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英国文学简史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模式构建初探_第1页
批判性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英国文学简史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模式构建初探_第2页
批判性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英国文学简史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模式构建初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批判性思维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英国文学简史教学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模式构建初探

文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激励读者,即形成批判思维,并将批判思维统一到具有创造性的思维中。这种思维方式的本质是理性,最终目的是达成对世界的客观认知。就策略而言,这种思维方式要求对被批判的对象进行动态、三维的观察和论证,即把对象置于人类的知识体系之中,逐一审视其或隐或显的前提或假设的真实性。大师王国维曾论述人生不同的三种境界,即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文学教学应该能带领学生历经三重境,达到对生活百态的洞彻和明察,在客观上认识世界。基于此,本文对乔叟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女修道院长的解读也将依此步骤展开。一、再现历史情境乔叟生年不详,现普遍认为生于1339至1346年之间,卒年为1400年。1357年时乔叟与后来的克莱伦斯公爵同服兵役,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远征法国,兵败被俘。爱德华三世缴付赎金之后被释放。大约在1366年,乔叟娶妻菲利帕。1387年菲利帕逝世,乔叟因其妻子而终生受到荫佑,在宫廷之中历任要职,并因公出使多国,如意大利、法国,因此得以认识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并受其影响。乔叟逝世后被葬入西敏寺的诗人角。《坎特伯雷故事集》是乔叟的代表作,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生活的画卷。作品中双联体运用妙至毫巅,语气轻松诙谐,引人入胜。尤其人物刻画,可谓纤毫毕现,入木三分。故事结构为29名朝圣者与叙述者在一个小酒店相遇,约定同行作伴,并互相讲故事娱乐彼此。按乔叟的计划,朝圣者一共30人,去路上每人讲两个故事,回来两个,一共120个故事。但是只有23名朝圣者讲了一共24个故事(乔叟讲了其中两个),这一宏伟规划最终未能完成。教师在向学生呈现史实部分的内容的时候,需要应用“三重境界”。首先是客观史实,即作者生平主要经历,得以流芳百世的代表作品及作品的情节。这样的内容往往比较枯燥,难于记忆,所以需要将之置入特定历史语境之中,使其生动和鲜活起来。比如作者的生卒年,可以帮学生将历史事件定位于14世纪中晚期的英国。再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对那个时代的英国人民生活有直观感受。比如人的服饰、语言特色、建筑风格、社会构架、主流意识形态、性别角色等。以乔叟为例,他生于约1343年。当时的英国已经由诺曼征服者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封建制度不但成型,而且开始走向没落。社会权力的拥有者是国王和教会,而且二者都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及明显的男权特征,女权则是微不足道的。同一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还有英法战争的恶果、黑死病的肆虐、印花税的强征暴敛、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法式生活风格的普遍流行、贵族语言和平民语言的区别等等,外加这些事件对乔叟本人的塑造作用。如果这些事件都能有一两个例证,学生对这个时代会有更深刻的了解,进而对乔叟所处的历史时空有更清晰的概念。但这只是第二步,看山不是山,而是山周围的所有物事。学生还需要从历史的万花筒中回归到现实的简单和纯粹中来,也就是第三步,看山还是山。第三步最为重要,如同画龙中的点睛。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实现:如何观察并描述一个历史时代?答案就是那个时代以及任何一个时代都会表现出特色的方面:礼仪服饰、言语特色、建筑风格、社会构架原则、社会阶层划分、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男女相对权力关系等。必须让学生明白的是这样的描述可以成为一个通用的公式,用于对任何社会形态做出定位,并且其中任何一项的缺失都不能让我们准确描述某种社会形态或文化。若不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追求准确,批判性思维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在这个层面,学生才能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三维、动态的观察,才能进行批判性思考。二、作品筛选文学史课本选读内容一般是《坎特伯雷故事集》的《前言》。三、从“幽默”到“真”综上所述,笔者尝试对批判性思维模式所涉要点进行描述,并对其在英国文学教学中作为一个可以复制的教学模式的可能性进行探讨。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像女修道院长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唯一的区别就是程度。对她们进行艺术的加工和显示,有多种不同方式。比如可以展示她追求方式的错误,或者对“幸福”的定义的单一性,或者表达对她们的同情并给予善意的提醒。乔叟应该知道,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他的言行在一个民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时代,是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的,进而造成不可量化的负面影响。显然,乔叟在选择以“幽默”的方式描述这位女士的时候,就做出了一个断言:非贵族出身的人模仿贵族的生活方式是可笑的。这个断言包含一个前提:人分成两种:贵族和非贵族。很明显,人的相互区别可以有多方面的标志,但出身不是其中之一。因此以出身为理由否定一个人的追求,即使这追求的方式和结果不是集体的人所认可的,追求仍然是对的,有意义的,因而也是不容否定的。由此可见,当一个断言的前提不为真,结论也即为假,于是乔叟的“幽默”也就变成了不厚道,进而展现出作者本人对自身历史文化条件的无意识,读者对头上有光环的人的不假思索的附和,以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困难所在。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首先,作家也受制于自己的时代和环境,将其偶像化是错误的;其次,每一部作品可以视为一个或多个断言,对其进行思考时需要先论证其前提;再次,论证前提的目的不是伪证,而是逼近真理。上述三点可以构成英国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