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八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花萼和花冠分别组成萼片和花瓣 B.桃花的主要结构是④雄蕊

C.③发育成桃子可食用部分 D.桃花的传粉方式一定是自花传粉2.想要繁殖优良品种的果树,在下列繁殖方法中不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的是()A.种子繁殖 B.扦插 C.压条 D.嫁接3.下列有关鸡卵的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②是气室,具有保护功能 B.受精卵的④可能发育成雏鸡

C.⑥是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 D.③能减少卵内水分的丢失4.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向日葵的子粒也常出现空瘪,其主要原因是()A.开花不正常 B.水、肥不足

C.受精作用不充分 D.子房和胚珠发育不好5.梁祝化蝶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丽爱情的向往之情。那么“化茧成蝶”中的“茧”与“蝶”分别处于图中的哪个阶段?()A.丙、丁 B.甲、乙 C.乙、丁 D.甲、丁6.下列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

B.男女第二性征的出现是性激素作用的结果

C.胎儿通过自身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从母体获得氧气和营养成分

D.提倡母乳喂养是因为母乳中不仅有婴儿所需的营养成分还有抵抗传染病的抗体7.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A.苹果树上果实有大有小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菊花有白色和黄色 D.豌豆植株有高有矮8.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父亲双眼皮(DD)与母亲单眼皮(dd)结合,子代的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分别是()A.Dd,双眼皮 B.DD,双眼皮 C.dd,单眼皮 D.Dd,单眼皮9.如图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此实验证明()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DNA是遗传物质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RNA是遗传物质10.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A.基因 B.蛋白质 C.DNA D.染色体11.如图示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图解,对此描述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男女的染色体形状是一样的

B.从图中可知A为女性,B为男性

C.从图中可知人体细胞由23对染色体构成

D.从图中可知人体细胞中含有一条性染色体X或Y12.下列变异中,不可遗传的是()A.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 B.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

C.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 D.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13.根据遗传变异的原理,神舟号飞船将植物种子带入太空接受宇宙射线的处理,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因为这种处理改变了种子的()A.性状 B.生活习性 C.遗传物质 D.生活环境14.科学家成功的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人与烟草亲缘关系很近

C.人与烟草的基因相同 D.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15.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证据

C.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用进废退学说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小到大16.抗药性细菌形成的原因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用进废退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17.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18.沙漠中绝大部分是不毛之地,有的地方却出现了绿洲,这说明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植物的分布()A.温度 B.水 C.阳光 D.空气19.在大豆生长期间,农民要经常铲除垄间杂草,这主要是因为大豆与杂草之间存在()A.合作关系 B.竞争关系 C.寄生关系 D.捕食关系20.下列符合针对“环境因素对菊花生活的影响”研究主题提出的科学问题是()A.菊花能用扦插进行繁殖吗 B.菊花是种子植物吗

C.花展中哪种菊花最漂亮呢 D.光照对菊花的生活有利吗21.以下几种生物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两只老虎争夺一只野猪是竞争行为

B.鱼和虾共同生活在一条小河中属于共生关系

C.蚯蚓吃掉枯叶属于捕食行为

D.人体与体内的蛔虫属于寄生关系22.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①~④中代表消费者的是()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23.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A.池塘中所有的金鱼 B.一块农田中的麦苗 C.森林中的所有树木 D.一片草原24.下列对如图的解释说明,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B.此食物网所在的生态系统没有自动调节能力

C.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鼠→蛇→鹰

D.蛇的数量变化仅受鼠和鹰的影响,与其他生物无关25.“一山不容二虎”用能量流动来解释,合理的是()A.老虎个大

B.老虎处在食物链顶端,流到它的能量少,需要食物多

C.老虎生性喜欢独处

D.老虎食性单一26.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这是因为()A.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巨大的 B.生物界存在生存竞争

C.生物界存在自然选择 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27.以下不属于拟态的是()A.枯叶蝶形似枯叶 B.北极熊通体白色,和冰雪颜色一样

C.竹节虫长得和竹节一样 D.有些蛾类模仿黄蜂的形态2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生态环境 B.开发生态旅游 C.增加木材产量 D.发展畜牧业29.2018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金华,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 B.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30.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氟利昂31.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分类单位越小,所含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少

C.每一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迁地保护32.灵芝、人参等作为名贵的中药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A.直接价值 B.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科研价值33.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 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34.我国承诺力争在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举措是()A.燃煤取暖 B.垃圾焚烧 C.植树造林 D.过度放牧35.目前,各种短视频平台催生了很多火热的“主播”,但直播内容良莠不齐。以下直播行为不合法的是()A.科普宣传者演示七步洗手法 B.禁毒民警宣传新型毒品危害

C.户外主播介绍野外求生技能 D.美食博主烹饪野生保护动物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36.图甲是母亲节时小朋友献给母亲的漫画,图乙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妈妈“挺”你的器官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_。

(2)你珍贵的生命之旅开始于______的形成,这趟旅途的“始发站”是图乙中的【______】______。

(3)图甲中,你要在妈妈体内平均生活______周,才能出生。

(4)该妈妈所生小孩的性别取决于______。

(5)该妈妈生出男孩的几率是______。37.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______。

(2)该食物网有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_。

(3)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后______。

(4)图中蛇与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5)如果草吸收了有毒物质DDT,该生态系统中,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6)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7)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初来自______。38.如图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甲、乙、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成分名称)。

(2)图中①是______作用,②是______作用。

(3)图中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

(4)某兴趣小组想探究甲分解生物遗体(枯叶)受不受温度的影响,请你帮他们做一个假设______,并设计一组简单对照,将枯叶均分为三等份,加入等量生物甲,一份放在______,一份放在______,一份放在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枯叶的变化。如果三组叶片变化一样,则说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萼片和花瓣分别组成花萼和花冠,错误;

B、桃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错误;

C、花完成受精后,由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桃可以食用部分是果实,由③子房壁发育来的,正确;

D、桃花是两性花,既能进行异花传粉,也能进行自花传粉,错误。

故选:C。

图中①花柱,②柱头,③子房壁,④花药,⑤花瓣。

掌握花的结构及果实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而无性生殖可以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因此,要保留母体的优良性状,应该采用营养繁殖的方法,如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嫁接繁殖等,最好不要采用种子繁殖,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此题要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3.【答案】B

【解析】解:A、②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A错误。

B、受精卵的④胚盘可能发育成雏鸡,B正确。

C、⑥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但不是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C错误。

D、③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图中①卵壳、②气室、③卵黄系带、④胚盘、⑤卵黄、⑥卵白。

卵壳起保护作用;

内层卵壳膜和外层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卵白既能保护卵细胞又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

卵黄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

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4.【答案】C

【解析】解: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因此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向日葵的子粒也常出现空瘪,其主要原因是传粉不足,导致受精作用不充分。

故选:C。

玉米、向日葵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为了弥补传粉不足,人们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人工辅助授粉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

5.【答案】A

【解析】解:蝴蝶的发育过程,经历了甲受精卵、乙幼虫、丙蛹和丁成虫四个时期,因此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受精卵是一个细胞,个体最小;以爬行为主的是幼虫又叫“毛毛虫”;不食不动的是蛹;有2对翅,3对足的蝴蝶是成虫。“破茧成蝶”,在昆虫的发育过程中是蛹羽化为成虫,因此“茧”与“蝶”分别处于图中丙蛹和丁成虫阶段。

故选:A。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3)图中甲是受精卵,乙是幼虫,丙是蛹,丁是成虫。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6.【答案】C

【解析】解:A、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A正确.

B、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B正确.

C、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成分,B错误.

D、抗体产生后能够在人体内存留一段时间(有些抗体在体内终生存在),母亲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体内产生了多种抗体,这些抗体会进入乳汁并被婴儿吸收,从而增加了婴幼儿免疫的能力.D正确.

故选:C

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以及胎儿的营养.

7.【答案】B

【解析】解:ACD、苹果树上的果实有大有小、菊花有白色和黄色、豌豆植株有高有矮,都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因此不属于遗传现象。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

故选:B。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

8.【答案】A

【解析】解:题文结合分析可知,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D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性状d控制。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则产生的精子有一种,即含D基因的精子。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则产生的卵细胞有一种,即含d基因的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胜的结合机会是相等,则含有D基因的精子与含d基因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这对夫妻所生孩子的因组成是Dd,表现为双眼皮性状。由此可见选项A正确。

故选:A。

(1)显性基因是指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来表示,隐性基因是指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英文小写字母来表示。

(2)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9.【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DNA是从噬菌体进入细菌的物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都遗留在细菌细胞之外,是噬菌体的DNA主导着噬菌体的生命的繁衍,因此证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故选:B。

噬菌体是一种DNA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DNA构成,其中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A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过高度螺旋化形成的结构,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一个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故选:A。

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要注意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四者的大小关系: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11.【答案】C

【解析】解:A.根据题图,男女第23对染色体的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A错误。

B.观察题图,A图第23对染色体组成为XY,B图为XX。根据分析,可判断A图代表男性,B图代表女性,B错误。

CD.观察题图,AB两图中,染色体数均为23对,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C正确,D错误。

故选:C。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图A表示男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图B表示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的染色体组成以及性别遗传过程。

12.【答案】D

【解析】ABC、“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都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不可遗传的是“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故选:D。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13.【答案】C

【解析】解:结合分析,太空育种具有有益变异多、稳定,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神舟飞船携带植物种子上太空,经过宇宙射线处理,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宇宙射线改变了农作物的遗传物质,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等)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

解答此题要掌握太空育种的特点。

14.【答案】A

【解析】解:基因是

DNA

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

分了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把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解答此题要掌握转基因技术的特点。

15.【答案】B

【解析】解: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不正确。

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B正确。

C.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闻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洗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达尔文的自然洗择学说是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生物进化学说,C不正确。

D.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没有个体由小到大,D不正确。

故选:B。

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按照一定顺序出现的事实证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

熟练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等相关知识是答题关键。

16.【答案】A

【解析】解:使用某种药物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某种药物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细菌是抗药性强的细菌。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经过抗生素的长期自然选择,出现了抗药性较强的菌株,且逐渐增强。

故选:A。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解题的关键。

17.【答案】B

【解析】解: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故生物圈不仅仅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A错误;

B、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正确;

C、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错误;

D、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D错误。

故选:B。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掌握从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B

【解析】解: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这说明非生物因素水分影响生物分布。

故选:B。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9.【答案】B

【解析】解:由于种大豆的地方杂草丛生,影响了大豆的生长,说明杂草和大豆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故选:B。

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生物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方面;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生态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据此解答。

对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的影响因素,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掌握。

20.【答案】D

【解析】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照”属于环境因素,符合“环境因素对菊花生活的影响”研究主题提出的科学问题。

故选:D。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1.【答案】D

【解析】解:A.两只老虎争夺一只野猪,体现了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为了食物或配偶相互撕打的种内斗争行为,A错误。

B.鱼捕食虾,鱼和虾共同生活在一条小河中属于捕食关系,B错误。

C.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蚯蚓吃掉枯叶属于进行分解作用,C错误。

D.人与体内的蛔虫,对人体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D正确。

故选:D。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联系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2.【答案】C

【解析】解:图中的①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属于生产者;②虫和③鸟是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属于消费者;④是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属于分解者。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图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①是生产者,②③是消费者,④是分解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3.【答案】D

【解析】解:A、池塘中所有的金鱼,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一块农田中的麦苗,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森林中的所有树木只有生物部分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一片草原地既包括所有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24.【答案】C

【解析】解:A、在此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为食物链的起点,而鼠、兔等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存在:①草→鼠→鹰,②草→鼠→蛇→鹰③草→兔→鹰,三条食物链。A错误。

B、任何生态系统都有调节能力,只不过是调节能力有大有小。B错误。

C、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就是最长的食物链:绿色植物→鼠→蛇→鹰。C正确。

D、蛇的数量变化不仅受鼠和鹰的影响,还受绿色植物及兔的影响。

故选:C。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5.【答案】B

【解析】解:结合分析,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事实上,当营养级级别达到四、五级时,都必须依靠多条食物链才能满足生命对能量的需求。否则这些生物将无法获得足以维持生命的能量而被淘汰,同时,随营养级别的升高,能量的递减必将造成生物的个体数量逐级减少。“一山不容二虎”就是这个道理,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在自然界中一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这是由于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有效传递效率只有10%~20%,即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只能得到上一营养级生物所同化能量的10%~20%,当能量流到第五营养级时,所能传下来的能量已经很少很少——这远远不能满足该营养级生物的生命之需。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26.【答案】D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假如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草→鼠→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其后一段时间内猫头鹰的数量会减少,鼠的数量会增加;然后,猫头鹰的减少,鼠的增多,又会使蛇的数量逐渐增多。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低,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据此答题。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27.【答案】B

【解析】解:A.枯叶蝶形似枯叶,这样能防御敌害,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属于拟态,A不符合题意。

B.北极熊的毛色与冰雪颜色相似,防止被敌害发现,同时便于捕食猎物,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属于保护色,B符合题意。

C.竹节虫长得和竹节一样,这是拟态现象,可以保护自己,这是生物适应环境,C不符合题意。

D.某些蝇类和蛾类模仿黄蜂的形态,鸟类不敢贸然捕食,属于拟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A

【解析】解: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人类消耗的各种资料会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发展产生的影响也会越大,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国家实施保护天然林、退耕还林还草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故A正确。

故选:A。

人类在享受资源和环境提供给我们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学会保护资源、善待环境,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一些正确做法即能正确答题。

29.【答案】C

【解析】解: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可以改善环境状况,故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不符合题意;

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故符合题意。

D、加强水体污染治理,可以防止水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如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易造成水的污染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不利的。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原因以及危害,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30.【答案】C

【解析】解: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对红外线进行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故选:C。

温室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31.【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正确。

B、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物种越少,但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错误。

C、每种生物的不同的个体,它所含的基因组成是不同的。一个物种所有个体的基因总和,就叫基因库,错误。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错误。

故选:A。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的内涵,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去,据此答题。

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灵活答题。

32.【答案】A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潜在价值。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栽培植物的野生亲缘种究竟能提供多少对农林业发展有用的遗传材料,是不可估量的。灵芝、人参等作为名贵的中药材,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

故选:A。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3.【答案】C

【解析】解: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不属于森林的生态作用。

故选:C。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毒、除尘、杀菌、净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风沙、调节气候以及对有毒物质的指示监测等作用。

34.【答案】C

【解析】解:A、燃煤取暖增加废气的排放,加重大气污染,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B、垃圾焚烧,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D、过度放牧,使植被面积减少,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在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通过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等做法。

35.【答案】D

【解析】解:ABC、科普宣传者演示七步洗手法、禁毒民警宣传新型毒品危害、户外主播介绍野外求生技能都是合法的,ABC不符合题意。

D、保护野生动物,有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见美食博主烹饪野生保护动物是违法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1)预防传染病的三个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2)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因此,青少年各系统和器官发育还不完善,应拒绝毒品。

(3)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

(4)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毒品的危害、急救常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等知识。

36.【答案】1

子宫

受精卵

2

输卵管

38

男方

50%

【解析】解:(1)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因此,图甲中妈妈“挺”你的器官是图乙中的1子宫。

(2)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珍贵的生命之旅开始于受精卵的形成,这趟旅途的“始发站”是图乙中的2输卵管。

(3)受精卵发育成早期胚胎,移动到子宫,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的开始;母体怀孕38周左右,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一过程称为分娩;分娩过程的结束标志的婴儿的诞生。

(4)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因此,人的性别男方。

(5)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

故答案为:

(1)1子宫;

(2)受精卵;2输卵管;

(3)38;

(4)男方;

(5)50%。

(1)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2)图乙中,1子宫,2输卵管,3卵巢。

解答此题要掌握人类生殖和发育的相关知识。

37.【答案】食物链

5

草→鼠→蛇→鹰

增多

减少

捕食

竞争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太阳能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因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食物链。

(2)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3)在食物网中,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生态系统其他生物数量的变化。如果大量捕猎狐,则兔和鼠会失去一定的天敌,数量会上升,而兔和鼠的天敌鹰会因食物的增加而数量增多,随之兔和鼠又会因为天敌鹰的增多而减少,鹰又会因食物减少而减少,最后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动态平衡。所以,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增多后减少。

(4)分析题图的食物网可知,鹰捕食蛇,二者存在捕食关系;鹰和蛇都捕食鼠,二者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图中蛇与鹰的关系是捕食、竞争。

(5)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的增高而增加,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越多。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故该生态系统中,DDT积累得最多的生物是鹰。

(6)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而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是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