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_第1页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_第2页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_第3页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_第4页
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v.西方传统哲学和现代主要哲学思潮纲要讲解人杨寿堪第一讲古希腊哲学〔Greekphilosophy〕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开端。恩格斯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古希腊哲学三位主要代表人物: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一、苏格拉底哲学▲认识你自己〔Knowthyself〕——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铭文〔InscriptiononthetempleofDelphi〕——哲学的出发点——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以人为中心——探究世界本原不是去探究世界本原是某种东西,而是要了解使世界井然有秩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善——善只能通过对自身的认识来获得。▲美德即知识〔VirtuebeingKnowledge〕——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才能分清善恶——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美德是通过教育得来的。▲苏格拉底的方法-辩证方法〔dialecticalmethod〕——通过与别人对话即一问一答的形式,揭露对方的矛盾——从具体事例引申出普遍原那么,即普遍概念〔generalconcept〕或定义,这是获得真、善、美的方法——“助产术〞〔artofmidwifery〕,象把潜藏在母腹中的胎儿接生出来一样。二、柏拉图哲学▲理念论〔Idea〕——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可见世界〞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变动不居的、肉眼可见的不真实物质世界——“可知世界〞是不变的、唯一真实的、绝对存在的理念世界——理念是原本,个别事物是理念的影子或摹本〔copy〕,具体事物是“分有〞〔Participation〕或“模仿〞〔imitation〕理念——理念分为假设干等级——具体事物的理念,数学的理念,艺术或道德的理念——最高的理念是善,善是创造世界一切的力量与源泉,善好比太阳。▲认识论〔epistemology〕——“回忆〞说〔doctrineofRecollection〕——学习就是回忆灵魂进入肉体之前所具有的理念知识的过程。“四线段〞〔fourthread〕比喻——依据两个世界的理论,把认识分为两大局部:意见和知识——意见包含想象〔对实际东西的影像的认识〕和信念〔对实际东西的认识〕——知识包含理智〔通过推理获得数学知识〕和理性〔通过辩证法对理念的认识〕——以图表示:想像想像信念理智理性理念D数学知识C自然物B影像A意见知识可见世界可知世界“洞穴〞比喻〔Simileofcave〕——一群人世世代代住在洞穴里,他们有如囚徒被铁链锁在固定地点,不能回头或环顾,囚徒后面有一堵矮墙,墙前面有一堆火,矮墙走过的人举着各种雕像,囚徒看见的只是借助火光投到墙壁上的影子,无法见到真实的东西——以图表示:洞口洞口囚徒投在墙上的影像洞壁矮墙沿着墙走过的人举着各种雕像火▲理想国〔Republic〕——三种等级: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种灵魂:理性、激情、欲望——三种德性:智慧、勇敢、节制——教育制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承受人文科学教育〔XX、音乐、读写,从怀胎到18岁〕——第二阶段,第一、二等级承受为期四年的高等教育〔20——30岁〕,第三阶段,挑选出优秀分子进展5年的辩证法教育,培养哲学王——第一、二等级实行共产、共妻、共夫制,子女共有,生育按优生原那么培养下一代。三、亚里士多德哲学▲批判理念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没有个别存在就没有一般的理念,不变的理念不可能产生变动事物——“分有〞说只是诗一般的比喻,无法说明事实。▲第一哲学〔firstphilosophy〕——形而上学〔Metaphysic〕专门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asBeing〕的本体论问题——实体〔Substance〕是事物存在的根底与根据;从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来说,个体是实体,又称第一实体,一般称第二实体——“四因〞〔fourcauses〕是事物存在的四种原因——质料因〔materialcauses〕、形式因〔formcauses〕、动力因〔motivecauses〕、目的因〔purposecauses〕——四因又可归为质料因与形式因。▲逻辑学〔FormalLogic〕创始人——创立了形式逻辑三个根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创立了逻辑归纳法:简单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创立了逻辑演绎法,即逻辑演绎三段论。▲实践科学〔Scienceofpractice〕——伦理学与政治学——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人的至善是伦理学与政治学研究的对象——政治上是最高的学科,其他一切学科都附属于它——人按其本性是政治的〔社会的〕动物——从时间上说个人先于城邦国家,从本性上说城邦国家“先于〞〔Priorito〕个人——中庸〔中道〕是伦理与政治的根本准那么——中庸是人行为的美德——中庸政治体制〔由中等阶级组成的体制〕是最好的政体。第二讲十七世纪经历论与唯理论〔empiricismandrationalism〕一、经历论与唯理论之争▲主要代表人物——一培根〔F.Bacon,1561——1626〕霍布斯〔T.Hobbes,1588——1675〕洛克〔J.Locke,1632——1705〕休谟〔D.Hume,1711——1776〕贝克莱〔G.Berkey,1685——1753〕笛卡尔〔R.Descartes,1596——1650〕斯宾诺莎〔B.Spinoza,1632——1677〕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争论的缘由——科学开展的原因,实验科学与数学取得丰硕成果——哲学自身开展原因,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即从对客体的研究转向对主体自身的研究是人类认识的必然——历史原因,近代经历论与唯理论之争,实际上是古代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争、中世纪唯名论〔nominalism〕与实在论〔realism〕之争的继续。▲争论的主题:——认识〔知识〕的来源问题——认识〔知识〕可靠性问题——认识〔知识〕的方法问题——真理的标准问题。二、培根哲学▲近代经历论创始人——一切知识〔认识〕来源于感觉经历——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andpowerisunity〕。四种“假相〞〔Idols〕说:——种族假相〔idolsofthetribe〕:人类所共有的偏见,根植于人类种族天性之中;——洞穴假相〔idolsoftheden〕:个人的偏见,个人囿于自己的“洞穴〞,坐井观天形成的;——市场假相〔idolsofthemarket-place〕:滥用语言、名称造成的偏见,象市场上叫卖者一样以假乱真。——剧场假相〔idolsofthetheatre〕:盲目崇拜权威、迷信传统观念造成的偏见,它象舞台上戏剧那样是根据不真实布景方式创造世界。近代经历归纳法的奠基人:——?新工具?反对亚里士多德?工具论?——归纳法三个步骤——广泛收集材料——三表法〔threetable〕存在表、差异表、程度表——排斥法——九种辅助方法。三、霍布斯哲学近代机械唯物论创始人:——物体根本原性是广延性,其他属性〔色、声、香、味等〕是物体的偶性.——物体运动形式是位移,它是由外力推动的,“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性恶论——人对人像狼一样——国家统治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如“利维坦〞〔Leviathan,神话中凶猛的海兽〕,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四、笛卡尔哲学普遍疑心方法〔methodofdoubt〕对一切知识与事物〔那怕信以为真的〕都要疑心,承受理性无情审判.疑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真理,“排除浮土和沙子,找出岩石和粘土。〞我思故我在〔Cogico,ergoSum/Ithink,thereforeIam〕二元论〔dualism〕:三种实体:心灵〔Spirit〕、物质〔mater〕、上帝〔God〕.心灵实体的本性能思维,但不占有空间;物质实体的本性占有空间,但不能思维.心灵与物质统一于绝对实体上帝。▲天赋观念论〔innateidea〕:——心灵产生的概念完全无需疑心的,通过理性直觉即可获得——数学公理、逻辑规那么等是不证自明的,是上帝印入人的理性之中的——心灵高度专一进展沉思时便可发现这类观念。五、斯宾诺莎哲学实体学说〔Substance〕实体是在自身由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实体是自因、无限、唯一的.实体有两种属性:思维与广延.反对笛卡尔二元论。两个哲学命题〔Thepropositionofphilosophy〕:——自由是认识的必然〔freedonistheunderstandingofnecessity〕——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是违反理性的,人凭借理性思维能力认识必然性,按必然性行动便获得自由——规定就是否认〔determinationisnegation〕:实体是无限的,不能有任何形状的规定,形状只存在于有限的被规定的具体事物中。六、莱布尼茨哲学单子论〔monad〕:一切事物都是由单子构成的.单子是能动的精神实体.预定和谐论.上帝根据理由充足律来选这个世界,是一切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两种真理论〔truth〕:——推理真理与事实真理——推理真理是必然的,它的反面是不可能的;它以矛盾律为根据,心灵进展逻辑推理而获得,具有普通必然的知识——事实真理是偶然的,它的反面是可能的;它是依据充足理由律,对事实与现象进展归纳得到的知识。▲世界多样性——每个单子与任何别的单子相异,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东西——宫女们企图找出两片一样的叶子是徒劳的,因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是由质的多样性的单子构成的。七、休谟哲学▲疑心论〔Scepticism〕——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堆知觉,知觉之外是否存在别的东西是无法知道的——世界不存在因果必然联系——所谓因果联系只是人们“习惯的联想〞。▲两类真理论——科学分为两类:研究“观念关系〞与研究“实际关系〞——观念真理与事实真理——观念真理是通过直觉发现其确定性,不需要任何事实为依据的〔例如数学,几何学原理等〕——事实真理靠事实的推理,建立在因果关系根底上的,没有必然性和可靠性。休谟问题〔TheproblemofHume〕:——但凡由经历归纳得到的知识没有普遍必然性,它只适合于过去与现在,不适合于将来——如何才获得适用于一切时间、地点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知识?第三讲德国古典哲学〔ClassicalGermanphilosophy〕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史开展的顶峰,同时也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有——康德〔I.Kant,1724——1804〕费希特〔J.G.Fichte,1762——1814〕谢林〔F.W.J.Schelling,1775——1854〕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费尔巴哈〔L.A.Feuerbach,1804——1872〕一、康德哲学▲?纯粹理性批判?:认识论——科学知识〔数学、自然科学、形而上学知识〕何以能够成为普遍必然性知识问题——休谟的启示——经历论与唯理论在认识论上的各自片面性——科学知识=质料+形式——质料是经历提供的,是后天的;形式是先天的〔apriori〕,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普遍必然性知识。先天综合判断〔apriorisyntheticjudgmend/apriorisynthetischesUrteil〕——分析判断主词包含了谓词,具有普遍必然性,但没有增加新内容——综合判断主词不包含谓词,具有新内容,但没有普遍必然性——先天综合判断,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因而是科学知识的判断。感性阶段——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经历开场,但仅有感觉经历并不是科学知识——先天直观形式时间空间对感觉经历加以综合与整理,形成感性知识,即数学知识。知性阶段——感性直观提供的材料,然后用知性先天形式即范畴加以综合统一形成知性知识,即自然科学知识——从传统逻辑判断中引申出人类十二种范畴〔全体性、实在性、因果性、必然性等〕——客观统一性靠自我统一性——人为自然立法——“哥白尼革命〞〔Copemicusrevolution〕。理性阶段——解决形而上学命题何以可能问题——四种二律背反〔Antinomy/Antinomie〕:有限与无限、单一与复合、必然与自由、绝对存在与非绝对存在——人类理性产生的“先验幻象〞〔Transcendenalillusion/TranszendentalScheins〕。▲?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善良意志〞〔goodwill/WilledesGuten〕是康德伦理学的根本原那么与出发点——按善良意志办事就是善——绝对的、无条件的,即没有任何目的、利益和欲望的道德原那么称为“绝对命令〞〔Categoricalimperative/KategorischerImperative〕,反之是假言命令〔Hypotheticalimperative/HypothetischerImperative〕,绝对命令就是意志“自律〞〔autonomy/Autonomie〕,假言命令是意志“他律〞〔heteronomy/Heteronomie〕——在现实世界中道德与幸福处在“二律背反〞中——以“公设〞〔Marim〕:灵魂不死、意志自由、上帝来保证,在“此岸世界〞到达道德与幸福的统一。▲?判断力批判?:美学——沟通认识与实践的中介——审美判断是反思判断〔reflectionjudgment/ReflektierendeUrtelskraft〕——从质来说,审美判断是无功利判断——从量来说,审美判断是一种特殊判断——从关系来说,审美判断是无目的判断,但“无目的合目的性〞。——从样态来说,审美判断“有共通感〞。二、黑格尔哲学▲?哲学全书?——建立庞大哲学体系——绝对精神〔absoluteSpirit/absoluterGeist〕存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之前的能动的实体与主体——绝对精神开展〔哲学体系〕是按正、反合的形式进展的——逻辑阶段〔逻辑学〕、自然阶段〔自然哲学〕和精神阶段〔精神哲学〕——以图表示:存在论逻辑阶段本质论绝对精神概念论绝对精神机械性自然阶段物理性有机性主观精神精神阶段客观精神绝对精神▲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与统一——逻辑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精神都是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与统一的过程。▲三个规律的理论——?逻辑学?存在论论述了质量互变规律——?逻辑学?本质论论述了对立统一规律——?逻辑学?全书阐述了否认之否认规律。▲真理是具体的理论——真理是科学体系——真理不是抽象的〔片面的〕而是具体的〔全面的〕——真理不是开端也不是结尾而是开展全过程——真理是事实符合概念。▲历史辩证法——历史开展是以新代替旧的不断更新过程——历史是人类的自由开展的历史——历史伟人是时代产物,是理性的工具。第四讲西方传统哲学特征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CharacteristicsofWesterntraditionphilosophyandtrendofcontemporacywesternphilosophy〕一、形而上学(metaphysic)▲二元论——两重世界——主体与客体分立——心物别离。▲实体性——追求超验的本质——“有底哲学〞。▲中介性——联系主要的桥梁——认识工具的意义。二、理性主义(rationalism)▲理性界定三维度——从认识论上讲,理性是指人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的概念、判断与推理——从意识论上讲,理性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和自觉的心理活动——从人性上讲,理性是指人以理智〔reason〕指导自己行为。▲理性与理性主义——两者区别:理性是指人的认识与心理活动,理性主义那么是指哲学上的一种学说——两者联系:理性主义片面地夸张人的理性因素的作用,否认非理性。▲理性主义的历史形态——本体理性主义〔传统理性主义〕和主体理性主义〔启蒙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开展的三个阶段——古代本体理性主义、近代主体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的本体理性主义与主体理性主义的结合。▲黑格尔哲学是理性主义典型代表——理性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与“努斯〞——理性是事物的共性,事物本质——理性是衡量事物存在与否的标准——理性是历史主宰——理性是认识思维最高阶段。三、主体主义〔人类中心论〕(Subjectivilism/anthropocentrism)▲西方哲学史是主体主义〔人类中心论〕的历史——近代西方哲学是主体主义哲学的典型——从“我思故我在〞到“主体吞没客体〞。▲人是宇宙中心——人是上帝之娇子——伦理是人的“专利〞——人是万物的主宰。▲主体对客体的决定作用——主X知识万能,知识能解决一切问题——知识、财富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人与自然关系的锋利矛盾。四、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思潮▲反形而上学思潮〔anti-metaphysics〕——实证主义、逻辑经历主义是反形而上学的“急先锋〞——人文主义哲学,诸如唯意志主义、存在主义、实用主义等,从不同角度批判传统哲学把人与世界分裂为二,主X人即世界,世界即人。▲非理主义思潮〔irrationalism〕:从本体论上主X意志决定世界——从认识论上否认逻辑理性思维,宣扬人的直觉的意义——在人学上认为人的本能冲动、无意识是人的本质的特征。▲反主体主义〔反人类中心论〕思潮〔anti-Subjectivitism〕——主观能动性膨胀形成“无人身自我〞。——人不是世界万物的“太上皇〞——对机械论世界观的批判——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见JeremyRifkin:EnTropy:ANewWorldView〕▲后现代哲学〔postmodernismphilosophy〕。第五讲实证主义〔Positivism〕实证主义是最早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实证主义开展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主要代表人物——第一代实证主义——法英实证主义法国孔德〔A.te,1798——1857〕英国穆勒〔J.S.Mill,1806——1873,又译密尔〕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第二代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奥地利马赫〔E.Mach,1838——1916〕德国阿芬那留斯〔R.Avenarius,1843——1896〕第三代实证主义——逻辑经历主义德国石里克〔M.Schlick,1882——1916〕德国卡尔纳普〔R.Carnap,1891——1970〕德国赖欣马赫〔H.Reichenbach,1891——1953〕一、法英实证主义“实证〞〔Positive〕一词,意即“明确的〞、“准确的〞、“无疑的〞、“肯定的〞。孔德1830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ThePositivephilosophyofAugustete〕标志着实证主义哲学学派的形成。孔德实证论▲继承了英国经历论思想——经历事实为人们提供最实在、准确、肯定和有用的东西——人们的认识和真理只限于事实经历范围内——形而上学企图超出经历事实,建立一种超经历寻求所谓世界本质,只是妄想。▲人类思想开展分为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即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即抽象阶段——实证阶段,即科学阶段:借助于观察与推理,发现现象与现象的关系,这是实证的哲学方法。穆勒感觉恒久性原理▲一切认识〔知识〕均以感觉经历为限——形而上学要建立超经历的认识体系,寻求经历之外的世界本质,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感觉恒久性原理——通过人的记忆与心理的联想,仍可获得不是当下的外界事物存在的信念。斯宾塞知识论▲科学与哲学的认识是以现象为对象,即研究有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和可分的东西——无条件的、无限的绝对存在〔力〕是一切现象极终原因和最高实在,人的认识是无法到达的。▲知识可分为低级的、科学的和哲学的三类,均以经历或以不可知实在〔力〕的表象为对象——三者不同仅是对现象的外部联系与抽象程度的不同——低级知识是一种现象完全不相联系的知识——科学知识是关于现象有一局部联系的知识——哲学是关于现象完全联系的知识和抽象程度最高的知识。二、马赫主义马赫世界要素论▲?感觉的分析?〔Theanalysisofsensations〕中提出世界“要素论〞〔TheoryofElement〕——世界是三个要素的复合——物理要素〔ABC〕,例如颜色、声音等,它们组成物体——生理要素〔KLM〕,例如神经系统、眼网膜等,它们构成人的身体——心理要素〔αβγ〕,例如意志、记忆、印象等,它们构成人的自我——三者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ABC与αβγ相互影响,两者影响又以KLM为中介。▲要素论是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传统哲学是以物体与自我、物质与精神分立为标志的二元论——要素论目的在于组成一个“统一的一元论的宇宙构造〞。阿芬那留斯原那么同格说▲“原那么同格〞说〔Theoryofprincipledcoordination〕——作为主体的自我同作为对象的环境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即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自我是“同格〞的中心项,环境是“同格〞的对立项——没有主体就没有环境,没有环境也没有主体。▲“嵌入〞说〔Theoryofinterjection〕——把知觉、观念、思想与其对象相别离而置入〔嵌入〕人的意识之中的现象——传统哲学反映论是典型的“嵌入〞说——主体与客体、自我与环境分割开来,或者主体、自我附属于客体、环境,或者客体、环境附属于主体、自我——由经历所统一的世界分裂为二。三、逻辑经历主义逻辑经历主义,包括以石里克、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和以赖欣马赫为代表的柏林学派等。石里克论哲学方法▲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对真理的追求——哲学不是求知求真体系,而是一种“提醒意义的活动〞——哲学的方法是逻辑语言分析。▲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两种方式,即认识方式与体验方式——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混淆认识方式与体验方式,即以体验代替认识——形而上学的命题是无法用经历说明的虚假命题。卡尔纳普对形而上学拒斥▲?哲学中的伪命题?〔Pseudopropositionofphilosophy〕和?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去除形而上学?中剧烈地批判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命题既不属于分析命题,也不属于综合命题,而是没有意义的伪命题——无意义的词组成的命题,例如“神〞、“始基〞、“自在之物〞、“理念〞、“无限〞、“绝对〞等——违反逻辑规那么组成的句子。▲以逻辑分析揭露形而上学假命题——对英语“tobe〞的误用——“tobe〞一般当作联系词放在谓词的前面,但形而上学许多命题中却把它当作谓词形式来用,例如Iam〔我存在〕。赖欣巴赫论思辨哲学▲?科学哲学的兴起?〔TheRiseofScientificphilosophy〕——思辨哲学追求普遍性及其错误——“普遍性〞〔generality〕和“概括〞〔generalization〕是由同一词根而来——概括又是同解释相联系,因为概括就是解释我们观察的各种事实——解释产生类比——类比必然出现假解释。▲思辨哲学寻求意识的绝对确定性的误区——寻求知识的绝对确定性是理性主义者的方法——逻辑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提供的知识都是可以疑心的,不是确定性知识。▲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没落——历史“辩证法〞是理性主义走向神秘主义的典型事例——思辨哲学的没落,科学哲学的兴起。第六讲唯意志主义〔Voluntarism〕唯意志主义是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西方非理主义哲学思潮。Voluntarism源自拉丁文Voluntas,意即“意志〞。唯意志主义代表人物有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A.Schopenhauer,1788——1860〕尼采〔F.W.Nietzsche,1844——1890〕一、叔本华生存意志论(Thewilloflife)叔本华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worldaswillandidea/DieWeltalsWillundVorstelliung〕▲世界是表象和意志〔Theworldisideaandwill〕——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作为主体与客体“两个半面〞,相互依存——超越主客二分的二元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意志是盲目的、不可遏止的冲动——意志的特点是求生存——世界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外在表现〔客体化〕——不同等级事物之间的争夺与协调。▲理性与直觉〔ReationandIntuition〕——认识与理性的出现为意志“点燃一盏明灯〞——认识与理性是为意志效劳的工具——理性只能到达现象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理性的缺陷——直觉超越经历与思维的范围——在直觉中,主体超越自身,客体不再是具体事物——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人生是苦难〔Toliveisnothingbuttosuffer〕——意志本质是盲目的欲望和不疲倦的冲动——人生活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动着——痛苦伴随人生——摆脱痛苦的途径——佛教中的“涅槃〞——悲观主义。二、尼采权力意志论(Thewilltopower)尼采主要著作:?悲剧的诞生?〔Thebirthoftragedy〕,德文原名?悲剧从音乐中诞生?〔DieGeburtderTragǒdieasdemGeistederMusik〕。?查拉图斯特拉?〔AlsoSprachZarathustra/ThusSpakeZarathustra〕?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Willtopower:Thetransvaluationofallvalues/DieWillezurMacht:VersucheinerUmwerthungallerWerthe〕▲世界是权力意志〔TheWorldiswilltopower〕——生命意志——本能冲动和创造力——自我表现、自我创造、自我扩X的倾向。——权力意志——生命意志不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发挥生命力——求权力、求强大、求优势的本能冲动。世界是权力意志——从人、动物、植物到无机物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强弱权力之争构成整个宇宙过程。——世界历史是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世界万物变动不居——生生死死,“万物方来,万物方去〞。▲重估一切价值〔Thetransvaluationofallvalues〕——“上帝死了〞——以上帝为依托的一切价值观失去效力——批判传统价值观——苏格拉底是传统理性主义形而上学肇事者——批判知识万能论、理性绝对权威论。批判传统道德观念——传统道德是生命催残——反对奴隶道德,提倡主人道德。——批判基督教——基督教反对强者颂扬弱者——否认人生价值,绞杀人的生命。▲酒神精神〔Dionysus〕——希腊悲剧——日神阿波罗〔Apollo〕精神与酒神狄奥尼索斯〔Dionysus〕的对抗与调和。日神代表造型艺术——光明之神——象征人的希望与梦想——美化个体原理出发——以美的外观与梦幻克制个体的苦难——寻求深沉的内在情系——个体得到形而上学慰藉。酒神代表非造型艺术——否认个体直视人生悲剧——信仰个体背后万能意志——从悲剧中获得快感——酒神代表醉狂世界——显露人性的内在本质——人超越自身,到达个体与生命意志浑然一体,人与大自然重新和解——从否认个体到赞美人生——与基督教厌世主义、悲观主义的对立。▲超人哲学〔Superman/Ubermensch)——超人是大地的主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超人精神是反对“天〞与“灵〞的精神——用地的坚硬冲破天的幻影。超人是超越人类的人,“人类是应当被超越的〞。——尼采超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区别——超人并非人类进化新种类之动物——超人乃进化之象征。超人是旧世界的破坏者,新世界创造者——超人有如“大海〞,“我教你们什么是超人:他便是这大海〞。掀起巨浪吞没一切污泥浊水——超人象“闪电〞,“我是一个闪电的预告者,……这闪电便是超人。〞痛击旧世界一切罪恶。第七讲实用主义〔Pragmatism〕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产生的在美国流行的哲学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皮尔士〔C.S.Peirce,1839——1914〕詹姆士〔W.James,1842——1910〕杜威〔J.Dewey,1859——1952〕Pragmatism,源出于希腊文pragma,意即行为,行动。皮尔士1872年在?信念确实定?〔Thefixationofbelief〕和?怎样使我们的观念清晰?〔Howtomakeourideaclear〕中提出实用主义原那么,又称“皮尔士原那么〞〔PrincipleofPeirce〕,但“实用主义〞〔pragmatism〕这个名词,是詹姆士在?哲学概念与实际效果?〔philosophyconceptionandpracticalresults〕首次提出的。杜威把实用主义称为“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英国实用主义代表人物席勒〔F.C.S.Schiller,1864——1937〕在?人本主义研究?〔StudiesinHumanism〕称实用主义为“人本主义〞〔Humanism〕。一、皮尔士原那么▲确定信念的意义——人的思维功能在于确定信念,引起行为习惯——确定信念是行为准那么——人的信念三重特性——改变旧的信念、确立新的信念的四种方法——固执、权威、先验和科学的方法。▲观念〔概念〕意义的界定——观念〔概念〕的意义在于产生实际效果——产生实际效果的任何观念〔概念〕就是真理——概念、观念清楚明白不在于反映客观实际,而在于引起预期、可感觉的效果。二、詹姆士真理观“气质〞说〔Temperament〕——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和经历主义——人的气质不同对世界的看法不同决定人的哲学观点——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气质冲突的历史。柔性气质的哲学刚性气质的哲学〔Tender-mindedness〕〔Tough-mindedness〕理性主义的经历主义的理智主义的感觉主义的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有XX信仰的无XX信仰的意志自由论的宿命论的一元论的多元论的…………▲彻底经历主义〔radicalempiricism〕——彻底经历主义是为了反对唯心论与唯物论的二元对立的哲学——只有经历中名词才能解释事物——经历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连成一体——世界是纯粹的经历世界——心物、主客体之间的差异与对立是经历内部的差异与对立——它们只有方法论意义没有本体论的意义。▲方法与真理〔methodandtruth〕——实用主义主要是一个解决形而上学争论的方法——形而上学通常是追求一种最原始的东西,诸如“上帝〞、“物质〞、“理性〞、“绝对〞等等——实用主义的方法不会把这些词当作追求的终结,而是把它实际的“兑现价值〞表现出来——在经历里加以运用。▲理性主义真理观——观念与实在“符合〞,这就占了真理——这是惰性、静止的真理观。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个事件或过程,使之生效的过程——真理是导向我们得到某种满足的手段——真理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引导作用——真理可解释为:“它是真的,因为它有用〞,或者说“它是有用,因为它是真的。〞——有用即真理〔usefullistruthfull〕——说真理的满足不是指纯粹个人的目的和需要,而是指满足“公众的客观条件〞。三、杜威工具主义▲哲学改造与经历自然主义〔Reconstructioninphilosophyandempiricalnaturalism〕——传统哲学是心物、主客分立的二元论——建立以人的生活、行动和实践为核心的主客相统一的哲学。——传统哲学对经历解释主体的认识,把经历当作知识——经历与自然、精神与物质分立的二元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经历的“两套〞意义〔doublebarreled〕——“它不仅包括人们作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像的方式——简言之,能经历的过程。〞——经历事物〔经历的是什么东西〕和经历方式与过程〔经历是如何进展的〕。简言之,前者指是什么〔What〕,后者指是怎样〔How〕。▲行为与方法〔conductandmethod〕——经历自然主义强调人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谓生活是指人适应环境的行为——人的行为与动物的本能反响的根本区别——人对环境的反响是按照自己意愿,运用思维能力,制定方案,到达改变环境的目的。——人为实现改造环境的目的,必须要有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探索方法的“五步〞说——1.出现的疑难;2.疑难产生的问题;3.提出解决疑难问题的种种假说;4.以推理演绎选出一种假说;5.证实假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工具主义〔instrumentalism〕——思想、观念、理论是人们行为的工具——反对唯心主义的先天性原那么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思想、观念〔概念〕、理论是人们为了到达某种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工具无真假之分,而在于有效或无效、适当或不适当、经济或浪费——真理的标准在于能否引导人们行为取得成功——真理即有效——有效性是衡量观念的真假的尺度——满足不是对于纯粹个人的目的一种效用,而是指公众效用和取得成功的作用。第八讲弗洛伊德主义〔Fruedlism〕弗洛伊德主义是20世纪初形成的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和哲学学派。创立者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Frued,1856——1939〕。其弟子有:阿德勒〔A.Adleer,1870——1937〕荣格〔C.G.Jung,1875——1961〕弗洛伊德有两个发现:“无意识〞、“性本能〞,“足以触怒全人类〞。一、“无意识〞学说(unconsciousness)无意识是精神活动的实质和核心▲?精神分析引论?〔IntroductiorylecturesonPsycho-analysis〕——心理活动〔精神活动〕三个不同系统——意识系统〔Cs〕、前意识系统〔Pcs〕和无意识系统〔Ucs〕——无意识处于心理构造的深处,一个更广阔的领域——精神活动的实质与核心——无意识的几个主要特征——原始性、主动性、非逻辑性、非道德性——无意识向意识转移——意识对无意识的压制造成病态与精神病的原因。▲?精神分析引论新论?〔NewIntroductorylecturesonPsycho-analysis〕:弗氏后期把心理构造分为三个局部——本我〔Id,又译伊底〕、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伊底〕——原始的无意识的心理构造——按快乐原那么活动——自我——代表常识与理性——按现实原那么行事——超我——根据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和要求形成的心理构造——指导自我压制本我〔伊底〕——本我〔伊底〕、自我、超我同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二、“性本能〞理论(libido)▲无意识的本我可归结为性本能力量——“里比多〞〔libido〕——开展的几个阶段——口腔期〔1——3岁〕——肛门期〔4——6岁〕——生殖器期〔6岁以后到年青时期〕——恋母情结〔Odipusplex,即俄狄甫斯情结〕——恋父情结〔Electraplex,即埃勒克特拉情结〕。▲?群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GroupPsychologyandtheAnalysisoftheEgo〕——爱的联系——群体“里比多〞——性本能〔里比多〕压制、放纵与升华——性本能升华与人类文明。▲?图腾与禁忌?〔TotemandTabu〕——性爱与XX道德起源——第一禁忌——保护图腾动物不受伤害——XX的产生。第二禁忌——制止与一样图腾妇女乱伦——道德观念的产生。三、阿德勒与荣格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修正▲阿德勒反对“里比多〞归结为性本能,无意识归结为个人意识——“个体心理学〞——人生两种内驱力——优越感和自卑感——造就人格的“生活方式〞。▲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人的本能生命力,并非性本能——集体无意识。第九讲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存在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诞生的西方影响最大哲学流派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雅斯贝尔斯〔K.Jaspers,1883——1969〕德国的海德格尔〔M.Heidegger,1889——1976〕法国的萨特〔J—P.Sartre,1905——1980〕海德格尔存在哲学〔M.Haidegger’sphilosophyofExistence〕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BeingandTime/SeinandZeit)一、根底本体论〔fundamentalontology/Fundameulentologie〕▲传统形而上学忘却了“存在〞〔Sein/Being〕成为“无根本体论〞——混淆存在〔Sein〕与存在者〔Seiende〕的区别,并以后者代替前者——存在的意义与真理被遮蔽着。▲根底本体论,即存在本体论——真正理解存在不是研究“是〞什么〔What〕,而是研究何以“是〞〔How〕,前者是指存在的本质、属性等,后者是指存在如何“显示〞、“展示〞、“在场〞。前者是认识论、科学要答复的问题,后者是哲学本体论要答复的问题——研究是什么是要解决存在“现实性〞,研究何以是要解决存在“可能性〞——“可能性〞比“现实性〞是更为重要的范畴。二、此在〔Dasein〕生存论▲此在〔Dasein,又译“亲在〞〕优先地位——此在在存在状态上〔ontisch〕、在存在论上〔ontologisch〕、在追问存在的意义上都比非此在的存在者优先。▲海德格尔关于“Dasein〞一词的用法与传统意义不同——此在的生存论〔Existent/existence〕——此在是人的存在——“具有生存方式的存在物,就是人。唯有人存在。高山是有的,但它不存在。树木是有的,但它不存在。马是有的,但它不存在。天使是有的,但它不存在。上帝是有的,但它不存在。‘唯有人存在’这个命题,决不是说只有人是真正存在的物,而一切其余的存在物不是真正的存在物,只不过是人们的假象或想象而已。‘人存在着’这个命题是说,人是那样一种存在物,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是通过存在的无遮蔽状态的敞开的内在性,从存在出发,在存在之中标志出来的。〞〔?回到形而上学的根底?〕三、此在在世界中〔in——der——Wolfe——Sein〕▲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传统哲学对世界理解为离开了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或自然物——世界是一种原始的、本原的世界、人的世界。▲此在融身于世界之中——此在〔人〕即世界,世界即此在〔人〕——此在的世界是共同世界——此在〔人〕总是与他人共在。四、此在的本质即“烦〞〔Sorge〕▲从神话提醒人的本质即烦——烦心〔Bersonge,又译烦忙〕,指人与物的关系——烦神〔Forsorge,又译麻烦〕,指人与人的关系。▲存在关系先于或高于认知关系——人的存在是一个整体。五、此在存在状态本真性和非本真性〔authenticityandinauthenticity/EigentlichkeifandUneigentlichkeit〕▲此在沉沦与异化——此在被抛入混迹于常人之中——常人不是任何一个确定的人——常人都无此人,但一切此在〔人〕又总是听任这个无此人的摆布——常人生的特点——闲谈〔Gerede〕、好奇〔Neugier〕、两可〔Zweideutireit〕——此在非本真状态。▲此在畏〔Angst〕与死——畏与怕不同——怕是指某种确定的东西,畏是不确定的,不知畏什么以及因何而畏——畏的境界是“无〞的境界——此在从非本真状态进入本真状态。▲死本质即畏——死亡的形而上学问题——死亡是此在〔人〕的一种“悬久〞〔Austard〕——死亡不是此在“去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