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思想与社会和谐-课件_第1页
民生思想与社会和谐-课件_第2页
民生思想与社会和谐-课件_第3页
民生思想与社会和谐-课件_第4页
民生思想与社会和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生思想﹒社会和谐民生思想﹒社会和谐1壹民生之“根”:民生思想壹民生之“根”:民生思想2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②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强调统治者要爱惜民力。③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给农民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④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⑥墨子:代表平民利益,主张“兼爱、非攻”。⑦庄子: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现象。⑧董仲舒:“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阐述“天人感应”理论。⑨黄宗羲:君害论、公天下论、“工商皆本”论、“公其是非于学校”说。基础过关中国古代第一部分民生之“根”:民生思想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基础过关中第3①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②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③启蒙运动: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成立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个人的权利。基础过关东西方近代第一部分民生之“根”:民生思想①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4

明清之际儒家赋予传统民本思想以新内容。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对君主集权和君主专制提出猛烈的批判,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的政治权利。第一部分民生之“根”:民生思想明清之际儒家赋予传统民本思想以新内容。黄宗羲顾5黄宗羲思想的独到之处材料1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仁……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原君》重点探究1君害论①抨击君主制把天下当作自己的私产;②主张以“天下”作为根本的价值出发点,“天下”指“万民”;③从一姓王朝的兴灭转变到天下万民的忧乐;超越了以往儒者的政策批评,涉及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问题第一部分民生之“根”:民生思想黄宗羲思想的独到之处材料1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6黄宗羲思想的独到之处重点探究1材料2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公天下论①批评封建专制政治“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

②要求承认“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合理性。政治制度要以人民为服务主体,不要压抑和限制人民对实际利益的追求。第一部分民生之“根”:民生思想黄宗羲思想的独到之处重点探究1材料2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7运用经济学思维解读新民生主义材料3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简称为“涨价归公”。——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重点探究2解读①土地所有制实行双轨制,即国有化、私有化并存;②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一旦成交,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归于新主;③地价需经专门审定核实,分等划价,此价具有法津公证的性质。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第一部分民生之“根”:民生思想——浪漫的土地国有之路运用经济学思维解读新民生主义材料3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8运用经济学思维解读新民生主义材料4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1924年演讲稿重点探究2解读①“节制私人资本”实际是要求国家以政权的力量参与经济活动,干预私人资本的生产和分配。②欧洲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所以社会主义运动应运而生,所以提出了“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主张。节制资本第一部分民生之“根”:民生思想——中华大地上原始的混合所有制模式运用经济学思维解读新民生主义材料4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9贰民生之“行”:民生实践贰民生之“行”:民生实践10基础过关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1922年,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包括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B30年代,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保障了红色政权的存在;抗战时期实行“双减双交”,提高了农民的抗日和生产积极性;1947年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部分民生之“行”:民生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基础过关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民生之“行”:民生实践中11基础过关

②新中国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的探索:

A建国初,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B中共八大上提出的正确方针、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的实行。C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E中共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的目标是要全面实现小康。F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实践第二部分民生之“行”:民生实践基础过关②新中国为解决民生问题进行的探索:中国共产12基础过关①美国: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救济工作,通过立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②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保障。③苏联(俄):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的工资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其他国家第二部分民生之“行”:民生实践基础过关①美国: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加强社会救济工作13中共新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对比简表重点探究中外著名的民生实践举例时期内容性质作用国共十年对峙依靠、联合、限制、保护、消灭变封建私有为农民私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生活有保障,提高反“围剿”的积极性抗日战争“双减双交”有限制的封建私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抗日的积极性解放战争耕者有其田变封建私有为农民私有大大提高生产和参与解放战争的积极性,巩固了解放区中共新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对比简表重点探究中外著名的民生实践14中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土地政策对比简表重点探究中外著名的民生实践举例步骤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一些领导人指导思想的错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公有为前提,改变经营方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土地政策对比简表重点探究中外著名的15材料6瑞典的国家福利体系重点探究中外著名的民生实践举例养老金:由普遍养老金和附加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普遍养老金每人每年约为24100瑞典克朗。附加养老金金额以其一生收入的多少和纳税情况评算父母保险及儿童护理: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婴儿的母亲也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满16周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医疗保险:瑞典公民都享受公费医疗,超出规定金额部分还可再享受50%~90%补贴失业补贴:瑞典失业者都可以领取失业救济,金额为原工资75%材料5:

罗斯福新政为解决民生问题采取举措:A通过《农业调整法》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政府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保证农民的利益;B制定工业复兴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C推行“以工代赈”,兴力救济和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D保护劳工权利,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E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材料6瑞典的国家福利体系重点探究中外著名的民生实践举例养16第二部分民生之“行”:民生实践各国都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无不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政治智慧。升华点题第二部分民生之“行”:民生实践各国都对民生问题进行了探索17参民生之“鉴”:忽视民生参民生之“鉴”:忽视民生18基础过关1.中国古代:很多朝代后期,统治残暴,赋税徭役兵役沉重,加之实行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因此土地兼并的问题一直存在,恶化了农民的生存环境。2.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方面“左”倾错误的推行,生产遭到破坏,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具体表现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世界近代史:两次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工人阶级生活困苦,阶级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近代对来的科技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第三部分民生之“鉴”:忽视民生基础过关1.中国古代:很多朝代后期,统治残暴,赋税徭役兵役沉19基础过关4.苏俄(联)时期: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忽略民生:余粮收集制和实物配给制的实行,严重的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引发经济、政治危机。②斯大林模式忽略民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积极性受挫。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分强调工业积累,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等。第三部分民生之“鉴”:忽视民生基础过关4.苏俄(联)时期:第三部分民生之“鉴”:忽视民生20民生问题的启示材料7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重点探究两则材料反映什么问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材料8苏联人排队买面包第三部分民生之“鉴”:忽视民生民生问题的启示材料7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21问题:苏联人民物质生活匮乏,民生问题严重。启示:①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③满足国民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④重视改善民生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第三部分民生之“鉴”:忽视民生问题:苏联人民物质生活匮乏,民生问题严重。启示:①民生问题关22肆民生之“果”:和谐社会肆民生之“果”:和谐社会23第四部分民生之“果”:和谐社会根据材料7,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未来民生问题的发展方向?材料9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部署。——摘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第四部分民生之“果”:和谐社会根据材料7,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4①良好的教育;②稳定的就业;③公正的分配;④安全的社会保障;⑤健康的环境;⑥自由的发展空间;⑦民主的政治;⑧文明的法制;⑨个人的尊严与体面。第四部分民生之“果”:和谐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①良好的教育;②稳定的就业;③公正的分配;④安全的社会保障;25思考题材料10:儒家的民本思想历来受到高度推崇,一些学者认为它包含民主性精华,可以在当前的民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还有一部分学者指出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把民众视为巩固君主统治的工具性之本、而不是自身具有尊严价值的目的性之本,因此与现代民主观念存在着根本差异。问题:评论材料中关于民本思想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思考题材料10:儒家的民本思想历来受到高度推崇,一些学者认为26材料一

十六世纪后期,伴随西洋传教士来华,西方医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较早介绍到中国的解刨学、生理学著作有《泰西人身说概》等。关于人体构造,《说概》中阐述说,造物主对各器官的内部构造巧为安排,以达成人类“致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