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法课件_第1页
古代历法课件_第2页
古代历法课件_第3页
古代历法课件_第4页
古代历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历法主讲人:李小玉组员:黄焕君、周汝窈、谢丽荣、张华莹、陈玉梅、韦小梅、韦泽华、甘静、黄玉亭古代历法主讲人:李小玉1内容框架一、古代历法概况二、古代历法的依据三、二十四节气四、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内容框架一、古代历法概况2一、历法的含义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历法,其中多数的历法是想把朔望月或者回归年分为编号的日数。按其侧重点不同,历法大体可以分二类:一类叫阳历,如公历、儒略历等;一类叫阴历,如伊斯兰教历、希腊历等;另一类叫阴阳历,如我国现在还有采用的农历、藏历等。一、历法的含义所谓历法,简单说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3二、古代历法的依据(一)、物候观察法1、定义:用来观察植物萌发零落、鸟兽出生换毛及候鸟迁徙、昆虫蛰伏等现象与气候观测的方法,叫做物候观察法。二、古代历法的依据(一)、物候观察法4例:1、《诗经·七月》:“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里从对昆虫活动现象的观察,反应了季节的变化。2、鄂伦春人把一年的分为四部分:额鲁开依(雪化)、昭纳(草发芽)、保绿(草枯黄)、讬(下雪)。例:5(二)、天象观察法1、定义:用来观察太阳的升落,月亮的盈亏、星辰的位置等现象与气候关系的方法,叫做天象观察法。又叫天文观测法。2、主要对象:(1)、观日:古人用圭表测日影,来确定冬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长之日)、夏至(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之日)等节气。(二)、天象观察法1、定义:6(2)、观月①对月的称呼:朔:每月初一腓:每月初三望:每月十五既望:每月十六晦:每月最后一日链接:朔望晦的由来

(2)、观月①对月的称呼:朔:每月初一7商周时,还有魄,又写成“霸”,意指月亮的发光部分每月四分:

第一部分:初吉(初一至初七或初八)

第二部分:既生魄(初七或初八至十五或十六)

第三部分:既望(十五或十六至二十二或二十三)

第四部分:既死魄(二十二或二十三至二十九或三十)

此外,“哉生魄”指初八,“哉死魄”指二十三商周时,还有魄,又写成“霸”,意指月亮的发光部分每月四分:8

关于阴阳合历:以朔望月为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单位的历法是阳历。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平年十二个月,有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总共354天。但是这个日数少于一个太阳年。

古代历法ppt课件9关于闰月:《尚书·尧典》说“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实际上四季循环的周期约为3651/4日,比十二个朔望月的日数约多111/4日,积三年就相差一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三年就要闰一个月,使历年的平均长度大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调和配合。《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就是这个意思。古代历法ppt课件10关于中气:

指在二十四节气中,从冬至开始,每逢单数的节气。即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古代历法ppt课件11(3)、观星①大火——红色大星→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②北斗星和北极星→是全天的中心③木星:又称“岁星”,其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相近,约十二年绕天一周。古人曾用它的轨迹来记录年岁。(3)、观星①大火——红色大星→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12三、二十四节气(一)、名称和顺序: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歌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三、二十四节气(一)、名称和顺序:13(二)、七十二候1、划分根据:把二十四节气三分,就可以得出七十二候2、定义:七十二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分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为候应。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应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一般情况。3、七十二候的具体情况(二)、七十二候14四、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一)、纪年1、定义:纪年是人们给年代起名的方法。2、纪年的方法:(1)、岁星纪年法:①定义:岁星就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木星,根据岁星(木星)在天体中运行的规律用来纪年的方法,叫“岁星纪年法”。四、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一)、纪年15②岁星十二星次: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次与节气对照:星纪:大雪冬至玄枵:小寒大寒诹訾:立春惊蛰降娄:雨水春分

大梁:谷雨清明实沈:立夏小满

鹑首:芒种夏至鹑火:小暑大暑

鹑尾:立秋处暑寿星:白露秋分

大火:寒露霜降析木:立冬小雪

②岁星十二星次: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16(2)太岁纪年法:①概况:古人有所谓十二辰的概念,就是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份由东向西配以子丑寅卯等十二支,其安排的方向和顺序正好和十二次相反。岁星由西向东运行,和人们所熟悉的十二辰的方向和顺序正好相反,所以岁星纪年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起来并不方便。为此,古代天文占星家便设想出一个假岁星叫做太岁,让它和真岁星“背道而驰”,这样就和十二辰的方向顺序相一致,并用它来纪年。(2)太岁纪年法:17

十二次十二辰

1.星纪丑

2.玄枵子

3.诹訾亥

4.降娄戌

5.大梁酉

6.实沈申

7.鹑首未

8.鹑火午

9.鹑尾巳

10.寿星辰

11.大火卯

12.析木寅

十二次十二辰

1.星纪丑

18战国时十二怪与十二地支:子:困敦丑:赤奋若寅:摄提格卯:单阏辰:执徐巳:大荒落午:敦牂未:协洽申:实沈酉:作噩戌:阉茂亥:大渊献西汉初年十怪与十天干:甲:阏逢乙:旃蒙丙:柔兆丁:强圉戊:著雍己:屠维庚:上章辛:重光壬:玄黓癸:昭阳战国时十二怪与十二地支:19(3)、干支纪年法①干:指十天干,又称“十母”、“日干”。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②支:指十二地支,又称“十二子”。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3)、干支纪年法①干:指十天干,又称“十母”、“日干”。20③干支相配(六十甲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③干支相配(六十甲子):21天干地支纪年方法: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则先用大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是天干,除以12的余数是地支。把天干数和地支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干支年份。此方法的根据是公元4年为甲子年(没有公元0年)。

天干地支纪年方法:已知公历年份,求对应干支22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解:(184-3)/10=18……1,故天干为甲;(184-3)/12=15……1,故地支为子。因此,公元184年为甲子年,所以黄巾起义时在官府门前都贴有“甲子”字条,口号为“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计算例2: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计算其干支。解:60*10-551-2=47,47/10=4…7,47/12=3…11。因此公元前551年是庚戌年。计算例1:公元184年黄巾起义,计算其干支。23已知干支,求对应年份次序由于天干地支每60年一循环,所以不能直接根据干支计算对应的年份数值。但是可以根据干支计算出对应于60年中的第几年,从而进一步推算。设x为天干对应的次序,甲-癸依次为1-10;y为地支对应的次序,子-亥依次为1-12.那么对应次序z的计算公式为:z=6x-5y,如果为负,可再加60。其计算根据是同余方程:z≡x(mod10),z≡y(mod12),x≡y(mod2),解得z≡36x+25y(mod60),进一步化简即得。已知干支,求对应年份次序24(4)、帝王纪年法①定义: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方法。②方法:A、君主即为年加序数B、帝王年号加序数纪年(4)、帝王纪年法25(二)、纪月1、数字纪月:直接地把数字冠于月份前2、地支纪月:以正月配寅,二月配卯,三月配辰,四月配巳,五月配午,六月配未,七月配申,八月配酉,九月配戌,十月配亥,十一月配子,十二月配丑。(二)、纪月1、数字纪月:直接地把数字冠于月份前26(三)、纪日1、数字纪日:把基数词直接放在“日”前表示。2、干支相配纪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的纪日。(三)、纪日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