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一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大气的概念:大气是指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固体杂质和水汽混合而形成。

2、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作用

干洁空气氧气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参与有机物的燃焼、腐败、分解

氮气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

水汽水汽的固、液、气三态转化,产生了一系列天气现象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垂直分层(比较重要)

大气分层高度特点与人类关系

气温的垂直变化空气运动特点

高空大气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气下冷上热,因而大气结构平稳,天气晴朗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同一纬度不同季节厚度不同,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对流活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特别提醒: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作用

(1)表现

(2)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没有选择性,反射光呈白色。

(3)现象: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的气温相对较低。

2.散射作用

(1)表现: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弥散。

(2)特点:大气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容易被散射。

(3)现象

3.吸收作用

(1)特点:大气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①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③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

(2)表现

特别提醒(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布是不均匀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并不能完全被地面吸收。其吸收的多少与地面性质(地面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保温过程

(1)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向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也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

(2)大气辐射中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表现

3.现象

4.现象原因分析:

现象1: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现象2: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现象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明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现象4:深秋或初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里——大气逆辐射弱(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现象5:大棚、入冬放烟防冻增加大气逆辐射

特别提醒:

①物体的能量越大,波长越短,本节中三种辐射波长由短到长的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地面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②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因此在垂直方向上,越远离地面,气温越低;对流层内,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度。

③一天中气温最高时为14点前后,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

④全球气温变低,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全球气温变高,雪线上升,海平面上升。

三、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重要,要求画出气流运动方向)

热力环流的形成的“一个原因、两种运动、三个不同”

(1)“一个原因”(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

(2)“两种运动”(先垂直后水平)

(3)“三个不同”

①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特别提醒:

(1)垂直方向的气压值总是近地面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是高压大于低压。

(2)气温的垂直运动是由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而水平运动是由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引起的。

(3)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2.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和山坡受热不均、人类活动等都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具体分析如下。

(1)海陆风

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影响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

形成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

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底,使山谷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风

形成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量,再加上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影响一般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特别提醒:

①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②高压中心处空气下沉,低压中心处空气上升;

③上升气流对应的天气为阴雨天气,下沉气流对应的为晴朗天气

四、等压面图

1.气压高低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右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2)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右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下垫面的性质冷

(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倒推法∶低压→热→夏→陆

(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4.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倒推法:凹→低→上升→对流→阴雨

凸→高→下沉→晴朗

大气水平运动——风

1.风的形成过程

2.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3.作用力

4.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受力风向图示(北半球)

高空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等压线_平行

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力平衡)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特别提醒]

(1)影响风力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风力大小还要考虑摩擦力的大小,地面障碍越多,阻挡作用越强,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

(3)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力大小,只影响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5.风向的应用(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1)判断气压的大小:顺着风向,气压值越来越小。

(2)判断南、北半球:向右偏→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

(3)判断近地面和高空(高空忽略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成一夹角(或斜交)→近地面;平行→高空。

(4)判断高压和低压: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右后方,南半球高压中心位于其左后方。

6.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某一地点风向的方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不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