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言方言讲解:孙铭泽封面:胡浩然,刘逸飞内容:杨建凯,刘逸飞制作:董校衡,刘天宇图片:周华章,胡浩然基本信息方言综述代表方言中国客家方言中国吴方言中国闽方言中国粤方言中国湘方言中国赣方言中国其它方言语言特征语言文化方言分布图方言普通话笑话谢谢观看讲解:孙铭泽封面:胡浩然,刘逸飞内容:杨建凯,刘逸飞制作:董
些语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遭到其他很多语言学者反对,并提出种种不同的判断标准,这些不同的判准却常常会产生不一致的结论。一般来说,所有的方言实际上都可以被称作或视作语言(相互之间关系亲缘较近的语言可以互称为对方的方言,而相互之间亲缘关系遥远,在形成和发展历史上相关性较小的语言则不可互称为对方的方言。)在实际操作中,个别语言之所以为“方言”,通常是由于以下的原因:缺少适当的书面语,语言未达到准确描述的程度;语言使用者没有属于自己的国家;这些语言受到歧视;同一民族(或国家)拥有多个语言系统。以下对语言学者几种比较常用的“方言与语言比较”的判别方式进行讨论,并进一步指出这些判准在实际应用上的困难。在一些情况之下,对于语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仅是语言学层面上的问题了。注意:“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上是任意的”,指的是,一种语言(口音),如济南话,可以称其为一种方言,同时也可以称其为一种语言,而不可理解为,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称作另一种语言的方言,判定一种语言是否另一种语言的方言,要从语系归属,语法,同源词等多方面考量,同时兼顾一些政治等其他因素。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基本信息些语语言学者认为,所谓“方言”和“语言”的区别基本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在我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其余方言却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广大江南地区,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使用古越语,与古汉语相差很远,不能通话。后来,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不同时期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江南各地区,于是逐步形成现在彼此明显不同的六大方言。现各方言之间差异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汉语与南方古越语在彼此接触之前,其内部就有各自的地区性方言;二是北方汉语南下的时间不同,自然不同时候南下的汉语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别在一定独特环境中发展。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同时,在复杂的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成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明知道一个个地点(某事、某县、某镇、某村)的方言,就叫做地方方言。如广州话、长沙话等。方言综述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代表方言
方言名称
方言代表客方方言北京话东北方言
东北话吴方言
苏州话赣方言
南昌话湘方言
湘乡话客家方言
福建长汀话、广东梅县话闽方言
闽北话、闽东话、闽中话、闽南话、客家话、莆仙话粤方言
广州话蜀方言
四川话代表方言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主要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福建漳州南部的平和、南靖、云霄、诏安部分地方存在不少客家镇、村,有客家人几十万,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使用客家方言。使用受漳州话影响的客家话。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台湾桃园、新竹、苖粟三县、四川、浙江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客家人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的,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体系,内部差别不太大。而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客家话不仅限于汉族客家人使用,在畲族中也广泛使用。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4%,占汉族总人口的3.6%客家话由于分布区域广阔,且不少分布区是丘陵和山区,交通不便,形成多种不同的客家方言。在方言划分上,中国大陆、台湾、海外并不统一。中国大陆学界传统上将客家话分为南北两大片,各含若干片,每个片下细分若干小片。台湾则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将客家话按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划分,每个行政机构的客家话采用其语言部门的权威划分方法。大陆客家话划分:1.南部大片包括(粤台片、粤中片、粤北片、东江本地片、潮汕片、潮漳片和粤桂琼片)2.北部大片包括(赣州片、汀州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和川湘片)3.未分片的方言岛。台湾客家语划分:四县语、海陆话(新竹腔)、大埔话(东势腔)、饶平话、诏安话、汀州话、永定话和丰顺话。中国客家方言
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主要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含镇江)、南通的小部分、浙江的大部分。典型的吴方言代表是苏州话。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占汉族总人口数的7.2%。吴语内部分为太湖片(北部吴语,包括苏南、上海及浙江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一带,以上海话或苏州话为代表)、台州片(浙江台州一带)、婺州片(浙江金华一带)、处衢片(浙江衢州、丽水一带)、瓯江片(浙江温州一带)、宣州片(安徽南部部分地区)。其中安徽西南部和浙江西部受赣方言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语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其主要特点。中国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含镇江)、南通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台湾、广东东部潮汕地区及西南部的雷州半岛、海南、广西东南部、浙江东南部温州地区一部分等地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北语(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东话(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南语(以闽台片之厦门话与台湾通行腔为代表);莆田方言(莆仙方言)、闽中话、潮汕话、雷州话、海南文昌话均属于闽语系分支。闽语保留了大量的古代汉语,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闽语中影响力较大的是闽北语、闽南语。闽语的主要语音特征包括:古浊声母多数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知”组读同“端”组;部分的“匣”母读同“群”母;轻重唇不分(没有f-、v-等声母);连读变调较为发达,部分地区有其他连读变音现象;文白异读非常丰富,文读与白读有体系性的差别。闽语受到历史上不同时期古汉语音韵的反复多次重叠。其中闽语被学术界认为是最接近上古汉语的现代汉语方言。中国使用闽语的人口总数为5507万人。中国闽方言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台湾、广东东部潮汕地区及西南部的雷粤语方言传统上叫“广府话,一般通称“粤语”,本地人又称之为“白话”,外地人习惯叫做“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主要用于广东省中部、西南部、海南省部分地方、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澳门和海外部分华人中间。粤语声调非常复杂,广州话有9个声调。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特征较完整的方言之一,包含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粤语内部的分歧不大。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站汉族总人口的4%,据估计,全球约有8000万人左右使用粤语方言。目前粤语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第四大语言,加拿大第三大语言,美国第三大语言。此外,粤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汉语,亦是唯一除普通话外拥有完善文字系统的汉语,可以完全使用汉字和粤语字表达。广东省、广西通行粤方言县市表中国粤方言粤语方言传统上叫“广府话,一般通称“粤语”,本地人又称之为“中国湘方言在湖南使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出外),通常被分为老和新两类。新湘语在演化过程中受到较多官话和赣语的影响。湘方言以长沙话(新)及娄邵片(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新湘语以长沙话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包括长沙话,岳阳话,益阳话,株洲话,湘潭话等。老湘语包括衡阳话,湘乡话,邵阳话等,如湘乡话分布在湘乡、双峰、娄底、涟源四县市,整体发音基本一致。新湘语通行在长沙等较大城市,受北方方言的影响较大。湘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3.2%。中国湘方言在湖南使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出外),赣语,又称赣方言,古称傒语。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5148万(详情见图,早先3000万的数据是不够准确的),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之一。江西省内通行赣方言的有60多个县市。包括南昌、景德镇(城区)、萍乡和宜春、抚州、井冈山三地区的各县市:南昌、新建、安义、靖安、奉新、高安、宜丰、铜鼓(也有人认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万载、分宜、新余、清江、丰城、进贤、东乡、临川、金溪、资溪、南城、黎川、崇仁、宜黄、乐安、南丰、新干、峡江、永丰、吉水、吉安、泰和、永新、莲花、安福、宁冈、遂川、万安;上饶、九江两地区的大多数县市:波阳、余干、万年、鹰潭、贵溪、余江、弋阳、横峰、铅山、乐平、永修、德安、星子、都昌、彭泽、武宁、修水;赣州地区的广昌、石城、宁都、兴国、于都、瑞金、会昌等县也有使用赣方言的乡镇。此外,通行赣方言的还有湖南省东界的13个县:临湘、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常宁、资兴、安仁,有人认为岳阳、永兴也属赣方言区;福建省西北部的4个县市:邵武、光泽、建宁、泰宁、将乐;湖北省东南部与江西省连界的8个县:通城、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嘉鱼、大冶;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地区的望江、东至、宿松、怀宁、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的方言,据初步了解,也和赣方言相近,目前归属未定,可能也将划归赣方言。中国赣方言赣语,又称赣方言,古称傒语。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中国其它方言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相传为宋朝时驻守广西的平南军讲的山东话。是北方方言的分支。徽语:又称徽州话,或认为属于吴语。中国其它方言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语言特征
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除江淮官话、华北官话中河南黄河以北地区、西北官话中山西南端、陕西的陕北及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有入声调外,其余各地官话大都没有入声调。整个官话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少于4个或多于5个的都比较少。古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官话中的分化、发展情况大体相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各官话大都念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等;古平声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阳平,如爬、徒、锄、奇、条、林、沉、群、同、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各地官话大都念为上声,如补、早、胆、粉、党、井、榜、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各地官话多念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古入声字在官话方言中的念法比较复杂,除江淮官话及西北官话中山西、陕西部分地区、华北官话中黄河以北河南省部分地区保留入声自成调类外,其余入声调消失的各地官话,古入声字的归属各不相同。大致说来,华北官话跟北京话一样,入声消失后入声调的字分派平、上、去各声,即所谓"入派三声":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少数地方(如济南、大连)与北京略有不同:古入声清声母字或全归阴平(如济南),或全归上声(如大连)。西北官话没有入声的地方古入声调字的分派有两种情况: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阴平,如西安;或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其余归去声,如兰州。西南官话古入声字的分派最为划一:只要是古入声字,不论声母是什么,一律念阳平调,几乎没有例外。语言特征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语言文化语言文化遗产有特别重要的保护价值。这首先在于语言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语言是特定族群文化的重要部分,体现着一个族群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方式和成果,通常被当作构成一个民族的标志性元素之一;同时,语言作为其他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族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文化信息。在中国,各少数民族语言的存活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汉语的各种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普通话健康发展的资源和保障。这些关于语言的文化价值的基本论点已经有不少文献论述,限于篇幅,此处不加详论,仅引述著名作家王蒙的一段生动的表述。王蒙曾说到维吾尔语是如何复杂难学而又曲折精妙,并进一步谈到对语言的见解:“真是怎么复杂怎么来呀!而它们又是那样使我倾心,使我迷恋。它们和所有的能歌善舞的维吾尔人联结在一起。……我欣赏维吾尔语的铿锵有力的发音,欣赏它的令人眉飞色舞的语调,欣赏它的独特的表达程序……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食品生物技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全媒体节目制作与包装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一模)历史试卷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茶叶机械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国土空间规划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兰州工业学院《轨道交通通信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信息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计量与计价(路桥)》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课件
-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课件
- 2022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员工调整薪酬面谈表
- 辅警报名登记表
- 初中数学竞赛试题汇编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部试题
-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 【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节汉族民歌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