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集合12篇_第1页
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集合12篇_第2页
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集合12篇_第3页
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集合12篇_第4页
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集合12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集合12篇【篇1】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8月中旬,日伪军7万多人,对晋察冀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大‘扫荡’。晋察冀军民积极进行反‘扫荡’斗争,狼牙山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指着展板上泛黄的老照片,连队指导员周琪偲为连队新荣誉室的开馆做着准备,讲述起了这个他多次讲给新兵的故事。9月23日,日伪军3500余人围攻易县狼牙山。位于易县西南方向的狼牙山一带,有我党政机关人员、游击队和群众三四万人,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第一团第七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25日,完成任务的七连官兵陆续向外撤离,连长将最后的掩护任务交给了二排六班的五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00多名日伪军向棋盘陀发起攻击,马宝玉等五名战士顽强阻击,使得敌人误以为山上仍有我军主力。“日军采取扫射和炮轰方式,轮番冲击。六班战士扼守着棋盘陀要道,同敌人激战5小时,打退4次冲锋,为部队和群众的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周琪偲指着展板上的狼牙山地形图,再现了抉择的瞬间。“棋盘陀仅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一条通往棋盘陀的峰顶——三面悬崖的绝路。为掩护部队和群众,5名战士选择向峰顶进发。”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用石块砸向敌人……在最后关头,勇士们宁死不屈,将枪支全部损毁,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两人跳崖后,被挂在绝壁的树枝上,幸免于难。1941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签署颁布训令,号召官兵向他们学习。旅政委霍锐告诉记者:“我们始终坚持用红色基因作为教育范本,增强官兵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责任感。‘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精神,铸就了‘狼牙山五壮士连’的连队精神,更成为所在部队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狼牙山五壮士连”的荣誉室即将开馆,马宝玉的家乡河北蔚县将描绘狼牙山五壮士故事的特色剪纸赠送给了连队……荣誉室里,伫立中央的“五壮士”雕像、泛黄的老照片、详细生动的文字描述,都仿佛在将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娓娓道来,演训场上的官兵把这种精神代代相传,迈向新的征程。【篇2】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的纪念塔题的词。以员、班长马宝玉为首的八路军5位英雄,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马宝玉,1920年生,河北蔚县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参加了八路军,加入中国。他作战勇猛顽强,在阜西庄一战中,用一把铁锹劈死一名日军,缴获一支“三八大盖”。在夜袭管头村的战斗中,他击毙一名日军机枪手,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员葛振林,及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马宝玉等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2005年3月逝世。【篇3】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是收录在小学生课本里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它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的狼牙山发生的五壮士奋勇舍身跳崖的故事。这五位壮士分别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7万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扫荡”。这次大规模的“扫荡”和反“扫荡”斗争持续了两个月。当时,我军数千官兵和数万群众在河北易县的狼牙山藏身。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的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因其奇峰林立,巍峨险峻,状似狼牙而得名,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东大门,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9月23日凌晨,日军主力倾巢出动,在拂晓时分围攻易县北娄山附近的一分区驻地,从北管头沿东西水村向狼牙山推进,中午,日伪军已集聚在狼牙山下。晋察冀军区1军分区1团2营7连担负了分路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7连第6班5名战士负责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按照原来的部署,七连佯装成一团主力来吸引敌人主力,再利用夜幕掩护和熟悉地形的优势,伺机打击消灭敌人。24日夜色降临,在完成掩护群众突围的任务后,连长带着七连指战员沿着盘陀路向外撤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连队转移方向,5名战士吸引敌人火力,继续掩护作战。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人借着月光,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然后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据点。25日清晨,500多名日伪军向狼牙山发起攻击。敌人上山途中,从东西水村往棋盘陀来的日军,一路上伴随着地雷的爆炸而倒下。为了不暴露部队转移路线,保障主力安全,五名战士选择撤向棋盘陀顶峰,战士们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岩石和树林向敌人射击。敌人紧追不舍。由于敌人不熟悉地形,有的中弹滚下山去,有的踏落石头坠入深谷。而棋盘坨顶,是一条绝路。棋盘陀峰顶三面悬崖,无障可凭,无路可退。六班战士把敌人引向顶峰的绝路,同时也使自己陷入困境。五壮士同敌人激战五小时,弹药用尽后,就把石头石块砸向敌人。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终因众寡悬殊难以支撑。最后关头,五名勇士果断将所带枪支毁坏后,纵身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二人跳崖后挂在绝壁的树枝上,被当地百姓营救,幸免于难。“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1941年9月25日,“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79周年后的今天,他们誓死抗日的壮举依旧被人们铭记。如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坐落在狼牙山最高峰,为狼牙山标注了“英雄之山”的闪亮坐标。【篇4】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这是收录在小学生课本里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它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的狼牙山发生的五壮士奋勇舍身跳崖的故事。这五位壮士分别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7万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毁灭性“扫荡”。这次大规模的“扫荡”和反“扫荡”斗争持续了两个月。当时,我军数千官兵和数万群众在河北易县的狼牙山藏身。狼牙山位于河北省易县的西部的太行山东麓,因其奇峰林立,巍峨险峻,状似狼牙而得名,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东大门,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9月23日凌晨,日军主力倾巢出动,在拂晓时分围攻易县北娄山附近的一分区驻地,从北管头沿东西水村向狼牙山推进,中午,日伪军已集聚在狼牙山下。晋察冀军区1军分区1团2营7连担负了分路掩护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的任务,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7连第6班5名战士负责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按照原来的部署,七连佯装成一团主力来吸引敌人主力,再利用夜幕掩护和熟悉地形的优势,伺机打击消灭敌人。24日夜色降临,在完成掩护群众突围的任务后,连长带着七连指战员沿着盘陀路向外撤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连队转移方向,5名战士吸引敌人火力,继续掩护作战。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人借着月光,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然后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据点。25日清晨,500多名日伪军向狼牙山发起攻击。敌人上山途中,从东西水村往棋盘陀来的日军,一路上伴随着地雷的爆炸而倒下。为了不暴露部队转移路线,保障主力安全,五名战士选择撤向棋盘陀顶峰,战士们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岩石和树林向敌人射击。敌人紧追不舍。由于敌人不熟悉地形,有的中弹滚下山去,有的踏落石头坠入深谷。而棋盘坨顶,是一条绝路。棋盘陀峰顶三面悬崖,无障可凭,无路可退。六班战士把敌人引向顶峰的绝路,同时也使自己陷入困境。五壮士同敌人激战五小时,弹药用尽后,就把石头石块砸向敌人。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终因众寡悬殊难以支撑。最后关头,五名勇士果断将所带枪支毁坏后,纵身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二人跳崖后挂在绝壁的树枝上,被当地百姓营救,幸免于难。“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1941年9月25日,“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79周年后的今天,他们誓死抗日的壮举依旧被人们铭记。如今,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坐落在狼牙山最高峰,为狼牙山标注了“英雄之山”的闪亮坐标。【篇5】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今天听了陈利玉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一句时,陈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陈老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这句时,陈老师注意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现在你就是五壮士,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么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五、积累迁移,将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陈老师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背诵第五段,至于怎样背才能记得牢:一是抓住重点词、二是通过想象画面。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让学生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安排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六、作业的布置也十分灵活学完了这篇课文,陈老师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体现。不但给学生留一个学习的空间,更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如果能将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中下生的发展更有帮助。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关键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通过品读去体会情感。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导,再过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读完一个部分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3、讨论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内容,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篇6】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1、本节课流程设计很科学,自然流畅,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在语言品味方面,紧扣课文资料展开。张弛有度。2、切入口准确,抓住课后思考练习设计问题,抓住中心句展开。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3、本节课,教者备课时动了很大脑筋,如何切入,如何拓展,教者的思路很明晰,抓住关键词句围绕景物描述,让学生去自觉学习,探究,思考。主体性凸显,学生活动的空间大了,效果也是水到渠成!训练的时间宽泛一点,更好!4、本课问题设计不多,但很精干,突出了目标。条理清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预习很到位。语言品味能抓住关键词拓展。5、本课为第二课时,在备课时,着重从“主体性实效性基础性”出发,逼学生活动起来,让学生有所得!请大家提出提议和看法。6、本节课,教者抓准切入口,以学生为主体这方面做得很好,问题提出后,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答案,显示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内检测方面多一点时间,应当更好些。7、本节课抓住景物描述来品味语言,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有实效性。【篇7】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成千上万民族英雄。近日,记者采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专家,重温狼牙山五壮士英勇事迹。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发生在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国领导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根据地军民的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艰苦斗争时期。8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6万多人联合伪军1万多人,对晋察冀边区发起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企图短时间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民积极进行反“扫荡”斗争,狼牙山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期。9月23日拂晓时分,日军华北方面军乙兵团津田美武少将指挥日伪军3500余人,分兵三路向易县北娄山进攻。日军兵力多,来势猛,开进速度快。当时,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在北娄山驻军,留在狼牙山的部队人数并不多。狼牙山位于易县的西南方向,有包括棋盘陀、莲花峰在内的5坨36峰。在这里,有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县的党政机关人员、游击队和群众三四万人,躲避日军“扫荡”。按照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的命令,将四个游击支队交给正在山上养病的一团团长邱蔚指挥,要求他们利用天险,坚守阵地,待机突围。黄昏,一分区三团和二十团同时从几个点上出击,日军伤亡惨重,伪军也受到重挫。当日军大部队赶往北娄山救援时,这一带空出一个十几里长的大口子,我军迅速开始组织突围。按照分区首长的命令,一团七连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七连战士领足弹药,在当地民兵配合下分兵把口,并在进山路上埋放了地雷。9月24日中午,一分区司令部已安全转移。夜色降临后,四个游击支队、当地机关干部和大批群众沿着盘陀路上打开的口子悄悄转移了。至25日凌晨三四点钟,完成掩护任务的七连指战员也陆续向外撤离,连长将配备两挺机枪的机枪组留给二排六班,由六班完成最后的掩护任务。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5人,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据点。9月25日清晨,500多名日军带着伪军向棋盘陀发起攻击,敌人上山途中,有的被地雷炸伤炸死。我七连机枪组的火力吸引了大股敌人,敌人误以为山上仍有我军主力。待两名机枪手打完子弹撤离阵地后,马宝玉等5名战士仍在继续阻敌,他们把敌人一直朝着山上引。日军采取扫射和炮轰方式,小股试探,轮番冲击,但仍然不敢贸然行动。六班战士扼守着棋盘陀要道,英勇顽强,坚持战斗到中午,打退日军的4次冲锋。5名战士同敌人激战5小时,为部队和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棋盘陀有一条路通往部队主力和大批群众转移的方向,另一条路通往棋盘陀的峰顶。棋盘陀顶部三面悬崖,无障可凭,无路可退,是一条绝路。为避免暴露大队人马转移的路线,5名战士选择撤向峰顶的办法来拖延时间,拖住敌人。他们一面向峰顶攀登,一面依托岩石和树林向紧追不舍的敌人射击。六班战士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同时,也把自己推到了绝路上。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然后用石头石块砸向敌人。在最后关头,勇士们宁死不屈,将枪支全部损毁后,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2人跳崖后,被挂在绝壁的树枝上幸免于难。1941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颁布关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训令,对马宝玉等5名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其中也记录了狼牙山阻击战中毙伤敌人100多名的英雄事迹。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机关、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英勇顽强地抗击日军,直到打光子弹后舍身跳崖,或英勇就义,或身负重伤,他们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敬仰和爱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研究员孙丽萍指出,狼牙山战斗是全民族抗战中八路军与日伪军作战10万余次的其中一次。马宝玉等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出顽强不屈的牺牲精神,表现出中国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大无畏英雄气概。重温这一历史片段,我们依然会被抗日英雄们可歌可泣的壮举所感动激励。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为英勇献身革命、献身正义战争的民族英雄树碑立传,是对革命先烈的最好纪念,也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篇8】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案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如设计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估计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安排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的设计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设计运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设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让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篇9】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参与欲望强烈。突出了文言文复习特点,诵读和文言现象落实到位。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知识多。课堂朴实,实实在在,没有任何玄虚。注重文本教学,突出了文本与中考的链接。目标设置合理,并且整节课紧紧围绕着当堂的目标来进行。文言知识归纳全面,重视落实,让学生读文章的时候,每次都有目的有侧重点。注重当堂知识的归纳总结和落实,讲解细致。关注和小考的链接,关注学生的学以致用。课堂容量很大,内容补充的很多。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容量大,节奏紧凑,让学生没有走神的机会。拓展内容很多,紧密联系中考,又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点讲解详细。注重知识的运用。阅读,圈划,详解,再读,迁移运用,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分析细节,有针对性练习。实在。听……老师的课,犹如自己就是他的学生,踏实而充实。充实。课堂容量大,学生掌握东西多。【篇10】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1、李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2、李老师授课有条理,有重点,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是各位老师学习的榜样。3、李老师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不过还是非常有教授风度的,不妨自己来听听嘛!大家很崇拜他4、李老师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上课例题丰富,不厌其烦,细心讲解,使学生有所收获;半数认真工整,批改作业认真及时并注意讲解学生易犯错误;最重要的是,段老师能虚心并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做到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总之,段老师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教师。5、李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6、课堂内容充实,简单明了,使学生能够轻轻松松掌握知识。7、教学内容丰富有效,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有时还有些洋幽默,很受同学欢迎。8、李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9、一开始这门课的时候确实被教材的厚度吓了一跳,虽然现在已在老师的提纲挈领下掌握了重点,仍然对自己不是很有自信。我认为电子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把教材变薄了,把精华的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更有针对性,也增强了大家学好这门课的信心。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作出了精美的课件,它对我们学习的帮助非常大。10、李老师上课诙谐有趣,他善于用凝练的语言将复杂难于理解的过程公式清晰、明确的表达出来。讲课内容紧凑、丰富,并附有大量例题和练习题,十分有利于同学们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课堂内容。11、最开始,李老师授课速度有些快,但是,后来学生提建议给老师,老师欣然接受并调整了授课速度。所以,总体感觉此刻城段老师讲得很好。12、老师组织习题课,使同学们在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在课堂上得以解决;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课上穿插实际问题,使同学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为今后学习打下基。13、李老师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堂中,他循循善诱,强调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启发是思维。在这门课中,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懂得了科学探索的艰辛。14、上课时,李老师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当缓和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在调节气氛的过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15、李老师讲课总是给人一种明明白白的感觉,例如在连续信号频域分析这一章节,内容很多,关系繁杂,而李老师清晰的讲课思路及深入浅出的表达,让我们能很快的接受,并且从中我们不仅知道“其然”,也知道“其所以然”。【篇11】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第四节,许老师的《狼牙山五壮士》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1、许老师上课充满激情,感染学生热情参与,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好,气氛浓厚。2、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如:把每段话(每件事)概括成一个短语,再根据短语,用通顺的话连起来说主要内容,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不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什么,还引导学生领悟怎么写?(如抓住英雄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英雄的形象)即表达方法。看法:对课题质疑——为什么不叫“五战士”,而叫“五壮士”后,接下来的品读感悟壮举环节,如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挖掘,通过换词比较,角色换位体验,想象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等感受壮举,再及时回扣课题,学生自然豁然开朗。这样的教学肯定更有深度,更有效果。总之,这两节课都上得非常扎实有效,上得很成功,值得我们学习。【篇12】狼牙山五壮士的评课从1941年起,侵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大搞“治安强化运动”,将中国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及其武装力量作为主要进攻对象。根据地军民敌后抗战进入空前困难的时期,同日伪军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狼牙山五壮士”就是敌后军民艰苦斗争中的一个抗日英雄群体。一、狼牙山战斗的经过1941年8月,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7万余日伪军(其中日军6万多,伪军1万多),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空前规模的秋季大“扫荡”。这次大规模的“扫荡”和反“扫荡”斗争持续了两个月。日军兵力多,来势猛,采取远程迂回、分进合击和铁壁合围战术,企图在短期内摧毁晋察冀根据地。晋察冀军区对于敌人的合围“扫荡”,预先做了一些准备。8月19日,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收到了反“扫荡”作战方针和战术指示。此前,一分区改造了部队主力所在的狼牙山驻地的地形工事,精简了机构。8月23日,日军开始发起进攻。一个月来,易县周边的大小战斗持续不停。狼牙山属太行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位于河北易县的西南方向,包括有棋盘陀、莲花峰在内的5坨36峰。当时,我军数千官兵和数万群众在这里藏身,躲避日军的疯狂“扫荡”。9月23日凌晨,日军开始进攻狼牙山。盘踞在塘湖的日军先头部队占领了山下的南淇村和北淇村,制造了屠杀村民多人的惨案。接着,日军主力倾巢出动。拂晓时分,日伪军3500余人由定兴、方顺桥附近分三路西进,围攻易县北娄山附近的一分区驻地,当时一分区大约有5000余人。发动进攻狼牙山的是日军华北方面军的乙兵团,由步兵第一三三旅团及各配属部队组成,兵团长是步兵第一三三旅团长津田美武少将。由于有叛徒赵玉昆的伪军带路,日军开进速度很快。日军在进出口布置重兵,从北管头沿东西水村向狼牙山推进。23日中午,日伪军已集聚在山下。当时,留在狼牙山的部队人数并不多,这里还有易县、定兴、徐水、满城4个县的党政机关、游击队和群众三四万人,必须想办法尽快组织突围。一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命令将四个游击支队交给正在山上养病的一团团长邱蔚指挥,要求他们利用天险地形,守住阵地,伺机突围。分区情报站通过“飞线”了解到敌人分布在周围的干河、毛儿崖、管头、东西水、松山、娄山、淇水、菜园、雪踅岭、碾子台及九莲山。23日黄昏,一分区三团和二十团从岭西、隘刹、刘家台和东、西武家庄子同时出击,管山、松山一带的日军伤亡惨重,伪军也受到重挫。日军以为遭遇我军主力,立即从九莲山、碾子台和雪踅岭等地赶往北娄山救援,日军的一大部被吸引过去。这一带空出一个十几里长的大口子,大大减轻了我军压力。邱蔚团长抓住有利时机,迅速组织突围。按照一分区首长的指示,一团的一个连留下作掩护。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任务交给了一团七连。七连从狼牙山的东面转移到西面,在一个山洞里领足子弹和手榴弹,由当地民兵游击队配合行动。而分区主力部队则于23日晚由周庄经上、下隘刹向西转移,直到24日中午,分区司令部已安全转移到了张家庄。按照原来的部署,七连佯装成一团主力来吸引敌人主力,再利用夜幕掩护和熟悉地形的优势,伺机打击消灭敌人。七连连长刘福山和指导员蔡展鹏带领全连战士利用狼牙山的天险和改造过的地形,在民兵配合下分兵把口,在敌人上山的道路上埋了地雷。24日夜色降临后,4个县的游击支队、机关干部和群众沿着盘陀路向那片空出的口子开去,悄悄地转移了。半夜12点左右,六班翻过狼牙山,来到山背后的小村子。七连把一排、三排派出去警戒,二排集中待命。大约凌晨三四点,接到掩护七连主力撤退、为机关撤走争取时间的命令。在完成掩护群众突围的任务后,一排、三排相继撤离,二排继续掩护。连长命令二排二班把守北山脚口子,六班把守东口。二班离开后,连长带着七连指战员沿着盘陀路向外撤离,将机枪组留给六班占领西山口,吸引敌人火力,继续掩护作战。机枪组的两人配备了两挺机枪。六班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等5人借着月光,将团部留下的几箱手榴弹分束扎捆,然后隐藏在棋盘陀最险要的“阎王鼻子”和“小鬼脸儿”两个据点。25日清晨,500多名日伪军向狼牙山发起攻击。敌人上山途中,从东西水村往棋盘陀来的日军,一路上伴随着地雷的爆炸而倒下。机枪组的两路火力吸引了敌人,敌人误以为山上仍有我军部队主力。马宝玉等5名战士分成两组,阻击企图在棋盘陀汇合的敌人。但机枪连子弹有限,机枪手在打完子弹后撤退了。为了拖住日军,六班战士一直把敌人往山上引。日军在前面的进攻中吃了亏,不敢贸然行动。他们采取扫射和炮轰方式,小股试探,轮番冲击。六班战士扼守着棋盘陀的要道,英勇战斗,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4次猛烈冲锋,杀伤敌人50余名。直到中午,日军也没有爬上棋盘陀。棋盘陀有一条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另一条是通往棋盘陀顶峰的路,也是一条绝路。为了不暴露部队转移路线,保障主力安全,5名战士选择撤向棋盘陀顶峰,班长马宝玉带着战士们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岩石和树林向敌人射击。敌人紧追不舍。由于敌人不熟悉地形,有的中弹滚下山去,有的踏落石头坠入深谷。六班战士把敌人引向顶峰的绝路,同时也使自己陷入困境。棋盘陀峰顶三面悬崖,无障可凭,无路可退。五壮士在班长马宝玉的带领下,同敌人激战5小时。弹药用尽后,就把石头石块砸向敌人。他们打光最后一粒子弹,扔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终因众寡悬殊难以支撑。在最后的危急关头,5名勇士宁死不屈,他们将所带枪支毁坏后,纵身跳下了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二人跳崖后挂在绝壁的树枝上,幸免于难。葛振林伤势较轻,宋学义摔折了腰。两人凭借求生的本能和顽强的毅力,艰难地爬上悬崖,相互鼓励相互搀扶走到小石林一带碰到当地道观的李道士,经其救助后由民兵送往医院。狼牙山战斗结束。马宝玉等5名战士誓死抗日的壮举,表现出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高尚品质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二、关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决定及其战地宣传1941年秋季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反“扫荡”斗争持续到10月中旬结束。关于狼牙山战斗中我军指战员英勇作战的情况,在日本出版的《华北治安战》也不得不承认。该书在总结此次日军“肃正作战”的教训时,谈到八路军“负责掩护主力退却的部队,即使兵力薄弱,也必进行顽强抵抗”,“共军哨兵在退却之际,有故意想与主力相反方向退避的倾向”。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像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以小部队掩护主力转移、顽强抗击日军的战例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可以说,利用狼牙山险要地形、工事以及集束手榴弹的杀伤威力,之后又在棋盘陀的险要据点设伏、阻击,在七连留下的机枪组两名战士机枪的配合下,六班战士毙伤数倍于己的日军不仅是真实的,也是完全可能的。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签署颁布《晋察冀军区关于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训令》(以下简称《训令》),其中记载了狼牙山阻击战中毙伤敌人100名以上。同时,对马宝玉等5名战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全军指战员向五壮士学习。军区作出指示:“一、在每次战斗中,高度发扬英勇顽强的搏斗精神,以战斗的胜利纪念他们。二、在烈士牺牲地点,建碑纪念,并命名为狼牙山三烈士碑。三、决定马保林等烈士作为一团模范七连的荣誉战士,每逢纪念日点名时,首先应从荣誉战士点起。四、对光荣负伤的葛振林、宋学义二同志,除通令嘉奖外,并各赠荣誉奖章一枚。”狼牙山五壮士的壮烈举动,很快在边区传开了。1941年11月5日,《晋察冀日报》刊发了前线记者沈重采写的通讯《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之后,方冰、劫夫创作了歌曲《狼牙山五壮士歌》,魏巍、罗浪创作歌曲《五壮士之歌》。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迅速在边区传颂着。第一军分区战线剧社的青年画家曹振峰绘制了连环画《五壮士》,剧社还创作演出了由胡旭编剧的四幕话剧《狼牙山五壮士》。这些作品倍受军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喜爱,教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三、对围绕“狼牙山五壮士”若干问题的看法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个别人怀疑和虚构“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斗争情节的奇谈怪论,混淆了视听,抹黑了英雄。我们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根据葛振林、宋学义及其相关人对狼牙山战斗情况的描述,根据史料的记载,结合实地考察调研掌握的材料线索,谈谈对有关问题的几点认识。(一)五壮士跳崖地点棋盘陀根据宋学义《在狼牙山上》的描述,跳崖地点是在棋盘陀顶峰。他说:“攀上了棋盘陀的顶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三面是万丈悬崖。”沈重在《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中记载:五壮士在棋盘陀顶峰跳下了悬崖,“二十丈绝崖的沟底有三堆血肉”。《训令》里面记载,要“在烈士牺牲地点,建碑纪念,并命名狼牙山三烈士碑”。1942年5月1日开始动工建塔,7月7日在棋盘陀顶峰建起了纪念塔。9月7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的题为“棋盘陀上纪念塔落成,三青年烈士英名永垂”的报道中称:“(本报晋察冀边区通讯)易水狼牙山棋盘陀三勇士壮烈捐躯(按:三勇士壮烈捐躯事迹,见本报八月三日四版)后,军区为表彰忠烈,特在烈士殉难地建立巨塔,以资永远纪念。”后来在纪念塔(棋盘陀顶峰)下方发现三烈士尸骨的事实及实地考察调研的情况来看,五勇士跳崖处在棋盘陀顶峰是较为可信的。有人拿葛振林讲的“三个小山包”来印证跳崖地点,“这地方离主峰棋盘陀不远,是一连串的三个小山包,正面从我们来的地方是一条小山腿,弯弯曲曲地伸开去,背后和两侧是陡陡的山坡,下去就是望不见底的悬崖”。他本人也没有说这三个小山包就是大小莲花峰。在棋盘陀峰顶旁边,有几座较矮的山峰,它们是棋盘陀峰附近的侧峰,而不是对面的大小莲花峰,棋盘陀峰与大小莲花峰中间隔着悬崖和几座较矮的山峰,两者之间有一段较长的距离。当地也有跳崖处为小莲花峰的说法。1942年、1959年、1986年曾三次修建纪念碑(塔),到1986年重新建塔的时候,由于年代久远,搜集资料非常困难,当时使用了一位自称目击者的人提供的讲述材料。退一步来讲,当地人所说的陀是一个较大的地理范围,广义上的棋盘陀也包括大小莲花峰在内的其他山陀。因此,五壮士从棋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