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人民版课件_第1页
新文化运动人民版课件_第2页
新文化运动人民版课件_第3页
新文化运动人民版课件_第4页
新文化运动人民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第二节新文化运动蔡元培陈独秀鲁迅胡适——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第二(一)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二)概况:兴起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活动中心?(三)主要内容:前期内容、后期内容?(四)评价:性质、积极意义、局限性?一、自主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一、自主学习经济政治文化阶级北洋军阀黑暗统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初步发展短暂春天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经济政治文化阶级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观念深P53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根本原因: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P53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在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主张尊孔是为了复辟帝制。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传统伦理道德对人们的毒害,比皇帝的权威加于人们身体上的淫威更加严重。这说明在新文化运动时期()A.儒家伦理道德不被重视B.孔孟儒学等同于国学C.批判儒学成为运动重心D.封建礼教依旧束缚人们的思想D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主张尊孔是为了复(二)新意盎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3、主要阵地:4、运动中心:

《新青年》

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二)新意盎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北大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北大校徽提倡新文化的有:鲁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反对新文化,思想守旧,但学识渊博的有:

刘师培、辜鸿铭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1、实质: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

2、根本目的:使新思想在与旧思想的交锋中传播。北大校长——蔡元培“兼容并包,北大校徽提倡新文化的有:鲁迅、

反对新文化的辜鸿铭

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泰山岱庙的天贶殿),不可不看辜鸿铭。是清末民初驰名中外的文化怪杰。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反对新文化的辜鸿铭(三)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文学革命)前期:后期:(新发展)宣传马克思主义(三)除旧布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2、关键词解读: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与民主思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资产阶级所追求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公民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平易、新鲜、通俗的国民文学雕琢、陈腐、艰涩的贵族文学2、关键词解读:民主科学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资产阶级民主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⑴陈独秀:

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⑵李大钊:想复辟的人是公敌;批

思潮。⑴陈独秀:

完全违反自由、平等、独立原则。⑵鲁迅:在《

》指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三纲五常民主科学尊孔复古狂人日记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

取代文言文⑵陈独秀:发表《

》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白话文文学革命论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思想解放民众觉醒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影响核心前提载体提倡民主,提倡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⑴陈独秀:四个诉求的概况总结:民主:由原先的追求民主制度的建设转为对大众

民主意识的培养。科学:即科学的看待客观事物的方法和观点,不

盲从,不迷信,追求理性和批判的思考。新道德:反对儒家传统道德,追求个人的解放,

独立,自由和平等。新文学:用现代汉语自由地表达个人想法的文学。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四个诉求的概况总结:民主:由原先的追求民主制度的建设转为对大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前期)(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2、进步性:1、思想解放2、民众觉醒3、文化转型3、局限性:1、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运动。(前期)(四)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P55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A、动摇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正统地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为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A、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物的关心B、为五四运动奠定思想基础。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A、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了新模式。B、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P55①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片面性;②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脱离群众。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局限性: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②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脱新文化运动的“新”?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西方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

(4)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新文化运动的“新”?事件代表思想武器作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自由平等学说民主与科学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解放,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维拓展: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事件代表思想武器作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1、(2015,海南卷)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A.抨击尊孔复古B.抨击军阀统治C.提倡科学精神D.提倡民生主义课堂练习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材料主题1、(2015,海南卷)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2、(2013·江苏高考)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D以传统文化的视角审视新文化运动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未体现与题目不符2、(2013·江苏高考)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峙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C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道:“囊括大典,同罗众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C.发动政治运动,解放民众思想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C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为此,他当时致力于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B陈独秀指出:“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

(2015,海南卷)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B这种变化的特点不是主要原因与问题无关主要原因考查近代向学习西方的主要原因(2015,海南卷)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5、(2015,安徽卷)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陈独秀1879~1942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陈独秀言论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4分)陈独秀:反映的社会问题: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主张: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5、(2015,安徽卷)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北方传来十月的风列宁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北方传来十月的风列宁十月革命后,马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背景:(1)根本原因:民族工业发展(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3)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五四运动的促进;(4)资产阶级探索救国道路的失败1、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国内: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一、背景:(1)根本原因:民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1、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法俄革命之比较》2、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1)撰写文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2)三次论战:李大钊胡适

主题:问题与主义

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等分歧。(3)成立社团:(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湖南)“俄罗斯研究会”(4)建立组织:共产主义小组(5)创办刊物:《新青年》《劳动界》《劳动者》

√√PK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PK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出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出现: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1、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2、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