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_第1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_第2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_第3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_第4页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Ⅰ前言本教学大纲是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第1版),并根据我校医学检验技术本科教学计划,为配合医学检验系本科专业课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实验教学而编写,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一方面验证理论,进一步巩固已学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悉临床上常见病原微生物,特别是病原性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鉴定方法,并能对常见临床标本进行细菌检验并作出正确报告。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中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标示,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标示,一般内容不标示与教学要求相对应,便于学生重点学习。二总教学参考时数:118学时,其中理论66学时,实验课52学时,根据医学检验系本科教学计划,“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课共52学时。三教材及参考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刘运德、楼永良主編,第1版,2015年4月。Ⅱ正文实验一细菌形态学检查技术一教学要求学习细菌涂片的制备方法,制备完后可用染色(革兰染色)和不染色法观察细菌形态。二教学目的(一)掌握细菌涂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染色技术。(二)熟悉不染色标本的观察方法与用途(三)熟悉细菌基本形态三教学内容(一)微生物实验室规则与生物安全防护(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三)细菌染色方法分类与选择(四)革兰染技术的原理、染色方法步骤(五)常见细菌及临床标本涂片方法。(六)细菌压滴法(七)细菌悬滴法(八)细菌形态观察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及细菌培养方法与接种技术一教学要求学习常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用途;细菌的培养方法;接种技术。二教学目的(一)掌握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技术及细菌培养方法。(二)熟悉常用培养基的基本成份、种类和用途;细菌分离培养、接种技术和接种用具(三)了解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三教学内容(一)常用培养基的成份及制备技术1血平板的制备2巧克力的制备3SS平板的制备4麦康凯琼脂平板的制备5KIA的制备(二)细菌培养方法(三)细菌接种的基本程序(四)压力蒸汽灭菌器的使用实验三、四球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一教学要求学习临床上常见球菌属细菌的菌落特点、菌体特点、染色特性及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在鉴定过程中熟悉ATB操作流程。二教学目的(一)掌握常见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和布兰汉菌属的菌落特点、菌体形态及染色性及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二)熟悉ATBNEW的操作流程;数字编码鉴定技术的原理和结果判断。(三)了解细菌鉴定技术的发展过程。三教学内容(一)细菌鉴定技术的发展过程(二)数码鉴定法基本原理(三)全自动和半自动化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四)细菌形态观察和鉴定程序(五)触酶试验(六)血浆凝固酶试验(七)胆汁-七叶苷试验(八)65g/LNaCl生长试验(九)奥普托欣试验(十)杆菌肽敏感试验(十一)CAMP试验(十二)氧化酶试验(十三)DNA酶实验实验五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一教学要求通过本次实验课使学生能对肠杆菌科常见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生长特性等基本知识在理论课的基础上有实体的认识,并能运用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及一些常用实验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别,帮助学生掌握肠杆菌科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基本技能。二教学目的(一)掌握肠杆菌科细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及检验方法;掌握各种生化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二)熟悉沙门菌属血清学鉴定方法;志贺菌属血清学鉴定方法;编码鉴定方法;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基本操作。(三)了解耶尔森菌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三教学内容(一)肠杆菌科编码鉴定及原理(二)半自动化ATB仪器细菌鉴定(三)KIA实验(四)多价血清凝集实验(五)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的生物学特性与鉴定方法实验六弧菌属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一教学要求弧菌属共有36个种,有12个种与人类感染有关,其中以霍乱弧菌和副溶血最为重要,分别引起霍乱和食物中毒。尤其霍乱弧菌(O1和O139群引起霍乱)是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虽然在我们临床菌株分离中比较少见,但我们储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必须要的,所以通过本次所以希望学生能:(一)掌握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菌落特征和主要生化反应;弧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二)熟悉弧菌属与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主要的生长及生化特性区别;以加强学生在以后工作中遇到类似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能力。二教学目的(一)掌握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菌落特征和主要生化反应;弧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二)熟悉弧菌属与气单胞菌和邻单胞菌主要的生长及生化特性区别;弧菌属编码鉴定方法;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基本操作。(三)了解霍乱弧菌检验程序、标本采集和运送以及主要致病因素;霍乱弧菌标本直接镜检、动力和制动试验;致腹泻的气单胞菌致病机制。三教学内容(一)细菌的形态染色、菌落特征。(二)生化鉴别试验1氧化酶试验2克氏双糖试验3O/F试验4O/129试验(三)微量生化管鉴定(四)ATB半自动鉴定试验实验七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一教学要求近10多年来,由于在人群中广泛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制剂和进行放射治疗,由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症愈来愈多。被公认的致病菌如脑膜炎脓毒性黄杆菌、鼻疽假单胞菌、类鼻疽假单胞菌等仍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菌,椰毒假单胞菌产生强烈的毒素可引起死亡率极高的食物。二教学目的(一)掌握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二)熟悉非发酵菌的概念(三)了解非发酵菌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三教学内容(一)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与鉴定方法(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生物学特性与鉴定方法(三)鲍曼不动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鉴定方法(四)氧化酶实验(五)O-F试验(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生化鉴定编码鉴定技术及原理(七)ATB半自动鉴定试验实验八嗜血杆菌、革兰阳性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一目的要求通过本次实验课使学生学会能掌握嗜血杆菌、需氧革兰阳性杆菌及分枝杆菌的微生物检验能力。二教学目的(一)掌握流感嗜血杆菌的染色、培养特性及菌落特点;结核分枝杆菌的基本形态和抗酸染色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卫星现象(satellitephenomenon)”试验、因子实验操作。(二)熟悉蜡样芽胞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阴道加特纳菌染色、菌落特点及微生物学检验意义;熟悉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报告方式及结果解释。(三)了解杜克雷嗜血杆菌的临床意义;布鲁菌的培养特性及临床意义;炭疽芽孢杆菌的染色、培养特性、菌落特点及临床意义;白喉棒状杆菌的临床意义;麻风分枝杆菌的临床意义。三教学内容(一)流感嗜血杆菌革兰染色、菌落形态及卫星现象观察。(二)流感嗜血杆菌V因子、X因子实验。(三)流感嗜血杆菌半自动化鉴定和药敏分析。(四)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测。(五)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染色、菌落形态观察。(六)抗酸染色的操作步骤、报告方式及结果解释。(七)杜克雷嗜血杆菌的临床意义。(八)布鲁菌的培养特性及临床意义。(九)炭疽芽孢杆菌的染色、培养特性、菌落特点及临床意义。(十)白喉棒状杆菌的临床意义。(十一)麻风分枝杆菌的临床意义。实验九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和医院感染中生物监测与消毒灭菌技术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课使学生能对革兰阳性厌氧芽胞梭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培养特性等初步认识,掌握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及评估应用,本次所学的技术能鉴别厌氧菌感染的特性及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的重要性。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及评估;厌氧芽胞梭菌的形态特点和培养特性。(二)熟悉空气、物体表面等消毒效果的监测方法及结果评价。(三)了解厌氧菌的分离方法。三教学内容(一)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梭菌的形态、染色特点、培养特性、检测方法。(二)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及评估(三)饮用桶装水、自来水、污水细菌数监测(四)室内空气室外空气细菌学监测(五)物体体表细菌学监测(六)人体体表细菌学监测实验十支原体检验、真菌实验室检查一教学目的学习临床上检验真菌的常用方法,包括真菌标本的采集、直接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等。与细菌相比,真菌试验要特别注意实验中生物安全防护问题。学习支原体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微生物学检验。二教学要求(一)掌握不染色标本直接镜检技术;真菌检查染色技术和墨汁负染技术;常见真菌培养方法和鉴定要点;掌握支原体(Uu、Mh)分离培养药敏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判读。(二)熟悉酵母样真菌的菌落特点、形态、结构特点及分离培养与鉴定。(三)了解丝状真菌的菌落特点、形态、结构特点。三教学内容(一)真菌不染色直接检查法(二)新型隐球菌革兰染色和墨汁负染实验(三)假丝酵母菌革兰染色、培养特征和芽管形成实验(四)临床常见真菌显色培养基接种培养鉴定(五)真菌半自动化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方法(六)丝状真菌形态观察和鉴别要点(示教)(七)支原体(Uu、Mh)分离培养药敏试验原理、操作步骤、结果判读实验十一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一教学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课学生对血液、尿液、痰液及粪便等临床标本如何进行细菌学检验,如何采集临床标本,要求同学综合前面所学的细菌学检验知识,独立完成本次模拟标本中细菌的检验。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血液、尿液、痰液、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验。(二)熟悉血液、尿液、痰液、粪便标本的实验室检验流程。(三)了解血液、尿液、痰液、粪便标本的采集、运送、验收标准。三教学内容血液、尿液、痰液、粪便标本的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方法、检验流程和及标本的采集、运送、验收标准。实验十二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一)一教学目的学习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常用方法: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E-Test的原理、操作方法及结果判读等。二教学要求(一)掌握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读、抑菌圈直径测量方法(二)熟悉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影响因素、结果判读和临床意义;E-Test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读及E-Test的注意事项。(三)了解纸片扩散法的质量控制三教学内容(一)常见抗菌药物种类及其作用机制(二)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三)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的原理、操作方法、影响因素、结果判读和临床意义。(四)E-Test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读及E-Test的注意事项。实验十三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二)一教学目的学习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和产生机制及细菌耐药表型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头孢西丁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方法、结果判读;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的方法、结果判读;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的方法(双纸片法)、结果判读;碳青霉烯类筛选试验-改良Hodge试验的方法、结果判读。(二)熟悉苯唑西林琼脂稀释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检测方法。(三)了解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和产生机制,超级细菌的概念。三教学内容(一)超级细菌的概念。(二)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读(三)头孢硝噻吩纸片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的原理、方法、结果判读(四)纸片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原理、方法、结果判读(五)常见碳青霉烯酶筛选试验-改良hodge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判读(六)葡萄球菌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检测原理、方法、结果判读Ⅲ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实施机构:由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学免疫检验教研室执行。二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三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布置实验内容,课堂讲解和演示,以8-10人为1组,学生独立操作。2教学点:在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教学,承担教师由临床微生物学免疫检验教研室委派。3辅导形式:课堂巡视和指导、讨论、复习等结合。四考核办法:实验成绩占20%(实验教师权限占其中的90%,包括实验课纪律、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实验管理人员权限占其中的10%,包括实验室卫生状况、使用仪器设备登记、按管理员编排座号入座、学生干部履行职责等)。=4\*ROMANIV教学时数分配表实验课学时数类型实验一细菌形态学检查技术4验证型验证型实验二培养基的制备、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和培养方法4验证型实验三球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一)4综合型验证型实验四球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二)4综合型验证型实验五肠杆菌科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