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临沧市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临沧市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临沧市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临沧市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云南省临沧市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云南省临沧市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据《史记•夏本纪》:“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两则史料共同反映早期国家夏()A.出现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度 B.已经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宗法制萌芽

C.在打破氏族制度前提下建立 D.缺乏直接考古证明不能清楚其历史2.韩、赵、魏三家原是晋国的卿大夫,公元前453年三家不顾礼法制度的存在,联手驱逐和杀了晋国的统治者,掌控了晋国的政权。在三家分晋后,周威烈王于公元前403年,正式册封章虔、赵籍、魏斯三人为诸侯并享有其他诸侯国的同等待遇。这一事件反映出()A.周王室已名存实亡 B.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C.战国时代政局动荡 D.各国诸侯实力提升3.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战祸或为防御少数民族贵族的侵扰,中原地区世家豪强常召集其宗族乡党,择一便于守御之地,屯聚为坞堡。有些坞主控制着大量土地,聚集了数百、数千家人户坞民为其劳作。这一组织()A.强化了庄园经济自给自足色彩 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

C.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便利了国家的赋役征发4.打马球兴起于唐代初期,唐代文献称作击球。一般认为马球运动源自波斯,经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唐代的许多皇帝喜欢打马球,长安城内的达官显贵和宫中侍女也击球成风。参赛者在马球场上相互配合、驰骋拼搏,无疑是体力、技能与智谋的综合竞争。大型唐墓壁画中常常绘有壮观的马球图。由此可知马球运动()A.是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活动 B.是唐代贵族生活腐化的写照

C.为艺术创作提供真实情境 D.是唐代社会繁荣开放的体现5.有学者指出,尽管“军机处的设立无疑与雍正年间西北两路用兵密切相关”,但其“本质并不在军事,而在有‘承旨办理机务’之名的秘密政治”。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A.解决了西北军事危机 B.规范了行政机构运转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强化了皇权专制机制6.如表为1928-1937年国民政府的关税收入(元)比较表。这一表格可用来解释()年度关税年度关税1928179141917193333764776719292755452151934337973541193031298665319352724558061931369742637193640814142219323255348501937369267522A.西方列强放弃了经济特权 B.民族资本完成了工业西迁

C.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增强 D.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统一7.农村改革初期,我国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1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些举措()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B.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

C.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D.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8.当代学者雷钰叙述道:“早在法老时代,埃及就流行着‘埃及就是尼罗河’的谚语,甚至还形成了给河神娶妻的节日风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也曾感慨道:“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因为古埃及()A.实行集权统治 B.人们对河流泛滥心生畏惧

C.盛行河神崇拜 D.食物生产十分依赖尼罗河9.13~14世纪,欧洲某文学家提出:“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的本职工作是不断行使其智力发展的全部能力,人的智力发展甚至比天使还强。”这一主张()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体现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C.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D.闪耀着科学理性的光芒10.1750年时,一方面英国的劳动力价格是法国、意大利的1.7倍,并且英国工人的工资上涨很快,另一方面英国是煤炭的富集国和生产国--其煤炭价格相对欧洲大陆便宜很多。材料反映出英国()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具备了改良蒸汽机的便利条件

C.与欧洲大陆的矛盾激化 D.各生产要素成本比欧洲大陆高11.如图为1945年英国人所作的一幅时政漫画。这揭示了联合国()

A.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 B.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C.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 D.沦为大国争霸工具12.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这反映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特点是()A.社会保障法律化 B.社会保障长期化 C.社会保障政府化 D.社会保障全民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13.国际贸易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将不同地区紧紧连结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汉武帝)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伊朗高原)、奄蔡(今高加索一带)、黎轩(罗马帝国)、条支(叙利亚)、身毒国(印度)。……诸使外国一辈(批)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批),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引自《史记•大宛列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条件。

材料二全球贸易开始令古老的地中海贸易黯然失色。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迅速成为其中一个崭露头角的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中心。大西洋诸岛生产出的砂糖先集中到安特卫普,再销往欧洲各地。在十六世纪安特卫普的市场上,有英国的毛纺织品、北欧波罗的海地区的谷物、葡萄牙人从亚洲运回的胡椒和香料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此买卖世界各地的商品,好不热闹。当时一位著名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因此感叹道:“去一趟安特卫普的交易所,就能听到世界各地的语言。”——摘自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十六世纪安特卫普”为例,说明当时欧洲在商业贸易方面所出现的新变化,用一句话指出“十六世纪安特卫普”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材料三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一方面,机器直接引起原料的增加,例如轧棉机使棉花生产增加。另一方面,机器产品的便宜和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是夺取国外市场的武器。……例如,东印度就被迫为大不列颠生产棉花、羊毛、大麻、黄麻、靛蓝等;澳大利亚就变成了羊毛产地。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引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23卷)(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工业革命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分工”的内涵,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14.材料与亚非其它三大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因素增加进来,而没有甚么文明的因素分离出去成为另一种独立的文明。——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请结合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材料中某一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5.近代中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谈谈民族国家观念在当今的时代价值。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是两则关于禹传位的记载,《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益让位于禹的儿子启,《战国策•燕策一》则记载的是启与益斗争后夺取了天下,虽然两则史料在启继位的方法上不同但是结果是一致的,就是启接过了禹的位子,这就是“家天下”的形始,所以出现了“家天下”的世袭制度,故A正确;

宗法制出现于西周,此时并未萌芽,排除B项;

结合所学,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对其他地区实行间接统治,所以早期国家是从原始社会发展而来的,保留了不少氏放公社时期的残余,排除C项;

没有直接的考古证明不代表不能清楚一段时期的历史,通过传说、文献记载,或是同时期的其他间接考古证明也可以无限接近其历史,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依据材料“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可知,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姬姓贵族、功臣及后裔、先代圣王后裔等,而周威烈王却分封违背礼法制度以下犯上,谋杀国君,瓜分晋国的三个卿大夫为诸侯,说明分封制已遭到破坏,故B正确;

周威烈王仍然行使分封的权力,故排除A;

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且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

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分封制演变情况,依据材料“在三家分晋后,周威烈王于公元前403年,正式册封章虔、赵籍、魏斯三人为诸侯并享有其他诸侯国的同等待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演变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3.【答案】A【解析】根据“为躲避战祸或为防御少数民族贵族的侵扰,中原地区世家豪强常召集其宗族乡党,择一便于守御之地,屯聚为坞堡。有些坞主控制着大量土地,聚集了数百、数千家人户坞民为其劳作”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自给自足性强,A项正确;

坞堡作为拥有独立的军事、经济的社会组织,增强了地方割据势力,会威胁到中央集权,排除B项;

坞堡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不利于赋役征发,排除C项、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马球运动源自波斯,经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唐代的许多皇帝喜欢打马球,长安城内的达官显贵和宫中侍女也击球成风。”可知,马球运动源自波斯,经西域传入中国,唐代很多皇帝,达官显贵,甚至宫中侍女也打马球,说明来自波斯的马球得到了唐朝人的喜爱,这是唐代繁荣开放的表现,D项正确;

长安城内的达官显贵和宫中侍女也击球成风,说明马球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侍女也击球成风,就无法确定是否富有挑战性,排除A项;

打马球是多个阶层喜爱的运动,不只是贵族,排除B项;

马球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不是给艺术创作提供情景,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隋唐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

本题考查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的设立无疑与雍正年间西北两路用兵密切相关”“本质并不在军事,而在有‘承旨办理机务’之名的秘密政治”可知,有学者指出,军机处本质并不在军事,而在于它是协助皇帝处理机要事务的机构,强化了专制皇权,D项正确;

材料提及军机处设立的背景与雍正年间西北两路用兵密切相关,但没有提到是否解决了西北军事危机,排除A项;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军机处,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军机处,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6.【答案】C【解析】从图表中的关税变化可知,这一时段中国的关税收入保持在每年3亿元左右,且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增强,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西方列强并未完全放弃在华经济特权,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西迁发生在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统一与关税收入情况关系不大,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的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中国的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初期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目的是改革原有人民公社生产关系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生产力,材料所述“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中央1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等信息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些调整措施丰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B项正确;这一时期土地制度都是公有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城乡之间的差距,并且材料所述内容不可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排除C项;材料所述措施有利于丰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经验,但不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调整,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演变情况,依据材料“1993年中央11号文件规定,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早在法老时代,埃及就流行着‘埃及就是尼罗河’的谚语,甚至还形成了给河神娶妻的节日风俗。”可知,材料描述了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在法老时代最重要的是对埃及农业发展即食物生产的影响,D项正确;

材料所述是埃及与尼罗河的关系,没有涉及何种形式的统治,排除A项;

人们对河流泛滥心生畏惧,与希罗多德所说“赠礼”不符,排除B项;

河神崇拜是材料所述现象,而非本质,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埃及文明,依据材料“早在法老时代,埃及就流行着‘埃及就是尼罗河’的谚语,甚至还形成了给河神娶妻的节日风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古代埃及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3~14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依据材料“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的本职工作是不断行使其智力发展的全部能力,人的智力发展甚至比天使还强”可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故A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人人平等,故B项错误;

文艺复兴并没有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故C项错误;

材料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理性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内容,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时间,解读材料“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的本职工作是不断行使其智力发展的全部能力,人的智力发展甚至比天使还强”的主旨,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18世纪中期英国的劳动力价格高,这使得用机器替代人工变得有利可图;当时蒸汽机需要消耗大量煤炭,而英国煤炭价格相对便宜很多,这就为瓦特改良蒸汽机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

材料只反映出英国的劳动力价格和煤炭价格的情况,无法推断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C项排除;

D项与材料“煤炭价格相对欧洲大陆便宜很多”不符。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考生可根据材料“英国工人的工资上涨很快,另一方面英国是煤炭的富集国和生产国--其煤炭价格相对欧洲大陆便宜很多”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1945年英国人所作的一幅时政漫画“所有玩家一起玩,但不能因此限制玩家各自风格”并结合战后联合国建立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得出英国人想通过漫画揭示:联合国在处理国际问题时,依然把各国自己利益放在了首位,反映出内部协调机制有待加强,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战争问题,排除B项;

漫画无法揭示大国一致原则得到确立,排除C项;

漫画没有涉及大国争霸,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需要结合联合国成立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D【解析】材料“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体现了二战后西欧社会的社会保障全民化的特点,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法律化的信息,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长期化,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政府化的信息,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小题1】特点:具有官方色彩;距离远且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交易数额巨大;贸易频率高。

条件:张骞出使西域(或“凿空”);对匈奴战争的胜利;河西四郡的设置;丝绸之路的开通等。【小题2】新变化: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种类丰富;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或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一些高级奢侈品变为大众化商品;出现世界级的商品中转集散地等。地位:新兴的国际市场和世界经济中心之一。【小题3】内涵: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或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原因: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或资本主义国家的工厂产品大量增加,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机器生产直接引起对原料需求的增加(或工厂所需的原料需要从世界各地获取);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或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解析】(1)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天子(汉武帝)以为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十六世纪欧洲在商业贸易演变情况,依据材料“有英国的毛纺织品、北欧波罗的海地区的谷物、葡萄牙人从亚洲运回的胡椒和香料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一方面,机器直接引起原料的增加,例如轧棉机使棉花生产增加。另一方面,机器产品的便宜和交通运输业的变革是夺取国外市场的武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外贸易、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难度适中。

14.【答案】根据材料中“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并结合材料主旨可以得出袁行沛主张中华文明一直延续没有中断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的。根据所学知识,从地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历史。具体而言,从地理条件上,中华文明所处的区域东临大海,北面是荒漠戈壁,西面是青藏高原,南面是横断山脉,既不利于中华文明对外交往,客观上也增加了外来势力扩张的困难。近代以前,除了北方落后的游牧文明,其它强势文明都未能强势扩张到中华文明所处区域。在政治上,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体制。由于这一制度的成熟稳定,效果明显。不仅汉朝延续了这一制度,历朝历代包括蒙元和满清王朝也加以继承。在经济上,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经营方式。唐代曲辕犁的出现,表明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农业生产技术的发达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思想文化上,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秦朝统一文字,汉代独尊儒术,中华文明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思想文化。宋代儒家学者在吸收佛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系统完善的理学体系,重建了人们的信仰。在民族关系上,一方面汉族主导的中原王朝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治理,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积极向中原王朝学习,各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总之,中华文明特定的历史条件,使得无论外来文明如何冲击,都不会中断,反而因为新的文明因素的加入而更加发展。

故答案为:

袁行沛主张中华文明一直延续没有中断是有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从地理条件上,中华文明所处的区域东临大海,北面是荒漠戈壁,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