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谏太宗十思疏》教案_第1页
2023年《谏太宗十思疏》教案_第2页
2023年《谏太宗十思疏》教案_第3页
2023年《谏太宗十思疏》教案_第4页
2023年《谏太宗十思疏》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3202320231【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学习一、学习 声情并茂、文质兼美、骈散结合的写作方法。不同用法,留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不同用法,留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三、背诵全文,归纳成语典故。人之道。人之道。【教学设想】【教学设想】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构造,体二、诵读课文,理清层次构造,体华美流畅的语言及“居安思危”的思想。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三、背诵全文,归纳词义,落实练习。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一、介绍作品背景及文体特点。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二、疏通文字障碍,以诵读为主,初步了解 大意。【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么问题了呢?假设有问题,那将是哪些问题呢?让我们看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吧。么问题了呢?假设有问题,那将是哪些问题呢?让我们看看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章吧。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1、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阳修、苏轼。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简朴,颇有作为。公元6272、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简朴,颇有作为。公元627独能屡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 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正。二、通读全文,正音。二、通读全文,正音。1、留意读音1、留意读音求木之长〔zhǎng〕浚〔jùn〕源塞〔sè〕源载〔zài〕舟求木之长〔zhǎng〕浚〔jùn〕源塞〔sè〕源载〔zài〕舟壅〔yōng〕蔽谬〔miù〕赏壅〔yōng〕蔽谬〔miù〕赏2、比照注释,朗读课文,争取比较流畅地读下来。2、比照注释,朗读课文,争取比较流畅地读下来。3、检查朗读状况。单个读,齐读。也可范读。3、检查朗读状况。单个读,齐读。也可范读。三、结合“练习”〔一〕,了解每段段意。三、结合“练习”〔一〕,了解每段段意。2、总结历史阅历,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2、总结历史阅历,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3、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3、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其次课时其次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翻译并分析第一、二段,背诵第一、二段。一、翻译并分析第一、二段,背诵第一、二段。二、辨析词义,归纳义项。二、辨析词义,归纳义项。【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检查熟读课文状况。一、检查熟读课文状况。二、翻译并分析第一段。二、翻译并分析第一段。1、论点的提出:非开门见山,而是用两个比方引出要论述的问题。这样写可以使浅显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易于让人承受。1、论点的提出:非开门见山,而是用两个比方引出要论述的问题。这样写可以使浅显的道理形象化、通俗化,易于让人承受。2、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引出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2、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先正面论述“固本”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长”,“德厚”才能“国安”;再从反面论述,反之,国不能安。引出的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可就下面的问题进展争论:(可就下面的问题进展争论:节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还是一种陋俗?)节省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还是一种陋俗?)三、背诵第一段。三、背诵第一段。四、翻译并分析其次段四、翻译并分析其次段1、总结历史阅历,说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1、总结历史阅历,说明自己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2、创业困难,易得人心;守成简洁“傲物”,使人离心离德。2、创业困难,易得人心;守成简洁“傲物”,使人离心离德。3、人民的力气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3、人民的力气是可怕的,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以不能懈怠。五、背诵其次段。五、背诵其次段。六、作业六、作业“练习”〔二〕“练习”〔二〕第三课时第三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翻译并分析第三段。一、翻译并分析第三段。二、找出本课的成语,通过做课后练习,把握有关的文言词语的意思。二、找出本课的成语,通过做课后练习,把握有关的文言词语的意思。三、背诵、默写全文。三、背诵、默写全文。【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检查一、二段的背诵。一、检查一、二段的背诵。二、翻译并分析第三段。二、翻译并分析第三段。见可欲戒知足以自戒见可欲戒知足以自戒将有作白费知止以安人将有作白费知止以安人念高危戒谦冲而自牧念高危戒谦冲而自牧惧满溢骄傲江海下百川惧满溢骄傲江海下百川1、居安乐盘游戒“五戒”三驱以为度“十思”1、居安乐盘游戒“五戒”三驱以为度“十思”忧懈怠慎始而敬终解决问题忧懈怠慎始而敬终解决问题虑壅蔽戒虚心以纳下虑壅蔽戒虚心以纳下惧谗邪轻人言正身以黜恶惧谗邪轻人言正身以黜恶恩所加戒无因喜以谬赏恩所加戒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赏罚不公无以怒而滥刑罚所及赏罚不公无以怒而滥刑2、作者抱负的政治境地: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作者抱负的政治境地: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三、背诵第三段。三、背诵第三段。四、写作特点。四、写作特点。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1、骈散结合,华美流畅;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2、正反论述,务尽其旨;3、比方排比,生动有力。3、比方排比,生动有力。五、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五、从课文中找出几条成语,体会它们的表达作用。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之〕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善始善终〕垂拱而治202320232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上奏后,唐太宗格外赏识,亲自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觉。上奏后,唐太宗格外赏识,亲自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觉。让我们一起来赏识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让我们一起来赏识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 的。前三句引用了臧克家《纳谏与止谤》中的原话。〕二.解题二.解题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示他。这一年魏征连上四疏。 是其中的一篇。 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承受。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承受。特别的文体。“十思”是本次劝谏的内容。特别的文体。“十思”是本次劝谏的内容。三.研习课文三.研习课文其他。其他。看注释或查阅词典。看注释或查阅词典。/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点明其重要意义。点明其重要意义。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第一段通〔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三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第五次,品尝,涵咏。 口;第五次,品尝,涵咏。 口;对每个一般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也背出自己的理解,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现状而设计。〕现状而设计。〕四.课内训练四.课内训练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进展解释和翻译;1.写出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准确地进展解释和翻译;〔此题因人而异,不求统一〕〔此题因人而异,不求统一〕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中的字词练习。2.当堂完成课文后面“思考和练习”中的字词练习。〔书上有,此略〕〔书上有,此略〕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超群的劝告方法和乐观的治对于我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好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身。通过本节课的`反复诵读,我们逐层领悟了作者超群的劝告方法和乐观的治对于我们奠定语言功底及文化功底,都有直接的好处,它会让我们享受终身。六.课外作业六.课外作业并答复文后问题。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yì〔此字打不出,“刈”字去掉右边〕安,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yì〔此字打不出,“刈”字去掉右边〕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10〕用自己的话表述。用自己的话表述。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存道义是治国之本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出道理:积存道义是治国之本则以人,能让唐太宗心服。〕人,能让唐太宗心服。〕〔前三段〕,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答复文后问题。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1〕从标题看,两文都属于什么文体?〔1〕从标题看,两文都属于什么文体?〔都是谏文,都是就某一事情对君王进展劝谏的〕〔都是谏文,都是就某一事情对君王进展劝谏的〕〔语言形式上,两文都运用了大量的整句,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整留意文采。但李斯的《谏逐客书》的排比铺张更浓重一些。〔语言形式上,两文都运用了大量的整句,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整留意文采。但李斯的《谏逐客书》的排比铺张更浓重一些。擅长用一系列比方进展劝告。〕擅长用一系列比方进展劝告。〕已有文言字词方面的小练习,所以课外作业就以主观表达的大题目消灭。〕已有文言字词方面的小练习,所以课外作业就以主观表达的大题目消灭。〕附:课堂板书设计附:课堂板书设计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学习通过学习 积存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乐观意义;2.领悟“十思”的乐观意义;3.把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3.把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4.背诵全文。4.背诵全文。反复诵读—逐层领悟—当堂背诵反复诵读—逐层领悟—当堂背诵〔板书以简洁为好,少而精,写点指导性、方向性的话即可。〕〔板书以简洁为好,少而精,写点指导性、方向性的话即可。〕教学步骤教学步骤·方案二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同方案一〕〔同方案一〕二.解题二.解题〔同方案一〕〔同方案一〕三.研习课文三.研习课文的理解,加快对课文的生疏速度,最终到达当堂成诵。的理解,加快对课文的生疏速度,最终到达当堂成诵。〔想要〔想要〔得高要先〕稳固它的树根。”再比方原句:“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也能〕翻船,〔这是〕应当特别慎重的。”代文两者的语感。代文两者的语感。然后略去译文,只读原文。要读得连贯流畅,有韵味。然后略去译文,只读原文。要读得连贯流畅,有韵味。最终试着背诵,直至当堂背熟。最终试着背诵,直至当堂背熟。四.课内训练四.课内训练〔同方案一〕〔同方案一〕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同方案一〕〔同方案一〕六.课外作业六.课外作业〔同方案一〕〔同方案一〕附:课堂板书设计附:课堂板书设计〔先同方案一〕〔先同方案一〕翻译—诵读—背诵翻译—诵读—背诵202320233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2.领悟“十思”的乐观意义;2.领悟“十思”的乐观意义;3.把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3.把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4.背诵全文。4.背诵全文。5.通过学习5.通过学习 积存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重点〕;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媒体设计媒体设计可通过电脑powerpoint可通过电脑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 背诵时则可背一句消灭一句。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一课时一课时202320234一.导语设计一.导语设计〔同方案一〕〔同方案一〕二.解题二.解题〔同方案一〕〔同方案一〕三.研习课文三.研习课文清脉络,再依据清楚的脉络背诵全文。具体如下。清脉络,再依据清楚的脉络背诵全文。具体如下。音韵铿锵,读得动听动听甚至动心。音韵铿锵,读得动听动听甚至动心。在范读过程中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在范读过程中理清全篇的脉络线索。然后依据脉络线索试背,直至能当堂成诵。然后依据脉络线索试背,直至能当堂成诵。四.课内训练四.课内训练〔同方案一〕〔同方案一〕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同方案一〕〔同方案一〕六.课外作业六.课外作业〔同方案一〕〔同方案一〕附:课堂板书设计附:课堂板书设计〔先同方案一〕〔先同方案一〕范读—理脉—背诵范读—理脉—背诵附:备教资料附:备教资料·卡片·卡片1.〔中华书局版〕评《谏太宗十思1.〔中华书局版〕评《谏太宗十思谟、诰并传。”2.清代吴楚材、吴调侯校勘《谏太宗十思疏》:2.清代吴楚材、吴调侯校勘《谏太宗十思疏》: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3.〔上海古籍出版社〕刊魏征的五言古诗3.〔上海古籍出版社〕刊魏征的五言古诗‘国士’句是方法。气骨高古,变从前纤靡之习,盛唐风格,发源于此。”·索引·索引1.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注《古文观止》,中华书局版;1.清代吴楚材、吴调侯选注《古文观止》,中华书局版;2.当代阙勋吾等译注言文比照《古文观止》,岳麓书社版;2.当代阙勋吾等译注言文比照《古文观止》,岳麓书社版;3.宋代洪迈著《容斋随笔》,中国世界语出版社。3.宋代洪迈著《容斋随笔》,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2320235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 1.引导学生了解 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终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2.学习2.学习 比照论证和比方论证的方法。3.把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3.把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4.生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日的借鉴意义。4.生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日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构造。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构造。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2.“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一、导入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他就是唐代著名的大臣——魏征。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镜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二、解题二、解题 ·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奉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三、阅读课文三、阅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生疏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生疏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典。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四、疏通字词四、疏通字词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把握以下字词?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把握以下字词?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②德义:德政与信义。②德义:德政与信义。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③明哲:明哲的圣人。④不胜:不堪④不胜:不堪⑤景命:大命⑤景命:大命⑥殷忧:大忧⑥殷忧:大忧⑦行路:路人⑦行路:路人⑧董:督责。⑧董:督责。⑨苟免:苟且免罪。⑨苟免:苟且免罪。⑩宜:应当。⑩宜:应当。⑾高危:居高位的危急。⑾高危:居高位的危急。谦冲:虚心。谦冲:虚心。自牧:独立调养。自牧:独立调养。⑿简能:选拔人才。⑿简能:选拔人才。⒀垂拱:垂衣拱手。⒀垂拱:垂衣拱手。2.粗知句义。2.粗知句义。3.教师巡杳答疑。3.教师巡杳答疑。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五。课后练习二——五。其次课时其次课时一、检查作业一、检查作业1.订正练习二——五1.订正练习二——五2.难句的翻译。2.难句的翻译。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教师可选择一些难句让学生翻译。二、分析课文二、分析课文1.1.1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教师小结:第1奢以俭”教师小结:第1奢以俭”本;欲流之远者,必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阅历。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