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四大文明古国概况文明古国发源地域出现年代统一时间共同点原因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000年都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受惠于大河母亲的哺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大河文明)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有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适宜人类生存,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约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3世纪古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文明古国城市的出现王权神圣社会等级军队与刑罚古代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王室、僧侣、贵族自由民和奴隶建有常备军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年,乌尔城汉谟拉比,自称“世界四方之王”奴隶主、奴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公元前2500年,摩亨佐·达罗城阿育王种姓制度古中国夏朝后期,二里头宫殿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商王、贵族平民和奴隶有强大的军队3.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文明区域文字建筑和工艺科学技术宗教古代埃及前3500年象形文字金字塔太阳历、分科治病阿蒙神古巴比伦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空中花园两河流域的人们编制了太阴历、创立星期制度古印度阿拉伯数字、通用计数法佛教古中国商朝时,甲骨文、青铜文化:司母戊大方鼎西汉末年佛教从中亚传入4.《汉谟拉比法典》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5.印度种姓制度地位等级等级名称代表的社会阶层组成该阶层的职责或义务统治阶级一婆罗门僧侣阶层掌握宗教祭祀大权二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行政大权被统治阶级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等供养前两个阶层四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没有任何权利6.文字产生的影响:促进了知识的记忆和传播;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标志着人类告别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1)古埃及的太阳历;(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5)古印度的佛教(6)古代中国的文字8.古代印度的佛教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西周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2.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2.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1.百家争鸣1)争论核心:如何治理国家2)百家争鸣各流派及主张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生活时代主要主张经典格言儒家孔子春秋晚期仁的学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孟子战国时期仁政、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道家老子春秋晚期无为,顺应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墨家墨子战国时期非攻、兼爱、尚贤视人之身,若视己身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强化中央集权、改革兵家孙武春秋晚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3)百家争鸣的影响⑴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⑶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的主张:(思想)(1)政治主张:①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要“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2)教育思想:①主张“有教无类”,不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②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③提倡“学思结合”,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有可借鉴的意义吗?(1)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有教无类”的思想体现了教育平等精神(3)“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4)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4.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1)孔子的教育实践:广开私学,培养了三千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2)孔子的教育思想:重视道德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注意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育5.现代社会的一些做法体现了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1)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体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2)现代社会提倡“廉政、廉洁、自律”体现了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道德准则(3)建设和谐社会体现了老子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的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4)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墨子“非攻”思想(5)团结友善体现了墨子“兼爱”思想(6)依法治国体现了韩非子“法治”思想(7)以德治国体现了孔子“以德教化”人民的思想(8)以人为本体现了孔子: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的思想;孟子:要求统治者减轻对人民的剥削、轻徭薄赋以及“民贵”“君轻”的思想;老子: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的思想。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7.约公元前1600年前后,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1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8.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9.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10.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11.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12.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1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14.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15.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16.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17.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利用商鞅,开始变法。内容:a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建立县制。意义: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通过变法,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国力,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城邦时代-----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进入城邦时代,以雅典和斯巴达为重要代表。经济特点政治特点差异原因雅典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民主制度是由城邦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雅典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适合发展海上贸易;而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斯巴达以农业为主军事独裁2.古希腊城邦雅典的民主制:(1)极盛时期: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时期。(2)主要形式: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陶片放逐法,保护民主制度;③官员抽签产生。(3)评价:两面性,具有专制统治所没有的特点和优点,使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但这种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国人没有任何权利。亚历山大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在世界文化融合方面的贡献:亚历山大帝国虽然短暂,但它是希腊城邦制度的终结者,又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者,也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促进者。亚历山大帝国使得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渗透到西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3.罗马文明进程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政府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罗马取得地中海的霸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建立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危机;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为日耳曼人所灭5.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腊罗马文明哲学文学史学自然科学法学建筑希腊文化三大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文学:《荷马史诗》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器和浮力定律、杠杆定律雅典卫城罗马文化公元前5世纪中叶,《十二表法》、罗马法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万神殿6.为什么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根?(1)“哲学”一词来自希腊语,古希腊是西方哲学的故乡。(2)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3)古希腊希罗多德被誉为西方“历史之父”。(4)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和结构成为现代西方建筑的典范。(5)《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6)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创造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成为近代科学的源头。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1.封建庄园是欧洲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2.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庄园制度、封建农奴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基督教的作用和影响3.城市的兴起与发展:(1)原因:从11世纪起,经济逐渐恢复,原有城市复苏,新兴城市不断涌现;许多城市通过赎买、起义等斗阵方式,最终赢得了自治权,同时城市居民也成为真正的自由人。(2)典型代表:巴黎和伦敦成为政治、经济、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享誉欧洲。(3)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4.行会是城市中手工业者成立的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它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的侵犯,行会的代表还可以通过选举进入市政会。5.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教会“君权神授”维护国王地位的合法性;国王通过物质、军事力量维护教会的权威。两者相互利用,借助对方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6.什一税的作用:可以凭借经济实力,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7.教会通过哪些手段控制人们的思想:谁反对基督教神学,谁就要受到教会的打击迫害;教会垄断了教育和文化;教士向人们阅读《圣经》,宣传教义,将基督教的影响传到城乡的各个角落。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1.为什么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顺应了历史的潮流?(1)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是阿拉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穆罕默德阅历广泛,熟悉犹太教、基督教和半岛的原始宗教,这是他创立宗教的前提条件;穆罕默德创立的伊斯兰教顺应了阿拉伯半岛社会发展的趋势,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3)公元6世纪的前后,面对急剧恶化的社会经济形势,阿拉伯各阶层都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创立统一国家。伊斯兰教适应统一国家的需要,应运而生。2.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统一发挥的作用。(1)伊斯兰教用一神教取代阿拉伯人原始的多神宗教,适应了统一的需要;(2)《古兰经》对国家建立后的伊斯兰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规范等产生重要影响;(3)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国家建立的过程。3.世界三大宗教名称创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经典佛教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基督教耶稣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圣经》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公元7世纪麦加《古兰经》4.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突出特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融合精神。一方面,阿拉伯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促进了伊斯兰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帝国范围内各个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它是在吸收、消化原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帝国和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很强的包容性。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欧三洲之间,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既有条件吸取三大洲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又能成为三洲沟通和交流的桥梁。5.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8世纪,阿拉伯帝国。第三课日本的大话改新1.1世纪前后,日本出现早期国家,大和国家最为强大。5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本土。大和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后改称天皇。2.大化改新的背景:7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中国大唐王朝高度繁荣,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行改革,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当时到过中国的日本留学生,积极宣扬唐朝制度,挽救统治危机。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大化改新的影响: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3.日本民族的名族特性: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善于学习,坚忍服从。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景观: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2.宗教景观:宗教是一种文化,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墙、壁画等等,都属于宗教文化景观。3.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1)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2)不同地域的宗教景观往往深深烙上本土文化的印记;同一地域的同一宗教的建筑,也会烙上时代的印记;宗教景观之间的差异,与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有关。4.佛教:印度佛塔。中国寺庙;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第三单元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1.秦灭六国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过程:韩赵魏楚燕齐领导者:秦王嬴政策略:远交近攻定都:咸阳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即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或条件①战国以来,各国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政治上的分裂混战状态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人们已经厌烦了常年不休的战争,渴望和平安静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③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④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3.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于是采用“皇帝”的称号。他自称“始皇帝”。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④为了有效管理国家,秦朝还颁布了大量律令。(作用: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2)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作用: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4)思想上:焚书坑儒。(作用: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5)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作用:有利于疆域的巩固和拓展)5.评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利弊:答:一方面是以思想一统巩固政治一统的需要,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遗留贵族时刻图谋复国,诸子百家对新政议论纷纷,不利于维护统一局面,采取这个政策有利于统一;另一方面,他催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残杀儒生,落下了千古骂名。但推行思想文化一统并非是亡国的必然因素。6.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既是千古一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功大于过。(1)主要功绩:①顺应历史潮流,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②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③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驰道,修造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等,促进了秦朝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使秦的疆域空前辽阔。(2)历史罪过:①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②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重剥削百姓。③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1.秦始皇在位期间,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其陵墓是中国古代皇帝陵墓中规模最大的,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他的儿子胡亥即位,就是秦二世。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3.大一统格局形成:汉帝国[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和东汉(25年—220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4.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恢复经济。汉高祖:1.让士兵复原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卸甲归田,利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2.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家,发还原有田宅;劝民还乡,利于社会稳定。3.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释奴为民,增加农业生产劳动力。4.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减轻赋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汉文帝:1.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徭役改成三年一次);2.减轻刑罚,废除肉刑。汉景帝:1.进一步减轻赋税,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2.进一步减轻刑罚。(文景两朝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法纪,因此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为西汉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础。)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1.汉武帝的历史作为(西汉的新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1)政治上:⑴颁布推恩令,继汉景帝削蕃平乱之后,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⑵加强监察制度,设立司律校尉,加强皇帝权威,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⑶发布“察举制”地方定期向中央推荐人才。2)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3)经济:⑴食盐与铁器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极大的增加了中央的收入。⑵铸造一种标准化铜币——五铢钱。4)军事和民族关系上:⑴武力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⑵在河西走廊陆续设郡,把长城延伸到敦煌以西地区。⑶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开通丝绸之路。(以上为汉武帝历史作为)⑷出现和亲与互市的局面,加强交流。⑸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⑹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使云南地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⑴原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⑵观点: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⑶措施: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培养后备官僚。⑷评价:①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②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⑸意义:西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3.汉武帝以后,汉朝开始由盛转衰,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4.东汉统治前后经历了近两百年,前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统治日益黑暗。最后,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1.战国末年,匈奴逐渐强大起来,并不断南下侵袭北方各国。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强大的国家,首领称为“单于”。秦始皇在原先战国时期的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长城的作用:抵御匈奴,维护国家统一。2.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所处的时期汉对匈奴的政策国力情况和亲的性质汉高祖时期战争、和亲汉初国力较弱被迫和亲汉武帝时期武力反击匈奴经过汉初几十年的修养生息,国力强盛汉武帝之后和亲国力强盛平等互利⑴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能胜利的原因:①汉初的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②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知人善任;③卫青、霍去病能力过人。⑵卫青、霍去病先后三次出击匈奴对匈奴和西汉的影响:①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②对西汉:促进西汉边境安定,经济发展。⑶王昭君和亲的作用:促进了汉和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与匈奴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3.张骞出使西域⑴大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大宛—大月氏—大夏—葱岭—于阗—阳关—祁连山—陇西—长安。⑵大致属于哪些国家: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⑶大致经过的地形区: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⑷意义:①加强了西域同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②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府创造了条件;③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4.丝绸之路:由西汉张骞开辟,起点长安,最远到达欧洲。西域的葡萄、核桃和良马、地毯等传入内地,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西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的作用: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这种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2.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使用逐渐普遍起来。4世纪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3.纸的优点:(1)造价低廉,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