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心理、精神问题的相关护理_第1页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心理、精神问题的相关护理_第2页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心理、精神问题的相关护理_第3页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心理、精神问题的相关护理_第4页
第五章 老年人常见心理、精神问题的相关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老年人常见心理、精神问题的护理

学习目标1、掌握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综合征等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概念、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方法;掌握老年期痴呆、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2、熟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促进心理健康的措施、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要点。

学习目标3、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精神特点及与生理性衰老的关系;了解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期痴呆、血管性痴呆、老年抑郁症、老年疑病症等概念。内容安排第一节老年人心理特点及健康问题第二节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第三节常见精神问题与护理第一节老年人心理特点及健康问题一、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特点二、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一)离退休综合症(二)空巢综合症(三)高楼综合症一、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特点

(一)老年人的心理变化1、感知觉的变化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是属性的反映人的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种外部感觉有视、听、嗅、味和皮肤感觉(温觉、触觉、痛觉)5种内部感觉有运动、平衡、痛、体位等感觉

老年人感觉因增龄而减退1、感知觉的变化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的过程总是与以往经验相联系老年人的知觉由于既往经验的参与,使其比感觉衰退的慢而轻1、感知觉的变化注意力比年轻人迟钝,且较难持久粘滞和惰性现象(不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出去,容易耿耿于怀)将老年人注意力从个人圈子中转移出去,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不断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把注意力引向宽广的世界

2、记忆的变化记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对知、体验或操作过的事物的印象经过加工保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大脑是记忆的载体⑴记忆的生理性老化A.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初级记忆对于老年人刚听过或者看过、或者在脑子里可留有印象的事物记忆较好,是记忆减退较慢的一类记忆初级记忆随增龄基本上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很少次级记忆对已听过或看过一段时间的事物,经过编码储存在记忆仓库,以后需要加以提取的记忆,其减退程度大于初级记忆老年人记忆活动的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次级记忆方面⑴记忆的生理性老化B.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老年人对于与过去、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或有逻辑联系的内容记忆较好对生疏的或需要机械记忆或死记硬背的内容,则记忆较差⑵记忆的病理性老化由于疾病的影响而引起的记忆障碍,属于异常老化

多见于老年痴呆病人

在疾病早期不易区分,必须通过日常的仔细观察和定期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早期给予治疗2、记忆的变化老年记忆减退出现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轻有重,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如能指导老年人注意自我保健,坚持适当的脑力锻炼和记忆训练,并主动利用记忆方法,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有信心,就可以延缓记忆衰退3、智力的变化智力(intelligence)的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注意、记忆、想象、观察、实践操作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能力智力也会随年老而发生变化,但并非全部减退⑴智力的生理性老化流体智力(液态智力)指获得新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如知觉整合能力、近事记忆力、思维敏捷度及与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为明显⑴智力的生理性老化晶态智力晶态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有关,如词汇、理解力和常识等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或80岁以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较缓慢智力发展存在不平衡趋势,为老年人智力的发掘提供了理论依据智力的可塑性老年期智力减退并非是一成不变和不可逆转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理解、推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老年智力结构的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特点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如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就可延缓智力减退4、思维的变化是人的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人类通过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是高级的、理性的认知过程主要包括概括、类比、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⑴思维的生理性老化思维随着增龄出现衰退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老年人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⑵老年人思维弱化及障碍的表现形式思维迟钝、缺乏思维奔逸强制性思维逻辑障碍

老年期思维能力的弱化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重视对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励老年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其思维品质,以恢复和提高其良好的思维能力5、人格的变化人格是人与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与情绪反应的特征,也称个性气质气质的形成与遗传的生理素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的强弱、快慢、稳定性及指向性罗马医生公元2世纪将气质分为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乐于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多变,缺乏持久力的多血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的胆汁质安静、稳重、沉着,遇事三思而行,善于忍耐,反应迟缓,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较难转移的粘液质情绪体验深刻,善于察觉他人不易注意的细节,行为迟缓,意志薄弱,胆小孤僻的抑郁质不同气质老年人的特点多血质老年人常乐观开朗,诙谐好动,待人热情亲切,爱叙旧和唠叨胆汁质老年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容易激惹冲动,常过分自信,固执己见,身处逆境或满足不了主观要求时容易急躁,牢骚满腹,有时以致产生多疑和报复性行为粘液质老年人情绪稳定、心平气和,爱沉思、琢磨,易有保守倾向、冷漠和固执抑郁质老年人内心体验深刻,观察细致,但容易自卑、孤独胆怯,疑心病和依赖性加重5、人格的变化性格个人对客观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塑造出来的影响性格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因素不同性格老年人的特点老年人性格改变与原有的性格基础有关,也有认为是老年人自己过去性格的继续理智型的老年人往往豁达大度,顺应自身及周围的变化,凡事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意志型、独立型老年人有时过于自信,忙碌终日,常常会干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当遇到挫折,便会抱怨,容易产生失落感情绪型、内向型、依附型老年人易有抑郁倾向,自我封闭,形成孤独寂寞如何看待老年人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有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相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有相互不同的性格。

从社会意义上说,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作出显著成就;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它对事业成功与否有着明显的影响。

不同气质类型可以使性格的表现方式不同,如同样有助人为乐性格的老年人胆汁质者表现为热情、豪爽、快速、有力的助人方式多血质者能灵活机智地帮人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粘液质者不露声色、脚踏实地地给予支持抑郁质者仔细地发现对方的难处,给予细心的关怀

性格也可影响气质,如同样具有坚强意志性格的老年人胆汁质者可抑制急躁多血质者可使自己更为踏实粘液质者能鼓起勇气抑郁质者能减少消极情绪6、情绪和情感变化老年人的情绪控制力削弱,容易激发老年人的情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会发生偏爱和溺爱有些老年人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瞬息万变,稍不随意就老泪纵横,一经满足又破涕为笑有些老年人也会变得仁慈、和善和诙谐起来较多的老年人爱留恋往事,缅怀旧友和故人6、情绪和情感变化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与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绪有三种基本状态:心境是一种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有扩散到整个整个行为的特点激情是一种短暂、猛烈而具有爆发性质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极大应激是由一种出乎意料的紧张状况所引起的情绪变化老年人的意志有趋向两极化的倾向,这与原先的意志过程有关原来刚强的老年人,变得格外自信和固执。在实施目的时,其行为难以调整,甚至不合时宜原来懦弱的老年人,变得更加缺乏自信,主动性进取性减弱,常感叹体力和精力不如往日有些老年人精力充沛,年逾花甲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年近古稀,还在科研岗位攀登科学高峰或在教育岗位著书立说老年人的行为与年轻时相比,显得刻板而拘谨,缓慢而一丝不苟,实用性和经验性有余而创新性不足外因内因

(二)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营养状况疾病家庭关系临近死亡(三)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一、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二、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三、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四、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二、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一)离退休综合征(Retiredsyndrome)指老年人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故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行为的一种适应性心理障碍。原因?1、心理准备不足2、生活境况落差大3、社会支持系统缺乏4、个性因素影响主要表现1、焦虑2、抑郁3、价值感丧失4、躯体不适一、老年期痴呆(dementiaintheelderly)定义: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类别: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MD)多见,占70~80%(一)相关概念

痴呆(dementia):指脑功能减退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障碍综合症,表现为智力和认知功能的减退行为以及人格的改变等,可伴随有精神行为及运动功能症状,损害必须达到影响患者的职业、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基本特征:1、在原有水平基础上获得性的认知减退;2、进行性和不可逆的病程超过6个月;3、没有意识障碍。至少有两项认知领域损害P75(二)阿尔茨海默病(Alzemimerdisease)定义:一组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起步于老年期或老年前期,起病多隐匿,病情逐渐进展且不可逆转,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认知功能的障碍。病因:高龄、遗传因素、神经生化改变、铝的蓄积、其他因素1、完全不能学习和回忆新信息2、注意力不集中3、定向力进一步丧失,出现五失4、日常生活能力下降5、人格进一步改变6、行为紊乱7、不能独立生活,最苦难期,病后2~10年护理评估身体状况:1、起病隐匿,病程5年以上,甚至长达7~11年,注意和血管性痴呆区别2、疾病分期第一期(遗忘期,即早期)第二期(混乱期,即中期)第三期(极度痴呆期,即末期)1、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卧床、大小便失禁2、智能完全丧失3、处于植物人状态4、因各种并发症死亡,病后8~12年1、首发症状记忆减退2、语言能力下降3、定向力障碍,空间定向不良,易迷路4、抽象思维和判断能力受损5、情绪不稳,情感幼稚6、认知能力障碍,人格改变7、能保持日常自理,病程1~3年1、完全不能学习和回忆新信息2、注意力不集中3、定向力进一步丧失,出现5失4、日常生活能力下降5、人格进一步改变6、行为紊乱7、不能独立生活,最苦难期,病后2~10年嘿,老头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2、心理测验心理-社会状况:1、心理方面:不愿出门,常感孤独、寂寞、羞愧、抑郁、厌世,甚至有自杀行为2、社会方面:人格障碍,自理缺陷,家人冷落护理诊断1、记忆功能受损2、自理缺陷3、语言沟通障碍4、睡眠形态紊乱5、社交障碍6、照顾者角色紧张1、做好生活护理良好的沟通是前提2、认知、思维障碍者的护理3、用药护理4、安全护理5、心理护理(1)全程陪伴(2)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3)尽量减少镇静用药(4)药品管理(1)提供相对安全固定的生活

环境(2)佩戴标志(3)防意外发生(1)维护老年人自尊(2)照顾者的支持指导(3)鼓励老年人参加活动护理措施知识链接—黄手环行动

“黄手环”是2012年9月央视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发起的一项防止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也称老年痴呆)的老人走失的爱心行动。为患病老人佩戴上黄手环,并在其中附上老人的姓名、家址、亲人联系方式等,以便他人发现后报警或者送回,这在发达国家已是行之有效的救助常识。“黄手环”还可作为病人的特别标识,容易引起路人关切,最终能帮助老人早日回家。

健康教育(1)及早发现(2)早期预防

(三)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定义:是指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循环障碍后引发的脑功能降低,以痴呆为主要临床病症的一组疾病。AD

VD性别女性多见男性多见起病隐匿发病较急,常有高血压病程病情缓慢,进行性发展呈波动或阶梯恶化自觉症状少常见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认知功能全面性痴呆,人格崩溃斑片状损害,人格相对保留伴随症状精神行为异常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CT或MRI脑萎缩脑梗死或出血灶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要点

二、老年期抑郁症

(depressivedisorderintheelderly)病因:遗传因素大脑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生化代谢异常心理-社会因素人格特征以持久(至少2周)的情绪低落或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又称情感障碍。女性、老年人为易感人群。发生于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称为老年抑郁症。诊断要点躯体不适或精神刺激是诱因反复发作者,缓解时精神正常假性躯体不适临床上持久的抑郁心境、情绪低落为主,意志活动减退1、精神症状情感障碍、认知动能障碍、自杀企图2、躯体症状头痛、心悸、睡眠障碍等3、其他症状幻觉幻听、被害妄想等精分症状护理评估护理诊断1、个人应对无效2、情境性自尊低下3、思维过程紊乱4、睡眠形态紊乱5、有自伤、自杀的危险6、生活自理缺陷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合理休息和睡眠、饮食护理2、严防自杀3、用药护理4、心理护理阻断负向思考、鼓励病人表达想法、学习新的应对技巧(1)及时发现自杀征兆(2)环境布置(3)专人守护(4)工具及药物管理健康教育1、介绍抑郁症的有关知识2、指导老人、家庭应对技巧3、日常生活指导三、老年期疑病症(hypochondriasis)

疑病症是疑病性神经官能症的简称,是以患者一心想着自己身体健康,担心某些器官患有其想象的难以治愈的疾病为特征的神经官能症。病因:1、人格特征2、早期经历3、环境中某些刺激1、了解既往史、家庭史及老人近期生活状况。2、身体状况:(1)心理障碍(无器质性疾病,老人也说不清自己哪里不舒服,或者会描绘得很严重)(2)疼痛:疼痛性质大多描述不清楚,头疼、腰疼、全身痛等(3)躯体症状:分布范围广,涉及多部位,他人越解释疑病就越严重护理评估1、精神困扰2、舒适的改变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矫正患者的不良思维方式充分理解耐心解释支持疗法行为疗法第三节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定义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两层意义:1、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正常。2、能积极调整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变化。三、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则(一)适应原则

让老人主动积极的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及社会环境变化(二)系统原则

人与他人、与社会及自然是一个整体,容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构建和谐的家庭亲情网、社会人际交往网,多层次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系统内外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认知正常最基本的心理条件,首要标准。行为正常情绪稳定人格健全关系和谐环境适应

心理健康“三良好”:

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三)身体统一原则

身心是一个整体,积极健康的身心统一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四)发展原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发展,老人的身心不是静止不变的,也要动态的发展才有利于身心健康总结:五原则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潇洒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疾病、恩怨四个拥有:拥有老伴、老本、老窝、老友五个要:要掉、要俏、要笑、要跳、要聊四、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一)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观、生死观(1)树立正确的衰老观(2)树立正确的疾病观(3)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二)教会老年人学会心理调适的方法(1)培养广泛兴趣爱好(2)培养良好生活习惯(3)坚持适量运动(三)指导老年人做好离退休的心理准备1、正确看待离退休2、为退休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实现“平稳过度”3、为退休做好行动上的准备4、避免因退休而产生的消极不良情绪(1)正确看待离退休问题(2)保持乐观豁达(四)协助老年人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1、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少年夫妻老年伴”要互相理解、照顾、宽容、交流,共同构建幸福美满的老年生活。2、促进老年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沟通

尽量与子女住在一起,相互照顾,五条件住一起的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多于老人交流。(五)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1、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3、坚持学习适量用脑4、参与活动,增进交流(六)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1、建立或完善社区服务网络2、增加老年人文化娱乐场所3、建立社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4、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为老服务机构5、大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6、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维护老年人权益(七)为老年人开设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服务(1)树立尊老敬老社会风尚(2)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3)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及精神问题的护理,为了更好的体现知识逻辑性,本章将第一节老年人心理特点及健康问题和第三节常见精神问题与护理纳到一起讲述,最后讲第二节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通过本章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常见心理问题及精神问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作业—病例分析

张某,男,72岁,既往从未有过脑卒发作。近2年来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起初表现为新近发生的事容易遗忘,如经常失落物品,经常找不到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