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中第一册《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设计_第1页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设计_第2页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设计_第3页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设计_第4页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沪科版高中第一册《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一章,主要讲解光合作用的历史研究过程,包括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和作用机理以及光合作用的速率等方面的知识点。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光合作用的历史研究过程;理解光合作用方程式和作用机理;掌握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复习导入、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复习导入在复习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和思考: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什么?光合作用可以产生什么物质?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哪些物质参与了反应?光合作用的速率可以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顾和理解前序知识,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做好准备。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主要讲解光合作用的历史研究过程、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和作用机理以及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光合作用的历史研究过程光合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科学家的探索和发现。在18世纪,苏格兰化学家约瑟夫·布莱克发现了植物的净产气作用。他将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发现容器内的气体量随时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说明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到了19世纪,瑞士植物生理学家尤金·威廉·亨利和法国植物生理学家让·普里斯特利利用化学分析和热量测量等技术,证实了光合作用是一个放热反应,且二氧化碳的净消耗量与氧气的净产生量比例为6:1。20世纪初,美国植物生理学家韦弗·巴黎蒂和英国生物化学家R·W·伯希和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和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的稳定同位素的利用等方法,揭示了光合作用中丙酮酸的循环过程,大大拓展了关于光合作用的研究范围。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和作用机理光合作用方程式可以用下列反应式表示:$$6CO_2+6H_2O+light\\rightarrowC_6H_{12}O_6+6O_2$$这个反应式可以分成两个独立的半反应式,即:反应式1:$$CO_2+H_2O\\rightarrow[O]+H_2CO_3$$反应式2:$$[O]+CH_2O\\rightarrowC_6H_{12}O_6$$其中方程式1是光合作用氧化反应,方程式2是光合作用还原反应。光合作用的机理主要有两个步骤: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叶绿素分子吸收阳光中的光能,通过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的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激发态叶绿素分子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能:在第二阶段反应中,植物利用先前从光合作用第一阶段中得到的ATP和NADPH,将CO2还原为有机化合物。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测定光合作用速率是衡量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曲线法和比色法。曲线法需要一段时间内不断记录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曲线,并且将其用图表方式表示。该方法对于研究了解光合作用过程有重要意义。比色法是通过测定光合作用初产物NADPH的吸光度变化来获取其速率,这种简单直接的方法广泛使用。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下列实验指导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验应用角度了解了解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方法。实验名称:比色法测定光合速率实验目的:了解比色法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并实际操作。实验原理:通过测量初产物NADPH的吸光度变化来判断光合速率的大小。实验步骤:植物的叶片在温水中预处理,使其处于最佳状态。在光照下设好一组对照实验和不同光照强度实验,分别记录各自的初始读数。开始记录各自反应后各时间的吸光度,并将其用图表形式呈现。根据各时间点的吸光度计算光合速率。实验实用性:比色法测定光合速率可以实际的研究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变化的适应性等。教学评估评估内容:本节课教学主要以知识讲解和实验操作为主,评估内容应该与此相关。可以采用口头回答问题、实验操作和书面测试等评估方式。评估标准:学生能够展示对光合作用历史研究过程的深入理解。学生能够阐述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和作用机理。学生能够灵活使用比色法测定光合作用速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光合作用与环境的关系。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历史研究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方程式和作用机理以及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的理解光合作用速率的测定方法,同时还能够从实验证明光合作用对环境的适应性。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参考文献《沪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