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听觉课件_第1页
第二章-第二节-听觉课件_第2页
第二章-第二节-听觉课件_第3页
第二章-第二节-听觉课件_第4页
第二章-第二节-听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视觉信息的产生是通过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将外界刺激映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引起光生物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两类反应进行的。折光成像功能的生理基础是瞳孔反射、瞳孔-皮肤反射和调节反射。视觉的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网膜的光感受机制包括光生物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两类反应。光生物化学反应包括光分解反应和光生化效应的放大反应两个过程。复习视觉信息的产生是通过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将外界1复习视觉信息从光感受细胞向视网膜内的其他四种细胞传递,再经过视神经、视束和皮层下中枢,最后到达视觉皮层,产生相应的视感觉。视觉信息在皮层上的加工和编码通过视觉中枢神经元的感受野和视皮层功能柱进行。复习视觉信息从光感受细胞向视网膜内的其他四2第二节听觉第二节听觉3声源振动引起空气中传播的声波,作用于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引起听觉感受器兴奋,将声波转换为神经信息,兴奋传入脑内听觉中枢,从而产生了听觉。听觉器官和听觉中枢怎样对各种声学参数进行编码和加工是听觉生理心理学的中心课题。听觉刺激声波16-20000HZ声源振动引起空气中传播的声波,作用于鼓膜、听听觉器官和听觉中4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与心理物理学参数频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音高(人耳能分辨的不同频率波)振幅(表示声音的物理强度)—音强(人耳感知不同声压水平时产生的主观感觉差异,方)波形(纯音的波形是正弦波)—音色(构成复合声的频率组成成分)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与心理物理学参数频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5以单一频率规律性振动的声波称为纯音。人耳最适宜的言语听觉声音参数是1000HZ60方的声波。听觉生理心理学的核心课题在于阐明人脑感知音高、音强、音色的生理机制,分析内耳与脑听觉中枢如何对声波的心理声学参数进行编码和加工的。以单一频率规律性振动的声波称为纯音。6二、耳与听觉通路1.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圆形窗内耳:前庭器、耳蜗、半规管二、耳与听觉通路1.耳的构造7中耳: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卵圆窗、圆形窗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前庭中耳:鼓膜、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卵圆窗、圆形窗声音-8内耳前庭器、耳蜗、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内有平衡觉感受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听觉感受器和平衡觉感受器及相关结构统称为迷路,镶嵌在颞骨形成的骨迷路腔内。内耳前庭和半规管内有平衡觉感受器;9内耳的传导柯蒂器是外周听觉系统的核心部分内毛细胞外毛细胞盖膜毛细胞的基部通过支持细胞固着于基底膜上,顶部有许多纤毛,其上覆盖以盖膜。盖膜内侧连于蜗轴,外侧游离于内淋巴液中。鼓室阶中间阶前庭阶听觉的感受器螺旋神经节蜗轴支持细胞听毛外淋巴内淋巴内耳的传导柯蒂器是外周听觉系统的核心部分毛细胞的基部通过支持10外毛细胞与

内毛细胞人的耳蜗内含有3400个内毛细胞和12000个外毛细胞,毛细胞的顶部有许多纤毛,其上覆盖以盖膜。外毛细胞与

内毛细胞人的耳蜗内含有3400个内毛细胞和12011生理性传导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蹬骨)-卵圆窗-外淋巴液-内淋巴液-盖膜与纤毛振动-毛细胞兴奋-双极细胞—听神经生理性传导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蹬骨)-卵圆窗-外淋巴122.听觉通路在听神经中,95%的纤维来自于与内毛细胞发生突触联系的双极细胞;5%的纤维来自于与外毛细胞发生突触联系的双极细胞。2.听觉通路在听神经中,95%的纤维来自于与内毛细胞发生突触13第二章-第二节-听觉课件14声音的传导骨迷路:由致密骨质构成,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从前向后沿颞骨岩部的长轴排列,三者彼此相通。颞骨位于颅骨两侧,延伸至颅底,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部,形状不规则。骨传导:在强振动或外耳与中耳的声波传导与放大系统发生障碍时,声波通过骨迷路直接从颅骨传入内耳。空气传导:鼓膜振动引起中耳室内的空气振动,然后经由圆形窗将振动传入内耳。生理性传导: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蹬骨)-卵圆窗-外淋巴液-内淋巴液-毛细胞兴奋-双极细胞—听神经声音的传导骨迷路:由致密骨质构成,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从15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声波通过耳蜗毛细胞的换能作用转变为神经冲动,成为传递声音的信号。神经冲动的编码包括单一神经纤维的时间程序组合和一束神经的空间排列组合。神经冲动每经过一级中枢都要改变其编码形式,正是由于不同形式的神经冲动编码,才能产生不同的音调和响度感觉。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声波通过耳蜗毛细胞的换能作用转变为神经161、音高的神经编码-频率编码(1)频率分析的外周机制位置理论:不同频率的声音兴奋基底膜上不同部位的感受细胞,通过基底膜不同部位神经纤维发放冲动的空间构型可以传递声音的频率信息。高频音引起支配耳蜗底周的神经兴奋最强,低频音对支配耳蜗顶周的神经兴奋最强。1、音高的神经编码-频率编码(1)频率分析的外周机制17(1)频率分析的外周机制:频率理论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与之频率相同的神经元单位发放。400HZ以下的声音,听神经按声音的频率发放神经冲动,即以冲动的周期来传递低频音的频率信息;400-5000HZ的声音,神经纤维分成若干组,每组纤维间隔若干声波周期发放一次冲动,各组互相错开,依次进行。各组纤维同时发放的总数与声音频率接近,在听神经总体上组成排放。(1)频率分析的外周机制:频率理论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与之频率18(2)频率分析的中枢机制对声音频率进行精确地分析发生在中枢部位。在听觉系统各级中枢的结构中,不同频率特征的神经元在解剖上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每一个特定部位感受某一频率的声音。听觉中枢内对音高的感知由细胞分工编码完成(音频定位)。(2)频率分析的中枢机制对声音频率进行精确地分析发生在中枢部19在耳蜗背侧核与腹侧核中,不同频率特征的细胞排列基本相似,背侧细胞感受高频音,腹侧细胞感受低频音;上橄榄核团的腹侧感受高频音,背侧感受低频音;在下丘、内侧膝状体及皮层听觉区,不同频率特征的细胞也都按一定顺序排列。中枢细胞的音频区域定位反映部位原则在中枢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中起了重要作用。在耳蜗背侧核与腹侧核中,不同频率特征的细胞排列基本相似,背侧202.音强的神经编码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复杂,分为级量式编码、调频式编码和细胞分工编码。静息状态下,内淋巴与外淋巴之间存在80mv的电位差。蜗管内毛细胞膜内与外淋巴之间存在-60~-80mv的电位差。Na+K+80mv2.音强的神经编码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复杂,分21(1)级量式编码静息状态下,毛细胞膜内外存在-140-~-160mv的电位差,当毛细胞受到刺激时,在其与盖膜毗邻的纤毛附近,大量的K离子通道打开,K离子进入毛细胞内部,导致毛细胞去极化,从而产生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触发毛细胞释放谷氨酸或天冬氨酸,到达双极细胞外周纤维的突触后膜上与受体结合,引起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这些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总和导致双极细胞的单位发放。级量反应取决于声波的强度(1)级量式编码静息状态下,毛细胞膜内外存在-140-~-122(2)调频式编码在耳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至皮层下的各级听觉中枢内,均实现着调频式的编码过程,即把音强信息转换为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频率变化,这个调频编码的过程与声音的强度和频率都有关系。各级听觉中枢的神经元只能在一定刺激强度和频率范围内,才能对刺激强度进行调频式编码。(2)调频式编码在耳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至皮层下的各级听23小结1声音的传递包括生理性传导、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生理性传导: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淋巴液声音传至内耳后由耳蜗中的基底膜感受并产生电变化。基底膜上的柯蒂器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构成,毛细胞有内外两群,是听觉的感受器,分为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小结1声音的传递包括生理性传导、骨传导和空气传导24小结2听觉传导包括四级神经元:一级神经元是螺旋神经节中的双极细胞,由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耳蜗神经在脑桥和延髓的连接处进入脑干,分支到达耳蜗神经背侧核与腹侧核;由耳蜗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经上橄榄核上行,改称为外侧丘系;其余不经过交叉的神经纤维到同侧上橄榄核,随同侧的外侧丘系上行;外侧丘系上行终止于中脑背面的下丘及丘脑后部的内侧膝状体;从内侧膝状体发出的神经纤维经听放射到达大脑皮层颞叶听区。听神经-脑干髓质-耳蜗腹核-外侧丘系-下丘-内侧膝状体-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