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模型精度对vsp资料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_第1页
速度模型精度对vsp资料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_第2页
速度模型精度对vsp资料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_第3页
速度模型精度对vsp资料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速度模型精度对vsp资料偏移成像质量的影响

vsp检测具有信噪比高、分辨率高的优点,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VSP资料波场信息丰富(如:直达下行波、上行反射波、大角度出射波以及多次波等),有利于陡倾角成像、多次波成像和多波成像。常规VSP资料偏移成像包括VSP-CDP变换方法、Kirchhoff积分法和波动方程偏移法等。然而,在介质复杂的情况下,这些方法都存在成像精度不高、不能对多次波准确成像以及保幅性较差等问题。逆时偏移利用双程波方程进行波场延拓,其偏移结果不受地层倾角的限制,并且能够对多次波进行成像然而,在复杂构造情况下(特别是复杂上覆构造),受VSP资料速度分析精度的限制,很难得到较为准确的速度模型,因此,VSP资料逆时偏移质量也受到极大的影响。鉴于复杂上覆构造的影响,可以转向另一种处理思路,即避开上覆复杂构造的影响,专门针对井周区域进行局部成像。局部成像方法受偏移速度精度的影响较小,对提高VSP资料的成像精度有较大贡献。很多学者对VSP资料局部成像方法进行了研究。一类是基于干涉成像我们对不受上覆复杂构造影响的VSP资料局部逆时偏移方法进行研究,重点讨论直达波旅行时重构和基于激发时间成像条件局部逆时偏移两项关键技术。借鉴了He等1方法原理1.1逆时偏移研究传统意义上,偏移成像包括两步———利用波场外推算子重构波场,然后利用成像条件将反传到散射点处的能量作为“像”提取出来。Claerbout基于激发时间成像条件的逆时偏移可表达为式中:t基于激发时间成像条件的逆时偏移需要计算震源到各散射点的旅行时场,一般的处理思路是基于波的正向传播,从震源向散射点计算旅行时。然而,当上覆地层比较复杂时,速度模型的精度不会很高,计算出的旅行时会有较大误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偏移成像的质量。对于VSP资料来说,检波器更加靠近目的层,这就给另外一种思路提供了便利VSP资料局部逆时偏移的技术路线为(图2):首先,数据准备———从VSP资料中分离出上行P波、拾取直达波初至以及建立观测井段深度范围的速度模型;接着,利用直达波初至时间重构出直达波的旅行时场;然后,对分离出的上行P波数据进行反向时间延拓,利用激发时间成像条件进行偏移成像;最后,通过去噪和切除得到最终成像结果。1.2源点旅行时重构逆向旅行时计算是从检波点向震源点方向计算,离震源点越近旅行时将越小。逆向旅行时计算依然需要满足程函方程,未知点的旅行时为所有已知点的旅行时减去两者间局部走时后的最大值(图3)。逆向旅行时计算与正向旅行时计算相类似,只是计算方向不同,因此,可以借鉴正向旅行时计算的相关原理。关于正向旅行时计算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可以利用射线追踪如图4所示,已知(x任意一点(x,z)到源点的旅行时关系可表达为其中,源点位于(0,0);S在波传播距离较远的情况下,(x利用线性关系,(x假设,过点(x其中,S为当前网格点的慢度。利用(7)式对zdt/dz逆向旅行时计算过程中,必须按照波传播过程的因果律,制定合适的计算策略。违反因果律的任何计算方法或计算过程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旅行时。假设已知第一列的旅行时,从左向右计算旅行时,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我们并不清楚射线的方向,计算每一点的旅行时时必须将所有可能的射线方向都考虑到(图5)。对地震射线可能的方向分别计算旅行时,然后取最大旅行时动态更新当前计算点的旅行时(可参见文献[15]中的图3)。为了验证上述直达波旅行时重构方法的效果,对常梯度模型进行了测试。速度模型如图6a所示,源点位于右上角;图6b为正演的旅行时;图6c为利用最左侧记录的旅行时重构出的直达波旅行时;图6d为两者间旅行时间的差异。从图6中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可以很好地重构直达波旅行时。但是,旅行时重构也存在不准确区域,该区域是连接源点和检波点的直达波地震射线不经过的区域。由于直达波初至时间不包含该误差区域的信息,此处旅行时不能被准确重构。那么,VSP局部逆时偏移方法成像区域将有所限制,只能对井周围有限区域成像。所以,对于仅针对目标区域成像来说,本文方法是有效的。2主要逆时偏移结果首先利用模拟资料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一个6层速度模型(图7),利用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进行VSP资料模拟。共模拟10炮数据,炮点偏移距从400m到960m,偏移间隔为40m;井口位于0处,井中观测井段300~2000m,观测点距为5m。图8为炮点偏移距为400m时的VSP波场模拟记录。对图8所示模拟资料进行直达波初至拾取和上行波分离;然后分别进行常规逆时偏移(基于相关成像条件)处理和局部逆时偏移处理。常规逆时偏移速度模型为图7所示的准确速度模型,局部逆时偏移速度模型为图7中300~2000m深度范围的局部速度模型。为了分析方便,仅对比相同的成像区域,图9a为传统逆时偏移结果;图9b为本文方法的偏移结果。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速度模型准确的情况下,在直达波旅行时可重构的区域内,两种方法都能进行很好的成像。但是,由于直达波旅行时准确重构的范围有限(炮点至检波点的地震射线经过的区域),因此,本文方法成像范围有限,存在不准确区域(图9b红色虚线以下部分);而传统的逆时偏移方法不存在限制区域(图9a),成像范围更广。另外,为了测试成像稳定性,我们进行不准确偏移速度下逆时偏移(偏移速度为原始速度的90%)测试(图10)。图10a为传统逆时偏移结果;图10b是本文方法的偏移结果。从图10中可以看出,传统逆时偏移结果中同相轴位置错误,聚焦差;而本文方法依然可以较好地成像。由此可见,在偏移速度不太准确的情况下,局部逆时偏移的优势更明显。3传统逆时偏移试验我们对某地区的VSP实际资料进行偏移试验。该VSP实际资料共有11炮,炮点偏移距为40~440m,间隔40m;井中观测井段300~930m,观测点距为10m。经过前期处理后得到上行波资料,图11为偏移距为40m时的上行波数据,可见该VSP实际资料信噪比较低。根据偏移距40m的直达波初至时间,建立如图12所示的层状速度模型,最深接收点以下为常速。对图11所示VSP实际资料进行逆时偏移处理,传统逆时偏移的偏移速度如图12所示,局部逆时偏移的偏移速度为图12中深度范围300~930m部分。图13a为传统逆时偏移结果;图13b为局部逆时偏移结果。对比图13a和图13b可以看出,局部逆时偏移结果中同相轴连续性更好。图14为150m处按炮点偏移距选排的共成像点道集(图14b中有几道缺失是因为150m超出前3炮VSP数据的成像范围),可以看出,局部逆时偏移共成像点道集(图14b)的同相轴较传统逆时偏移结果(图14a)更平整(图14中箭头所示)。因此,实际VSP资料逆时偏移处理的结果表明局部逆时偏移成像效果更好。4局部逆时偏移成像逆时偏移技术既可以适应复杂速度变化,又可对多次波进行成像,是VSP资料精确成像的有效手段。然而,当偏移速度精度不高时,VSP逆时偏移成像质量将受较大的影响。我们研究并采用了直达波旅行时重构及VSP资料局部逆时偏移成像的方法。该方法仅利用最浅至最深检波器深度范围内的局部速度场,从检波点向炮点方向重构旅行时,因此,可同时避开最浅检波器之上复杂构造的影响和炮点静校正问题。局部逆时偏移成像时更靠近目标层,具有成像精度高和处理效率高的优势。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当偏移速度精度不高时,局部逆时偏移较传统逆时偏移成像质量更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