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中的生态批评解读_第1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生态批评解读_第2页
《弗兰肯斯坦》中的生态批评解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弗兰肯斯坦》中的生态批评解读

美国科学家劳伦布莱尔的生态批判理论包括三个部分:环境想象、环境写作和环境批判未来,这对文学作品的批判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布伊尔反思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文学传统中的笛卡尔—牛顿机械自然观,批判了将自然视为任凭人类测量、研究以及宰制的客观物的传统思维,主张突破主客分离的藩篱,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弘扬“以环境为取向的文学作品”(environmentallyorientedwork),将自然视为具有主体性的存在,与之展开平等的主体间性交流与对话,从而走出日渐凸显的生态与环境危机。同时,布伊尔提出了“地方”(place)和“地方感”(senseofplace)的概念,就人类与自然的五个关联做出了深刻精彩的阐释与分析。本文拟从布伊尔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出发,考察英国18世纪小说家玛丽·雪莱(MaryShelley)的成名之作《弗兰肯斯坦》中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依此揭示小说悲剧性的根源。一、自然的人格特征自然在《弗兰肯斯坦》中占据重要地位。玛丽·雪莱不惜笔墨,生动地描绘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雄奇挺拔的峰峦、葱郁茂密的森林,以及广袤肃穆的极地风光。小说人物无一不与自然发生紧密的联系。从严格意义上讲,将《弗兰肯斯坦》定义为具有鲜明环境意识和强烈地方感的文学作品,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绝不能忽略这部小说对环境的重视。自然被赋予一定的人格特征,其旋律与剧情的起伏相得益彰。在小说中,维克多的悲剧具有现代性意味:无法正视自然的主体性,导致人与自然主体间性的缺失,最终自尝苦果。维克多代表的工具理性与伊丽莎白、克莱瓦尔等人代表的人文理性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角逐的张力一旦爆裂,势必引来山雨洪水。在伊丽莎白、克莱瓦尔等人眼中,自然拥有独立的人格特征,与人是融为一体的和谐存在,人与土地亲密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不分彼此。“伊丽莎白总是徜徉在诗人笔下那些虚幻的景物之中,并醉心于我们瑞士住地周围那雄伟奇丽的风光。”(一)岁到20岁暴风雨在小说中出现了至少六次,每一次都发生在主人公命运的转折点上。暴风雨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既暗示剧情即将发生变化,又象征工具理性所隐藏的可怕破坏力量。维克多初次接触自然科学的著作时,小说提到这次相遇是由于天气不佳的缘故;维克多十五岁经历过一场暴风雨,一株橡树在他面前被闪电击得粉碎,在随后的故事里,维克多依靠闪电的力量激活了怪物的生命,那场毁灭橡树的暴风雨于是成为打破维克多平静生活的不祥前奏;维克多成功制造怪物的时候,恰好有一场凄凉的雨;弟弟威廉被怪物谋害后,维克多在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之后,遭遇了怪物,并且开始聆听他不幸的往事;在小说末尾,伊丽莎白被怪物掐死,当时的天气同样是狂风大作,暴风倾盆。(二)自然的内心世界维克多与怪物相互拷问与生死角逐的舞台背景几乎都被设置为极地冰山。作为特殊的地貌与地理环境,冰山极地在《弗兰肯斯坦》中具有非凡意义,其内其外的世界迥然不同,一边是美梦难圆的纷争世界,另一边却是与世隔绝的寂静角落。在那里小说主要人物或回忆反思,或忏悔升华。极地,广袤、荒凉、肃穆、永恒,拥有独立的声音,是灵魂解脱尘世苦难的最佳场所。自然的外部景象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彼此烘托,互为表里,营造出悲怆凄凉的氛围。在小说开端,跟随沃顿的视线,读者便看到一幅荒无人烟、冰天雪地的极地景象;到了小说第十章,维克多终于和怪物狭路相逢,并且听到怪物讲述自己的遭遇,此时的自然环境相应地表现为白雪皑皑、雾气蒙蒙的高山峰顶;在小说结尾,维克多躺在沃顿的船舱溘然离世,怪物在宣称自己将用火焰自裁后,消失在茫茫大海中,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三)“以心灵的节拍,给我以治”《弗兰肯斯坦》中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有描绘欧陆风光。与暴风雨、极地冰川不同,欧陆风光展现大自然庄严优美的一面,不仅是故乡、家人带给维克多精神慰藉的外在体现,也是对人类企图干涉、改造自然的野心的否定。每当维克多遭遇不幸,自然都会适时出现,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微风在我耳边喁喁低语,给我以心灵的慰藉;大自然像母亲一般安抚我,为我擦干眼泪。”二、关系和地方感在布伊尔的理论体系中,“地方”(place)和“地方感”(senseofplace)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所谓“地方”(place),既指人类居住的外部空间,又指空间的内部构造。而所谓“地方感”(senseofplace),则指地方自身所固有的特征,以及人们对一个地方的依附感。无论是维克多,还是怪物,地方感(senseofplace)的失落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根源。他们不能在大地诗意地栖居。“……‘栖居’意味着一种归属感,一种人从属于大地、被大自然所接纳、与大地共存的感觉,其对立面是失去家园。”“同心圆”的维度。“具体说来,当人从一个中心点出发时,他要经过一组同心圆的区域,人越外向走,这些区域与人的亲密程度就会变得越弱。”呈群岛式分散的维度。“布伊尔认为,在许多地点呈群岛式分散的这个图景中,各个部分之间可能距离相当遥远。”分散而不稳定的维度。“地方本身并非恒定的、独立的实体,而是持续地由内在和外在的力量所塑造。地方拥有历史;地方不仅仅是名词,也是动词,运动中的动词;而且这动作总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