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同时,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材料二: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随着环境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非遗文化需要不断地调适自身,并寻找到新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当前,非遗文化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这种覆盖面大、传播面广、且有很强用户基础的新兴媒介进行传播与传承,体现了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使得非遗文化在主体结构、形态样式与社区模式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体结构方面,非遗传承人、社区成员等原生主体的权力开始弱化,再加上部分原生主体文化自觉的缺乏,最终导致其主导地位的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的短视频平台。形态样式方面,原生语境与实践土壤逐渐虚化,历史与环境赋予非遗文化的功能、价值及意义逐渐失去;而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美,不断加剧向视听觉化转变,将大量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的元素混入非遗文化,甚至为了功利过度包装,强化唯美娱乐功能,往往造成其所建构的非遗文化只是部分或片面的结果。社区模式方面,文化原生环境要求以“在场”接触体验的方式去获取非遗文化,强调仪式感与庄严感,而短视频平台说到底只是一种线上的展示,弱化了大众的“在场”体验感。我们不反对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融合,也不反对短视频平台在展现非遗文化时展示商业价值,但也应该警惕新媒介文化对非遗文化的主体结构、形态样式及社区模式干预与重排所带来的问题。非遗文化因为对新媒介平台技术、资源及受众的依赖,只能不断调适自身来迎合新媒介文化。最终,非遗文化不断被变异、被解体、被丧失,甚至被同化入新媒介文化体系之中。而非遗文化逝去的部分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来接替其功能,极有可能造成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所以在主体结构方面,短视频平台需要确立明确的非核心主体角色意识,即认识到自身仅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后援力量,自身的价值应该是非遗传播的辅助者,帮助非遗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更好地进行非遗实践。在形态样式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非遗在短视频平台视听觉化转向的发生,要求短视频作品在策划与制作中禁止过分包装、极致渲染的视听觉追求,而尽量真实、整体地展示非遗,或者由专业研究机构联合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内在的价值、意义,从而使非遗文化体系得到完整且原真的维系、传承和弘扬。在社区模式方面,可以开展相对应的非遗线下活动,从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非遗社区这一系统性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的建设。总之,只有两种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才有可能让非遗文化从虚拟性重回现实性。(摘编自杨帆《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互动与调适:基于短视频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变现象的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传统文化批评,媒介批评关注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交织,兼顾物质与精神层面。B.

“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形象地揭示“美可以无功利”的特征,同时提醒批评家要对当下文化有清醒认识。C.

虽然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发展,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性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D.

非遗文化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是非遗的核心主体,而短视频平台的介入,往往使得他们发挥不了核心主导作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当下社会文化语境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文化批评模式已经很难加以应对。B.

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有时会使艺术评价先于艺术行为。C.

短视频平台虽然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为了功利过度包装等缺点。D.

由于非遗文化向视听觉化转变,它不仅失去意义与价值,也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3.

下列选项,最能证明材料二中“非遗文化在形态样式上发生变化”的观点的一项是(

)A.

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B.

抖音平台现场直播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C.

文化部门录制民间艺人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皮影戏。D.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开发让游客亲身体验蓝染的旅游项目。4.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篆刻已逐渐被激光篆刻代替。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一现象。5.

如何运用媒介批评的观点评价当今非遗文化的传承?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怀石投江[注]曹尧德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将小媭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小媭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时小媭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小媭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正在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有删改)【注】节选自《屈原传》第36章,题目为临时所加。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满脸泪痕地整理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表明他对楚国当权者的失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感伤。B.

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热泪滚落,编织自己去远方主祭的谎言,这些细节都生动地体现了屈原的不舍与不忍。C.

文中用“接”“抖”“戴”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屈原的装扮过程,他有尊严地赴死,意在表明对现实的束手无策。D.

在屈原投江的刹那,“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山崩地裂”,作者极尽浪漫的笔法,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义。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堤上百姓们对屈原的怜惜、问候,无不体现出屈原深受民众关心爱戴。B.

老渔父的话表明当时楚国面临的艰难困境,也加剧了屈原内心的痛楚。C.

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上。D.

屈原最后一跳,既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8.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析屈原第二次面向西北的心理,并阐释作者在文章最后以一颗明星“流向西北”收束全文的寓意。9.

在课文《史记·屈原列传》(节选)中,屈原“被发行吟泽畔”,与渔夫展开了一段对话。但是,在本文中“渔翁”“老渔父”和屈原的表现却与之有很大不同,课文和此文哪一种处理效果更好?谈谈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苏代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鰌,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织而衣之。”王曰:“何故也?”对曰:“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耳。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廉如鲍焦、史鰌,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今臣为进取者也。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王曰:“自忧不足乎?”对曰:“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忧故也。若自忧而足,则臣亦之周负笼耳,何为烦大王之廷耶?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为事者,不先量其国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强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王曰:“子何以知之?”对曰:“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王曰:“善。吾请拜子为上卿,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已而其丈夫果来,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与杀吾父、逐吾主母者,宁佯踬而覆之。’于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为子之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其丈夫不知,缚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臣闻之曰:‘万乘之主,不制于人臣。十乘之家,不制于众人。疋夫徒步之士,不制于妻妾。’而又况于当世之贤主乎?臣请行矣,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B.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C.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D.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下,下称上或同辈间相称的敬词,有时也可指代自己,战国时多用以称君王。B.

“而揆其兵之强弱”与“皇揽揆余初度兮”

(

《离骚》)两句中“揆”字含义相同。C.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一钧;千钧常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者力量之大。D.

“负床之孙”与“负而前驱”

(

《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负”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代向燕昭王表示自己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如果昭王认为一个人拥有孝顺、守信、廉洁三种品行就足够的话,他将会离开昭王回周地耕种。B.

苏代以能举千钧重量的力士乌获类比,意在告诉燕昭王,齐国虽然强大,但现在疲于应付西面的宋国、南面的楚国,这正是燕国的可乘之机。C.

燕昭王采纳苏代的建议,拜苏代为上卿,并赠送百辆马车让他出使齐国,苏代认为应赏赐给昭王更亲近的人,因为昭王对他的偏爱不如这些人。D.

苏代用周朝上地的故事设譬,巧妙地告诉燕昭王,自己担心不能被昭王身边的人理解而蒙受冤屈,提醒昭王,应明察秋毫,不受左右群臣蒙蔽。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2)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14.

在苏代看来,什么才是君王的“进取之术”?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山木润,琅玕②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B.

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C.

“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D.

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16.

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描写事物寻常但旨意博大,所列举事例浅近但意义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铜奔马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甘肃,其奔跑如飞的侧身形象

,被公认为中国旅游标志,成为文创产品的首选,但其形象一直比较板正、严肃。近日,设计师王伟推出一款铜奔马文创新造型,该玩偶在保留文物原型特点的同时做了卡通化处理,以萌宠形象上市,深受年轻人欢迎。“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发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王伟说,“文创产品的点子或者创意,常常是灵光一闪,

,设计师要有敏锐的捕捉力和出色的表现力,才能不错过宝贵的刹那。”在文创产品孕育过程中,产品经理也会介入。面对设计师们

的创意,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质呈现?是塑料、金属、树脂,还是毛绒?尺寸多大?颜色如何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灵动的文创产品,能让原本不说话的文物走进日常生活,传递出古老文明的声音。”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表示,甘肃省博物馆将围绕以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主题,深入开掘馆藏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生产设计更多的文创产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产品经理对产品要进行总体引导和控制,使用的材质、尺寸大小、颜色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意思基本一致,为什么原句的表达更好?2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主导的植物种植、培育和传播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中多种文化传承交融的华美乐章。有的植物似乎天生与中华先民相依相伴且流传至今,

,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有的似乎与西方文化渊源颇深,实际上却祖居中华大地,如苹果。别看苹果素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还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

,但现代栽培苹果的起源地却在我国新疆的天山。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然而近年来,借助转基因技术,大豆“美裔侨民”品种异军突起,改变了今日全球大豆产业格局。千百年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被人们精心选育、引种和推广种植,也因此在演化之路上脱颖而出,

而且翻山越岭、远渡重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圈地”。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美裔侨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B.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C.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D.

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礼记》有这样的表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朱熹的《治家格言》中也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二)近年来,网络流行一个热词“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是厌战者的“嘴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是贫贱者的“嘴替”。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同时,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材料二: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随着环境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非遗文化需要不断地调适自身,并寻找到新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当前,非遗文化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这种覆盖面大、传播面广、且有很强用户基础的新兴媒介进行传播与传承,体现了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使得非遗文化在主体结构、形态样式与社区模式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体结构方面,非遗传承人、社区成员等原生主体的权力开始弱化,再加上部分原生主体文化自觉的缺乏,最终导致其主导地位的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的短视频平台。形态样式方面,原生语境与实践土壤逐渐虚化,历史与环境赋予非遗文化的功能、价值及意义逐渐失去;而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美,不断加剧向视听觉化转变,将大量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的元素混入非遗文化,甚至为了功利过度包装,强化唯美娱乐功能,往往造成其所建构的非遗文化只是部分或片面的结果。社区模式方面,文化原生环境要求以“在场”接触体验的方式去获取非遗文化,强调仪式感与庄严感,而短视频平台说到底只是一种线上的展示,弱化了大众的“在场”体验感。我们不反对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融合,也不反对短视频平台在展现非遗文化时展示商业价值,但也应该警惕新媒介文化对非遗文化的主体结构、形态样式及社区模式干预与重排所带来的问题。非遗文化因为对新媒介平台技术、资源及受众的依赖,只能不断调适自身来迎合新媒介文化。最终,非遗文化不断被变异、被解体、被丧失,甚至被同化入新媒介文化体系之中。而非遗文化逝去的部分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来接替其功能,极有可能造成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所以在主体结构方面,短视频平台需要确立明确的非核心主体角色意识,即认识到自身仅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后援力量,自身的价值应该是非遗传播的辅助者,帮助非遗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更好地进行非遗实践。在形态样式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非遗在短视频平台视听觉化转向的发生,要求短视频作品在策划与制作中禁止过分包装、极致渲染的视听觉追求,而尽量真实、整体地展示非遗,或者由专业研究机构联合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内在的价值、意义,从而使非遗文化体系得到完整且原真的维系、传承和弘扬。在社区模式方面,可以开展相对应的非遗线下活动,从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非遗社区这一系统性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的建设。总之,只有两种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才有可能让非遗文化从虚拟性重回现实性。(摘编自杨帆《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互动与调适:基于短视频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变现象的分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传统文化批评,媒介批评关注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交织,兼顾物质与精神层面。B.

“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形象地揭示“美可以无功利”的特征,同时提醒批评家要对当下文化有清醒认识。C.

虽然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发展,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性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D.

非遗文化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是非遗的核心主体,而短视频平台的介入,往往使得他们发挥不了核心主导作用。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当下社会文化语境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文化批评模式已经很难加以应对。B.

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有时会使艺术评价先于艺术行为。C.

短视频平台虽然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为了功利过度包装等缺点。D.

由于非遗文化向视听觉化转变,它不仅失去意义与价值,也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3.

下列选项,最能证明材料二中“非遗文化在形态样式上发生变化”的观点的一项是(

)A.

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B.

抖音平台现场直播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C.

文化部门录制民间艺人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皮影戏。D.

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开发让游客亲身体验蓝染的旅游项目。4.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篆刻已逐渐被激光篆刻代替。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一现象。5.

如何运用媒介批评的观点评价当今非遗文化的传承?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C

2.D

3.B

4.

①激光篆刻拓展了艺术与欲望的表现领域,也扩展了资本的空间;②激光篆刻打破了原有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格局,让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渐衰微。

5.

①运用新媒介创新非遗文化市场化运作的途径,助推非遗文化的传播;②运用新媒介拓展非遗文化的表现领域,以适应当下文化发展的需要;③保持清醒的认识,警惕非遗文化资本的运作,让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性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错误,根据原文“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可知,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只是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它不仅失去意义与价值,也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错误,根据原文“文化原生环境要求以'在场’接触体验的方式去获取非遗文化,强调仪式感与庄严感,而短视频平台说到底只是一种线上的展示,弱化了大众的‘在场’体验感”,可知,原文没有体现遗文化向视听觉化转变会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形态样式方面,原生语境与实践土壤逐渐虚化,历史与环境赋予非遗文化的功能、价值及意义逐渐失去;而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美,不断加剧向视听觉化转变,将大量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的元素混入非遗文化,甚至为了功利过度包装,强化唯美娱乐功能,往往造成其所建构的非遗文化只是部分或片面的结果”,可知,非遗文化在形态样式上发生变化主要是在短视频方面。A、C、D三项都不是短视频方式。B.“抖音平台现场直播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是通过短视频去拍卖艺术作品。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篆刻拓展了艺术与欲望的表现领域,也扩展了资本的空间。根据原文“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可知,随着科技的发展,激光篆刻打破了原有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格局,让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渐衰微。【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知,运用新媒介创新非遗文化市场化运作的途径,助推非遗文化的传播。根据原文“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可知,运用新媒介拓展非遗文化的表现领域,以适应当下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原文“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可知,保持清醒的认识,警惕非遗文化资本的运作,让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怀石投江[注]曹尧德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杈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将小媭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小媭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时小媭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小媭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正在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有删改)【注】节选自《屈原传》第36章,题目为临时所加。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屈原满脸泪痕地整理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表明他对楚国当权者的失望以及对以往生活的感伤。B.

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热泪滚落,编织自己去远方主祭的谎言,这些细节都生动地体现了屈原的不舍与不忍。C.

文中用“接”“抖”“戴”等一系列动词描绘了屈原的装扮过程,他有尊严地赴死,意在表明对现实的束手无策。D.

在屈原投江的刹那,“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山崩地裂”,作者极尽浪漫的笔法,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义。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堤上百姓们对屈原的怜惜、问候,无不体现出屈原深受民众关心爱戴。B.

老渔父的话表明当时楚国面临的艰难困境,也加剧了屈原内心的痛楚。C.

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上。D.

屈原最后一跳,既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8.

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析屈原第二次面向西北的心理,并阐释作者在文章最后以一颗明星“流向西北”收束全文的寓意。9.

在课文《史记·屈原列传》(节选)中,屈原“被发行吟泽畔”,与渔夫展开了一段对话。但是,在本文中“渔翁”“老渔父”和屈原的表现却与之有很大不同,课文和此文哪一种处理效果更好?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

7.D

8.

①屈原第二次面向西北,行三拜九叩大礼,表达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和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②一颗明星流向西北,用浪漫的笔法昭示伟大爱国诗人的逝去,也体现其拳拳爱国心至死不渝。

9.

示例一:此文好。①从“渔翁”“老渔父”的角度看,他们的问询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状况和百姓的前途命运,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②从屈原的角度看,面对“渔翁”“老渔父”的问询,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示例二:课文好。①渔父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举世皆浊、众人皆醉,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②和渔父的“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意在表明对现实的束手无策”错误。屈原整理装束是要以有尊严的形式赴死,意在昭告世人、警示统治者。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D.“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错误。屈原只是在无力挽救国运的情况下,无奈做出投江的选择,并非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鉴赏写作手法的能力。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透过屈原的想象之景和他的动作行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屈原的身份地位以及他的理想抱负去思考。第二次,“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对国都与故土,既有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更有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一颗明星的陨落,暗示伟大爱国诗人的逝去,运用了浪漫的笔法,也体现屈原拳拳爱国心至死不渝。【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首先要比较出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点,然后针对两种表现,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出其作用和效果的侧重点。如果认为此文好:渔翁问“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他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状况;老渔父见到屈原问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他关心的是百姓的前途命运,从内容上看,本文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面对渔翁的问询,“屈原点了点头”;面对老渔父的问询,“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如果认为课文好:“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引出屈原被放逐的原因,表明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深化主题。“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把屈原和渔父“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凸显屈原正道直行的形象,高洁的品质和高贵的理想,表现其宁葬身鱼腹也不与众人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苏代谓燕昭王曰:“今有人于此,孝如曾参、孝己,信如尾生高,廉如鲍焦、史鰌,兼此三行以事王,奚如?”王曰:“如是足矣。”对曰:“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臣且处无为之事,归耕乎周之上地,耕而食之,织而衣之。”王曰:“何故也?”对曰:“孝如曾参、孝己,则不过养其亲耳。信如尾生高,则不过不欺人耳。廉如鲍焦、史鰌,则不过不窃人之财耳。今臣为进取者也。臣以为廉不与身俱达,义不与生俱立。仁义者,自完之道也,非进取之术也。”王曰:“自忧不足乎?”对曰:“三王代位,五伯改政,皆以不自忧故也。若自忧而足,则臣亦之周负笼耳,何为烦大王之廷耶?臣闻之,善为事者,先量其国之大小,而揆其兵之强弱,故功可成,而名可立也。不能为事者,不先量其国之大小,不揆其兵之强弱,故功不可成而名不可立也。今王有东向伐齐之心,而愚臣知之。”王曰:“子何以知之?”对曰:“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今夫乌获举千钧之重,行年八十,而求扶持。故齐虽强国也,西劳于宋,南罢于楚,则齐军可败,而河间可取。”王曰:“善。吾请拜子为上卿,奉子车百乘,子以此为寡人东游于齐,何如?”对曰:“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王之论臣,何如人哉?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王曰:“安有为人臣尽其力,竭其能,而得罪者乎?”对曰:“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其妻曰:‘勿忧也,吾已为药酒而待其来矣。’已而其丈夫果来,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虑曰:‘吾以此饮吾主父,则杀吾主父;以此事告吾主父,则逐吾主母。与杀吾父、逐吾主母者,宁佯踬而覆之。’于是因佯僵而仆之。其妻曰:‘为子之远行来之,故为美酒,今妾奉而仆之。’其丈夫不知,缚其妾而笞之。故妾所以笞者,忠信也。今臣为足下使于齐,恐忠信不谕于左右也。臣闻之曰:‘万乘之主,不制于人臣。十乘之家,不制于众人。疋夫徒步之士,不制于妻妾。’而又况于当世之贤主乎?臣请行矣,愿足下之无制于群臣也。”(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B.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C.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D.

臣请为王譬/昔周之上地尝有之/其丈夫官三年/不归其妻/爱人其所爱者曰/子之丈夫/来则且奈何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足下,下称上或同辈间相称的敬词,有时也可指代自己,战国时多用以称君王。B.

“而揆其兵之强弱”与“皇揽揆余初度兮”

(

《离骚》)两句中“揆”字含义相同。C.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一钧;千钧常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者力量之大。D.

“负床之孙”与“负而前驱”

(

《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负”字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代向燕昭王表示自己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如果昭王认为一个人拥有孝顺、守信、廉洁三种品行就足够的话,他将会离开昭王回周地耕种。B.

苏代以能举千钧重量的力士乌获类比,意在告诉燕昭王,齐国虽然强大,但现在疲于应付西面的宋国、南面的楚国,这正是燕国的可乘之机。C.

燕昭王采纳苏代的建议,拜苏代为上卿,并赠送百辆马车让他出使齐国,苏代认为应赏赐给昭王更亲近的人,因为昭王对他的偏爱不如这些人。D.

苏代用周朝上地的故事设譬,巧妙地告诉燕昭王,自己担心不能被昭王身边的人理解而蒙受冤屈,提醒昭王,应明察秋毫,不受左右群臣蒙蔽。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矜戟砥剑,登丘东向而叹,是以愚臣知之。(2)今臣之所以事足下者,忠信也。恐以忠信之故,见罪于左右。14.

在苏代看来,什么才是君王的“进取之术”?请简要概括。【答案】10.C

11.A

12.C

13.

(1)您常常手持长戟或磨砺宝剑,登上山丘向东叹息,因此愚臣就知道了。

(2)现在臣下所以侍奉您,是为尽忠守信。臣下担心因为尽忠守信的缘故,被大王左右的大臣怪罪。

14.

拥有万辆兵车的君王,不受臣子的挟制。有十辆马车的家长,不受众人的控制。一般无车可乘的士人,不受妻妾的限制。【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下请求为大王打个比方。从前周朝的上地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作丈夫的在外做官三年不归。他的妻子与人私通。和她私通的那个人说:‘你的丈夫要回来了,那该怎么办呢?’”“三年”是“不归”的时间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归”后面断开,排除AD;“子之丈夫”是“来”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应在“来”后面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的能力。A.“有时也可指代自己”错误。“足下”是敬辞,称对方,不能指代自己。B.正确。“揆”,考虑、揣度;句意:再考虑一下自己兵力的强弱。“揆”,考虑、揣度;句意: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D.正确。“负”,倚靠;句意:那些靠床而立还不会走路的孙子。“负”,背着;句意: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为昭王对他的偏爱不如这些人”错误。由原文“足下以爱之故与,则何不与爱子与诸舅、叔父、负床之孙,而乃以与无能之臣,何也”可知,苏代认为燕昭王对他的赏赐是因为燕昭王对自己偏爱的缘故。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矜”,拿着;“砥”,磨砺;“东向”,向东;“是以”,因此。(2)“……者,……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事”,侍奉;“见罪于左右”,被动句,被大王左右的大臣怪罪。【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万乘之主,不制于人臣。十乘之家,不制于众人。疋夫徒步之士,不制于妻妾”可知,拥有万辆兵车的君王,不受臣子的挟制。有十辆马车的家长,不受众人的控制。一般无车可乘的士人,不受妻妾的限制。参考译文:苏代对燕昭王说:“现在如果有这样一个人在此,像曾参、孝己那样孝顺,像尾生高那样守信,像鲍焦、史鰌那样廉洁,兼有这三种品行来侍奉大王,怎么样?”燕昭王说:“如此就够了。”苏代回答说:“您认为这样就够了,那么臣下就不会侍奉您了。臣下就会做出无所作为的事,就会归耕于周朝的土地上,耕种吃饭,织布穿衣。”燕昭王说:“这是什么缘故呢?”苏代回答说:“像曾参、孝己那样孝顺,那也不过是奉养双亲罢了。像尾生高那样守信,那也不过是不欺骗别人罢了。像鲍焦、史鰌那样廉洁,那也不过是不偷别人的钱财罢了。如今臣下是一个有进取心的人。臣下认为廉洁不会同自身一道显贵,信义不会同生命一起存在。仁义,不过是自我完善的法则,不是追求进取的手段。”

燕昭王说:“自我完善还不够吗?”苏代回答说:“三王更替,五霸轮换执政,都是因为不仅仅局限于自我完善的缘故。如果仅是自我完善就够了,那么臣下也就回到周地的家乡去种地了,何必还讨扰大王的朝廷呢?臣下听说,善于处理国事的人,先衡量一下自己国家的大小,再考虑一下自己兵力的强弱,因此可以功成名就。不善于处理政事的人,不能够先衡量自己国家的大小,也不去考虑自己兵力的强弱,所以不能功成名就。现在大王有向东攻打齐国的想法,愚臣知道。”燕昭王说:“您怎么知道的。”苏代回答说:“您常常手持长戟或磨砺宝剑,登上山丘向东叹息,因此愚臣就知道了。即使如今有乌获这样的力士,能举起千钧重量,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也要人搀扶。所以齐国虽然是强国,由于在西面的宋国劳师动众,在南面的楚国使军队疲乏,那么齐国军队就可以被击败,齐国的河间也可以被攻取。”

燕昭王说:“太好了。请允许我拜您为上卿,送给您马车百辆,您按照这种说法替寡人到东面的齐国去离间游说,怎么样?”苏代说:“您这是由于偏爱我的缘故才赏赐我,那么为什么不赏赐您的爱子及各位舅父、叔父、那些靠床而立还不会走路的孙子呢?却把这些赏赐给无能的臣下,为什么?大王评价臣下,是怎样一种人呢?现在臣下所以侍奉您,是为尽忠守信。臣下担心因为尽忠守信的缘故,被大王左右的大臣怪罪。”

燕昭王说:“哪有做人臣的用尽自己的力量,竭尽自己的才能,反而获罪的呢?”苏代回答说:“臣下请求为大王打个比方。从前周朝的上地曾经有这样一件事。作丈夫的在外做官三年不归。他的妻子与人私通。和她私通的那个人说:‘你的丈夫要回来了,那该怎么办呢?’他的妻子说,‘不要担心,我已经准备了毒药酒,就等他回来呢。’不久,她的丈夫果然回来了,于是她让侍妾斟上毒药酒给丈夫进去。侍妾知道这件事,走到半路站住了,自己考虑:‘我把这毒酒给男主人喝,就会杀死男主人;把远件事告诉我的男主人,就会赶走我的女主人。与其杀死男主人、赶走女主人,我宁可假装跌倒弄翻酒杯。’于是就假装跌倒弄洒药酒。他的妻子说:‘为您远行归来,所以准备了美酒,现在侍妾端酒跌倒洒掉了。’她的丈夫不知实情,就绑起侍妾鞭打。所以侍妾被鞭打的原因,就是为了尽忠守信。如今臣下为您到齐国出使,担心我尽忠守信不被大王的左右大臣所理解。臣下听说:‘拥有万辆兵车的君王,不受臣子的挟制。有十辆马车的家长,不受众人的控制。一般无车可乘的士人,不受妻妾的限制。’更何况是当代贤明的君王呢?臣下请求出发了,希望您不要受群臣的挟制。”(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山木润,琅玕②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词借景抒情。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B.

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C.

“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D.

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16.

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D

16.

①思念故乡的伤感。“风物本吾家”句,作者由冷泉亭周围景物触发了对与此相似的家乡的思念,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

②家国之痛。当时北方的中国在异族统治之下,作者“本吾家”“今为客”之叹,饱含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叹了。

③壮志难酬的苦闷“醉舞”两句,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华横溢,却只能借酒浇愁,排遣苦闷,寄居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整首词托物言志”错。此词还采用借景抒情手法,词人借冷泉亭周围与家乡相似景物抒发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哀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思念故乡的伤感。“风物本吾家”句,词人因看到冷泉亭周围的景物有与家乡相似的地方,而词人家乡已被金人占领,故联想到被金人占领的北方失地,以及归不得的伤感之情。因此,这里的“恨”有词人的思乡之“恨”。家国之痛。借景抒情,词人借冷泉亭周围与家乡相似的景物抒发思乡之情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哀叹,当时北方的中国在异族统治之下,作者“本吾家”“今为客”之叹,饱含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之叹了。壮志难酬的苦闷。“醉舞”两句,“鸾凤”汉族传说中的神鸟。比喻贤良、俊美的人,这里喻诗人怀才,但为什么“醉舞”?那只能是怀才不遇,难以实现理想,所以诗人应是怀才不遇,难以实现理想的形象,于是解酒消愁。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才华横溢,却只能借酒浇愁,排遣苦闷,寄居江南,不能收复失地,壮志难酬。(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内容虽然描写事物寻常但旨意博大,所列举事例浅近但意义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答案】

①.

天下云集响应

②.

赢粮而景从

③.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④.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⑤.

此情可待成追忆

⑥.

只是当时已惘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赢、指、迩、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铜奔马于上世纪60年代出土于甘肃,其奔跑如飞的侧身形象

,被公认为中国旅游标志,成为文创产品的首选,但其形象一直比较板正、严肃。近日,设计师王伟推出一款铜奔马文创新造型,该玩偶在保留文物原型特点的同时做了卡通化处理,以萌宠形象上市,深受年轻人欢迎。“年轻人更了解年轻人,对流行趋势更能心领神会,这对启发文创设计灵感很有帮助。”王伟说,“文创产品的点子或者创意,常常是灵光一闪,

,设计师要有敏锐的捕捉力和出色的表现力,才能不错过宝贵的刹那。”在文创产品孕育过程中,产品经理也会介入。面对设计师们

的创意,产品经理王红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比如,用什么材质呈现?是塑料、金属、树脂,还是毛绒?尺寸多大?颜色如何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灵动的文创产品,能让原本不说话的文物走进日常生活,传递出古老文明的声音。”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表示,甘肃省博物馆将围绕以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主题,深入开掘馆藏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生产设计更多的文创产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与“产品经理对产品要进行总体引导和控制,使用的材质、尺寸大小、颜色搭配这些细节都由产品经理把关”意思基本一致,为什么原句的表达更好?2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

①.

广为人知(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②.

稍纵即逝

③.

天马行空

19.

①原句使用比喻手法(或“类比”),将对产品细节的把关比作“拽缰绳”,生动形象地阐明产品经理的地位和作用。②原句连用问句,具体列举各项问题,更能激发读者关注细节,从而对产品制作的复杂与精细有更具体深入的理解。

20.

甘肃省博物馆将以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为主题(或“围绕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等主题”),深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设计生产更多的文创产品,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照应后文“公认”,是说铜奔马奔跑如飞的侧身形象是大家都知道,都熟悉的。故填“广为人知”或“深入人心”或“家喻户晓”。“广为人知”意思是流传很广,大家都知道。“深入人心”意思是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第二空,照应前文“灵光一闪”以及后文“敏锐的捕捉力”“不错过宝贵的刹那”,故填“稍纵即逝”。“稍纵即逝”的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过去了(多指时间、机会)。第三空,根据后文,产品经理王红之所以把自己比作“拽缰绳的人”,是因为设计师们的创意往往是不同寻常,不受拘束的;再结合“拽缰绳”,此处最好填“天马行空”。“天马行空”多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受拘束。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还比喻才思豪放,超群不凡。【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修辞上,原句“拽缰绳的人”运用比喻(或“类比”),把对产品细节的把关比作“拽缰绳”,“拽缰绳的人”指的是产品经理,突出了产品经理的地位和作用,语言形象生动;改句“产品经理对产品要进行总体引导和控制”语言直白,缺少形象性。句式上,原句“用什么材质呈现?是塑料、金属、树脂,还是毛绒?尺寸多大?颜色如何搭配?”连用四个问句,具体列举各项问题,问句的使用,突出了问题,更能引起读者注意,从而加深对产品制作的复杂与精细的了解;改句“使用的材质、尺寸大小、颜色搭配这些细节”采用一般陈述句,没有原句的表达效果。【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子共有三处语病:一是“围绕以……为主题”句式杂糅,可将其改为“以……为主题”或“围绕……主题”。二“开掘……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搭配不当,可将“开掘”改为“挖掘”。三是“生产设计”语序不当,应将其改为“设计生产”。(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类主导的植物种植、培育和传播历史,就是人类社会繁荣发展中多种文化传承交融的华美乐章。有的植物似乎天生与中华先民相依相伴且流传至今,

,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有的似乎与西方文化渊源颇深,实际上却祖居中华大地,如苹果。别看苹果素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还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

,但现代栽培苹果的起源地却在我国新疆的天山。中国是大豆的起源地,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然而近年来,借助转基因技术,大豆“美裔侨民”品种异军突起,改变了今日全球大豆产业格局。千百年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被人们精心选育、引种和推广种植,也因此在演化之路上脱颖而出,

而且翻山越岭、远渡重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圈地”。2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美裔侨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B.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C.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D.

钟扬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烫手山芋”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

22.

①实际上却是地道的舶来品②与西方文化紧密相关③不仅走出原生小环境【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美裔侨民”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引用。C.表示讽刺、否定。D.表示特殊含义,和文中“美裔侨民”的引号作用相同。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第①处空缺,与下句用分号隔开,句式一致,皆为“有的似乎……实际上却……”,补写处也应为相同句式,根据下句反推,故此处可填写“实际生却是地道的舶来品”或“实际上却来自异域”等;第②处,结合上文“素有引诱亚当和夏娃的‘恶名’,还有‘启发’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功”分析可知,苹果与西方文化联系密切,故此处可填写“与西方文化紧密相关”;第③处,结合下文“翻山越岭、远渡重洋……在全球范围内圈地”分析,可推断此处是“走出原来的环境”,同时须补充与“而且”搭配的关联词“不仅”,故此处可填写“不仅走出原生小环境”等。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礼记》有这样的表述:“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朱熹的《治家格言》中也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二)近年来,网络流行一个热词“嘴替”,就是替别人把不能说、不敢说、不会说的话说出来。“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是厌战者的“嘴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是贫贱者的“嘴替”。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为己须得三缄口

为公执言敢为先人贵语迟,言多必失,其话语意义指向的是中国传统诗教中一以贯之的温柔敦厚、中正平和;大潮奔涌,众声喧哗,当社会议题中出现利益与观念的激荡交锋,“沉默是金”也无法弥合矛盾与裂痕。言之一道,我辈青年应如何自处?故曰:为己须得三缄口,为公执言敢为先。为己须得三缄口,不意味着懦弱、退让与妥协,而是心智圆熟、人格圆满的自然结果。余秋雨曾言:“成熟是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佛祖拈花,迦叶微笑,心照而不宣的背后是充斥八极的玲珑智慧;老子出关,倒骑青牛,湛湛青天下悠然无声的身影折射出无上哲学的玄妙。三缄其口,护的是内心的一方净土,抑的是人性中的蠢蠢欲动。人格圆满,方能拥有“不患人不知己”的大气;自成宇宙,方能远离一时高下的意气之辩。为公执言敢为先,不是争扬执牛耳之威赫的浮躁,而是一种心胸光明、以义为先的不朽风姿。为公执言,为义执言,为人民执言,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勇气的奋斗。五千年清浊善恶,太史公能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风雨如磐的革命暗夜中,鲁迅先生以笔为剑,铸民族之魂,占据意识形态的舆论阵地,是英勇的奋斗者、无畏的坚守者。当社会达尔文主义甚嚣尘上、弱者的话语权被无形剥夺之时,坚守捍卫公序良俗的发言制高点,使舆论场域重归风清气正,其重要性不亚于赢得一场正义之战。执言当先,躬身入局,自成直言之辩、浩然之气。覃思今日,社会舆论场域的高度娱乐化促生了公共言语场所的无序,“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