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趣谈课件_第1页
文言文断句趣谈课件_第2页
文言文断句趣谈课件_第3页
文言文断句趣谈课件_第4页
文言文断句趣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断句趣谈断句趣谈

□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什么叫断句

断句举例:

标点留客

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作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上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筋一转,在字条上加了两个标点,使之变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见状,便无可奈何让书生继续住下去。断句比较:断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断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还可以断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断句举例:断句比较:

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标点。这段文字很简单:“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座的朋友提供了四种答案:

一、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二、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三、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四、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这段话到底该如何标点?

(贡树铭《郭沫若的试题》,载2001年第4期《咬文嚼字》)

[评介:原文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作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是第四种。意思是:“舜是什么?是人;我是什么?是人。有作为者也应该像他那样。”古文没有标点,读古书首先要学句读。句读不通,难解真意。何以见得?此例可证。]

一次会上,郭沫若拿出一张字条,上有一段古文,他请在座的朋友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非常高兴。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

标点巧用一例

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的墙壁上,写上一条巨型标语﹕“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过了不久,这条标语上,忽然多出一点逗号,使这条标语改变了意思﹕“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只消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就使意思完全相反。

标点巧用一例

抗日战争时期,有些汉奸在街头巷尾的墙壁上

良师秀才

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方面则写成﹕“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开学以后,秀才只收有钱人家的学费,穷人则分文不收。原来,穷人来读书,秀才就这样读﹕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当有钱人家到来,则改成﹕

“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无银,钱也可。”

良师秀才

古时,有位秀才出了一张招生告示,报酬方面则写

标点遗嘱

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干涉”。老人的儿子和女婿,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两人最终对簿公堂。主审官命他们提出理由,女婿便抢先念道﹕“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接着,儿子说﹕“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主审官一听,感到为难,无从断案。

标点遗嘱

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

一诗多断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杜牧绝对想不到,在他之后,会有许许多多形形色色而妙趣横生的《清明》出现!

△传说,在1078年清明这天,大文豪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一诗多断△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

时间:清明时节。天气:雨纷纷。地点:路上。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更有甚者,后来还有人将诗改为电影剧本镜头:镜头1:清明时节,雨纷纷。

镜头2:路上。

镜头3: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镜头3;牧童,[遥指]杏花村。

△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有人将《清明》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也有人改为四言诗的:“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有人改成为《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也有创新精神。△有人将《清明》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

△——词二首: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散文小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散文小品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北京高考说明古代诗文阅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3.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8.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分值:5分北京高考说明古代诗文阅读要求分值:5分□高考试题回顾2008年北京高考第11题.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参考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高考试题回顾参考答案2007北京卷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参考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2007北京卷参考答案2006年北京卷考题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参考答案:(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扦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2006年北京卷考题参考答案:2008重庆卷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参考答案: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008重庆卷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广东卷9、断句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参考答案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广东卷参考答案浙江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参考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浙江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参考答案□闯关练习: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方正第五》,1983年高考语文文言标点题))

参考答案: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闯关练习: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参考答案:

2.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注:猷(yǒu)参考答案: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2.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刘向新序。节士第七》)参考答案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参考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读书而不能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