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学课件: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_第1页
疼痛学课件: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_第2页
疼痛学课件: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_第3页
疼痛学课件: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_第4页
疼痛学课件: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与疱疹后神经痛

急性带状疱疹是由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水痘带状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剧烈疼痛,伴有皮肤多节段性水疱为特征的疾病。简介急性带状疱疹是由具有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水痘带状疱病简介★

该病毒经皮肤或鼻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经轴突逆行进入脊髓、脊神经后根神经节、颅神经半月神经节或膝状神经节细胞内,长期无症状潜伏存在。★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激活并在受累神经节内大量繁殖,引发炎性反应,包括水肿、炎细胞浸润、出血、灶性坏死等。简介★该病毒经皮肤或鼻粘膜的感觉神经末梢,经轴突逆行进入脊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激活的表现脊髓脊髓背角

VZV

复制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病毒激活的表现脊髓脊髓背角VZV

复制诱发因素常见因素:局部外伤、预防接种和手术神经系统疾病:流脑、结脑、癫痫、脊髓炎等急慢性传染病:传染性肝炎、麻疹等化学品或药物中毒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某些心肾疾病和正常的分娩等均可为其诱发因素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其它恶性肿瘤以及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放射线治疗的患者,其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且病情较严重诱发因素常见因素:局部外伤、预防接种和手术发病率因年龄而异,约为0.2~1%50岁以上的人群可达0.5%以上男女之比为3:2发病率因年龄而异,约为0.2~1%好发部位胸背部(55%)头面部(15%)腰腹部(14%)颈项部(12%)骶尾部(3%)全身占1%好发部位胸背部(55%)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偏侧,在一定的神经分布区,发生发作性、短暂、针刺样、电击样疼痛,并伴有局部感觉异常。有时可有肌肉酸痛、低烧等全身不适感,持续约3~10天皮肤症状(疱疹期):同一部位、突然出现群集性伴有红晕的水疱,呈带状分布。水疱多在一周内结痂,有时变成出血性或坏死性,治愈后留有瘢痕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偏侧,在一定的神经分布区,发生发作性、短暂临床表现

胸腹部疱疹常先后由近向远分批发生,偶尔可同时发生。早期疱疹可独立发生,沿神经支配区分布,后期可融合成大片。处理不当发生混合感染时则皮损更明显,恢复时间自然延长。若抵抗力强、处理恰当,疱疹群局限且范围小,短期内即可恢复,在疱疹成熟后逐渐消退、结痂并脱落,仅遗留局部色素改变。此期持续1~3周。临床表现胸腹部疱疹常先后由近向远分批发生,偶尔可同时发生。临床表现

累及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除具有三叉神经痛症状外,尚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大部是眼支或/和上颌支分布区),出现独立或群集性伴有红晕的水疱,严重时水疱可融合成片。累及膝状神经节,除具有病侧面神经周围性瘫痪、听力过敏或下降外,可在外耳道、耳廓前庭部出现分散或群集性疱疹(Ramsay-Hunt综合征)。严重病例可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脑膜脑炎、小脑炎临床表现累及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除具有三叉神经临床表现极少数急性带状疱疹病人仅出现一侧,沿一定的神经皮节分布区剧痛而无典型的疱疹出现,可称之为无疱型带状疱疹(Zostersineherpes)或另有部分病人仅在受累区出现微小疱疹,称之为微皮损或微疱型带状疱疹(mini-herpeszoster)临床表现极少数急性带状疱疹病人仅出现一侧,沿一定的神经皮节分临床表现神经痛:约90%以上病人会有剧烈的刀割样、针刺样或电击样发作性痛,并伴持续性烧灼痛。常因疼痛而影响睡眠,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社会交往减少。少数病人仅有局部酸麻感而无疼痛,称之为无痛性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神经痛:约90%以上病人会有剧烈的刀割样、针刺样或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皮肤疱疹愈后4~6周,若皮肤的疼痛仍持续存在,并伴有皮损区感觉异常(蚁行感、痒、紧束感、麻木感)或不定时抽动及其他不适的感觉时,则临床上可诊断为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neuralgia)。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皮肤疱疹愈后4~6周,若皮肤的疼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大约10%的带状疱疹病人可能发生疱疹后神经痛,部分病人有时叙述比疼痛还要难以忍受,疼痛持续时间常为几个月,很少超过一年,个别病人可持续5~10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约10%的带状疱疹病人可能发生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老年人不仅易患带状疱疹,而且急性期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也高。由于受长期剧烈疼痛的折磨,病人的心理负担重、情绪抑郁、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多数有自杀倾向(合并抑郁症),应予以特别关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比。老带状疹疱后神经痛3种亚型激惹触痛型: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的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痹痛型:临床表现以对浅感觉减退为特征,但触痛明显中枢整合痛型:临床上可兼有以上两型的部分或主要的表现,以中枢继发性敏感化异常为主要特征

----划分不同的亚型临床上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带状疹疱后神经痛3种亚型激惹触痛型: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治疗治疗抗病毒治疗:疗程为7-10天,规范使用,可以预防带状疱疹神经痛激素使用止痛剂及早使用、局部药物的使用。抗癫痫药物使用维生素的使用药物治疗抗病毒治疗:疗程为7-10天,规范使用,可以预防带状疱疹神经免疫调节剂胸腺肽、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虽然我们还未确切了解有关免疫因素对于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的发生和预后有何联系,但目前公认急性带状疱疹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密切相关,所以免疫调节治疗应该是方向之一。免疫调节剂胸腺肽、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正常,50岁以上的患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防止疱疹后神经痛,常用强的松30~45mg/日,共7~10天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正常,50岁以上的患者,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以保护创面防止继发感染为目的.水疱不宜刺破,可用2%甲紫液、呋喃西林氧化锌油、或炉甘石洗剂外用,每日多次。有继发感染者可应用抗生素。使用利多卡因乳胶剂局部治疗以保护创面防止继发感染为目的.物理治疗光对人体可产生许多有益的作用,所以能对一些疾病起到治疗作用。临床常用的有红外线、紫外线、激光和超激光,它们对人体的共同作用均主要通过光化学作用和热能的形式进行的。光疗中使细胞吸收光能并在局部产热,使患区血供增加,促进细胞的代谢。急性带状疱疹有时使用光疗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尤其早期应用激光或超激光在受累的神经根照射可促进病情的康复。物理治疗光对人体可产生许多有益的作用,所以能对一些疾病起到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吩噻嗪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其它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几种常见类型神经病理性疼痛

一、二线治疗药物推荐类型一线推荐二线推荐痛性多神经病加巴喷丁普加巴林三环抗抑郁药拉莫三嗪阿片类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曲马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加巴喷丁普加巴林局部用利多卡因三环抗抑郁药辣椒素阿片类曲马多丙戊酸盐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奥卡西平

巴氯芬拉莫三嗪中枢性疼痛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普加巴林大麻素拉莫三嗪阿片类几种常见类型神经病理性疼痛

一、二线治疗药物推荐类型一线推荐第一线药物和阿片受体激动剂选择依据

from:Dworkin(2007)--------------------------------------------------------------------------------------药物种类治疗指数主要副作用注意事项其他好处TCAs

甲替林,地西帕明镇静,口干心脏疾病改善抑郁视力模糊青光眼改善失眠尿潴留癫痫症SSNRIs

度洛西汀恶心肝肾障碍改善抑郁文拉法辛恶心伴用曲马多改进睡眠碍心脏疾病药物互动

钙通道a-2-δ

镇静、头晕肾功能不全改进睡眠加巴喷丁周围水肿改善焦虑普瑞巴林镇静、头晕没药物互动

5%利多卡因贴剂

局部红斑皮疹无无全身副作用阿片激动剂恶心/呕吐开始期间镇痛快速吗啡、羟考酮便秘、嗜睡自杀风险美沙酮、曲马多头晕驾驶减值++++++++++第一线药物和阿片受体激动剂选择依据from:Dwork加巴喷丁加巴喷丁通过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α2δ亚单位结合产生抗痛觉过敏效应加巴喷丁通过抑制P/Q型钙通道,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新皮层神经元钙内流,从而减少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加巴喷丁对慢性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抑制钙通道来介导的。另外,加巴喷丁还可以降低大鼠新皮层和海马脑片中钾离子诱发的谷氨酸释放。加巴喷丁加巴喷丁通过与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α2δ亚单位结合产生普瑞巴林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商品名Lyrica),是新型γ2氨基丁酸(GA2BA)受体激动剂。

2004年12月美国FDA批准将其用于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痛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美国和欧洲认证用于治疗2种疾病的首个药物目前普瑞巴林已在欧洲、加拿大、墨西哥以及美国等40多个国家获准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普瑞巴林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商品名L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用神经阻滞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分别为100%及70%治疗机理为①降低神经兴奋性;②修复疱疹病毒对神经根造成的损伤神经阻滞治疗常用皮内、皮下阻滞;外周神经干、丛阻滞;椎旁阻滞;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全脊髓麻醉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用神经阻滞治疗有较好的局部用药因大部分局麻药不能充分渗透完整的皮肤角质层,故外用疗法无效。20世纪80年代,人们用2.5%利多卡因和2.5%普鲁卡因混合配制成一种称为EMLA的乳剂,它能渗透完整的皮肤并使痛觉消失,当EMLA封包于PHN区域时,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作用时间可持续10h。利多卡因阻滯钠通道,抑制小纤维异位放电。随机对照试验:5%利多卡因对PHN和PDN有效,尤其对伴痛觉超敏PHN。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因大部分局麻药不能充分渗透完整的皮肤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