可操作性,力求明确、有效。26配套政策涉及企业的10个方面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教育与科普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加强统筹协调27(一)财政投入28提出了:

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

切实保障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

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等方面政策。29主要政策进展包括:“财政科技投入实现大幅度增长”;“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率高于‘十五’期间平均增长水平”;“统筹落实专项经费,以专项计划的形式逐项启动实施”;“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等新政策。30财政科技拨款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达到3800亿元,比2005年增长近2倍,其中中央超过1800亿元,中央地方占比基本持平。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投入,加大对基础研究以及科研院所、公益性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稳定支持力度,新增资金重点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力度。31

(二)税收政策321.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政策

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技术开发费是指,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33鼓励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取消了现有政策中“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限制,直接提出“允许企业按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使政策受益范围从工业企业扩展到各类企业。342009年全国已有29个省市执行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明显效果。近两年有上万家企业(15省市2008年1.2万多家,2009年超过1.5万家)享受了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减免税收上百亿。2008年上海市税务部门核定的1858家企业共实际免交企业所得税30.4亿元,江苏省实际免交企业所得税近10亿元。35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制度优惠的企业总数依然偏少,配套措施还不够完善。措施不够完善,影响企业享受优惠。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只有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或者《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规定项目的研发活动支出才能纳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国税发〔2008〕116号与财企〔2007〕194号规定的可加计扣除的企业研发费用范围不完全一致等,导致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难以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由于申请手续复杂等原因,造成部分企业享受制度优惠的积极性不高。362.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

文件明确规定,对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允许税前扣除职工教育经费的计算基数既不是企业实发工资总额,也不是计税工资标准总额,而是国发〔2006〕6号文件中提到的计税工资总额,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情况。373.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38仪器设备加速折旧政策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允许其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实行加速折旧,具体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前述仪器和设备,是指2006年1月1日以后企业新购进的用干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394.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新政策采取了高新区内外一直原则。40高新技术认定国科发火〔2008〕172号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41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组成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组织机构4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认定条件43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_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_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_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44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45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46目前已经认定了约3.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据对2008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统计,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1300多万元,是原高新技术企业平均研发投入的3.8倍;其中58%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了销售额的6%。475.其他政策提出了“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等税收优惠”等新政策。48

(三)金融政策49提出了加强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改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等政策。50主要政策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在国务院批准的软贷款规模内,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软贷款,用于项目的参股投资”;“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特别融资账户,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参股投资和项目投资提供资本金”等新政策。51引导商业金融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建立支持自主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开展对高新技术企业保险服务。52科技部与人民银行、证监会等建立了部行(会)合作机制。科技部与“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与保监会)联合发布《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53创新创业投资机制加快建立完善,2010年创业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量近1800亿元,是2005年的3倍。2009年国家推出创业板。截至2010年末,创业板上市企业已达153家,融资963亿元,其中90%为高新技术企业。有关部门、省市纷纷设立创业投资机构或投资引导基金。54(四)政府采购政策55提出了建立财政性资金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建立政府首购和订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等方面的政策。561.建立激励自主创新政府首购和订购制度。国内企业或科研机构生产或开发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且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经认定,政府进行首购,由采购人直接购买或政府出资购买。572.建立本国货物认定制度和购买外国产品审核制度。采购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优先购买本国产品。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国货物认定标准。采购人需要的产品在中国境内无法获取或者无法以合理的商业条件获取的,在采购活动开始前,需由国家权威认证机构予以确认并出具证明。58主要政策进展包括:提出“建立自主创新产品认证制度”;加强预算控制,优先安排自主创新项目;“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并需要重点扶持的自主创新试制品或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政府进行首购”等新政策。59(五)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60提出了加强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管理,限制盲目、重复引进,支持企业以及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政策。611.加强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管理。凡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核准或使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确需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由项目业主联合制造企业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作为工程项目审批和核准的重要内容,报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后实施。622.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定期调整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对国内尚不能提供、且多家企业需要引进的重大装备,国家鼓励统一招标,引导外商联合国内企业投标;在进口装备的同时,应当引进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并支持国内企业尽可能多地参与分包和实现本地制造633.对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对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和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对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国家优先予以安排。建立由项目业主、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重大装备保险机制,引导项目业主和装备制造企业对国产首台(套)重大装备投保。644.支持产学研联合开展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对重大装备的引进,用户单位应吸收制造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共同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在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支持在重点产业中由产学研合作组建的技术平台,承担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任务。655.实施促进自主制造的装备技术政策。针对国民经济、社会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工程,由综合经济部门牵头,并由使用部门和制造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国家装备技术政策,积极推进重大装备的自主制造。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采用重大装备和技术,应符合装备技术政策。

66(六)知识产权政策67重点突出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引导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努力创造自主知识产权,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68

(七)人才政策69

重点提出了加快培养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积极引进海外创新人才,改革和完善科研单位人事制度,建立激励自立创新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等方面政策。

7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潜心研究与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政策配合中组部实施“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1143人加强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对乡土科技人才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农村各类人才超过1000万人次71(八)教育与科普72提出坚持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同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联合开展创新活动。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73(九)创新基地平台74提出了加强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加大对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和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自主创新基地建设等措施。

75国家创新载体与基地

国家实验室(20)

国家重点实验室(311)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56)

资源共享中心(25)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0)

国家工程实验室(100)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96)

企业技术中心(750)

创新型企业(550)

76“十一五”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42家,总数达到311家;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5家,总数达到260家;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设了9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开通全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全国有1.7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开放。77(十)加强统筹协调

78主要提出了建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统筹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