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_第1页
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_第3页
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_第4页
第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1、历史背景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1、历史背景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细胞自然科学前提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焦尔赫尔姆霍兹自然科学前提生物进化论

“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它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1、历史背景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科学前提自然科学前提社会科学前提社会科学前提19世纪社会科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阶级斗争理论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社会科学前提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论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梯叶里基佐社会科学前提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1、历史背景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科学前提3、理论来源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发展和内在联系的思想

对立统一的思想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历史和逻辑统一的思想

理论来源黑格尔(1770~1831)Hegel,GeorgWilhelmFriedrich黑格尔历史地位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位代表,黑格尔不仅从其哲学立场出发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而且也被看作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这里所说的“集大成者”并不是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将前此以往的哲学统统包容于自身之中,而是说,黑格尔哲学将古典哲学的基本思路发挥到了极致。黑格尔哲学标志着古典哲学的终结。黑格尔生平著作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符腾堡公国首府斯图亚特一个官吏家庭。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0月去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此时黑格尔受康德、斯宾诺莎和卢梭等人的思想影响。尚未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仍然认为宗教高于哲学,认为哲学作为反思的思维不能把握生命和精神的无限性。1793—1796年在瑞士伯尔尼一贵族家中担任家教。1797年末-1800年在法兰克福任家教。黑格尔生平著作1801年通过论文答辩成为耶拿大学哲学系编外讲师,《费希特和谢林哲学体系的差异》是他发表的第一篇哲学论文。从1802年开始与谢林一道主编《哲学评论杂志》。到耶拿以后,黑格尔很快又放弃了以前观点,转入论证绝对知识。耶拿时期是他把自己的理想变为体系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些批评康德、费希特等人的著作。这些人的哲学被黑格尔看作主观的反思哲学、需要克服的片面性哲学,因而必须把它们同以总体为基础的“真正的哲学”区别开来。1805年获得副教授职。黑格尔生平著作1805年开始写《精神现象学》,于1807年3月出版。它标志着由康德开始的德国哲学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也标志着黑格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和独树一帜的哲学家。黑格尔在这部巨著中划时代地提供了一部人类意识的发展史。它从内容上将人类意识发展分为5个阶段。①意识,②自我意识,③理性,这3个阶段属于主观精神(个体意识);④精神,即客观精神(社会意识);⑤绝对精神(绝对意识)。黑格尔的整体观和伟大的历史感,均体现在这部意识发展史中。黑格尔生平著作《精神现象学》作为人的意识发展诸阶段的缩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个体发展及人类社会发展两个方面的历史辩证法。在在纽伦堡文科中学任校长期间,黑格尔完成了另一部巨著即1812、1813、1816年先后分3卷出版的《逻辑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逻辑学》占有核心的地位。除了《精神现象学》之外,他把自己的其他著作都看作是《逻辑学》的展开和应用。《逻辑学》集中地体现了黑格尔把宇宙看成一个运动、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的合理思想。在逻辑史上具有革命的意义。。黑格尔生平著作此书的重要意义和它出版后遭到的冷遇形成鲜明的对照。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了正确的理解、改造并加以应用。黑格尔青年时代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分裂,渴望德国在政治上实现统一,把德意志民族的复兴与资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并把立宪玫治制度视之为理想的国家制度。1815年拿破仑战争的失败、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使他的政治态度发生变化,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开始赞颂现存的普鲁士王国,主张以此为基础而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黑格尔生平著作1816~1817年任海德堡大学哲学教授。他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哲学全书》于1817、1827、1830年出版,每次重版都作了重要修改。1818年后任柏林大学哲学教授。1820年根据讲课提纲编辑成《法哲学原理》。1827年主编《科学评论年鉴》,以他为中心形成了黑格尔学派。1829年当选柏林大学校长并兼任政府代表。1831年被授予三级红鹰勋章,11月14日病逝于柏林。黑格尔生平著作黑格尔生前正式出版的哲学著作有4部:《精神现象学》(1807年)《逻辑学》(大逻辑)(1812-1816年)《哲学全书》(包括“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1817年,1827年第二版,1830年第三版)《法哲学原理》(1820年)其中《哲学全书》与《法哲学原理》都是教学纲要,只有《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著作。黑格尔生平著作《哲学全书》中的“逻辑学”部分(小逻辑)基本上是《逻辑学》一书(大逻辑)的概要,虽然它们在形式、内容和细节等方面有许多差异。黑格尔去世之后,他的友人和学生编辑出版了《黑格尔全集》,其中包括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一系列黑格尔讲演录,有《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和《哲学史讲演录》等。。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理论来源路德维希·安德里亚·费尔巴哈(LudwigAndreasFeuerbach,1804-1872)费尔巴哈生平著作1804年7月28日出生于拜恩州(巴伐利亚)下拜恩区的首府兰茨胡特。1823年来到海德堡大学神学系读书。后对黑格尔的哲学感兴趣,到柏林跟随黑格尔学习哲学,两年后,他成为“青年黑格尔学派”的成员。1828年,转学爱尔兰根大学学习了两年自然科学,博士论文通过后,1829年留校任教。。1830年匿名发表了第一部著作《论死与不朽》,抨击个人不朽的概念,拥护斯宾诺莎的人死后会被自然重新吸收的哲学。他的友人在他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匿名出版了此书。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著作,但发行后立刻遭到宗教人士的强烈谴责,书被当局没收,其作者身份也被发觉。费尔巴哈生平著作他的这种激进思想加上不善演讲,他一直在学术界无法取得成功,并被永远驱逐出大学讲坛。1833年出版了《从培根到斯宾诺莎的近代哲学史》,受到广泛的好评。后来相继出版了《对莱布尼茨哲学的叙述、分析和批判》(1837)和《比埃尔·培尔》(1838)。这预示着他将以独立的哲学家的身份活动于德国哲学论坛。1837年末,他与贝尔塔·列夫结为终生伴侣,依靠他妻子在一座瓷厂中的股份生活,居住在纽伦堡附近的勃鲁克堡。他在这远离德国科学文化中心的穷乡僻壤度过了近25个年头。费尔巴哈生平著作1839年,在发表《黑格尔哲学批判》,正式与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决裂。1841年,他出版了最著名的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此书从人本学的观点出发把宗教批判和无神论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大大超出了施特劳斯和鲍威尔等人的争论水平,促进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解体。恩格斯回忆到:“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像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费尔巴哈生平著作此后致力于建立其哲学体系,1842年写出《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次年出版《未来哲学原理》,第一次对自己所建立的人本学和自然主义作了纲领式的论述。50年代的费尔巴哈埋头研究古代宗教,沉寂了近十年。1857年出版了《神统》。1860年由于赖以为生的瓷厂倒闭,他搬到纽伦堡。在朋友们的帮助,出版了最后一本书《上帝、自由和不朽》(1866年)。1870年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费尔巴哈生平著作1872年9月,贫病交加、坎坷半世的费尔巴哈与世长辞。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为他举行了一次隆重的葬礼,参加葬礼的主要不是学者,而是工人。位于纽伦堡的费尔巴哈纪念碑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1、历史背景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2、科学前提3、理论来源4、主观条件主观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2、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简介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莱茵省的特里尔城。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诞生于莱茵省巴门市。1835年9月24日,马克思毕业于莱茵省特里尔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1841年,马克思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学习。1841年在柏林大学毕业,后获哲学博士证书。大学学习期间,受到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影响,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学派的学术活动。1841年,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此期间,积极参加柏林思想界的斗争,站在批判谢林哲学的前列,捍卫黑格尔的辩证法。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批判当时反动政府。1843年《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到巴黎,在这里他遇到了恩格斯。1844年2月,马克思和卢格主编的《德法年鉴》在巴黎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在此发表了大量著作。在马克思的一生中,还经常参与、指导当时的国际工人运动,因此,被当时欧洲各国政府视为“最危险的革命家”。为从事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马克思多次受到当时欧洲各国政府的驱逐,马克思从特里尔先后到了波恩、柏林、科隆、巴黎、布鲁塞尔、伦敦等地,因此马克思称自己是“世界公民”。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逝世。恩格斯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主持马克思的葬礼时,发表演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1889年,在恩格斯和各国革命者的努力下,召开第二国际成立大会。恩格斯晚年对第二国际中的修正主义进行批判,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晚年大部分用于时间完成《资本论》剩余部分的出版工作。1885第二卷出版,1894年第三卷出版。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去逝。3、马克思恩格斯主要哲学著作《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184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5)《哲学的贫困》(马克思1847)《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7)《<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1859)《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1843-1883)《反杜林论》(恩格斯1875)《自然辩证法》(恩格斯1878)《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恩格斯188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1886)主观条件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自身全面发展的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意义1、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在研究对象上,它为哲学找到了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使哲学真正成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特殊规律马哲学旧哲学科学的科学普遍规律科学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在理论内容上,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彻底的完备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唯物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唯物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近代唯物论马义哲学近代唯心论世界本原存在状态历史观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在社会功能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了哲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其科学性表现为它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和探求真理的求实态度,革命性表现为它坚持对现实的辩证理解和主体能动的创新精神以及哲学的批判功能。1、中国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3、改革开放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中国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进入中国:1899年2月到5月,英国在华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上海广学会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1到124期中所载《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中说“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兴起了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潮,出版了—批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梁启超介绍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介绍的马克思的著作有:《英国工人状况》(此书应为思格斯)、《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辛亥革命以后,国内出版的一些刊物也陆续开始介绍马克思。主要是在马克思、思格期生平活动及其社会主义学说方面。“五四”运动后,从原先向往西方资本主义转变为向往社会主义,从输入、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进化论哲学,转向输入、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首先和重点传播的是唯物史观。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翟秋白于1924年以后先后出版了《社会哲学概论》、《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其后李达出版了《社会学大纲》等、艾思奇出版了《大众哲学》等,从1930年前后列1936年左右发生了所谓‘唯物辩证法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取得了重大胜利,使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2、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斯大林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的。在长期高度集权的僵化体制中,服务于当时的形势,围绕许多重大的现实问题、思想问题和决策问题,从哲学理论上进行了不少阐释和讨论。但总的来说.没有取得什么实质件突破,受“左”的影响并具有浓厚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如中国哲学界围绕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氏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开展关于两类矛盾问题、对社会主义时期各种杜会矛盾的分析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论述;对矛盾的同一件和斗争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后来又进行了关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件”、“一分为二,合二而一”等争论。这些讨论虽然对于促进哲学研究的深化,加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效果,但由于“左”的倾向和教条主义的干扰等原因,这些讨论在理论上没有正确地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助长了诸如“文革”唯心主义横行等现象,当时流行的“斗争哲学”、“反生产力论”、“顶峰论”等,就是哲学领域反马克思主义的大倒退。3、改革开放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坛哲学:仍然沿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教科书体系。论坛哲学: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对原有哲学体系的挑战、西方哲学的不断引入,使原有的哲学体系、哲学问题及哲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与西方哲学的关系,对于哲学的新领域的开辟,对于辩证法、历史观的重新理解等。生活哲学:日常生活中人们所信奉的种种哲学。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需要一个大发展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19世纪70年代以后面对时代主题的转换,马克思、恩格斯适应工人阶级合法斗争的需要,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时代的前进、革命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列宁为主要代表的俄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精神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2、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当代科技革命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当代社会变革的挑战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当代社会变革的挑战资本主义呈现表面繁荣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挑战维特根斯坦罗素穆勒孔德科学主义思潮现代西方哲学两大思潮:科学主义: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该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包括: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经验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各派分析哲学、当代各种科学哲学以及结构主义。美国实用主义从其倡导科学精神并强调哲学应该成为科学方法论这个意义上也归属于科学主义。萨特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的挑战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挑战雅斯贝尔斯尼采叔本华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认为哲学应该以人的存在尤其是个人的存在为研究对象,注重人的非理性。因此又被称为非理性主义。包括:意志哲学、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对现代西哲学的理解误区:左倾教条主义的简单否定态度。认为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克服了以往西方哲学的种种缺陷,继承和发扬了其优秀遗产和进步传统,而现代西方哲学则发挥了消极、落后以至反动的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处于相对立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点都是作为对西方近代哲学扬弃而产生的,不是以实体和本原为基础和出发点,而是以实践为基础;不是要建立一个无所不包的体系,而是要超越一切僵固的、封闭的体系,回到人的生活世界;不是在二元分立的基础上使人片面化,而是回到人的活生生的、知情意相统一的完整人的,并为人的自由和解放开辟广阔的道路。不同:现代西方哲学存在着各种不彻底性,往往以不同形式重犯近代哲学的某些片面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我们经常所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过列宁、斯大林、再到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在这个体系之外,在西方所出现的种种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以及以马克思的思想、观点或方法为基础对西方社会进行进行分析而形成的理论。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葛兰西的《狱中札记》,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到各种后马克思思潮、晚期马克思主义等,都力图依据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重新发现”,提出与恩格斯体系及斯大林体系不同的所谓“新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东欧实践派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该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纳入自己的视野之中,吸收其研究的成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想值得我们借鉴:社会批判的视角对理性的信念人的解放的价值取向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哲学的共同的对象是现代性问题,但却有着不同的致思。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必须要回答后现代所提出的问题。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是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