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法是将连续体理想化为有限个单元集合而成,单元之间仅在有限个节点上相连接,亦即用有限个单元的集合来代替原来具有无限个自由度的连续体。
几个关键点:“分”:连续体离散技术
离散体(有限单元的集合)
无限个自由度
有限个自由度“合”: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并承受一定载荷,组成有限单元集合体,建立整个物体的平衡方程,实现对整体结构的综合分析。
由于有限单元的分割和节点配置比较灵活,有限元法可以适用于任意复杂的几何结构。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1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先将求解域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单元与单元只在节点相互连接;----即原始连续求解域用有限个单元的集合近似代替•
对每个单元选择一个简单的场函数近似表示真实场函数在其上的分布规律,该简单函数可由单元节点上物理量来表示--通常称为插值函数或位移函数•
基于问题的基本方程,建立单元节点的平衡方程(即单元刚度方程)•
借助于矩阵表示,把所有单元的刚度方程组合成整体的刚度方程,这是一组以节点物理量为未知量的线形方程组,引入边界条件求解该方程组即可。有限元法基本思想•先将求解域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单元2有限元法基本思想问题分析结构离散分片近似位移模式力学模型单元平衡网格划分整体平衡单元刚度问题求解总体刚度节点位移有限元法基本思想问题分析结构离散分片近似位移模式力学模型单元3网格划分有限元法的基础是用有限个单元体的集合来代替原有的连续体。因此首先要对弹性体进行必要的简化,再将弹性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体。单元之间通过单元节点相连接。由单元、结点、结点连线构成的集合称为网格。通常把平面问题划分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的网格,三维实体划分成4面体或6面体单元的网格。网格划分4课程要求学分/学时:1.5/20+12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教学目标:通过介绍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有限元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常用的几种单元,了解有限元方法在塑性加工等领域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结构设计、分析及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使用教材:谭继锦.汽车有限元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
胡于进,王璋奇.有限元分析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曾攀.有限元方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考试方法:笔试(60%)+大作业(40%)使用软件:Dynaform和Deform课程要求学分/学时:1.5/20+125二、塑性加工模拟分析方法塑性加工工艺模拟时采用的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解析法,主要包括主应力法(切块法)、滑移线法和上限法,它们都属于塑性力学中的经典解法;第二、实验/解析法,即实验与解析的综合方法,有相似理论法和视塑性法;第三、数值法,它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有限体积法、无网格法和边界元法,其中有限元法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二、塑性加工模拟分析方法塑性加工工艺模拟时采用的分析方法大6有限元法
(FiniteElementMethod)有限元法是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单元的组合体,这样的组合体能近似地模拟或逼近求解区域。由于单元能按各种不同的联结方式组合在一起,且单元本身又可以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因此可以模拟形状复杂的求解域,有限元法作为一种数值分析法的另一重要步骤是利用在每一单元内假设的近似函数来表示全求解域上待求的未知场函数。单元内的近似函数通常由未知场函数在单元各个结点上的数值以及插值函数表达。这样一来,一个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中,未知场函数的结点值就成为新的未知量,从而使一个连续的无限自由度问题变为离散的有限自由度问题。一经求解出这些未知量,就可以利用插值函数确定单元组合体上的场函数。显然,随着单元数目的增加,亦即单元尺寸的缩小,解的近似程度将不断改进,如果单元是满足收敛性要求的,其近似解最后将收敛于精确解。
有限元法
(FiniteElementMethod)有7边界元法
(BoundaryElementMethod)边界元法是一种继有限元法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数值方法,与有限元法不同,边界元法仅在定义域的边界划分单元,用满足控制方程的函数去逼近边界条件。所以边界元与有限元相比具有单元和未知数少、数据准备简单等优点,但边界元法解非线性问题时,遇到同非线性项相对应的区域积分,这种积分奇异点处的强烈的奇异性,使求解遇到困难。边界元法在塑性问题中应用还比较少。
边界元法
(BoundaryElementMethod)8有限差分方法
(FiniteDifferentialMethod)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有限差分法以泰勒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有限差分方法
(FiniteDifferentialMe9有限体积法
(FiniteVolumeMethod)其基本思路是:将计算区域划分为一系列不重复的控制体积,并使每个网格点周围有一个控制体积;将待解的微分方程对每一个控制体积积分,便得出一组离散方程。其中的未知数是网格点上的因变量的数值。为了求出控制体积的积分,必须假定值在网格点之间的变化规律,即假设值的分段的分布的分布剖面。有限体积法
(FiniteVolumeMethod)其10无网格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与有限元方法类似的数值方法。由于仅仅采用基于点的近似,而不需要节点的连接信息,无网格法不仅避免了繁琐的单元网格生成,而且提供了连续性好、形式灵活的场函数,具有前后处理简单、精度高等方面的优点。在处理裂纹扩展、多尺度分析、高速碰撞和具有大变形特征的工业成形问题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无网格法
(MeshlessMethod)无网格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与有限元方法类似的数值方法。由于仅11三、塑性加工中的有限元法概述有限元法与其它塑性加工模拟方法相比,功能最强、精度最高、解决问题的范围最广。它可以采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和不同类型的单元离散任意形状的变形体,适用于任意速度边界条件,可以方便地处理模具形状、工件与模具之间的摩擦、材料的硬化效应、速度敏感性以及温度等多种工艺因素对塑性加工过程的影响,能够模似整个金属成形过程的流动规律,获得变形过程任意时刻的力学信息和流动信息,如应力场、速度场、温度场以及预测缺陷的形成和扩展。三、塑性加工中的有限元法概述有限元法与其它塑性加工模拟方121.塑性有限元法的分类
塑性有限元法分为刚塑性有限元法(亦称流动型有限元法)和弹塑性有限元法(或固体型有限元法)。弹塑性有限元法同时考虑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弹性区域采用Hooke定律,塑性区采用Prantl-Reuss方程和Mises屈服准则,求解未知量是结点位移增量。弹塑性有限元法又分为小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和大变形有限元法。刚塑性有限元法不计弹性变形,采用Levy-Mises率方程和Mises屈服准则,求解未知量为结点位移速度。它通过在离散空间对速度的积分来解决几何非线性,因而解法相对简单,并且求解效率高,求解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1.塑性有限元法的分类塑性有限元法分为刚塑性有限元法(亦13塑性有限元常用软件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MARC、ABQUS板料成形专用软件:DANAFORM、SUPERFORM、AUTOFORM体积成形专用软件:DEFORM、FORGE塑性有限元常用软件通用有限元软件:141-4有限元法基本思想•
先将求解域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单元与单元只在节点相互连接;----即原始连续求解域用有限个单元的集合近似代替•
对每个单元选择一个简单的场函数近似表示真实场函数在其上的分布规律,该简单函数可由单元节点上物理量来表示--通常称为插值函数或位移函数•
基于问题的基本方程,建立单元节点的平衡方程(即单元刚度方程)•
借助于矩阵表示,把所有单元的刚度方程组合成整体的刚度方程,这是一组以节点物理量为未知量的线形方程组,引入边界条件求解该方程组即可。1-4有限元法基本思想•先将求解域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单15网格划分有限元法的基础是用有限个单元体的集合来代替原有的连续体。因此首先要对弹性体进行必要的简化,再将弹性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体。单元之间通过单元节点相连接。由单元、结点、结点连线构成的集合称为网格。通常把平面问题划分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单元的网格,三维实体划分成4面体或6面体单元的网格。网格划分161-7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内容有限元法的力学基础是弹性力学,而方程求解的原理是泛函极值原理,实现的方法是数值离散技术,最后的技术载体是有限元分析软件。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应包括:1、基本变量和力学方程(即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2、数学求解原理(即能量原理)3、离散结构和连续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实现(有限元分析步骤)4、有限元法的应用(即有限元法的工程问题研究)5、各种分析建模技巧及计算结果的评判6、学习典型分析软件的使用,初步掌握一种塑性有限元软件注意:会使用有限元软件不等于掌握了有限元分析工具1-7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内容有限元法的力学基础是弹性力学,而17思考题参考书目思考题:什么是有限元法?简述有限元法的基本思路。举例说明有限元法在塑性成形和焊接上的应用情况。思考题参考书目18第一章弹性力学简介
1-1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1-2应力的概念1-3位移及应变,几何方程,刚体位移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1-5虚功原理及虚功方程1-6两种平面问题第一章弹性力学简介
1-1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191-1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有限单元法
—本课程中所指的是有限单元法在弹性力学问题中的应用。因此要用到弹性力学的某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本章将简单介绍这些概念和方程,作为弹性力学有限单元法的预备知识。1-1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有限单元法20弹性力学—区别与联系—材料力学
1、研究的内容: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弹性力学也是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应力和变形。2、研究的对象:有相同也有区别。材料力学基本上只研究杆、梁、柱、轴等杆状构件,即长度远大于宽度和厚度的构件。弹性力学虽然也研究杆状构件,但还研究材料力学无法研究的板与壳及其它实体结构,即两个尺寸远大于第三个尺寸,或三个尺寸相当的构件。弹性力学—区别与联系—材料力学21弹性力学—区别与联系—材料力学
3、研究的方法:有较大的区别。虽然都从静力学、几何学与物理学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在建立这三方面条件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材料力学是对构件的整个截面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而要常常引用一些截面的变形状况或应力情况的假设。这样虽然大大简化了数学推演,但是得出的结果往往是近似的,而不是精确的。而弹性力学是对构件的无限小单元体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而无须引用那些假设,分析的方法比较严密,得出的结论也比较精确。所以,我们可以用弹性力学的解答来估计材料力学解答的精确程度,并确定它们的适用范围。弹性力学—区别与联系—材料力学22弹性力学—区别与联系—材料力学
弹性力学与材料力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同属于固体力学领域,但弹性力学研究的对象更普遍,分析的方法更严密,研究的结果更精确,因而应用的范围更广泛。弹性力学固有弱点:由于研究对象的变形状态较复杂,处理的方法又较严谨,因而解算问题时,往往需要冗长的数学运算。但为了简化计算,便于数学处理,它仍然保留了材料力学中关于材料性质的假定:弹性力学—区别与联系—材料力学23弹性力学中关于材料性质的假定(1)物体是连续的,亦即物体整个体积内部被组成这种物体的介质填满,不留任何空隙。这样,物体内的一些物理量,如应力、应变、位移等等才可以用座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2)物体是完全弹性的,亦即当使物体产生变形的外力被除去以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原形,而不留任何残余变形。这样,当温度不变时,物体在任一瞬时的形状完全决定于它在这一瞬时所受的外力,与它过去的受力情况无关。(3)物体是均匀的,也就是说整个物体是由同一种材料组成的。这样,整个物体的所有各部分才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因而物体的弹性常数(弹性模量和波桑系数)才不随位置坐标而变。弹性力学中关于材料性质的假定24弹性力学中关于材料性质的假定(4)物体是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说物体内每一点各个不同方向的物理性质和机械性质都是相同的。(5)物体的变形是微小的,亦即当物体受力以后,整个物体所有各点的位移都远小于物体的原有尺寸,因而应变和转角都远小于1,这样,在考虑物体变形以后的平衡状态时,可以用变形前的尺寸来代替变形后的尺寸,而不致有显著的误差;并且,在考虑物体的变形时,应变和转角的平方项或乘积项都可以略去不计,这就使得弹性力学中的微分方程都成为线性方程。弹性力学中关于材料性质的假定251-2应力的概念作用于弹性体的外力(或称荷载)可能有两种:
表面力,是分布于物体表面的力,如静水压力,一物体与另一物体之间的接触压力等。单位面积上的表面力通常分解为平行于座标轴的三个成分,用记号来表示。
体力,是分布于物体体积内的外力,如重力、磁力、惯性力等。单位体积内的体力亦可分解为三个成分,用记号X、Y、Z表示。弹性体受外力以后,其内部将产生应力。1-2应力的概念作用于弹性体的外力(或称荷载)可能有两261-2应力的概念弹性体内微小的平行六面体PABC,称为体素PA=dx,PB=dy,PC=dz正应力剪应力图1-4每一个面上的应力分解为一个正应力和两个剪应力,分别与三个坐标轴平行1-2应力的概念弹性体内微小的平行六面体PABC,称为体271-2应力的概念为了表明这个正应力的作用面和作用方向,加上一个角码,例如,正应力是作用在垂直于x轴的面上同时也沿着X轴方向作用的。正应力加上两个角码,前一个角码表明作用面垂直于哪一个坐标轴,后一个角码表明作用方向沿着哪一个坐标轴。例如,剪应力是作用在垂直于X轴的面上而沿着y轴方向作用的。剪应力1-2应力的概念为了表明这个正应力的作用面和作用方向,加281-2应力的概念应力的正负如果某一个面上的外法线是沿着坐标轴的正方向,这个面上的应力就以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沿坐标轴负方向为负。相反,如果某一个面上的外法线是沿着坐标轴的负方向,这个面上的应力就以沿坐标轴的负方向为正,沿坐标轴正方向为负。1-2应力的概念应力的正负291-2应力的概念剪应力互等定律
作用在两个互相垂直的面上并且垂直于该两面交线的剪应力是互等的。(大小相等,正负号也相同)。因此剪应力记号的两个角码可以对调。由力矩平衡得出简化得剪应力互等1-2应力的概念剪应力互等定律由力矩平衡得出简化得30应力分量
可以证明:如果这六个量在P点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得经过该点的任何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因此,这六个量可以完全确定该点的应力状态,它们就称为在该点的应力分量。一般说来,弹性体内各点的应力状态都不相同,因此,描述弹性体内应力状态的上述六个应力分量并不是常量,而是坐标x、y、z的函数。六个应力分量的总体,可以用一个列矩阵来表示:应力分量311-3位移及应变、几何方程、刚体位移弹性体在受外力以后,还将发生变形。物体的变形状态,一般有两种方式来描述:1、给出各点的位移;2、给出各体素的变形。弹性体内任一点的位移,用此位移在x、y、z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u、v、w来表示。以沿坐标轴正方向为正,沿坐标轴负方向为负。这三个投影称为位移分量。一般情况下,弹性体受力以后,各点的位移并不是定值,而是坐标的函数。1-3位移及应变、几何方程、刚体位移弹性32应变体素的变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长度的变化,一类是角度的变化。任一线素的长度的变化与原有长度的比值称为线应变(或称正应变),用符号来表示。沿坐标轴的线应变,则加上相应的角码,分别用来表示。当线素伸长时,其线应变为正。反之,线素缩短时,其线应变为负。这与正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对应。任意两个原来彼此正交的线素,在变形后其夹角的变化值称为角应变或剪应变,用符号来表示。两坐标轴之间的角应变,则加上相应的角码,分别用来表示。规定当夹角变小时为正,变大时为负,与剪应力的正负号规定相对应(正的引起正的,等等)。应变33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A点在X方向的位移分量为u;B点在X方向的位移:ABCD---A’B’C’D’求线素AB、AD的正应变,用位移分量来表示:线素AB的正应变为:同理,AD的正应变为: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A点在X方向的位移分量为u;ABCD34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X向线素AB的转角Y向线素AD的转角求剪应变,也就是线素AB与AD之间的直角的改变线素AB的转角为:A点在Y方向的位移分量为v;B点在Y方向的位移分量: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X向线素AB的转角35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X向线素AB的转角Y向线素AD的转角求剪应变,也就是线素AB与AD之间的直角的改变同理,Y向线素AD的转角由于变形是微小的,所以上式可将比单位值小得多的略去,得因此,剪应变为: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X向线素AB的转角36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以上是考察了体素在XOY一个平面内的变形情况,同样方法来考察体素在XOZ和YOZ平面内的变形情况,可得:联立得到几何方程,表明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之间的关系。应变分量与位移分量的关系以上是考察了体素在XOY一个平面内的37应变分量矩阵可以证明,如果弹性体内任一点,已知这三个垂直方向的正应变及其相应的三个剪应变,则该点任意方向的正应变和任意二垂直线间的剪应变均可求出,当然也可求出它的最大和最小正应变。因此,这六个量可以完全确定该点的应变分量,它们就称为该点的应变分量。六个应变分量的总体,可以用一个列矩阵来表示:应变分量矩阵可以证明,如果弹性体内任一点,已知这38刚体位移由几何方程(1-3)可见,当弹性体的位移分量完全确定时,应变分量是完全确定的。反过来,当应变分量完全确定时,位移分量却不完全确定;这是因为,具有确定形状的物体,可能发生不同的刚体位移。为了说明这一点,试在(1-3)中命:有:积分后,得式中的是积分常数刚体位移由几何方程(1-3)可见,当弹性体的39积分常数的几何意义代表弹性体沿x方向的刚体移动。及分别代表弹性体沿y方向及Z方向的刚体移动。代表弹性体绕Z轴的刚体转动。同样,及分别代表弹性体绕x轴及y轴的刚体位移。为了完全确定弹性体的位移,必须有六个适当的约束条件来确定这六个刚体位移。积分常数的几何意义代表弹性体沿x方向的刚体移动。40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当沿X轴方向的两个对面受有均匀分布的正应力时,在满足先前假定的材料性质条件下,正应力不会引起角度的任何改变,而其在X方向的单位伸长则可表以方程式中E为弹性模量。弹性体在X方向的伸长还伴随有侧向收缩,即在y和Z方向的单位缩短可表示为:式中为泊松比。方程(1-5)和(1-6)既可用于简单拉伸,也可用于简单压缩,且在弹性极限之内,两种情况下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相同。
应力分量与应变分量之间的关系
----虎克定律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当沿X轴方向的两个对面受有均41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设图中的弹性体在各面上都受有均匀分布的正应力,则合成应变的分量可用(1-5)和(1-6)式求得。实验证明,只须将三个应力中的每一应力所引起的应变分量叠加,就得到合成应变的分量。单位伸长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完全由两个物理常数E及所确定。两个常数也可用来确定剪应力与剪应变之间的关系。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设图中的弹性体在各面上都受有42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如果弹性体的各面有剪应力作用,如图1-4所示,任何两坐标轴的夹角的改变仅与平行于这两轴的剪应力分量有关,即得到:
式中G称为剪切模量,它与弹性模量E,波桑系数存在如下的关系:
方程(1-7)中的正应变与方程(1-8)中的剪应变是各自独立的。因此,由三个正应力分量与三个剪应力分量引起的一般情形的应变,可用叠加法求得;即将(1-7)和(1-8)的六个关系式写在一起,得式(1-10),称为弹性方程或物理方程,这种空间状态的应力应变关系称为广义虎克定律。图1-4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如果弹性体的各面有剪应力作用43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将应变分量表为应力分量的函数,可称为物理方程的第一种形式。若将式(1-10)改写成应力分量表为应变分量的函数的形式,并将式(1-9)代入,可得物理方程的第二种形式: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将应变分量表为应力分量的函数44式(1-11)可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如下:式(1-12)可简写为:式(1-11)可用矩阵的形式表示如下:式(1-12)可简写为45[D]称为弹性矩阵,它完全决定于弹性常数E和[D]称为弹性矩阵,它完全决定于弹性常数E和461-5虚功原理及虚功方程图1-8a示一平衡的杠杆,对C点写力矩平衡方程:图1-8b表示杠杆绕支点C转动时的刚体位移图:综合可得:即:式(1-15)是以功的形式表述的。表明:图a的平衡力系在图b的位移上作功时,功的总和必须等于零。这就叫做虚功原理。1-5虚功原理及虚功方程图1-8a示一平衡的杠杆,对C点47虚功原理进一步分析。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和这两个位移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某种原因,例如人为地振一下让它倾斜,一定满足(1-15)式的关系。将这个客观存在的关系抽象成一个普遍的原理,去指导分析和计算结构。
对于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任何物体,不用考虑它是否真正发生了位移,而假想它发生了位移,(由于是假想,故称为虚位移),那么,物体上所有的力在这个虚位移上的总功必定等于零。这就叫做虚位移原理,也称虚功原理。在图1-8a中的和所作的功就不是发生在它本身(状态a)的位移上,(因为它本身是平衡的,不存在位移),而是在状态(b)的位移上作的功。可见,这个位移对于状态(a)来说就是虚位移,亦即是状态(a)假象的位移。虚功原理进一步分析。当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48虚功原理与虚功方程虚功原理表述如下: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体系,当发生与约束条件相符合的任意微小的刚体位移时,体系上所有的主动力在位移上所作的总功(各力所作的功的代数和)恒等于零。虚功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这就是虚功方程,其中P和相应的代表力和虚位移。虚功原理与虚功方程虚功原理表述如下:49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的情况虚功方程(1-16)是按刚体的情况得出的,即假设图1-8的杠杆是绝对刚性,没有任何的变形,因而在方程(1-15)或(1-16)中没有内功项出现,而只有外功项。将虚功原理用于弹性变形时,总功W要包括外力功(T)和内力功(U)两部分,即:W=T-U;内力功(-U)前面有一负号,是由于弹性体在变形过程中,内力是克服变形而产生的,所有内力的方向总是与变形的方向相反,所以内力功取负值。根据虚功原理,总功等于零得:T-U=0
外力虚功T=内力虚功
U弹性力学中的虚功原理可表达为: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弹性体,如果发生了虚位移,那么所有的外力在虚位移上的虚功(外力功)等于整个弹性体内应力在虚应变上的虚功(内力功)。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的情况虚功方程(1-16)50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的情况i点外力分量j点外力分量外力分量用表示;引起的应力分量用表示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的情况i点外力分量51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的情况假设发生了虚位移虚位移分量为用表示;引起的虚应变分量用表示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的情况假设发生了虚位移52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的情况在虚位移发生时,外力在虚位移上的虚功是:式中是的转置矩阵。同样,在虚位移发生时,在弹性体单位体积内,应力在虚应变上的虚功是:因此,在整个弹性体内,应力在虚应变上的虚功是:根据虚功原理得到:这就是弹性变形体的虚功方程,它通过虚位移和虚应变表明外力与应力之间的关系。虚功原理----用于弹性体的情况在虚位移发生时,外531-6两种平面问题弹性力学可分为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严格地说,任何一个弹性体都是空间物体,一般的外力都是空间力系,因而任何实际问题都是空间问题,都必须考虑所有的位移分量、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但是,如果所考虑的弹性体具有特殊的形状,并且承受的是特殊外力,就有可能把空间问题简化为近似的平面问题,只考虑部分的位移分量、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即可。平面应力问题平面应变问题1-6两种平面问题弹性力学可分为空间问题54平面应力问题厚度为t的很薄的均匀板材。只在边缘上受到平行于板面且不沿厚度变化的面力,同时,体力也平行于板面且不沿厚度变化。以薄板的中面为xy面,以垂直于中面的任一直线为Z轴。由于薄板两表面上没有垂直和平行于板面的外力,所以板面上各点均有:另外由于平板很薄,外力又不沿厚度变化,可认为在整个薄板内各点均有:于是,在六个应力分量中,只需要研究剩下的平行于XOY平面的三个应力分量,即,所以称为平面应力问题。平面应力问题厚度为t的很薄的均匀板材。只在边缘上受55平面应力问题应力矩阵(1-2)可以简化为:
平面应力问题应力矩阵(1-2)56平面应力问题物理方程(1-10)中后两式可见,这时的剪应变:由物理方程(1-10)中的第三式可见:一般,并不一定等于零,但可由及求得,在分析问题时不必考虑。于是只需要考虑三个应变分量即可,于是应变矩阵(1-3-2)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物理方程(1-10)中后两式可见,这时的剪应变:57平面应力问题物理方程(1-10)简化为:转化成应力分量用应变分量表示的形式:
平面应力问题物理方程(1-10)简化为:58平面应力问题将(1-21)式用矩阵方程表示:它仍然可以简写为:弹性矩阵[D]则简化为:
平面应力问题将(1-21)式用矩阵方程表示:59平面应力问题只有三个应变分量需要考虑,所以几何方程(1-3)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只有三个应60平面应力问题弹性体的虚功方程(1-17)简化为平面应力问题弹性体的虚功方程(1-17)61平面应变问题一纵向(即Z向)很长,且沿横截面不变的物体,受有平行于横截面而且不沿长度变化的面力和体力,如图1-11所示。由于物体的纵向很长(在力学上可近似地作为无限长考虑),截面尺寸与外力又不沿长度变化;当以任一横截面为xy面,任一纵线为Z轴时,则所有一切应力分量、应变分量和位移分量都不沿Z方向变化,它们都只是x和y的函数。此外,在这一情况下,由于对称(任一横截面都可以看作对称面),所有各点都只会有x和y方向的位移而不会有Z方向的位移,即w=0因此,这种问题称为平面位移问题,但习惯上常称为平面应变问题。平面应变问题一纵向(即Z向)很长,且沿横截面不变62平面应变问题既然w=0,而且u及v又只是x和y的函数,由几何方程(1-3-1)可见。于是只剩下三个应变分量,几何方程仍然简化为方程(1-24)。平面应变问题既然w=0,而且u及v又只是x和y的函数,由63平面应变问题因为由物理方程(1-11)中后两式可见又由物理方程(1-11)中的第三式可见:在平面应变问题中,虽然,但一般并不等于零,不过它可以由及求得,在分析问题时不必考虑,于是也就只有三个应力分量需要考虑。平面应变问题因为64平面应变问题物理方程(1-11)简化为:
平面应变问题物理方程(1-11)简化为:65平面应变问题将(1-25)式用矩阵方程表示:它仍然可以简写为:弹性矩阵[D]则为:
平面应变问题将(1-25)式用矩阵方程表示:66平面应变问题平面应变问题,由于在Z方向没有外力,应力和应变也不沿Z方向变化,所以虚功方程(1-25)仍然适用,其中的t可以取为任意数值,但必须是这个t范围内的外力。需要说明一下,工程中有许多问题很接近于平面应变问题,如受内压力的圆管、滚柱轴承中的滚柱等等,但它们的沿Z向长度都不是无限长的。故在靠近两端的部分,其应力应变状态比较复杂,并不符合平面应变问题的条件;因此将这类问题当作平面应变问题来考虑时,对于离开两端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得出的结果还是相当满意的;但对靠近两端的部位,却有较大的出入,往往需要加以处理。
平面应变问题平面应变问题,由于在Z方向没有外力,应67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对于两种平面问题,几何方程都是(1-24),虚功方程都是(1-25),物理方程都是:
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对于两种平面问题,几何方68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对于平面应力情况下的弹性矩阵,应该采用(1-23)式,而对于平面应变则采用(1-28)式,还可注意,在(1-23)式中,若将E改换为,将改换为,就得出公式(1-28)。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对于平面应力情况下的弹性矩阵,应该69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在两种平面问题中,如果命,则和1-3中(1-4)式相似,由几何方程的积分得出:其中及分别代表弹性体沿x及y方向的刚体移动,而代表弹性体绕Z轴的刚体转动。平面应力问题与平面应变问题在两种平面问题中,如果命70回顾第一章弹性力学简介
1-1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1-2应力的概念1-3位移及应变,几何方程,刚体位移1-4应力应变关系,物理方程1-5虚功原理及虚功方程1-6两种平面问题回顾第一章弹性力学简介
1-1材料力学与弹性力71思考题简述形函数的特点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求其形态矩阵和单元刚度矩阵。简述单元刚度矩阵和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性质和它们中每一项的物理意义。写出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矩形单元的位移模式及其各系数的求解公式、写出形函数的表达式。写出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各节点的面积坐标和形函数。写出刚度矩阵的集成规则。简述载荷移置的原则和方法。单元刚度矩阵的计算过程。思考题简述形函数的特点72第二章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2-1、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步骤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2-3、单元刚度矩阵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2-5、平面问题的矩形单元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2-7、单元载荷移置2-8、整体分析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成2-10、支承条件的处理2-11、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第二章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2-1、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步骤732-1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步骤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包括五个主要步骤:1、所分析问题的数学建模2、离散化3、单元分析4、整体分析与求解5、结果分析2-1有限单元法的计算步骤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包74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有限单元法的基础是必须将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成的离散体。对于平面问题,最简单,因而最常用的单元是三角形单元。平面上所有的节点都可视为平面铰,即每个节点有两个自由度。单元与单元在节点处用铰相连,作用在连续体荷载也移置到节点上,成为节点荷载。如节点位移或其某一分量可以不计之处,就在该节点上安置一个铰支座或相应的连杆支座。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有限75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1、位移函数如果弹性体的位移分量是坐标的已知函数,则可用几何方程求应变分量,再从物理方程求应力分量。但对一个连续体,内部各点的位移变化情况很难用一个简单函数来描绘。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是分块近似,即将弹性体划分成若干细小网格,在每一个单元范围内,内部各点的位移变化情况可近似地用简单函数来描绘。对每个单元,可以假定一个简单函数,用它近似表示该单元的位移。这个函数称为位移函数,即单元内任一点的位移,被表述为其坐标的函数。对于平面问题,单元位移函数可以用多项式表示:多项式中包含的项数越多,就越接近实际的位移分布,越精确。但选取多少项数,要受单元型式的限制。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1、位移函数76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三结点三角形单元六个节点位移只能确定六个多项式的系数,所以平面问题的3节点三角形单元的位移函数如下:该位移函数,将单元内部任一点的位移设定为坐标的线性函数,该位移模式很简单。其中为广义坐标或待定系数,可据节点i、j、m的位移值和坐标值求出。位移函数写成矩阵形式为: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三结点三角形单77将水平位移分量和结点坐标代入第一式,写成矩阵形式:令则有将水平位移分量和结点坐标代入第一式,78A为三角形的面积[T]的伴随矩阵为,令则有限元入门ppt课件79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最终确定六个待定系数其中为2A第1行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最终确定六个待定系数80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令(下标i,j,m轮换)简写为[I]是单位矩阵,[N]称为形函数矩阵,Ni只与单元节点坐标有关,称为单元形状函数,是由单元节点位移求单元内部各点位移的转换式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令81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据弹性力学几何方程得单元的应变分量由于三节点三角形单元的位移函数为线性函数,则单元的应变分量均为常量,故这类三角形单元称为常应变单元(位移在单元内和边界上为线性变化,应变为常量)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据弹性力学几何方程得82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2、形函数的特点及性质1)形函数Ni为x、y坐标的函数,与位移函数有相同的阶次。2)形函数Ni在i节点处的值等于1,而在其他节点上的值为0。即3)单元内任一点的三个形函数之和恒等于1。4)形函数的值在0-1间变化。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2、形函数的特点83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3、收敛性分析选择单元位移函数时,应当保证有限元法解答的收敛性,即当网格逐渐加密时,有限元法的解答应当收敛于问题的正确解答。因此,选用的位移模式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位移函数必须含单元常量应变。前已说明完备单元单元必须能反映单元的刚体位移(即单元应变为0时的位移)。前面位移函数改写为(注意:为0)则单元刚体位移为
显然,位移函数包含了单元的刚体位移(平动和转动)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3、收敛性分析84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3)位移函数在单元内部必须连续位移。因为线性函数,内部连续(4)位移函数必须保证相邻单元在公共边界处的位移协调(即在公共边界上位移值相同)。如右图设公共边界直线方程为y=Ax+B,代入位移函数可得:边界上位移为显然,u,v仍为线性函数,即公共边界上位移连续协调。综上所述,常应变三角形单元的位移函数满足解的收敛性条件,称此单元为协调单元y=Ax+B边界不协调产生裂缝边界不协调产生重迭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3)位移函数在单元85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例题:图示等腰三角形单元,求其形态矩阵[N]。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例题:图示等腰三角86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
由三角形的面积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由三角形的面积87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4、应力、应变矩阵将位移函数代入平面问题几何方程,得应变矩阵: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4、应力、应变矩阵88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应力矩阵:由平面问题物理方程得:应变矩阵[B]反映了单元内任一点的应变与节点位移间的关系应力矩阵[S]反映了单元内任一点的应力与节点位移间的关系常应变三角形单元的应变矩阵[B]为常量矩阵,说明在该单元上的应力和应变为常值。在相邻单元的边界处,应变及应力不连续,有突变。2-2平面问题的常应变(三角形)单元应力矩阵:892-3单元刚度矩阵
目的:讨论单元内部的应力与单元的节点力的关系,导出用节点位移表示节点力的表达式。由应力推算节点力,需要利用平衡方程。平衡方程即外力在虚位移上所作的虚功等于应力在虚应变上作的虚应变功。
yiFixmFxjFxiFymFyjFmj*ivi*mu*ju*iu*mv*jvmjys*xy*y*xgeexytxs(a)结点力、内部应力(b)虚位移、虚应变2-3单元刚度矩阵目的:讨论单元内部的应力与单元902-3单元刚度矩阵
考虑上图三角形单元的实际受力,节点力和内部应力为:
任意虚设位移,节点位移与内部应变为:2-3单元刚度矩阵考虑上图三角形单元的实际受力912-3单元刚度矩阵
令实际受力状态在虚设位移上作虚功,外力虚功为2-3单元刚度矩阵令实际受力状态在虚设位移上作922-3单元刚度矩阵
计算内力虚功时,从弹性体中截取微小矩形,边长为dx和dy,厚度为t,图示微小矩形的实际应力和虚设变形。2-3单元刚度矩阵计算内力虚功时,从弹性体中截932-3单元刚度矩阵
微小矩形的内力虚功为整个弹性体的内力虚功为2-3单元刚度矩阵微小矩形的内力虚功为942-3单元刚度矩阵
根据虚功原理,得这就是弹性平面问题的虚功方程,实质是外力与应力之间的平衡方程。虚应变可以由节点虚位移求出:代入虚功方程2-3单元刚度矩阵根据虚功原理,得952-3单元刚度矩阵
将应力用节点位移表示出有令单元刚度阵的一般格式可表示为
则建立了单元的节点力与节点位移之间的关系,称为单元刚度矩阵。它是6*6矩阵,其元素表示该单元的各节点沿坐标方向发生单位位移时引起的节点力,它决定于该单元的形状、大小、方位和弹性常数,而与单元的位置无关,即不随单元或坐标轴的平行移动而改变。2-3单元刚度矩阵将应力用节点位移表示出962-3单元刚度矩阵
由于[D]中元素是常量,而在线性位移模式下,[B]中的元素也是常量,且因此可以进一步得出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中的单元刚度矩阵。2-3单元刚度矩阵972-3常应变三角形单元的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可记为分块矩阵形式将应变矩阵[B]的分块阵代入单元刚度矩阵,可得其子块计算式:对于常应变三角形单元,考虑平面应力问题弹性矩阵[D],可得2-3常应变三角形单元的刚度矩阵单元刚度矩阵可98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
上述推导单元刚度矩阵的过程可归纳为单元刚阵[K]的物理意义是单元受节点力作用后抗变形的能力。按自由度来说明,元素的意义为:当第j个自由度发生单位位移,而其他自由度的位移为0时,在第i个自由度上所施加的力。若按节点来说明,则刚阵中每个子块表示:当节点j处发生单位位移,而其他节点固定时,在节点i上所施加的力。{}s[]tABT[]tA]B][D[]B[KTe={}ed{}e{}eF[]D[]B[]]B][D[S=(6)(3)(3)(6╳3)(3╳3)(3╳6)(3╳6)(6╳6)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上述推导单元刚度矩99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
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将写成分块矩阵写成普通方程其中表示节点S(S=i,j,m)产生单位位移时,在节点r(r=i,j,m)上所需要施加的节点力的大小。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单元刚度矩100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
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将节点力列矩阵与节点位移列矩阵均展开成(6*1)阶列矩阵,单元刚度矩阵相应地展开成(6*6)阶方阵:元素K的脚码,标有“-”的表示水平方向,没有标“-”的表示垂直方向。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单元刚度矩101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
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
单元刚度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有明显的物理意义。表示节点S(S=i,j,m)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产生单位位移时,在节点r(r=i,j,m)上分别所要施加的水平节点力和垂直节点力的大小。例如表示节点j在垂直方向产生单位位移时,在节点i所需要施加的水平节点力的大小。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单元刚度矩102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1)单元刚度矩阵是对称阵,(只要证明)2)单元刚阵主对角线元素恒为正值;因为主对角元素表示力的方向和位移方向一致,故功总为正值。3)单元刚阵是奇异阵,即|K|=0,这是因为计算单元刚阵时没有对单元的节点加以约束,虽然,单元处于平衡状态,但容许单元产生刚体位移,故从单元刚度平衡方程不可能得到唯一位移解,只能得到唯一的节点力解。4)单元刚阵所有奇数行的对应元素之和为零,所有偶数行的对应元素之和也为零。由此可见,单元刚阵各列元素的总和为零。由对称性可知,各行元素的总和也为零。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1)单元刚度矩阵是对103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例题:求下图所示单元的刚度矩阵,设1、求[B]2、求[D]3、求[S]4、求
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例题:求下图所示单元104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几点说明:1)单元刚度方程是满足节点力平衡条件而建立的,即有限元方程是一组节点力平衡方程组。2)单元内任一点位置的平衡条件往往不满足,即微分平衡方程可能不满足。对于非线性单元,位移函数常不满足以位移为未知量的平衡方程,对线性单元,因位移函数为线性的,应变、应力为常量,可以满足单元内平衡。3)单元之间的平衡条件一般得不到满足,线性单元的应力为常量,单元间应力有突变,明显不满足平衡条件2-4单元刚度矩阵的物理意义及其性质几点说明:1052-5平面问题的矩形单元矩形单元是平面问题常用的一种单元,尤其是边界比较规则的平面结构,如图2a*2b的4节点8自由度矩形单元。1、位移函数取无量纲坐标,得矩阵表示:利用节点位移,可待定系数:xyj(1,-1)l(1,1)m(-1,1)i(-1,-1)2-5平面问题的矩形单元矩形单元是平面问题常用的一种单元,1062-5平面问题的矩形单元代入系数至位移函数,并整理成位移插值函数Ni为形函数,仍具有前述的形函数的基本性质记为矩阵形式,I为单位矩阵可以证明该位移函数满足收敛性条件,单元为协调元2-5平面问题的矩形单元代入系数至位移函数,并整理成位移插1072-5平面问题的矩形单元应变矩阵应变矩阵[B]的元素是x,y的函数,所以,矩形单元中的应变不是常量,而是随x或y线性变化的,显然,应力也是随x或y线性变化的。较常应变单元有更高的计算精度2-5平面问题的矩形单元应变矩阵应变矩阵[B]的元素是x,1082-5矩形单元的刚度矩阵将刚阵记为分块形式其子块的计算为(虽然该计算式是从三角形推导的,但它是一般格式,适用于所有单元)2-5矩形单元的刚度矩阵将刚阵记为分块形式109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1、面积坐标称为p点的面积坐标,显然三个面积坐标不完全独立,有如下关系实际为三角形的高与高的比,即平行jm线的直线上的所有点有相同的。同理,易得ijmp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1、面积坐标ijmp110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将三角形顶点ijm坐标与p点坐标代入面积坐标,则得面积坐标与直角坐标xoy的关系式比较与常应变三角形的形函数可知,两者相同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将三角形顶点ijm坐标与p点坐标代入111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如图六节点12自由度三角形单元位移函数:单元内任意一点的位移函数用6个节点位移与相应的形函数来表示i(1,0,0)j(0,1,0)m(0,0,1)1(1/2,1/2,0)2(0,1/2,/2)3(1/2,0,1/2)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如图六节点12自由度三角形单元i(11123-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应变矩阵位移为面积坐标或直角坐标的二次函数,应变或应力为面积坐标或直角坐标的一次式,即在单元内位移为二次变化,应变或应力为线性变化3-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应变矩阵113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记为分块形式其子块的计算为(它是一般格式,适用于所有单元)2-6六节点三角形单元记为分块形式1142-7单元载荷移置
连续弹性体离散为单元组合体时,为简化受力情况,需把弹性体承受的任意分布的载荷都向节点移置(分解),而成为节点载荷。弹性体承受的载荷都是集中力,将所有集中力的作用点取为节点,就不存在移置的问题,集中力就是节点载荷。实际问题往往受有分布的面力和体力,不可能只作用在节点上。因此,必须进行载荷移置。如果集中力的作用点未被取为节点,该集中力也要向节点移置。将载荷移置到节点上,必须遵循静力等效的原则。静力等效是指原载荷与节点载荷在任意虚位移上做的虚功相等。在一定的位移模式下,移置结果是唯一的,且总能符合静力等效原则。2-7单元载荷移置连续弹性体离散为单元组合体时1152-7单元载荷移置载荷移置的原则:能量等效,即单元的实际载荷与移置后的节点载荷在相应的虚位移上所做的虚功相等。载荷移置的方法:1)直接法(静力等效法,虚功移置法)2)普遍公式法0.5ql0.5ql0.5ql0.5qlMM静力等效2-7单元载荷移置载荷移置的原则:能量等效,即单元的实际1162-7单元载荷移置
虚功移置:在线性位移模式下,对于常见的一些载荷,可以通过简单的虚功计算得节点载荷。即移置前后虚功相等。如均质等厚度的三角形单元所受的重力,把1/3的重力移到每个节点,即yjcbxiwlmmyiYjYyjcbxiwlmmxiXjX1/32-7单元载荷移置虚功移置:在线性位移模式下,1172-7单元载荷移置
例:总载荷的2/3移置到节点i,1/3移置到节点j,与原载荷同向yxmjip=0.5qLiX=2/3pjX=1/3pjL=2/3LiL=1/3LyxmjiqL2-7单元载荷移置例:总载荷的2/3移置到节点1184/3/2004MSE胡于进4/3/2004MSE胡于进1192-7单元载荷移置
普遍公式法集中力的移置体力的移置分布面力的移置在线性位移模式下,用直接计算法简单;非线性模式下,要用普遍公式计算。2-7单元载荷移置普遍公式法1202-8整体分析
图示结构的网格共有四个单元和六个节点。在节点1、4、6共有四个支杆支承。结构的载荷已经转移为结点载荷。整体分析的四个步骤:1、建立整体刚度矩阵;2、根据支承条件修改整体刚度矩阵;3、解方程组,求节点位移;4、根据节点位移求出应力。
单元分析得出单元刚度矩阵,将各单元组合成结构,进行整体分析。2-8整体分析图示结构的网格共有四个单元和六个节点1212-8整体分析
1、建立整体刚度矩阵(也叫作结构刚度矩阵)
上图中的结构有六个节点,共有12个节点位移分量和12个节点力分量。由结构的节点位移向量求结构的节点力向量时,转换关系为:分块形式为:其中子向量和都是二阶向量,子矩阵是二行二列矩阵。整体刚度矩阵[K]是12*12阶矩阵。2-8整体分析1、建立整体刚度矩阵(也叫作结构刚1222-8整体分析
2、根据支承条件修改整体刚度矩阵。
建立整体刚度矩阵时,每个节点的位移当作未知量看待,没有考虑具体的支承情况,因此进行整体分析时还要针对支承条件加以处理。在上图的结构中,支承条件共有四个,即在节点1、4、6的四个支杆处相应位移已知为零:建立节点平衡方程时,应根据上述边界条件进行处理。
3、解方程组,求出节点位移。通常采用消元法和迭代法两种方法。
4、根据节点位移求出应力。2-8整体分析2、根据支承条件修改整体刚度矩阵。123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
整体刚度矩阵是单元刚度矩阵的集成。
1、刚度集成法的物理概念:刚度矩阵中的元素,即由节点作单位位移时引起的节点力。在单元刚阵中,表示j节点单位位移,其他节点位移为零时,单元e在i节点引起的节点力;类似,在整体刚阵中,表示j节点单位位移,其他节点位移为零时,整体结构在i节点引起的节点力(由于结构已被离散为一系列单元,即所有与i、j节点相关的单元在i节点引起的节点力之和)。如上图结构,计算时,与节点2和3相关的单元有单元①和③,当节点3发生单位位移时,相关单元①和③同时在节点2引起节点力,将相关单元在节点2的节点力相加,就得出结构在节点2的节点力。由此看出,结构的刚度系数是相关单元的刚度系数的集成,结构刚度矩阵中的子块是相关单元的对应子块的集成。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整体刚度矩阵是单124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2、刚度矩阵的集成规则:1)在整体离散结构变形后,应保证各单元在节点处仍然协调地相互连接,即在该节点处所有单元在该节点上有相同位移,2)整体离散结构各节点应满足平衡条件。即环绕每个节点的所有单元作用其上的节点力之和应等于作用于该节点上的节点载荷Ri,
12i
3412i
Ri34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2、刚度矩阵的集成规则:12i125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3、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方法具体集成方法是:先对每个单元求出单元刚度矩阵,然后将其中的每个子块送到结构刚度矩阵中的对应位置上去,进行迭加之后即得出结构刚度矩阵[K]的子块,从而得出结构刚度矩阵[K]。关键是如何找出中的子块在[K]中的对应位置。这需要了解单元中的节点编码与结构中的节点编码之间的对应关系。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3、整体刚度矩阵的集成方法126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结构中的节点编码称为节点的总码。各个单元的三个节点又按逆时针方向编为i,j,m,称为节点的局部码。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子块是按节点的局部码排列的,而结构刚度矩阵中的子块是按节点的总码排列的。因此,在单元刚度矩阵中,把节点的局部码换成总码,并把其中的子块按照总码次序重新排列。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结构中的节点编码称为节点的总码。127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
以单元②为例,局部码i,j,m对应于总码5,2,4,因此子块按照总码重新排列后,得出扩大矩阵为:
而相应的单元刚度方程为(或节点力表达式):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以单元②为例,局部码i,128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其他单元的扩大的单元刚度方程:据节点力平衡,各个单元相应节点力叠加:整理可得,整体平衡方程: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其他单元的扩大129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整体平衡方程:
1)其中[K]为将各单元的扩大矩阵迭加所得出的结构刚度矩阵:集成包含搬家和迭加两个环节:
A、将单元刚度矩阵中的子块搬家,得出单元的扩大刚度矩阵。
B、将各单元的扩大刚度矩阵迭加,得出结构刚度矩阵[K]。2)为节点载荷向量,为节点位移向量。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整体平衡方程:130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2-9整体刚度矩阵的形式131有限元入门ppt课件132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
在有限元法中,整体刚度矩阵的阶数通常是很高的,在解算时常遇到矩阵阶数高和存贮容量有限的矛盾。找到整体刚度矩阵的特性达到节省存贮容量的途径。
1、对称性。只存贮矩阵的上三角部分,节省近一半的存贮容量。
2、稀疏性。矩阵的绝大多数元素都是零,非零元素只占一小部分。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133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
2、稀疏性。矩阵的绝大多数元素都是零,非零元素只占一小部分。
节点5只与周围的六个节点(2、3、4、6、8、9)用三角形单元相连,它们是5的相关节点。只有当这七个相关节点产生位移时,才使该节点产生节点力,其余节点发生位移时并不在该节点处引起节点力。因此,在矩阵[K]中,第5行的非零子块只有七个(即与相关节点对应的七个子块)。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2、稀疏性。节点134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
2、稀疏性
一般,一个节点的相关结点不会超过九个,如果网格中有200个节点,则一行中非零子块的个数与该行的子块总数相比不大于9/200,即在5%以下,如果网格的节点个数越多,则刚度矩阵的稀疏性就越突出。利用矩阵[K]的稀疏性,可设法只存贮非零元素,从而可大量地节省存贮容量。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2、稀疏性一般135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
3、带形分布规律矩阵[K]的非零元素分布在以对角线为中心的带形区域内,称为带形矩阵。在半个带形区域中(包括对角线元素在内),每行具有的元素个数叫做半带宽,用d表示。半带宽的一般计算公式是:半带宽d=(相邻结点码的最大差值+1)*2
上图中相邻节点码的最大差值为4,故d=(4+1)*2=10
利用带形矩阵的特点并利用对称性,可只存贮上半带的元素,叫半带存贮。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3、带形分布规律136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137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
图(a)中的矩阵[K]为n行n列矩阵,半带宽为d。半带存贮时从[K]中取出上半带元素,按图(b)中的矩阵的排列方式进行存贮,即将上半部斜带换成竖带。存贮量n*d,存贮量与[K]中元素总数之比为d/n,d值越小,则存贮量越省。矩阵[K]矩阵对角线第1列
r行r行
r列45度斜线r行s列r行s-r+1列元素元素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图(a)中的矩阵[K]138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
同一网格中,如果采用不同的节点编码,则相应的半带宽d也可能不同。如图是同一网格的三种节点编码,相邻节点码的最大差值分别为4、6、8,半带宽分别为10、14、18。因此,应当采用合理的节点编码方式,以便得到最小的半带宽,从而节省存贮容量。2-10整体刚度矩阵的特点同一网格中,如果采用不1392-11支承条件的处理无约束结构的整体刚阵是奇异的,即整体平衡方程的解不唯一,所以,必须引入几何约束,才能求得唯一解。位移约束常分为:节点固定和给定节点位移两种约束。由于引入位移约束条件通常在整体刚阵及节点载荷形成后进行,即此时[K]、{R}中的元素均已按一定顺序分别储存于相应的数组,故引入位移约束时,要求尽量不要打乱[K]、{R}的储存顺序。引入约束的方法常有:1)降阶法2)对角元素置1法3)对角元素乘大数法2-11支承条件的处理无约束结构的整体刚阵是奇异的,即整1402-11支承条件的处理1)降阶法:此法将打乱[K]{R}的储存顺序,仅用于方法说明。设节点位移中,未知,已知,整体方程记为分块阵形式:展开分块阵第一行,整理得:显然方程可解,当,则方程简化为:相当于将原方程中位移为0的行和列划去得到的线性方程组。2-11支承条件的处理1)降阶法:此法将打乱[K]{R}1412-11支承条件的处理2)对角元素置1法设边界条件为:整体方程记为:为了不改变[K]列数,将第i列的元素乘以已知位移移到等号右,而第i列位置补0;同时,为了不改变[K]的行数,使其体现约束条件,将第i行对角元素置1,其他元素置0。如右:2-11支承条件的处理2)对角元素置1法1422-11支承条件的处理
图示结构中,节点1有水平约束,节点4有两个方向约束,节点6有竖向约束。对支承条件处理后,整体刚度矩阵修改为:2-11支承条件的处理图示结构中,节点1有水平约1432-11支承条件的处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Senkirki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Schisandrin-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Salicyluric-acid-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技师述职报告范文(23篇)
- 2023年黔南州届“优师计划”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
- 白酒安全抽检方案
- 2024年井下多功能测振仪项目提案报告
- 2023年湖北省天门外国语学校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3年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招用劳动聘用人员考试真题
- 2023年滁州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勘查检验技术及案例分析
- 螺栓检测报告
- 碳排放介绍及相关计算方法
- 社团活动记录(足球)
- 腐蚀测量及技术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应用
- 氯化钠与氯化铵分离解析
-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孩子的人格培养与家庭教育
- 个案面谈技巧(2016.6.15)
- 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共121页]
- 屋面平瓦(挂瓦条铺瓦)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