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蓉城名校联盟2020级高三第一次联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考籍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现代诗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宋李之仪有一篇《跋吴思道小词》曾说小词“语简而意深”,“言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清代张惠言也说小词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小词没有诗中那些高谈阔论的大道理,只是一些描写美女爱情的无足轻重的“微言”,可是大家都感到里面有某种东西。小词之所以形成这种微妙的作用,是由于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的“双性人格”。花间词用女性形象和女性语言来描写女子的感情,但其作者都是男性。如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本是写一个女子起床梳妆、画眉、簪花、照镜、穿衣,张惠言却说它有“离骚初服”之意,为什么?因为屈原也曾以女子自比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而且,当男子求取科第仕宦而不得的时候,其感情与女子那种“弃妇”的悲哀也有暗合之处,所以他们喜欢以失落了爱情或追求爱情而不得的闺中怨妇自比。小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双重的语境”。早期文人词产生于西蜀与南唐,相对于五代乱世的中原而言,西蜀与南唐的小环境是安乐的,是可以听歌看舞的;但从大环境来看,北方对他们这些小国有强大的威胁,其前途很不乐观。南唐在中主李璟时就已经处在北周的威胁之中,所以中主李璟的小词《山花子》虽然是写给乐师去唱的思妇之词,其“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却令王国维联想到“众芳芜秽”和“美人迟暮”;南唐宰相冯延巳《蝶恋花》的“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饶宗颐先生说是“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为了说明小词的这种作用,笔者找了一个名词,那就是西方接受美学家伊塞尔提出来的“潜能”,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它不是比兴寄托,不是有心的安排,是一种无心的流露。而这潜能又是从何而来呢?有的时候,它来自“语码”的作用。所谓“语码”,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中形成的语言的符码,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媒介。如“蛾眉”这个词,常常使人联想到屈原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因此,张惠言才会从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那首词联想到“离骚初服之意”。有的时候,潜能来自“显微结构”的作用。“菡萏香销翠叶残”如果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行不行?从表面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区别。但后者的“荷花”“荷叶”完全是写实的,不给人以言外的联想;而前者就不同了。“菡萏”出于《尔雅》,它是古雅的,与现实之间有一个美感的距离;“翠叶”的“翠”不仅仅是颜色,还使人联想到翡翠、珠翠等贵重的东西。在这里,“菡萏”的古雅、“翠叶”的贵重、“香”的芬芳,所有的名词都指向一种本质的高贵美好,但连接它们的动词是什么?是“销”和“残”,那是一种无情的摧毁。所以这一句才会让王国维联想到了《离骚》的“众芳芜秽”和“美人迟暮”。正是由于词这种体裁具有引人产生联想的微妙作用,所以在那些具有中国儒家传统文化阅读背景的读者之中也产生了一种期待视野,那就是,在读一首由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所写的小词时,他们总是渴望从中读出属于男性的对建功立业的感慨,而不仅仅是对美色和爱情的描写。(摘编自叶嘉莹《阅读视野与诗词评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词虽然只有“微言”,题材上写的是美女爱情,但本质上仍是在表达诗中的那些思想。B.

花间词作者用女性的形象和语言来表情达意,是因为他们不愿直抒科考或仕途失意之悲。C.

西蜀和南唐虽较为安乐,但却受北方强国的威胁,因此早期文人词都有家国将亡的担忧。D.

小词具有引人联想的微妙作用,即使是写爱情的词,有的读者也期待读出建功立业的感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即点明小词的作用是以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含义这一中心论点,说理明确清晰。B.

文章第二段从“双性人格”和“双重的语境”两个方面论述了小词能够引人联想的原因。C.

文章说理严谨、透彻,如在举例论证时对“菡萏”“翠叶”“荷叶”等词进行细致地剖析。D.

文章第三段使用了“潜能”“语码”“显微结构”等专业术语,使语言表达更具学术气息。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双性人格”是小词的一个特点,男性作者以闺中怨妇自比来抒发情感,因此小词的抒情性比人物形象的塑造更重要。B.

张惠言认为温庭筠“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有“离骚初服”之意,这种观点与《离骚》中“蛾眉”的文化意蕴有关。C.

语码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媒介。与词人具备相似的文化积淀,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词作。D.

“菡萏”出自古老的《尔雅》,有古雅的特点,与写实的“荷花”相比,能给人距离的美感,易引发读者的联想。【答案】1.D

2.A

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但本质上仍是在表达诗中的那些思想”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小词没有诗中那些高谈阔论的大道理,只是一些描写美女爱情的无足轻重的‘微言’,可是大家都感到里面有某种东西”可知,原文只是说“大家都感到里面有某种东西”,文章并未谈到词的思想与诗相同。B.“不愿直抒科考或仕途失意之悲”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而且,当男子求取科第仕宦而不得的时候,其感情与女子那种‘弃妇’的悲哀也有暗合之处,所以他们喜欢以失落了爱情或追求爱情而不得的闺中怨妇自比”可知,原文说的是“其感情与女子那种‘弃妇’的悲哀也有暗合之处”,而不是“不愿直抒科考或仕途失意之悲”。C.“因此早期文人词都有家国将亡的担忧”错误,扩大范围。结合“南唐在中主李璟时就已经处在北周的威胁之中,所以中主李璟的小词《山花子》虽然是写给乐师去唱的思妇之词,……南唐宰相冯延巳《蝶恋花》”可知,原文只例举了南唐的两位词人。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丰富的含义这一中心论点”错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小词具有引人产生联想的作用,意蕴丰富。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因此小词的抒情性比人物形象的塑造更重要”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而且,当男子求取科第仕宦而不得的时候,其感情与女子那种‘弃妇’的悲哀也有暗合之处,所以他们喜欢以失落了爱情或追求爱情而不得的闺中怨妇自比”可知,文中并未将它们进行比较。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2年2月2日是第26个世界湿地日,也是第1个联合国世界湿地日,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认识湿地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积极影响,强调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湿地是水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为我们提供了几乎所有的淡水,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改善水质和维持区域水循环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如果没有湿地,就没有丰富的水资源。同时,水也是湿地的生存之本,离开了水,湿地也将不复存在,二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因此,保护湿地必须从保护水入手,而水资源的保护,则必须从保护湿地开始。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中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物种。湿地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泥炭地、红树林和海草储存了大量的碳,是地球上最有效的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在有效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为有机质。因此,湿地的消长会影响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势与速度。研究显示,尽管湿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8%,但却储存有约525Gt的碳,约占全球陆地碳库的35%。其中,占全球地表面积仅3%的泥炭地存储了30%的陆地碳。在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减少、工业减排仍将持续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发挥湿地调节气候功能显得尤为重要。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湿地农业、生态旅游等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使湿地成为乡村振兴的强有力的龙头和载体,通过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创造性地发展湿地等特色产业,能够给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并且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提高就业率。可以以湿地公园为依托,引导贫困户参与到湿地公园建设中,开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既保护好珍贵的湿地资源,又促进其稳定脱贫。(摘编自《世界湿地日: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材料二:为了使保护湿地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将于2022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立法保护,将引领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据官方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立46个国际重要湿地,其中有8个分布在黑龙江省,但湿地保护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接受采访的湿地管理部门、基层保护区等认为,我国湿地资源面临严重退化的问题,保护形势异常严峻,其中,全国性湿地保护法律缺失、经济社会发展与湿地保护长久“失衡”,已成为湿地生态保护中的主要障碍。在湿地面积最大的黑龙江省,《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湿地破坏严重,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显现。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的一个苇场湿地,是三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1982年苇场湿地尚有9700公顷,一度被开垦7000公顷。当地知情人告诉记者,当时,开荒毁坏湿地的现象难以杜绝的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土地收益增加。“十三五”以来,黑龙江省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近5亿元,实施了湿地保护恢复、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项目,退耕还湿29.5万亩。一些保护区在实施退耕还湿项目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大佳河保护区在实施退耕还湿项目中栽植湿地植物毛水苏等,形成优质蜜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湿地合理利用开展积极探索,使湿地斑块破碎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原始湿地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摘编自郭煦《多措并举保护湿地》)材料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鲍达明27日说,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国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恢复湿地100万亩,营造红树林13.57万亩,修复红树林14.62万亩。他表示,国家林草局将以《湿地保护法》实施为契机,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一是全面保护湿地。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基础,科学确定湿地管控目标,确保湿地总量稳定,并科学划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范围,优化湿地保护体系空间布局。二是修复退化湿地。采取近自然措施,增强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修复能力,重点开展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湿地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加强重大战略区域湿地保护和修复,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三是加强湿地管理。建立完善湿地保护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湿地。完善湿地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制度,发布重要湿地名录,制定分级管理措施。(摘编自胡璐《“十四五”末我国力争将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4.

下列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第26个世界湿地日的主题可以看出,湿地保护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条件,关系到全人类的共同命运。B.

湿地拥有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类型多样,保护湿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C.

湿地储碳量丰富,特别是泥炭地含碳量为全球碳量的30%,扩大泥炭地对气候变化的态势和速度有积极影响。D.

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合理地开发利用,能够使湿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精准扶贫可以因地制宜,如依托当地湿地资源来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稳定扶贫成果。B.

湿地具有丰富的水陆动植物资源,其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比其它任何生态系统都更具有研究的价值。C.

我国目前虽然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但仍面临很多问题,如湿地破坏严重,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D.

鲍达明在介绍我国未来的湿地保护目标时,特别提到红树林的种植和修护,可见红树林在湿地系统中较重要。6.

在我国湿地保护如何进行?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答案】4.C

5.B

6.

①国家层面,制定和完善法律规则,使湿地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②地方政府,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保护和修复计划,严格管理湿地的利用,处理好湿地保护和经济等的关系。

③当地人民群众,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保护和合理开发湿地资源,不违法开垦。【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的能力。C.“泥炭地含碳量为全球碳量的30%”错误,歪曲文意。由原文“其中,占全球地表面积仅3%的泥炭地存储了30%的陆地碳”可知,原文为“泥炭地存储了30%的陆地碳”。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比其它任何生态系统都更具有研究的价值”错误。结合“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可知,原文比较的对象是“单一的生态系统”。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国家层面,结合“其中,全国性湿地保护法律缺失、经济社会发展与湿地保护长久‘失衡’,已成为湿地生态保护中的主要障碍”可知,制定和完善法律规则,使湿地保护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地方政府,结合“黑龙江省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近5亿元,实施了湿地保护恢复、退耕还湿、生态效益补偿项目,退耕还湿29.5万亩。……大佳河保护区在实施退耕还湿项目中栽植湿地植物毛水苏等,形成优质蜜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湿地合理利用开展积极探索,使湿地斑块破碎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原始湿地植被逐步得到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可知,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保护和修复计划,严格管理湿地的利用,处理好湿地保护和经济等的关系。当地人民群众,结合“当地知情人告诉记者,当时,开荒毁坏湿地的现象难以杜绝的原因是粮食价格上涨、土地收益增加”可知,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保护和合理开发湿地资源,不违法开垦。(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伏击【美】海明威罗伯特·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这时看到那哨兵正站在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困住这些法西斯。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两个身穿毯子式披风、头戴钢盔的哨兵在公路上拐了个弯,朝桥头走来,肩上挎着步枪。一个在桥的那一端停下来,走进岗亭不见了。另一个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吞吞地走到桥的这一端,这边的哨兵跟他说了些话,就返身从桥上走回去。刚上岗的哨兵走进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枪斜靠在墙上。罗伯特·乔丹掏出望远镜,对准了岗亭。哨兵背靠墙坐着。他的头盔挂在一只木钉上,脸庞清晰可辨。他戴着那顶圆锥形绒线帽。而且他没有刮过脸。他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罗伯特·乔丹收起望远镜,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树上吱吱地叫,顺着树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头朝有人在张望着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尾巴激动地抖动着。接着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过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树。它在树干上回头望望他,然后在树干上绕了一圈,就消失了。这松鼠在松树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树枝上,尾巴抖动着。罗伯特·乔丹透过棵棵松树又向下面的岗亭望去。他很想把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他很想有件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针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孤独。他这时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他静静地伏在那里,注视着早晨来临。他闻到了松树的香味,听到水流的声响,这时桥在晨曦中显得清楚而美丽。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决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直到过了很久,才听到突如其来的密集的炸弹的砰砰声。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砰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岗亭里的哨兵听到炸弹声就站起身来。罗伯特·乔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枪,从岗亭里走出来倾听。他站在公路上,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头上斜戴着绒线帽,他抬头朝天空中飞机正在投弹的方向望着,阳光照射在他那没刮过的脸上。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槽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身子向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他看不到另外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砰地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随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哒哒哒哒,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着背包奔上桥面。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脸颊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选自《丧钟为谁而鸣》,吴建国译,有删改)文本二: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摘编自《海明威提出了“冰山理论”》)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交代罗伯特·乔丹正在埋伏,与题目“伏击”相呼应。然后以视角的变化引出下文,推动了情节发展。B.

四处跳跃的小松鼠、松树的香味等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氛围,侧面烘托出罗伯特·乔丹的孤独、不安与怀疑。C.

小说情节设置节奏紧凑,从设伏时的摩拳擦掌到监视哨兵上岗的剑拔弩张,再到听到爆炸声后迅速执行伏击,扣人心弦。D.

小说对人物的语言着墨不多,但在简洁凝练中真实地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与人物的士兵身份有密切关系。8.

从将手提机枪放在左前臂上到伏击结束,罗伯特·乔丹心理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请根据文本二中对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介绍,分析文本一的哨兵形象在小说主题表达上的作用。【答案】7.C

8.

①将手提机枪放在左前臂上时,他以为伏击不会进行,心理较为孤独和平静;

②听到炸弹声,他立即认识到该履行责任,“深深吸了一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时,内心果断坚决;

③开枪前,他呼吸紧迫,内心紧张,瞄准哨兵,镇定地开枪;

④开枪后他很警觉,认真观察中弹哨兵,留意另一名哨兵和同伴伏击的情况,防备任务失败。

9.

①哨兵形象是具体可见的“八分之一”,表面上,他的身份是法西斯士兵,最后被反法西斯的战士击毙,体现了正义必胜的主题。

②但在全面深入的分析后,哨兵动作、神态上显示出来的疲惫,以及被击毙时显示的震惊与痛苦,展示了哨兵普通、平凡的一面。

③由此展示了隐蔽的“八分之七”,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战争与法西斯的罪恶。【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C.“小说情节上节奏紧凑”“监视哨兵上岗的剑拔弩张”分析不当。小说第五至七段对松鼠以及晨曦中松树香味、水流声响的描写,起到了舒缓紧张情节和调节氛围的作用;从哨兵“显得很困乏,打着哈欠”、罗伯特·乔丹“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等表现来看,监视哨兵上岗时也并非剑拔弩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①首先,由原文“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决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可知,罗伯特·乔丹被身边美好的景物感染,觉得伏击不会发生,再结合前文“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孤独”可知,此时他的内心是孤独而平静的。②其次,由原文“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砰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可知,他从平静中迅速抽离,意识到自己应该履行责任,此时他的内心是果断坚决的。③接着,由原文“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觉得有槽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可知,开枪前,他呼吸紧迫,内心紧张,最终他对准哨兵胸腔的中央,扣动扳机,完成射击。由此可见,开枪前后,他的内心由紧张转为镇定。④最后,罗伯特·乔丹射击结束后观察中弹哨兵,又将目光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寻找另一个哨兵的身影,防备任务失败,这些举动体现出其开枪后的警觉,防备任务失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①分析人物对主题表达的作用结合文本二中的“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可知,题干实际上要求分析文本一塑造了怎样的哨兵形象,又通过这一形象揭示了哪些主题。文本一出现了两个哨兵形象,也就是“冰山原则”中所谓具体可见的“八分之一”,根据罗伯特·乔丹所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困住这些法西斯分子”以及哨兵分别被击毙的结局来看,作为法西斯士兵,哨兵最终被反法西斯的战士击毙,体现了正义必胜的主题。②文本一还对其中一个哨兵进行了细致刻画,通过“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吞吞地走到桥的这一端”“他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等内容,写出了哨兵动作、神态上显示出来的疲倦,以及被击毙时的吃惊痛苦,展现出哨兵普通、平凡的一面。③综合来看,哨兵既是法西斯士兵,又是平凡的普通人,其复杂形象的形成与战争脱不开关系,作者借此展现了隐藏的“八分之七”,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以及战争和法西斯的罪恶。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

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节度,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B.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C.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D.

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余/光者盖亦有年矣/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旦”在文中是“一时、突然”之意,与《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中的“一旦”意思相同。B.

“相与”在文中是“一起”的意思,与《过秦论》“相与为一”中的“相与”意思相同。C.

“被”是“覆盖、施加”之意,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的“被”意思不同。D.

“望”的意思是“希望、愿望”,与《送东阳马生序》“德隆望尊”的“望”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从古到今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B.

文章列举苏季子和朱买臣的事例,说明士人在不通达时,会被人欺侮、看不起。C.

大丞相魏国公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中年高中科举,士人们都想仰望他的风采。D.

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对魏国公的敬仰之情。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2)尝以武康节度,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答案】10.B

11.D

12.C

13.

(1)大概士人在不得志时,在乡里的处境艰难窘迫,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孩子,都能够轻视欺侮他。(2)(魏国公)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自公少时”,介宾短语作状语,位于句首,单独成句,排除AC;“已擢高科”,“高科”作“擢”的宾语,其后断开;“登显仕”,“显仕”作“登”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可是突然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突然不能保有了。B.正确。句意:一齐并肩接踵。/互相援助,成为一体。C.正确。“被”,覆盖,施加。/介词,表被动。句意: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D.“意思相同”错误。“望”,希望,愿望。/名词,名望。句意: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德行高,声望大。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C.“家境贫寒,中年高中科举”错。先祖世代,都是当时有名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科举高榜,当了大官。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穷”,不得志;“困厄”,艰难窘迫;“易”,轻视。(2)“治”,治理;“作”,修建;“作‘昼锦’之堂于后圃”,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大概士人在不得志时,在乡里的处境艰难困窘,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孩子,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驿二首(其一)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大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转夕晖”之“转”字精妙到位: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下句诗人凝望“孤云”沉思之“静”。B.

“元无异”“半已非”反差巨大,揭露出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的赤子胸怀。C.

“满地芦花”见证了诗人容颜变老,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之情、飘离之苦。D.

尾联与诗人《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的坚强决心。15.

这首诗中的“燕子”和“啼鹃”化用了典故。请分别指明其出处并分析其中一个典故在诗中的作用。【答案】14.C

15.

燕子:引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句(答“王谢堂前燕”或“旧时王谢堂前燕”均可)。啼鹃:化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答“杜鹃啼血”或“望帝啼鹃”均可)燕子作用:使语句含蓄凝练,含蓄委婉地写出国破家亡、百姓无处安顿的客观现实,也抒发了诗人忠君爱民的情怀,以及面对现实的痛苦悲凉之情。啼鹃作用:使语句凝练、形象,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同情百姓的情怀、国破家亡的痛苦、忠君怀乡的情感。(作用任选其一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之情”错。“满地芦花”是说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这些芦花如哀鸿遍野,他们和诗人一样,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氛围并不祥和,诗人内心也并不宁静。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特别化用了“王谢堂前燕”和“杜鹃啼血”两个典故。指明“燕子”和“啼鹃”化用的典故的出处。由“旧家燕子”可联想到教材中刘禹锡《乌衣巷》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由“啼鹃”可联想到教材中学过的“杜鹃啼血”或“望帝啼鹃”的典故。诗歌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往往会借典故暗示,委婉道出诗人的心声,也可使语言更加精练、典雅。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旧家燕子”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零苦。语句含蓄凝练,含蓄委婉地写出国破家亡、百姓无处安顿的客观现实,也抒发了诗人忠君爱民的情怀,以及面对现实的痛苦悲凉之情。尾联运用典故“杜鹃啼血”,以抒情作结。诗人被迫离开故土,自认为没有生还的可能,愿死后化为啼血的杜鹃鸟,飞回故土。语句凝练、形象,含蓄委婉地抒发了诗人同情百姓的情怀、国破家亡的痛苦、忠君怀乡的情感。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为突出阿房宫这一建筑的错综复杂,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于阿房宫中,就会迷失方向。(2)《蜀道难》中,李白化用五丁开山的传说,写出了古人开辟蜀道之艰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离骚》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明自己内心的美好,又表明了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无妨的坦然心态。【答案】

①.

高低冥迷

②.

不知西东

③.

地崩山摧壮士死

④.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⑤.

不吾知其亦已兮

⑥.

苟余情其信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冥”“摧”“钩”“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紧迫,任何人都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能懈怠、懒散。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不好,当地老百姓有自己的判断。这几天,有网友呼吁“抄一抄河南的作业”。应该说,各地省情、疫情不一,简单的横向对比并不可取,但一些做法的确值得借鉴。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疫,这是负责也是尽责,没有人会觉得

。虽然基层工作者没有像医护人员那样直面威胁,但在疫情面前同样也为人民群众拉起了一道安全屏障。疫情防治工作

,哪一环出了问题,整个局面就有可能

。从目前情况看,不好的现象还很多。比如,有的家里长辈对疫情防控不以为意,不戴口罩、不做防范,再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宣传不到位,防控跟不上……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都是基层治理的难点,也是疫情防治不容忽视的重点。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的用法有两处错误,请进行修改。【答案】17.

①多此一举

②环环相扣

③功亏一篑

18.

基层工作者虽然没有像医护人员那样直面威胁,但在疫情面前同样也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19.

比如,有的家里长辈对疫情防控不以为意,不戴口罩、不做防范;再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宣传不到位,防控跟不上等等。【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由“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疫,这是负责也是尽责,没有人会觉得”可知,此处是说这种行为不是多余的,由此可以想到“多此一举”等。“多此一举”:指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第二处,结合“哪一环出了问题”可知,此处说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连在一起的,由此可以想到“环环相扣”。“环环相扣”:一环扣一环,比喻若干事物之间密切相关。第三处,结合“哪一环出了问题,整个局面就有可能”可知,此处是说如果哪个环节出问题,会出现不好的结果,由此可以想到“功亏一篑”等词语。“功亏一篑”:“篑”:土筐,原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多用于比喻做一件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画线的句子的语病主要有:第一处,语序不当。“虽然”位置不当,前后两句的主语都是“基层工作者”,关联词“虽然”要放在主语之后,“没有”之前。第二处,搭配不当。“拉起”与“屏障”搭配不当,把“拉起”改为“筑起、修建”或把“屏障”改为“警戒线”“防护网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一处错误是“再比如”前要用分号,“比如”和“再比如”两句是并列关系,它们的内部已用了逗号,所以这两句中间要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