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课件_第1页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课件_第2页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课件_第3页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课件_第4页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六月。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1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著名著作。作者简介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2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3

“文革”期间,夫妇二人被迫害致死

“文革”期间,夫妇二人被迫害致死4

内容主旨

《傅雷家书》是由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书信长达七千多字。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和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内容主旨《5主要人物介绍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主要人物介绍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开始6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7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章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傅聪曾获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到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专题一:傅雷的教子8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管教很严。那时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孤城上海,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不让孩子去街上玩耍,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们的音乐和文化素养。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认真学习。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管教很严。那时是20世纪49

他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弹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的教育并不死板,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弹到自己的调上了。傅雷觉察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紧回到谱子上。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他,反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曲子命名为《春天》。

他每天都要监督傅聪10傅聪长大后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傅聪长大后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11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一封封家书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家书中汲取了力量,好象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艰难险阻,走自己正确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情。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12他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进行的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他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进13

专题二:父子情深

两地书,父子情

有你在,灯亮着。——题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好处。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一样于普通家信之处。专题二:父子情深14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傅雷和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6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户外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1966年15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因此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

“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16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你提到的完美,其实完美根本不存在的,整个人生,世界,宇宙,都谈不上完美……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多少世代人的追求,无非是完美,但永远是追求不到的,正因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我对书中这样一段话感慨良深:“说到不完整……17他们透过书信一齐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对事物的看法,虽然没有母子通信时那种嘘寒问暖,但他们之间的默契却是其他无论什么都无可代替的。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他们透过书信一齐讨论艺术,研究乐曲的内涵,交流18也许便是正因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一样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也许便是正因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一样的优19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正因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20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写给傅雷的一封信——读《傅雷家书》有感敬爱的傅雷先生:您好!虽然我知道您一定收不到这封信,但还是忍不住在这儿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专题三:我给傅雷写回信写给傅雷的一封信21在你的家书中,我看到了您作为一个父亲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看到了您作为一个丈夫的无微不至,始终如一,也看到了您那“可贵的理智之光”和刚直不阿的品格,以及在文学艺术天地中对人生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您身在中国,心系远方爱子,您的第一封家书与最后一封家书前后相隔八年之久,您对傅聪的殷殷关切,舐犊情深,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在你的家书中,我看到了您作为一个父亲的苦心孤诣22您的好多家书都是在与傅聪谈论音乐钢琴,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侯学琴的感受。记得那时的我天天要练4,5个小时,每天被母亲逼着坐在琴边,看到别人在玩儿,我练得心神不定,便免不了要受一顿训,常常边哭边揉眼看谱子,手指弹得通红,手背被打得通红。您的好多家书都是在与傅聪谈论音乐钢琴,这也让我23

我嚷着告诉母亲我恨弹琴,可是,她永远不理会我。呵,倒奇怪了,几年下来,我也习惯了,喜欢上了钢琴.渐渐地长大了,自己也从音乐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便渐渐地明白了母亲那时的苦心.我想,傅聪能有现在的成就,您一定花了无数的心血吧!您给予他的帮助与支持一定是无价之宝。我嚷着告诉母亲我恨弹琴,可是,她永远不理会我。24记得您有一封家书是这么说的:“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风格,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您的话是如此的宝贵与真诚,让我也是收益菲浅,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我的眼前也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场景。记得您有一封家书是这么说的:“自己责备自25那时已经将近晚上十二点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听到楼下有自来水的声音。我便下楼去看,居然发现妈妈在那儿洗红枣,洗得专心致志,一个一个地仔细地挑拣着,洗刷着,居然没注意到我走到了她身后。那一刻,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原来我每天早上喝的红枣汤是妈妈这样熬出来的.怪不得我从来没吃到过一个变质的红枣,个个都香甜无比,每次当我垮妈妈红枣买的好时,她总是微微一笑.那是欣慰的笑容,蕴涵着无限的深意。那时已经将近晚上十二点了,我从睡梦中醒来,听到26母亲一直对我无私地奉献着,她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深深的爱与关怀。这正如您所说的“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您的每一篇家书都令人回味,就先说这么多吧!敬佩您的读者2006-3-5母亲一直对我无私地奉献着,她用行动表达了对我深27巩固练习1、名著阅读。1956年2月29日夜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得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和“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地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巩固练习1、名著阅读。28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和他的脉搏一致了……(《傅雷家书》节选)(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谁的?“书”指的是什么?

儿子傅聪

书信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29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了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302、名著阅读。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是哪一部?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艺术家?

①《傅雷家书》;

②傅雷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誉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2、名著阅读。31

3、傅雷给儿子的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相比呢?”从文中找出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些地方。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横加训斥,他能够充分的理解儿子的痛苦,尽力地安慰他,让儿子觉得温暖,安心;而后以十分平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人生的忠告。

3、傅雷给儿子的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324、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阅读下面文段,写出划线代词所指代的人物。(1)说时迟,那时快,他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他一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水浒传》

武松4、阅读名著,我们经常被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33(2)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