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教案(7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1.gif)
![《带刺的朋友》教案(7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2.gif)
![《带刺的朋友》教案(7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3.gif)
![《带刺的朋友》教案(7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4.gif)
![《带刺的朋友》教案(7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e582bb6708c4421f41e1d6a6187803f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带刺的朋友》教案(精选7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本文范文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带刺的朋友》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幼儿园小班教案《认识颜色》篇一
教学准备:
挂图音带故事读本人手一本头饰
教学目标:
对故事感兴趣,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参与活动,
体验与同伴共同阅读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师幼互相问好,听音乐走线模仿蝴蝶怎样飞?蜜蜂怎样叫?
鱼儿怎样游?等
二、教师出示幼儿画的太阳,问:“太阳是什么颜色的?”
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肯定幼儿的答案。
1、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吧。老师播放音带,让幼儿听
2教师和幼儿一起交流看太阳是什么颜色,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情况,帮助他们理解故事。
3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挂图展示给幼儿看,教师讲解太阳出来把大地照的亮亮的,太阳是什么颜色呢?我们接着看图,小蝴蝶说太阳是什么颜色的?他把太阳看成是苹果的红色,桔子的橙色。
4、观看每一幅图后说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呢?怎么小动物们说的都不样啊?那小朋友们我想问一问大家你们认为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5我们都不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的?那让太阳自己说一说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老师模仿太阳的颜色说“我是彩虹的颜色”彩虹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
6、教师帮助在理解诗歌内容,让幼儿扮演各种小动物讲故事。
结束小结:
播放音带,幼儿有序收书、整理物品。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篇二
一、新课导入
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欣赏过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感受过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跟随白居易一起去领略1180年前的西湖特有的春景!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孤山寺北贾亭西(jiǎ)
(2)谁家新燕啄春泥(zhuó)
(3)浅草才能没马蹄(mò)
(4)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2.解释下面词语。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暖树:向阳的树。
没(mò):隐没。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3.简介
白居易是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_,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4.诗歌大意
《钱塘湖春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第三句和第四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5.背景链接
《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结合解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二)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写景的诗歌尤其如此。请大家把这首诗还原成画面选择下面的句式,对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读。
(1)“从……中我看到了……”
(2)“从……中我听到了……”
(3)“从……中我感受到……”
【交流点拨】从第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长衫飘飘的诗人骑马来到贾公亭旁,极目远眺。只见那西湖波澜动荡,与岸平齐。在那水天相接处,水波粼粼,云朵低垂,似乎要亲吻湖面了--它也爱早春的西湖。
我从“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仿佛听到了黄莺清脆婉转的鸣叫声。
2.诗人最喜爱的是湖东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诗人除点明是在“绿杨阴里”外,未作任何说明。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出白沙堤美丽的景色吧。
【交流点拨】有湖水,水中有鱼虾,有嬉戏的鸭子。
有花草。绿草如茵,像铺了层绿地毯;花儿闪闪,散在绿草丛中。
还有花树。杏花开了,散缀枝头;桃花也开了,红艳艳的,灿烂一片。
还有人。有骑马的诗人,一边捋着胡须,一边吟诗;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席地而坐,饮酒赏景,谈诗论文,吟诗作画……好不快活。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
【交流点拨】如“初平”,春水初生;“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4.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交流点拨】“最爱湖东行不足”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5.“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交流点拨】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
《带刺的朋友》教案篇三
一、单元小结
《带刺的朋友》是第七单元“大自然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为“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很符合三年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小刺猬写得灵敏可爱更是贴近生活充满生活趣味,符合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本单元的第一课《大自然的声音》,这篇文章通过读可以引导学生入境、想象、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二课《父亲、树林和鸟》通过让学生以读悟情的方式可激发出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小鸟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备课前所想
当我看到《带刺的朋友》这篇文章时有两个想法在我脑中打架,是以“带刺”为切入点还是以“朋友”为切入点。
即使我的孩子们在乡村住着但也不常见刺猬,更别说刺猬的习性了,也许有的孩子通过读书或者别的方式对刺猬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通过这三个多月对于孩子们的了解得知他们涉猎的方面确实很少,对于刺猬“刺”的作用大多数孩子应该所知无几。最终否定了这个切入点。
那以“朋友”为切入点呢?初读此篇文章时对于“朋友”疑惑不解,全篇都是在说“我”躲在暗处观察小刺猬偷枣的过程,而并没有写“我”与刺猬有哪些交集。正当我满头雾水时发现课后题的一个选做,从中得知不只是写了小刺猬的这一件事而是“我”与刺猬一系列的事情。整篇散文所写的主要内容是在北京郊区房山区的农村老家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发现了一只在他家枣树上偷枣的刺猬,从好奇刺猬住在哪里,到去寻找刺猬的家,然后偷偷的帮助刺猬给小刺猬留花生大豆大枣,每当夜幕降临时小刺猬就会从窝里爬出来与一起玩耍,最终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我把宗介华老师的这整篇散文读完之后才弄清“朋友”的来龙去脉,如若直接用“朋友”为切入点那岂不是对于孩子的不负责任,孩子不更是疑云满腹。
考虑许久之后断然否决了这两个课前导入的切入点。又回到了单元导读以及教参的单元说明,在单元导读人文主题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是啊!这个单元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那自然还是与前面两篇文章导入的切入点一样啊,再来回味单元导语小刺猬不也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珍贵的礼物吗?突然间豁然开朗,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转了一大圈,再回首后恍然大悟。
三、教学过程及备课时所想
基于此番思想斗争我的导入设计了如下三步:
1.齐读单元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
2.这一单元我们从《大自然的声音》中听到了风、水以及动物的声音,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也体会到了父亲对于树林及鸟的喜爱之情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3.可见大自然非常慷慨,给予了我们无数珍贵的礼物,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大自然呢?(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今天慷慨的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珍贵的礼物,是一位带刺的朋友,那就是——(刺猬),大家见过刺猬吗?让我们一同走进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带刺的朋友》。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带着对于小刺猬的好奇心去读课文了,各个读得劲头十足。
讲解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问题是老规矩每次讲课都要问的);接着根据孩子们总结的内容来设计后面的问题,这篇文章很简单就一个小故事(刺猬偷枣)孩子们都能够读出来,由此我设计了后面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小刺猬为什么会偷枣;二是概括总结刺猬偷枣的过程。
以下简写授课过程(本想1个课时讲完但是越讲越多不得不用两个课时):
1.补充背景资料。
2.认读生字。
3.出示问题: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刺猬偷枣的故事,写出了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2)刺猬为什么要偷枣?(孩子们都能找到第一段讲出红枣眼看着就让人眼馋,再由关键词“挂满、无数颗、玛瑙”概括出枣多、枣美、枣香的特点。引导孩子写作时仿照将句子写生动,妙招“修辞手法和修饰词”)
(3)找出哪些段落是具体描述刺猬偷枣的?(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找两三名同学回答概括共同点。(爬树、摇枣、扎枣)
多种形式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②——⑥、⑦——⑨、⑩、、)
4.抓住爬树“小心谨慎”的特点,由关键词缓慢、诡秘得出,穿插环境描写与心理描写的讲解,由心理描写复习引号及提示语的用法(引导孩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抓住摇树“用力、快”的特点,“用力”由关键词哗哗、噼里啪啦得出,“快”由“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得出,穿插恍然大悟的讲解,现学现用让学生造句(联系生活实来理解刺猬摇枣的过程);抓住扎枣高明的特点,由关键词“归拢、打滚儿”得出,引出评价段,穿插理解钦佩的意思(用近义词理解);最后一段由“跑去哪儿”引出,让孩子读,从读中感悟对于小刺猬去向的好奇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穿插蹑手蹑脚的讲解。
5.由此总结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小组讨论找出小刺猬偷枣用到的动词,运用这些动词把偷枣的整个过程串联起来。)
6.回归课题《带刺的朋友》。由文中对于小刺猬的三种称呼体会当中蕴含的情味,加之以联系生活用这三个称呼造句来领悟对于小刺猬喜爱之情的逐步加深,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朋友”的含义。
7.拓展延伸,补充《击退黑狗》的小故事,让孩子们体味小刺猬的聪明与机灵及小刺猬的各项本领。
8.课堂演练。用文中词语填空以及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按照“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如何偷枣的。
四、反思不足
1、把最后一个课堂演练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欠考虑,本想着把环节设计紧凑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可是我忽略课堂生成的灵活性,时间不够如若要完成这节课就只能把这一环节放到课下让孩子们完成。那还能达成我的目标吗?能够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吗?低年级的孩子应该重视孩子课堂的练习,在课上多写。想要达成目标却因为自己的狭隘思想而完不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想起了阅读策略单元每节课都让孩子们坚持续写,我坚持给他们当堂展示当堂评改交流,唉!学完习作单元这个事又忘了,《大自然的声音》小练笔我也是让孩子们在课下写的。大失误!要牢记小学生随笔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来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与表达能力。
正如老师所说应该把这个环节放到讲完偷枣过程时趁热打铁让孩子们进行回忆来描写。要谨记孩子们当堂练习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上课过程中需要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
2.拓展延伸中出示的小故事应分节分段展示,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课上我确实发现后排的几个孩子在一直挤眼睛,设计时光想着怕时间不够完不成目标而没有考虑孩子,段落太长字肯定就会变小后面的同学离得太远根本就看不清楚。以后如若再碰上给孩子们增加小故事的环节一定要让孩子们充分阅读,再设计一两个小问题使孩子深入阅读。
3.6、7部分的连接语我用的是“上节课我们讲过刺猬身上的刺不光能够用来驮东西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这个连接语稍显肤浅。可以直接说“《带刺的朋友》这篇散文讲述了与小刺猬的好多个小故事,大家还想读一读别的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对于小刺猬的另一个观察所得——《击退黑狗》”,由此可以设计小刺猬是如何击退黑狗的以及从这个小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收获此类问题。
4.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还是达不到预期,我在极力地引导孩子们向我的目标前进,达成我的目标,也许是我问题设计得有些超出他们的心智水平,在几个环节我觉得还有些吃力。设计问题时要多想,多发觉,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想一想如果我在十岁的时候老师的这些问题我能不能答上来。不要一味地让教学目标捆住自己的思想,考虑设计多种教学生成,适时激发孩子们的思想,多学习多借鉴增强自己的教育机智,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增强教学效果。毕竟课堂是百变的,是每个孩子的舞台。
要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自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孩子们在一起三个多月的时间,感觉现在磨合得已经比以前强多了,不要妄想让孩子们一口气吃成胖子,慢慢来会比较快,一步一步唤醒孩子们的思想。慢慢引导鼓励,希望孩子们能慢慢养成善于发表见地,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要牢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让孩子们体会每篇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反复体味为何能写得如此生动如此激发人的好奇心,都用了什么“妙招”,学到这些妙招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最终让孩子们能够追求智慧与真理,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如何做人,由文中感悟到的的各种思想熏陶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眼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作为教师,要深入研读文本,将文章的每个知识点都要琢磨透彻,利用各种途径多看多想多写,多写反思多记录课堂。只有在深入的研读中才能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只有在自己的反思中才能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多学习才能更进步。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师有些想法还是稍显稚嫩,上课过程中也应该大胆的取舍与整合。
正所谓自己没有一桶水,怎么端给学生一杯水呢?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自己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敏锐度,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
加油!迎着风往前冲!
《带刺的朋友》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导背诵5—7节的课文。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15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通过哪几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通过____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分别是_____和_______。(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29刺狗10—15)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三、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节。
指名读。
【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这里,老师有一句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儿)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9小节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小结,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9节,用曲线划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4—7小节,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第二件事(自学)
过渡: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它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
1、师:轻声自由读10-15小节,在读的过程中,老师请大家找找哪句话描写了刺猬用自己的聪明击退大黑狗呢?
生交流。
【媒体出示: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
2、师:“鬼”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机灵、聪明)板书
哪个词能表现出刺猬的“鬼”?(缩成一团)
刺猬只是把自己的身子紧紧一缩,就击退了大黑狗,说明它非常(聪明、机灵)对!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鬼,它的聪明、机灵。
这句句子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身子缩成一团的刺猬)比作(仙人球)。有什么作用?(生动形象)
3、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媒体出示:展开合理想象: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图片展示),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嘿!你这只大黑狗想吃我,没门!)
4、怪不得文中的爸爸会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媒体出示: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这是一句什么句?(歇后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积累两句和刺猬相关的歇后语。
【媒体出示: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蝎子碰到刺猬——怎么着(蛰)】
大家还知道别的歇后语么?
5、到这里,刺猬已经把大黑狗击退了,怪不得小这么开心。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6、同学们,如果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就在你身边,你会怎样来夸夸它呢?
(你真是鬼啊!大黑狗在你旁边,竟然没有伤害到你,却把自己给伤害了!你真棒!真牛!以后再有动物伤害你,你要更加地保护好自己哦!)
说明:课文中写了大黑狗的过程,但细读之余,觉得有的情景没写出来,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展开合理的想象说故事,学生的想象从文本出发,但又不脱离文本,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还能用刺来击退敌人,保护自己。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
15、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2-9):高明
刺狗(10-15):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案设计篇五
[教材简析]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一路上,诗人在那湖清山绿、水涨云舒的西子湖畔,饱览了莺歌燕舞、花繁草嫩,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杨柳成荫的白沙堤,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诗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能借助解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
3.通过感情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中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情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中生机勃勃的初春美景,体会诗人的喜悦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展示,点出春
课前学生诵读古诗。课前谈话。引导学生背一背关于春天的古诗。
二、引出新课,发现春
1.板书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能试着说说它的大意吗?
预设:春天行走在钱塘湖。(游玩、漫游等。)
师:钱塘湖是什么地方?
三、初读古诗,读好春
1.出示初读要求
(1)将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并读出诗歌的节奏;
(2)借助解释试着说说诗歌大概的意思。
2.初读交流:
(1)读:
①请两生读,正音:“寺、没、堤”等字。
②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一生再读。
③全班齐读。
(2)说:
你从哪些诗句中发现诗人写的是春天?
预设:相机品读“水面初平云脚低”。初步体会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3)填:
诗人游览了西湖的哪些地方?
白居易漫步在西湖畔。他从()的北面到了()的西面,继续行走,最后,漫步在西湖东边的()。
预设:相机品读“最爱湖东行不足”,感受诗人“行不足”中的不知疲倦、流连忘返。
四、品读古诗,感悟春
1.过渡:为什么诗人会百游不厌、流连忘返呢?一路上他还欣赏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品味诗歌语言。
师:读着读着,哪些字词引起了你的注意?
预设一:“争”。这个“争”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描绘与“争”字进行对比,感受诗歌语言的凝练。朗读。
预设二:“新”:刚从南方飞回来。“啄”:忙于衔取春泥。
这真是一群﹍﹍﹍﹍的燕子。朗读。
拓展:读着读着,还有哪些描写春天小动物的诗句浮现在你的脑海?
交流。课件补充。从中感受诗人从动态的角度写出了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
预设三:“乱”。从“乱”字感受春花姿态万千、颜色不一、种类繁多的特点。
预设四:“浅”。选择恰当的意思:①时间短;②程度深;③矮小、鲜嫩;④跟“深”相对。
引:尽管是静态的乱花,却使人﹍﹍﹍﹍;尽管是静态的浅草,诗人却看到它﹍﹍﹍﹍﹍﹍﹍﹍。于这静处,我们也读到了春天的﹍﹍﹍﹍。
小结:“莺歌燕舞”、“乱花钱草”这些初春的画面,它们就藏在诗人的诗句中。板书:诗中有画。读出这一幅幅画。
五、升华情感,吟诵春
1.引读最后两句,感受诗人的流连忘返、意犹未尽。板书:画中有情。
2.带着喜悦、喜爱的感情朗读全诗。
3.背诵,积累。
六、拓展升华
出示《忆江南》其一、其二,引导学生课后巩固积累。
[板书设计]
早莺诗画
钱塘湖春行新燕中中
乱花有有
浅草画情
……,!
《带刺的朋友》教案篇六
《带刺的朋友》这篇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了小刺猬的灵敏、可爱,比较贴近生活实际,是一篇充满生活趣味的文章。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了以下一些反思。
一、字词教学不够深入
我在上这节课时,预先设计了一张生字幻灯片,将我认为对学生来说有困难的生字词归整在上面,在学生学习课文前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解决。交流词语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不能仅仅读过一遍就匆匆结束,要花一定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掌握,宁可少讲一点课文,也要把学生的基础知识打牢固。“为什么刚学过的生字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还会反复出现错误?”如果我能在字词教学中在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那学生的字词错误率可能就会随之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教学环节目的性不明显
这篇课文在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递合伙承包合同范本
- 转让电脑软件著作权合同范本
- 矿山资源开发合同权益转让协议2025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下能力提升二程序框图顺序结构新人教A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一课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汇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电商客户服务的新趋势与挑战
-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网络教育新模式
- 百度SEO优化与网站结构的关系
- 27《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 环保政策下的电力工程规划与实施
-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84道)
- 2025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产品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地市级)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PIE工程师培训教程:敏捷项目管理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课件 学习情境5:电机控制器
- 地质灾害知识培训
- 传统春节习俗
- 短视频内容课件
- 医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