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烂秧的原因与防治方法_第1页
水稻烂秧的原因与防治方法_第2页
水稻烂秧的原因与防治方法_第3页
水稻烂秧的原因与防治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稻烂秧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水稻烂秧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它会给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将介绍水稻烂秧的原因、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原因水稻烂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目前,一般认为病害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引起。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水稻烂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湿度:水稻烂秧病菌在高湿条件下容易繁殖,湿度过高会导致水分积聚在秧苗夹生处,促进病原体的生长繁殖。降雨量:降雨过多,秧苗埋在泥土中很长时间,也会造成秧苗夹生处的腐烂。土壤营养:土壤缺少氮、磷、钾等元素,或者这些元素的吸收失调,会使秧苗发育迟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腐烂。病原因素水稻烂秧的病原体以真菌为主,其中以纹枯菌、灰腐菌、褐腐菌和茎基腐病菌等为主要病原菌。这些菌都能在萎凋和腐败的植物组织上存活,并通过种子和生物体传播。栽培措施忽视栽培措施也是引起水稻烂秧的原因之一。例如,每年种植同一品种偏多、秧苗种植密度偏高、植株过于茂盛等都会导致光照不足、通风减弱、湿度增加等条件,从而加重病原菌的发展、繁殖。发病特点水稻烂秧的发病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症状水稻烂秧发病后,病害初期在秧苗第二或第三叶片处出现两条褐色、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的腐烂斑,向上渐次覆盖秧苗的上部。最后,秧苗的上部因叶片萎蔫而死亡,并在秧苗基部形成一段一圈或两圈宽的褐黑色腐烂区,被人们称作烂秧区,由此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果实的产量。发病初期,可取下第三叶轴部位的秧莖,将其剖开然后在霉菌形成的黄色部位看下有无霉丝,如发现霉丝,即可确定发病真菌。发病规律水稻烂秧的发病规律是:在气温高、湿度大、降雨多、地势低的秧田中,通常在秧苗出苗后1-3周出现,发病率较高,最高达15%。产量损失水稻烂秧严重损害了水稻的发育。如果烂秧区占据了秧苗的1/4以上,就会造成整株枯死,田间表现为单株蓝色光亮而且浅薄或肥大变软的烂秧球和局灶状枯死,株高变矮,鲜重和干重降低,同时也会损失很多的肥料成分。如果发展不及时使用防治药剂或者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大面积出现烂秧将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防治方法种植栽培种植多样化是预防水稻烂秧的重要措施。种植多个品种,能有效利用基因的优势互补,使实景有所区别,降低病害的传播和发病率。此外,还可以采用适宜的施肥措施,控制植株生长,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病害监测定期观察田间的病情,可以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也可以根据追踪监测的数据实施行动,精确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水平。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水稻烂秧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化学防治剂有甲基硫菌灵、金霉素、多菌灵、等等,这些药剂在水稻烂秧病的发病初期使用效果较好。但应注意,只有在发现烂秧初期及早进行防治,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化学防治剂多用于病情轻柿、预防病情等环节。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其代谢产物、生态环境等方法防治病害。目前,生物防治肥偏重于菌剂、细菌和天敌的使用,尤其是一些植物源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三棱菜杆菌等可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降低田间的病害发生率。治疗如果在田间观察到了水稻烂秧的病症,就需要立即采取一些治疗措施,例如:将烂秧区域切掉,防止继续传播;采用天然可分解的有机肥料,促进植株的健康成长;采用种子消毒技术,保证水稻种子面临更少的病害感染等等。结论水稻烂秧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水稻,提高水稻产量和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