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课件_第1页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课件_第2页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课件_第3页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课件_第4页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其预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

及其预防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食品教研室李颖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

及其预防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食品教研食品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昆虫蛆生产、生活和环境:农药、兽药、有毒金属二恶英、多环芳烃、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贮存掺假、制假多环芳烃杂环胺丙烯酰胺三氯丙醇放射性杂物细菌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食品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微生物生产、生活和环境(一)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分类1天然材料:竹子、布、木头、纸等2搪瓷、陶瓷、金属容器、玻璃制品等3高分子化合物:树脂合成塑料、橡胶、化学纤维(一)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分类1天然材料:(一)塑料的卫生塑料是由大量小分子的单体通过共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以高分子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助剂,在一定条件下塑化而成。(一)塑料的卫生1.塑料的种类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可以塑制成型,冷却后固化保持其形状。这种过程能反复进行,即可反复塑制。热塑性塑料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酯等。1.塑料的种类热塑性塑料——加热时可以塑制成型,冷却后固化热固性塑料——加热时可塑制成一定形状,一旦定型后即成为最终产品,再次加热时也不会软化,温度升高则会引起它的分解破坏,即不能反复塑制。

热固性塑料的主要有酚醛塑料、脲醛塑料、密胺塑料等。热固性塑料——加热时可塑制成一定形状,一旦定型后即成为最终产

2.塑料的卫生问题

(1)塑料的阻隔性强,增加了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的机会;(2)塑料中含有的一些低分子化合物,包括:未参与聚合的游离单体、聚合不充分的低聚合度化合物、低分子分解产物,可能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3)塑料中添加的有些助剂可向食品中迁移,因而对人体可能具有毒害作用。6

2.塑料的卫生问题

(1)塑料的阻隔性强,增加了食品被微生低密度聚乙烯制成的容器盛放食用油油脂带有蜡味低分子量的聚乙烯溶出氯乙烯单体可与DNA结合引起肝血管肉瘤,并可产生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骨骼和肝脏。

低密度聚乙烯制成的容器油脂带有蜡味低分子量的聚乙烯溶出氯乙烯苯乙烯可抑制动物的繁殖能力,使肝脏、肾脏的重量减轻;苯可使白细胞和红细胞减少;甲苯、乙苯、异丙苯对神经系统有毒性;乙苯可使肝脏和肾脏呈现轻微的病变;异丙苯可使肝脏的重量减轻。用聚苯乙烯塑料容器液体食物等可产生异味。聚苯乙烯苯乙烯单体、苯、甲苯、乙苯、异丙苯苯乙烯可抑制动物的繁殖能力,聚苯乙烯苯乙烯单体、苯、甲苯、乙

(3)塑料中添加的有些助剂可向食品中迁移,因而对人体可能具有毒害作用。

塑料中使用的助剂有增塑剂、稳定剂、爽滑开口剂、着色剂、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抗静电剂、填充料等。(3)塑料中添加的有些助剂可向食品中迁移,因而对人体可能添加剂残留物毒性作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雌性激素的特征和抗雄性激素的生物效应增塑剂己二酸二己酯[DEHA]致癌作用稳定剂硬脂酸铅、钡和镉积蓄性中毒催化剂三氧化二锑或醋酸锑锑积蓄性毒性添加剂残留物毒性作用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雌性激素的特征和抗(4)印刷油墨和胶粘剂中存在有害物质

油墨含有铅、镉、汞、铬等重金属。一些生产企业却用二甲苯、异丙醇、丁酮等稀释油墨。胶粘剂中含有甲苯二胺。这些有害物质可向食品中迁移。(5)含氯塑料在加热和作为垃圾焚烧时会产生二恶英(4)印刷油墨和胶粘剂中存在有害物质油墨含有铅、镉、汞、(二)橡胶的卫生其毒性来源于橡胶基料中的单体和添加的助剂橡胶基料天然橡胶合成橡胶

12(二)橡胶的卫生其毒性来源于橡胶基料中的单体和添加的助剂橡胶天然橡胶基料:乳胶烟胶片风干胶片白皱片褐皱片杂质较多,质量较差经过烟熏,可能含有多环芳烃天然橡胶基料:乳胶烟胶片风干胶片白皱片褐皱片杂质较多,质量较硅橡胶:丁橡胶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被广泛用来制作食品用橡胶制品,但异戊二烯、异丁二烯、乙烯、丙烯都有麻醉作用苯乙烯单体有毒,但聚合物本身无毒,也可用来制作食品用橡胶制品。局部接触二氯-1,3-丁二烯单体有致癌作用,故不得用来制作食品用橡胶制品。丙烯腈单体有毒。氯丁橡胶:合成橡胶:聚二甲基硅烷,化学性质稳定,毒性较小,可用于食品工业硅橡胶:丁橡胶乙丙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被广泛用来制作食橡胶助剂卫生问题1.硫化促进剂乌洛托品(促进剂H)在加温时可分解出甲醛2.乙撑硫脲有致癌性,二苯胍则对肝脏和肾脏有毒性3.芳香胺类防老化剂苯基β-萘胺(防老化剂D)中含有β-萘胺,可引起膀胱癌,N,N-二苯基对苯二胺在体内经代谢也可转化为β-萘胺4.橡胶制品常用的填充剂炭黑则含有较多的B(a)P橡胶助剂卫生问题1.硫化促进剂乌洛托品(促进剂H)在加温(三)涂料的卫生1.非高温成膜涂料中含有氯乙烯单体,成膜后仍可能有氯乙烯的残留。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质量(含有未完全聚合的单体)、与固化剂的配比、固化度、未固化物质(包括助剂)向食品的迁移过氯乙烯树脂游离酚、甲醛可向食品中迁移。漆酚涂料16(三)涂料的卫生1.非高温成膜涂料中含有氯乙烯单体,成膜后仍2.高温固化成膜涂料

常用的有环氧酚醛涂料、水基改性环氧涂料、有机硅防粘涂料和有机氟涂料。

1.环氧酚醛涂料:游离酚和甲醛等未聚合的单体和低分子聚合物。

2.水基改性环氧涂料:环氧酚醛树脂,游离酚和甲醛。

3.有机硅防粘涂料:比较安全的食品容器内壁防粘涂料。

4.有机氟涂料:以聚四氟乙烯最为常用。聚四氟乙烯在280℃时会发生裂解,产生挥发性很强的有毒氟化物,所以使用时温度不得超过250℃。2.高温固化成膜涂料常用的有环氧酚醛涂料、水基

1.原料的卫生:

所用的塑料薄膜、铝箔、纸、粘合剂等原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标准。聚胺酯型粘合剂含有的中间体甲苯二异氰酸酯可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水解,产生致癌物甲苯二胺。

(四)复合包装材料的卫生:1.原料的卫生:(四)复合包装材料的卫生:2.复合食品包装袋的卫生1).各层之间因粘合不牢固而发生剥离,出现裂纹、孔隙,均可能使食品受到污染;2).彩色油墨印刷在包装材料的接触食品面,对食品造成污染;3).复合时,油墨和粘合剂中的溶剂未充分干燥即粘合,残留的溶剂向食品迁移。2.复合食品包装袋的卫生(五)卫生管理1.生产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所用的原材料和助剂必须是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品种,产品应当便于清洗和消毒。2.生产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必须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其他有关的卫生标准,并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和销售。在生产、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应防止受到污染。3.利用新原材料生产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及用卫生标准规定的原材料生产新的品种,在投产前必须提供产品卫生评价所需的资料和样品,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报请审批,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投产。原料生产20(五)卫生管理1.生产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所用的原材料和助剂必4.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按规定的配方和工艺生产,如需更改配方中原料的品种,应经批准方可生产。建立健全产品卫生质量检验制度,产品必须有清晰完整的生产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标识和产品卫生质量合格证。5.不得用酚醛树脂生产直接接触食品的容器、包装材料、管道、运送带;油墨、颜料不得印刷在食品包装材料的接触食品面,复合食品包装袋应在两层薄膜之间印刷,待油墨和粘合剂中的溶剂干燥后再粘合,防止向食品迁移;不得用工业级石蜡。生产工艺生产4.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质量标准,按规定的配方和工艺生产,6.销售单位在采购时要索取检验合格证或检验证书,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产品不得销售。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使用不符合标准的产品。7.应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并根据需要采取样品进行检验。对违反管理办法者,应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8.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应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6年8月1日起实施的《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包装材料实施检验监管工作管理规定》管理。销售监督进出口6.销售单位在采购时要索取检验合格证或检验证书,凡不符合卫生第三节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FoodPhysicalContaminant andcontrol23第三节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23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将物理性污染物分为两类:1.杂物(foreignmaterial)2.放射性污染物(radioactivecontaminant)。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将物理性污染物分为两类:一、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1污染来源1)食品生产动物宰杀时污染2)食品储存苍蝇、昆虫尸体,鼠粪便污染3)食品运输车辆工具遮盖物4)意外个人物品5)掺杂使假粮食中沙石、肉中注水、奶粉中加糖、牛尿、三聚氰胺25一、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预防1污染来源252预防1)GMP(良好生产规范)2)改进工艺3)制订食品卫生标准4)打击参杂使假《食品安全法》2预防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及其预防27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27(一)放射性核素的概述核素(nuclein)是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或原子核。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者称为同位素(isotope)。能放出射线的核素叫做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或放射性同位素。(一)放射性核素的概述核素(nuclein)是具有确定质子数

放射性核素释放射线的现象称作核素的衰变(decay)或蜕变,衰变是一种原子核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特定能态核素的核数目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作该核素的半衰期。

209Bi(铋)的半衰期长达2.7×1017年135Cs(铯)的半衰期只有2.8×10-10s。从安全角度出发应关注半衰期长的放射性核素对食品的污染。

29放射性核素释放射线的现象称作核素的衰变(decay)或蜕放射性核素释放出能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称作电离辐射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质量大且带电荷多,但穿透物质的能力弱,射程也短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与α射线相比它有较大的穿透力,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使活组织受到损伤,γ射线与X射线类似,也是由看不见的光子组成的。放射性核素释放出能使物质发生电离的射线称作电离辐射α射线是由2006年11月1日,俄前特工人员利特维年科食用含210Po(钋)食物,中毒身亡

放射线造成的疾病称做急性辐射症候群,放射线会破坏細胞的DNA,造成細胞死亡;而且会破坏細胞结构,产生过量过氧化物,也就是「自由基」,自由基性又会破坏細胞,兩股力量更加速細胞死亡。2006年11月1日,俄前特工人员利特维年科食用含210Po1.吸收剂量:

单位质量的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电离辐射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absorbeddose),单位是戈瑞(gray,Gy)。1kg的被照射物质(组织等)吸收了1焦耳(J)的能量为1戈瑞。2.剂量当量:

在被研究的组织中,某点处的吸收剂量(D)、品质因素(Q)和其他修正因数(N)的乘积称为剂量当量(doseequivalent)

吸收剂量是电离辐射给予物质单位质量的能量,是辐射作用于物质引起各种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量,由于辐射类型不同,同一物质吸收相同的剂量,引起的变化却不等同。辐射因子品质与辐射引起的电离密度有关321.吸收剂量:323.放射性活度:

在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发生核跃迁(衰变)的数目,叫做放射性活度(radiationactivity),也叫做放射性强度4.照射量:

在单位质量的空气中释放出的全部电子(包括正、负电子)被空气所阻止时,在空气中所产生离子的总电荷值,叫做照射量(exposuredose)3.放射性活度:(二)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offood)

1.

分类:天然放射性核素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宇宙射线的粒子与大气中的

物质相互作用下产生,主要有14C,3H

另一类是地球形成时就已存在的核素和它们的衰变产物,如238U,235U(铀),232Th(钍)三个反射系和40K,87Rb(87铷)34(二)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of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食品天然放射性本底:

是指自然界本身固有的,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电离辐射水平。它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和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本底取决于天然放射性污染的机会规律和生物富集作用。

不同地区环境放射性本底值不同不同动植物及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对放射性物质亲和力不同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食品天然放射性本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3.

存在于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40K

半衰期1.28×109

食品中40K的含量坚果类>叶菜类豆类>肉类>谷类、奶类因为40K在钾的总含量中的百分组成是恒定的(为0.0019%)换算为放射性时,一克钾含有0.8×10-9居里的40K,每天随食品进入人体的钾2-3克,即为1.6–2.4×10-9居里的天然放射性在评价食品是否受人工放射性污染时40K是一个重要参考数据。36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3.

存在于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

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

Hf=1.6×103

年,在体内与Ca代谢类似,体内蓄积于骨骼中,粪便排出。属极毒性放射性核素来源:75%谷类蔬菜、动物食品,但分布不均210Po

210Po的母体为238U,自然环境中的210Po和210Pb处于平衡状态,广泛存在于植物和一些海产品中,210Po半衰期138.4天,210Pb半衰期22年.动物骨骼和肝肾组织的210Po含量高于肌肉.来源:动物内脏>绿叶蔬菜>谷物>根菜类>奶食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226RaHf=1.6×103年(三)放射性核素污染及其向食品中的转移

食品中的放射性污染:指食品吸附或吸收外来的(人为的)放射性核素,使其放射性高于自然本底称食品的放射性污染。来源:核爆炸、核废物的排放及意外事故。38(三)放射性核素污染及其向食品中的转移食品中的放射性1986年4月26日

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原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死亡31人,203人得放射病;从危险区撤出13.5万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

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专家们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后果将延续一百年。1986年4月26日

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原苏联官2.人为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核素(1).

131I

Hf8天.核爆炸中产生的主要裂变物进入消化道可完全被吸收,浓集于甲状腺内。诱发甲状腺瘤,并可通过母乳对婴儿产生危害.主要污染食品:奶,新鲜的蔬菜(2).90Sr(锶)Hf29年核爆炸中大量产生参与钙代谢,对骨骼有亲合力,排出缓慢终生危害,动物引起白血病,骨癌主要污染食品:奶制品,蔬菜水果、谷类和面制品。2.人为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核素(1).131IHf(3)137

Cs(铯)

Hf30年参与钾的代谢过程,体内无明显靶器官,分布广泛,尿排出,在食物中分布广泛。结构性污染:放射性核素参与机体代谢的核污染。(3)137Cs(铯)Hf30年

3.放射性核素向食品转移的途径(1)向水生生物内转移浓集作用:用浓集系数表示浓集作用大小

机体放射性浓度(Bq/Kg)浓集系数=——————————

水中放射性核素浓度(Bq/Kg)如137Cs在藻类的浓度可高于周围水域浓度的100~500倍

3.放射性核素向食品转移的途径如137Cs在藻类的浓(2)

向植物的转移吸收途径:植物表面渗透吸附,植物根部通过土壤吸收理论值土壤中90Sr/Ca=植物中90Sr/Ca比例实际土壤中90Sr/Ca<植物中90Sr/Ca比例

90锶(Bq/g钙)植物

90锶(Bq/g钙)土壤DF(差异系数)=差异系数也可以表明90锶与137铯在食物链个环节中的转移程度(2)

向植物的转移DF(差异系数)=差异系数也(3)

向动物和人体转移(3)

向动物和人体转移(四)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外照射内照射电离辐射β射线γ射线与X射线α射线β射线引起皮肤的损伤甚至导致皮肤癌。全身性损伤,引起多器官和组织的疾病核素在体内分布不均一,局部损害免疫功能抑制或增强生殖系统损伤全身各系统的致癌、致畸、致突变45(四)食品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人体外照射内照射电离辐射β射(五)控制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措施(1)

判定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量标准(2)

定期进行食品监测(3)

对污染源进行经常性卫生监督主要措施:(五)控制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措施(1)

判定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