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
中医根底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藏象
五脏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根底理论教研室
孙广仁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第二节五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为六脏。
本节主要内容: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2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等的关系。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一、心
心为五脏之一,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藏神。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1.主血脉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赤而为血〔浊气归心〕┌主血─┤心主血脉─┤└运血:心的搏动推动血液的∣运行〔诸血者皆属于心〕│└主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畅。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心气充分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心─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搏动┐血─运于心脉系统的血液充盈├─心推动血液脉─与心相连的脉道通利畅达┘运行于脉中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藏神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表达;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都必须在心神的主宰和调节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体生命活动。
神能驭气,以调控和主宰脏腑的功能。心→神→气→推动和调控脏腑功能。藏驭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二〕生理特性1、阳脏:五行属火2、主通明:血运在通畅;藏神在明灵。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
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在窍为舌〔1〕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2〕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状态。〔3〕舌具有感受味觉的功能。〔4〕舌与言语、声音有关。主血脉主藏神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3、在志为喜过喜那么伤心,导致心气松散,或心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4、在液为汗汗出,一般有二:一是散热性出汗,二是精神性出汗。心藏神,故精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血,因而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说。
5、与夏气相通应五行同属于火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心与形窍志液关系示意图喜为志在在液为汗在体合脉舌于窍开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二、肺
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共5叶,左二右三。功能:主气,司呼吸;行水;朝百脉,主治节。特性:华盖;娇脏;主宣发、肃降。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一〕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1〕主呼吸之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即充满人体的气,又称“人气〞。它由宗气、元气等先后天之气相结合而生成。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说肺主一身之气。①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肺吸入的清气和在肺合成的宗气是一身之气的主要组成局部。②肺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行:肺通过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主行水1〕涵义:是指肺通过其宣发和肃降作用调节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作用。〔肺为水之上源〕2〕机理: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来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肺主行水的机理示意图
┌将津液上输头面诸窍,代谢为│外达全身皮毛肌腠──────┐┌─┐┌肺气宣发──┤汗│肺││└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主├┤控制腠理开阖──────┘│行││调节汗的排泄调控│水││└─┘│┌将津液下输其它脏腑└肺气肃降──┤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
└浊液下输于肾而化尿──────尿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3朝百脉,主治节
〔1〕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肺朝百脉,是气运血的具体表达。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水的运行、输布。A.治理调节气——主气①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②调理一身之气升降出入运行B.治理调节血——肺朝百脉C.治理调节水——行水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血液运行气的生成全身气机津液输布治理调节肺主治节示意图相傅之官,治节出焉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二〕生理特性1肺为华盖覆盖各脏腑,位置最高2肺为娇脏生理:肺体娇嫩,与外界直接相通病理:肺与外界相通,外邪易袭肺;它脏病变,常累及于肺。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3主宣发与肃降
1〕主宣发:
是指肺气的向上向外的布散作用
2〕主肃降:
是指肺气的向内向下的输布作用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肺主宣发与肃降作用之比较─────────────────────────────肺气的宣发作用肺气的肃降作用─────────────────────────────呼出体内浊气吸进自然界清气─────────────────────────────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局部水谷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局部水谷之精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诸窍,外达皮毛肌腠养之─────────────────────────────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卫机体的作用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与皮毛的关系示意图
┌──┐肺输精于皮毛肺宣发卫气于皮毛┌──┐│肺├─────────────────┤皮毛│└──┘皮毛宣散肺气皮毛受邪内合于肺└──┘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在窍为鼻
肺精肺气上布于鼻与喉,故鼻能司嗅觉,喉能发声音。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3在志为忧
悲、忧皆为肺志。此处之忧作“忧伤〞解。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4在液为涕5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肺与形、窍、志、液关系示意图皮合体在在志为忧涕为液在鼻于窍开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
三、脾〔一〕生理功能1、主运化2、主统血〔二〕生理特性1、脾气主升2、喜燥恶湿〔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一〕生理功能1.主运化字面理解:运,化,
转运、转输;消化〔变化〕。饮食物脾气转化水谷精微津液脾气转运全身根本概念: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1〕运化食物:是指脾气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谷精〕的功能。运化之“化〞运化之“运〞生理过程〔掌握〕:①在胃肠中饮食物分为精微和糟粕两局部;消化②吸收水谷精微;③将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转化为精、气、血、津液。转运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内经原文〔了解〕“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失健运便溏腹胀纳差倦怠消瘦或胀痛,水谷精微不得及时转运粪便中夹杂不消化食物脾不运化,食欲不振水谷精微随糟粕而下,作“水谷精微〞解“水谷精微〞衰少,精气血生化缺乏“中央土以灌四傍〞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
脾运化水谷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食物──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食││糜中央土││水谷之精┌─┐灌四旁│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小肠──────┤脾├─────┤│食└─┘为胃行││物其津液│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残││渣││└肾受脏腑之精而藏之大肠│粪│便│体外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运化水液:吸收、转输水精,调节水液代谢〔掌握〕。①脾气转输,上输于肺,宣发肃降,布散全身;②水液代谢枢纽上行水液依赖于脾上输于肺下行水液依赖于脾下输于肾赖肾之气化,清者上输,浊者形成尿液宣发至皮毛,形成汗液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病理变化〔理解〕脾失健运水肿内经原文〔了解〕“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及其他脾失健运的临床表现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脾运化水液的一般过程示意图
游溢精气清中之清水饮──胃──────┐┌───头面诸窍│││宣发全身皮毛│┌──┐散精〔津液〕│肌肉腠理小肠────┤脾├───────肺│清└┬─┘││浊│清中之浊│肃降│││大肠│其它藏府││││肃降│浊中之清│└─────────肾│之浊│尿│膀胱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运化食物与运化水液的关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主统血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生理机理〔掌握〕:脾气健运那么气血生化有源,气能摄血,故脾可统血病理〔理解〕--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肌衄阴道出血皮下出血下部出血多见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二〕生理特性1.脾气主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1〕升清〔掌握〕上输水谷精微于心、肺,化生气血以濡养全身“脾宜升那么健,胃宜降为和〞--清,叶桂病理〔理解〕--脾不升清清气不升反降眩晕便溏清气不升精气下泄腹胀浊气不降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升举内脏〔掌握〕维持内脏位置相对稳定,防止下垂病理〔理解〕--中气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又名“阴挺〞脱肛又名“直肠脱垂〞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二〕生理特性2.喜燥恶湿“脾燥那么升〞〔了解〕--吴达?医学求是?健脾益气药物温燥多见白术、薏苡仁等。病理〔了解〕--湿邪困脾湿邪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生理: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
病理〔理解〕:脾失健运可致肌肉软弱无力,甚至痿废不用中医称之为“痿证〞内经原文〔了解〕:“脾主四肢〞“治痿独取阳明〞四肢又名“四末〞“阳明〞代指脾胃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气健旺,那么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那么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口唇淡白不泽。
3、在志为思思虑伤脾4、在液为涎5、与长夏相通应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脾主运化示意图运化内脏水谷精微升清统血脾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在液为涎在体合肉在志为思脾与形、窍、志、液的关系示意图开窍于口脾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四、肝〔一〕生理功能1、主疏泄2、主藏血〔二〕生理特性1、肝为刚脏2、肝主升发〔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一〕生理功能1.主疏泄字面理解:疏,泄,
疏通、畅达;发散、升散。根本概念: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调畅全身气机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升降出入运动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生理〔掌握〕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气血运行正常生命活动正常气能行血,气行那么血行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病理变化〔理解〕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失疏泄肝气上逆:肝气郁结:太过不及肝气亢逆,升发太过的病理变化即升、动、散太过肝气不舒,疏泄失职,气机不得畅达即升、动、散不及面红目赤头痛胸胁乳房走窜胀痛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急躁易怒-暴怒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1〕促进血液与津液的运行生理〔掌握〕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血及津液运行正常气属阳主动,血及津液属阴主静,故气能行血及津液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病理变化〔理解〕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津行失常瘀血癥积
肿块固定不移且较为坚硬,疼痛明显女子经行不畅、经迟、痛经、经闭
舌质暗,有瘀斑
水肿梅核气肝气上逆吐血、咯血、卒然昏厥月经过多,崩漏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促进脾胃的纳化功能及胆汁的分泌排泄生理〔掌握〕调畅脾胃气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促进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肝之精气化生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病理变化〔理解〕肝疏泄异常〔肝气郁结〕脾不升清上:眩晕下:飧泄胃不降浊上:呕逆中:左上腹胀痛下:便秘胆汁分泌、排泄不畅右胁胀痛,口苦,纳食不化,黄疸肝脾不调或肝脾不和肝气犯胃或肝胃不和清气在下,那么生飧泄浊气在上,那么生月真胀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3〕调畅情志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稳定有序情志活动正常“形为神之宅〞病理变化〔理解〕生理〔掌握〕肝失疏泄太过不及急躁易怒-暴怒闷闷不乐,悲忧欲哭-郁怒“肝气上逆〞“肝气郁结〞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4〕促进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行经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功能正常男子正常排精女子正常排卵行经病理变化〔理解〕生理〔掌握〕肝失疏泄男子排精不畅女子行经异常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一〕生理功能2.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1〕修养肝气〔2〕调节血量人动那么血运于诸经,人静那么血归于肝脏。〔4〕为经血之源〔3〕濡养肝及筋目〔5〕防止出血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二〕生理特性1.肝为刚脏疏泄与藏血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为用疏泄藏血2.肝主升发肝气易升易散肝为将军之官肝气易升“体阴而用阳〞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二〕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膜,包括肌腱和韧带。还包括一些条索状的组织,如大的神经纤维,表浅的静脉血管等。肝血充足,筋得其养,运动灵活有力,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爪,爪甲,“爪为筋之余〞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
2.在窍为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5.与春气相通应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疏泄藏血促进血液运行调畅情志肝疏泄藏血功能示意图解剖观察而获得整体观察而赋予消化吸收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肝与形窍志液关系示意图开窍于目怒为志在在液为泪在体合筋肝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五、肾〔一〕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2.主水3.主纳气〔二〕生理特性主蛰守位〔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主骨生髓通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通于冬气。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肾为先天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一〕生理功能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1〕藏精的概念: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肾气的闭藏作用和激发作用的协调。精,又称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根本物质,是生命之源,是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根底。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2〕肾精的构成:
肾精以先天之精为主体,加之局部后天之精融合而成。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形成胚胎肾精合成
后天之精——局部由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脏腑之精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3〕肾精的作用
A.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女子一七至七七,男子一八至八八的规律性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方面的变化〔?素问·上古天真论?〕。
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肾精肾气主司生长发育生殖示意图女七七男八八女二七男二八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B.推动和调控脏腑气化:肾精化生肾气,肾气分肾阴和肾阳两局部:肾阴是一身阴气的根本,五脏之阴皆以此为根;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之阳皆以此为本。故说:“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为五脏阴阳之本。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肾精肾气肾阴肾阳之间的关系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凉润宁静抑制沉降
温煦推动兴奋升腾对立协调2023/8/11中医根底理论肾为五脏阴阳之本“久病及肾〞之说肾精肾气肾阴肾阳化分肺阴心阴肝阴脾阴胃阴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陶瓷产品知识问答考核试卷
- 畜产品营养与健康食品的开发策略与实施考核试卷
- 玻璃材质医疗成像部件考核试卷
- 景区旅游市场定位与目标客户群分析考核试卷
- 水下救捞作业的国际合作考核试卷
- 未来食品基因编辑食品与合成生物学考核试卷
- 皮革制品生产资源优化配置研究考核试卷
- 海洋油气开采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考核试卷
- 影视设备产业链分析考核试卷
- 电视接收机外设与配件兼容性考核试卷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B卷(原卷+答案)
- 25年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原创题)
- 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答案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搭子”
- 融资岗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投融资岗位笔试试题及答案
- 蔬菜水果食材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中医内科学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 《医疗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清单(试行)》知识培训
- 第二单元第10课《小型网络的搭建》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高效能NLP沟通技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