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础单项训练_第1页
作文基础单项训练_第2页
作文基础单项训练_第3页
作文基础单项训练_第4页
作文基础单项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基础单项训练第一单元学会正确造句1.[把句子写完整]一个句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一个句子一般都有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是把要说的人或事物写下来,后一个部分是对写下来的人或事物进行说明。有了这两个部分,句子就算是写完整了。例一我是一年级小学生。鲜花真漂亮。爸爸买了一只大西瓜。难点指导这三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第一句告诉人家“我”的身份;第二句告诉人家“鲜花”是怎么样的;第三句告诉人家“爸爸”干了什么事。要告诉别人一件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一定要把句子的两个部分都写出来。如果少了一个部分,意思就没有讲清楚。例二我可以看看你的书吗?水凉了吗?老师回家了吗?难点指导这三个都是向别人发问的句子,它们也都由两个部分组成,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为了表达出发问的语气,句子的末尾用了一个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字。那么,要表示疑问,句末是不是都要用“吗”字呢?不一定。例三你们吃点什么?天气怎么样?爸爸去不去姥姥家?明明爱不爱看电影?难点指导这四个问句,都由两个部分组成,表达了完整的意思,但是,它们都没有用表示疑问语气的“吗”字。前两句直接用了表示疑问的词“什么”、“怎么样”;后两句用“去不去”、“爱不爱”这种肯定和否定结合的形式表达出疑问的语气。例四这个公园真大啊!他多么神气啊!难点指导这两句的完整意思都是表达一定的感情,它们也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为了表达出某种感情来,句子的末尾往往加上一个“啊”字,并且在句子里用上“真”、“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词。例五随手关门!请勿吸烟!难点指导这两个句子都是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件事。它们跟上面四组例句不一样,都只有一个句子的后一个部分,这样表达的意思完整吗?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一种要求别人或命令别人的意思,它们的对象必定是“你”或者“你们”,这个对象就是句子的前一个部分,把它省去,不写出来,意思不会发生误解,所以它们还是表达了完整的意思。有时,为了把请求的语气强调出来,就在句子的开头加一个表示礼貌语气的“请”字。例六老师问:“谁看过这本书?”小王答:“我。”老师接着问:“小华,你看过吗?”小华答:“没看过。”难点指导这两组问答句中的答句都是“半句话”,但也表达了完整的意思。第一个答句的意思是:“我看过这本书。”第二个答句的意思是:“我没看过这本书。”这两个完整的意思分别只用了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来表达。因为这里的“半句话”分别跟上一句问话有联系,如果离开了上下句子的联系,这种“半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了,因为别人看不懂。例七下雨了。出太阳了。难点指导这两个句子讲了两种天气现象。对于这类天气现象,人们经常这样说,谁也不会产生疑问:谁下雨了?什么地方出太阳了?“天下雨了”、“天上出太阳了”的前一部分都省去了。因此,这种“半句话”也都表达了完整的意思。例八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难点指导这两句话各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每一句话都由两个小句子组成,两个小句子的意思合在一起,才是要说的完整的意思。第一句话里的前一个小句子,指明了我们看到的太阳为什么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原因;后一个小句子是写太阳离地球远造成的结果。第二句话里的前一个小句子,指出太阳离我们是很远很远的;后一个小句子反过来说太阳跟我们的关系倒是很密切的。先说离得很远,再说关系密切,两个意思不一致,用“但是”一连起来,就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了,而且突出了太阳和我们的关系。总之,要把句子写完整,必须知道一个完整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句子来表达;什么时候可以只用句子的一部分来表达完整的意思,什么时候一定要把句子的前后两部分都写出来。2.[把句子写通顺]想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清楚,除了把句子写完整以外,还要使句子通顺。完整的句子,不一定就是通顺的句子。通顺的句子是合乎事理的,合乎人们说话的习惯的。不通顺的句子会影响别人理解句子的意思。例一我是一个合唱队员。我高兴地加入了合唱队。难点指导这两个句子都写完整了,句子包含的内容也都合乎事理。但是,有人常常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来:“我是一个合唱队。”“我高兴地加入了合唱队员。”这就不合事理了。“我”明明是一个人,怎么会变成一个“合唱队”呢?“合唱队员”是指合唱队中的成员,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我”参加的是组织,怎么能参加到“人”里边去呢?例二小女孩跪在椅子上,小心地把毛笔蘸满墨汁后,便慢慢地写起来。威尼斯错综的河道,有窄有宽;各式大小的拱桥,把细碎分离的陆地连接起来。难点指导这两句话都写完整了。内容合乎事理。第一句话写小女孩在表演书法时的沉着冷静的模样。她蘸墨汁时的“小心’,书写时“慢慢”地运笔,都合乎沉着冷静的心理状态。如果这句话里的“小心”和“慢慢”分别换用“留心”和“慢吞吞”,那么这个小女孩的模样就变成是拘谨、畏缩的了。而且一般的说话习惯是在某个动作前用“小心”来形容,而“留心”多用在某个人或事物前,如:留心墨汁溅到身上。因此说“留心地把毛笔蘸满墨汁”就不通顺了。第二句话写出了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地理环境特点。“错综”形容河道之多,“细碎分离”形容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的状况。如果把“错综”和“细碎分离”对调过来使用,这个句子的意思就完全不合事理了。例三我告诉妈妈,弟弟又长高了。妈妈告诉我,弟弟又长高了。难点指导这两句话,意思都是完整的,所用词语也完全是一样的,只是个别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次序有变化。前一句是“我”告诉妈妈一件事,后一句则是妈妈告诉“我”一件事。词序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跟着发生变化。所以表达正确的意思,必须注意用词次序的正确排列。有时,因为词序颠倒了,句子的意思会变得不合事理。如“弟弟告诉我,妈妈又长高了”一句,就是词序排列不正确而造成意思不合事理,因为妈妈的年纪决定她不可能再长高例四灯会上,我见到了许多动物灯,有笨头笨脑的小甲鱼,有欢蹦乱跳的大鲤鱼,还有活龙活现的大螃蟹,这些河鲜使我想到了家宴上的美味。难点指导这句话很长,是写“我”在灯会上看到了什么和联想到了什么,句子是完整的,也是通顺的。“我”看到的“甲鱼”、“鲤鱼”和“螃蟹’,作为“灯”,都属于“动物灯”;作为“动物”,又都属于“河鲜”类,所以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符合事理的。写这种比较长的句子时,常常会出错。仍以看灯会来说,“我”见到的动物灯肯定不止三种,还会有“鸭子”、“孔雀”等等。如果把“鸭子”“孔雀”也写进句子里,那么,这个句子就不通顺,因为“鸭子”“孔雀”虽属动物而不属于“河鲜”。例五早晨,森林里散发出阵阵清香。树缝中间透进来的阳光,织成了无数条五颜六色的光带。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树上的露水沙沙地落下来。枝头上几只黄莺叫得那么脆,那么响。难点指导这段话共有五层意思,先说森林里的草木发出清香,然后再说在森林里看到的阳光,看到活泼有趣的小松鼠,看到露水从树上落下来,末了一层说黄莺的叫声很悦耳。五层意思分成五句话,每一句说一层意思,都很通顺。如果把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意思挤在一个句子里来写,那就很难说通顺。有个同学在作文里写了这样一句话:“有一次,哥哥带着我去买电影票人可多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看的人要猜一猜,或许能弄明白。这个同学既想说“哥哥带着我去买电影票”,又想说“买电影票的人很多。”两层意思合在一个句子里了。要把这两层意思表达得合乎情理,可用两句话来写:有一次,哥哥带着我去买电影票。排队买票的人可多呢!例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难点指导这句话是完整的,但是不通顺。因为“焦急”和“耐心”是完全相反的两种心情,一般不会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删去“焦急”或者删去“耐心”(相应删去“而又”两字),句子才通顺。但是,在某些特殊场合中,把意思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用,我们还得承认这种句子是通顺的。上面那个例句,如果出现在下面一个特殊场景中,就不能看作不通顺了: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的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等待着,这里的动作描写不只表现了老奶奶年纪大,更写出了老奶奶站立等候的时间之久。她“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表现了她对周恩来总理的真诚怀念和沉痛哀悼的感情。3.[把句子意思写清楚]要把句子意思写清楚,首先得在头脑里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想清楚;其次,要选择好确切的词语来表达;第三,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在意思上要有联系。做到这三点,句子的意思才有可能写清楚。例一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牛顿帮奶奶背着一口袋麦子去磨面,只见风车带动石磨,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周围撒下来。牛顿说:“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一个。”难点指导这一段里的四句话写了四个意思。把四句话分开来检查就会发现四句话句句完整、句句通顺。但是,把四句话合在一段来看,又会觉得意思没有写清楚。譬如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风车的那一天,他做了些什么还没有写清楚,马上就写“以后每天放学”他做了什么。两句意思不是连贯的,而是跳跃的。又如前面刚说“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后面就说“只见风车带动石磨,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周围撒下来”,风车什么时候装好的,从句子里看不出来。也就是说句子在表达意思时有脱漏,没有写清楚。只有把“跳跃”、“脱漏”的内容补上,句子的意思才能表达清楚: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风车装好了,牛顿帮奶奶背着一口袋麦子去磨面,只见风车带动石磨,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周围撒下来。牛顿说:“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一个。”例二她感到,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爱我们亲爱的祖国。想到祖国的未来,想到祖国的光明前景,想到本世纪结束、下世纪开始时,“四化”初具规模的迷人境界,她便产生了一种不容任何人凌辱、戏弄祖国,不许任何人扼杀、窒息祖国未来的强烈感情!难点指导这段话里包含了一个陈述句和一个较长的感叹句。句子是写完整的,也是通顺的。但是,我们阅读时会发现一段话中反复五次出现“祖国”这个词,尤其是第二句话里反复了四次。于是,有人想用“她”这个词代“祖国”,使语言有些变化。这个想法是正确的,然而究竟能不能使用代词,还得从实际的语言环境出发。在这里,由于人物是个女性,“她”这个代词就不能既代人物又代“祖国”,否则,句子的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由此可见,句子里使用代词时,指代必须明确。这样才有利于把意思表达清楚。例三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个科学常识实验,名称叫“会转动的蜡烛”。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很简单:一根线;一支蜡烛,两头都露出蜡烛芯;一盒火柴。做实验时,只要用线拴住蜡烛,吊起来,然后点燃蜡烛的两头。蜡烛便会一边转动一边上下翘动,像一个旋转的翘翘板。这里面包含的科学道理,大家可以做了实验以后再回答。难点指导这一段里共有五句话,每句话都写得完整、通顺。但是,如果按照第二句话的意思准备实验器材,按照第三句话的意思做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可能和第四句话所指出的结果不一样,也就是说,实验可能失败。原因就在于第二句和第三句话的意思没有写清楚。第二句话里“一根线”的长度没有交代清楚,第三句话里“用线拴住蜡烛”的哪一段部位没有交代清楚。把这两处修改成“一根40厘米长的线”,“用线拴住蜡烛的中段”,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4.[把句子的标点用恰当]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读者分清结构,辨明语气,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如果标点用得不恰当,句子的意思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有时还会造成别人对意思的误解。小学生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十种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分号、书名号和省略号。这里举例子说明几种常用的标点用法:例一我的小外甥亮亮还不到两岁。红朴朴的小脸上嵌着双明亮的大眼睛。他一笑起来,嘴角就露出两个小酒窝。难点指导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第一句话说“亮亮”的年龄,第二句话说“亮亮”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第三句话说“亮亮”脸上有两个小酒窝。“年龄”、“大眼睛”、“小酒窝”三者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三句话各自说完之后都用句号。“亮亮”有两个小酒窝,但是只有当他笑的时候,酒窝才露出来。所以“笑起来”与“露出”小酒窝两层关系比较紧密,可合成一个意思,“他一笑起来”后面点的逗号,就表示这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例二正在危急的时候,有个老农扛着锄头走过来。东郭先生急忙上前拉住老农,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然后问道:“我应该让狼吃吗?”狼不等老农回答,抢着说:“他刚才捆住我的腿,把我装进口袋,还压上了好多书,把袋口扎得紧紧的。这哪是救我,分明是想闷死我。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难点指导这段话里有两个问号。东郭先生以“我应该让狼吃吗?”这个问句作为向老农说明经过的结束语;狼则以“这样的坏人,不该吃吗?”的问句作为向老农诉说的结束语。这两个问号都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但是,东郭先生的问话表达了一种疑问语气,虽然大祸临头却仍然昏昏未醒,不知如何对待凶恶的狼。狼的问话是反问,语气十分蛮横,显示出了吃人的本性。例三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难点指导这是个写人物对话的例子。人物说的话都要加上引号。引号表示直接引用的说话。“×××说”放在“话”的前面交代,那么在“说”字的后面一般要加冒号。冒号表示提示语之后的停顿。“×××说”,放在“话”的后面交代,“说”的后面只可用句号。“×××说”放在“话”的中间部分交代,“说”的后面就用逗号。第二单元学会有条理的记叙1.[按事情发展记叙]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也就是我们口头上常说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文章如果按照事情开始、发展变化过程和结局来写,文章的条理就一清二楚。我们来看一篇例文。文章的右边主要是评点“记叙的顺序”。男女足球赛足球,是男生所喜爱的一项活动,对我们女生来说,就不那么受欢迎了。(开头用对比方法写男、女生对足球的不同态度。)这大概是绝大多数女生一致的想法吧。可是,在一堂体育课上,我班却要进行一场男女足球赛。(接着交代事情的起因:体育课上老师组织男女足球赛。)这下子,我们可连连叫苦了。(写女生对参加比赛这件事的想法。从时间上说,这是写比赛前的心理活动。再写比赛前男生的态度。)足球,我们平常碰都不碰,现在却要我们参加比赛,不是明摆着让男同学取笑我们吗?瞧,那边的男同学个个昂着头,挺着胸,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于,仿佛他们已稳操胜券,有的还对着我们说:“喂,待会儿输了可别哭鼻子啊!”我们听了,憋了一肚子气:(从“叫苦”到“憋了一肚子气”,是按照事情起因阶段的发展顺序来写的⑦。)“先别神气,比就比!”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足球赛就开始了。(写事情的经过:比赛开始⑦。“经过”部分共分五步。)两边的篮球架就算球门。双方各选了十名强手,其余的当啦啦队。老师吹响了哨子,(吹响哨子是比赛的第一步,这是必要的交代。)顿时,操场上热闹起来了。一只小小的足球在场上来回地滚动着,全班的几十双眼睛都盯着它。(从球写到观众,从观众写到男队,从男队写到女队。把女队放在最后写,自然地交代比赛的第二步——女队踢进了这场比赛的第一个球⑦。)男生毕竟是踢足球有基础,好几次都险些破门。这时,女队队员朱静抢到了球,勇猛地向球门攻击。男队几名运动员见了,紧紧地围住了她,准备找机会夺球。她急中生智,把球传给了另一名女队员盛文。盛文起脚射门。“好球!”一比零,我们啦啦队的同学兴奋得又蹦又跳,那边的男生却都露出了惊奇的神色,(用对比方法写女队踢进第一个球后,男女双方的情绪变化。)刚才的那股傲劲已退去了两三分。休息片刻后,又进行了下半场比赛。(写完上半场比赛,用一句话过渡,转入比赛的第三步——下半场比赛⑦。)男队频频发起进攻,准备把刚才失去的比分夺回来。也许我队太急于求胜,在比赛中不慎犯规,被罚点球。(下半场比赛,集中写女队被罚点球,记叙的内容各有侧重⑥。这是比赛的第四步,是全文的高潮。)“太好了!”男同学们眉飞色舞,一阵哄叫。他们有的从地上一蹦三尺高;有的挥着拳头朝我们哈哈大笑;还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描写生动。写男队得意,是通过动作描写来反映的。写女队担忧,则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反映。)竟在地上翻起了跟头。瞧他们那股劲头,仿佛此球是必进无疑了。这时,我们真有点心慌意乱了,有些女队员难过地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是呀,男生的球又凶又猛,一旦破门,那就前功尽弃。于是,我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守门员小磊身上。不知怎的,刚才还热闹的操场顿时变得寂静无声。(注意到场面气氛描写,为比赛高潮到来作烘托。)我们都紧紧地盯着小磊。“嘟”地一声哨响,男方的一个运动员先是虚晃一枪,接着又飞起一脚,足球像炮弹一样直扑球门。说时迟,那时快,小磊猛地跳起,双手紧紧接住了球。(罚点球,一句写男队的进攻,一句写女队的防守,都写得很具体,“虚晃一枪”、“飞起一脚”与“猛地跳起”、“紧紧接住”写得好。)顿时,操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顿时”这个词上面已用过两次,这个句子可以改成“操场上立刻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男生也不由翘起大拇指称赞小磊这球接得好。由于两次胜利,我队斗志更加昂扬,一鼓作气又进了一球。(在高潮之后写女队“又进了一球”,自然只需要略写。由此转入比赛的第五步——比赛结束。女生的“欢呼”和男生的“垂头丧气”又一次对比,交代了事情的结尾⑦。)“胜利喽!”我们欢呼着,跳跃着,操场上沸腾起来了。老师也向我们表示祝贺,而男同学们却垂头丧气地一个个悄悄地(“一个个悄悄地”删去。这是一个引人思考的结尾。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所在②。)离开了操场。你说有趣不?爱踢足球的男生竟被不常踢足球的女生打得一败涂地。(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第四小学徐怡勤)难点指导这篇作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条理很清楚。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在一堂体育课上,老师组织男女生踢足球,于是就有了一场“男女足球赛”;事情的结果也不复杂,女生2比0赢了男生。所以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比较容易写清楚。这篇作文难写的地方是足球赛的经过。既要写男队运动员,又要写女队运动员,而且还要写男生啦啦队和女生啦啦队,稍不留意就会把比赛经过写成一场混战,使人看不明白。因此,动笔之前,先要把事情按发展的过程理一遍,然后才可能有顺序地写下来。这场比赛的发展顺序是:1.体育课上要组织一场男女足球赛(起因);2.女生和男生对参加比赛的不同态度(比赛前);3.老师吹响哨子(比赛开始);4.女队攻进一球(上半时);5.男、女啦啦队的反应(上半时结束前);6.女队被罚点球(先写判罚点球后男女生的反应,再写罚球过程,末了写女队救出罚球后场上的反应。下半时);7.女队又攻进一球(下半时结束前);8.比赛结束,女生欢呼,男生垂头丧气的神态(结尾)。2.[按时间推移记叙]时间推移和事情发展变化有紧密联系。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可以把文章内容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说清楚。有的时日相隔较远,有的时间距离很近,在记叙时要尽量用表示时间的词语把顺序交代明白。我的星期天在我的记忆中,以前,星期天早晨爸爸带我去逛公园,下午美美地睡上一觉,傍晚妈妈给我讲故事,晚上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真快乐啊!这种无忧无虑的星期天如今已成为过去了。(开头先写“我”过去的星期天,按时间顺序从早晨开始,到下午,到傍晚,最后写晚上⑧。)记得有一个星期天,(写以前的星期天,为了同现在的星期天对比,所以略写。)我做完作业,想休息一会儿,爸爸就在屋里喊:“遐遐,快去写一篇日记。”(写现在的星期天,举其中的一天为例,也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用“做完作业”、“刚写完日记”表明时间上的推移,最后说“到了晚上”的事⑧。)爸爸的命令不可违抗。我只得拿出日记本来写。刚写完日记,妈妈又喊开了:“遐遐,快去做张卷子。”“不,我已经做完了学校布置的作业,又刚写了日记,我想休息一下。”(这句话独立成段,可突出“我”的苦恼和对减轻学习负担的希望。)“这算什么,快去把这张练习纸做完。”妈妈的指令好似军令,同样不可违抗。我只得又马不停蹄地提起笔……(“指令”、“军令”和上文的“命令”都是恰当的大词小用,比喻“我”对父母的不满。)到了晚上,我想,这会儿,总该让我歇歇了吧。可想不到,爸爸又拿来了英语书,招呼我去读英语。记得上星期天,(又举一例,但是略写。写现在的星期天,一详一略相配合,围绕着中心安排材料⑥。)同学约我去少年宫。我多想去呀!可是为了作业,我只好对他们说我不去。(针对上面叙述的例子谈自己的看法。)现在我的星期天不属于我了,属于作业、老师、家长。只有晚上睡觉的时间才属于我。我常常躺在床上想:“我的作业真多呀!什么时候,能还给我愉快的星期天呢?”(结尾点明中心,表达要求“还给我愉快的星期天”的心声,与开头相照应。)(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王遐)难点指导这篇作文按时间的推移记叙了“以前”和“现在”两个星期天从早到晚的经历,使读者在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中获得这样的印象:“我”以前的星期天是多么轻松愉快,令人向往,现在的星期天有做不完的作业,又苦又累,这种状况真该改一改。具体记叙时,文章一定要把表示时间的词语一一交代清楚,并且依次写下来。例如,写以前星期天的生活内容,是把一天分成早晨、下午、傍晚、晚上四个单位时间来写的,不仅记叙条理清楚,而且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写现在星期天的生活内容也是按照“做完作业”、“刚写完日记”、“到了晚上”的时间推移顺序来写的。虽然“做完作业”、“刚写完日记”都不表示某个明确的时间,但是同样说明了时间的推移过程,也可以作为记叙顺序的时间标志。3.[按地点变换记叙]人都在一定的空间里活动,事情也都在一定的空间里发生、发展和结束。所以,我们又可以按空间的变换顺序来记叙。空间变换,主要是地点的不同,像“上下高低”、“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间两边”、“远近”等表示方位的词以及具体的地点等都是交代的标志。绿翠湖,(开头描绘翠湖的景象。湖水、草地、浮萍、树木都是绿色的,这是“翠湖”的特色,也是本文叙述的中心。)多么令人陶醉的名字!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草地,碧绿的浮萍,碧绿的树木……啊!简直是个碧绿的世界!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用联想方法写古诗句,引出绿色的象征意义。)”一个“绿”字用得多好啊!那充满活力的“绿”,那象征青春的“绿”,(开头一段围绕题目,使全文中心明确。)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新春的欢乐!“绿”总是吸引着我,像一股力量在拉着我向它靠近。今天下午,我再次来到翠湖,(按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翠湖的景色。先写湖面上的浮萍⑨。)信步走过石拱桥,来到西边湖堤的石凳上坐下。湖面上的浮萍像绿宝石雕成的珍品,玲珑剔透,翠色欲流。几朵小黄花舒展地躺在上面,远远望去,好像一块杂花盛开的草地。我情不自禁地遐想着:(用联想的方法写出“我”喜爱翠湖的激情。)要是能躺在上面,枕着绿色的“草地”,参加到小黄花的行列里,一块仰望蓝天的白云,该多么惬意啊!调转视线,(“调转视线”实际上是变换记叙景物的地点,开始写“红墙”、“角亭”。“它那”的指代意义不明确,是指红墙呢,还是指角亭?应改为“角亭上碧绿的琉璃瓦……”。)我远远地望见那蓊蓊郁郁的树丛掩映着的红墙、角亭,在阳光的照射下,它那碧绿的琉璃瓦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宛如一幅幽雅的水彩画。这可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便向那儿走去。(从上一段写“湖面上的浮萍”转到写“亭园”,先写“大门”,再写园内“仙境”⑨。)原来那是一个新修的亭园。大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城市别开仙佛界,楼台妙在水云乡。”这里的确是“仙境”啊!我在“仙境”中漫步,观赏着湖水、花草、喷泉、游鱼,一切都是那么和谐,那么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长长的回廊,(亭园中很多景色都只一笔带过,着重写长长的回廊。分两层写“回廊”,第一层写它跟别处回廊相似的结构特色:十柱一亭台,五步一曲回,雕梁画栋,五光十色:第二层写它独特的韵味。)十柱一亭台,五步一曲回,雕梁画栋,五光十色。大观楼、西山太华寺、金殿都有这样的回廊。听妈妈说,北京的颐和园也有这样的回廊,只不过规模比这壮大,装点比这更华丽罢了。而翠湖的回廊也有它独特的风味(“风味”不妥,可用“韵味”。),小巧典雅,古色古香。尤其是在这绿水绿树的环抱之中,显得更有生气。我完全陶醉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之中了。我又走进水月轩,(再变换地点⑨,开始描写“水月轩”里的“荷塘”。但是“水月轩”是在“亭园”内,还是在“亭园”外没有交代清楚。)这里有一片荷塘。透过那清澈的湖水,可以看见池底的水草绿茵茵的,像一片地毯;而那亭亭玉立的、碧玉盘似的荷叶,又多像绣在绿色地毯上的花卉啊!(这个比喻把池底的水草和水面上的荷叶组合在一起,给人以整体的认识。)这时,下起了毛毛细雨,雨珠洒在宽大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美极了。微风吹来,荷叶轻轻地摇晃,像是对我说:“多美啊,这个绿色的世界!”雨中的翠湖(分三个景点记叙后,再综合起来写翠湖。由于增添了雨景,所以不是开头那些内容的重复。)更绿了,透过雨帘,看那树和水,浮萍和荷叶,我仿佛觉得翠湖的雨也是绿的,它把树叶上的灰尘洗得一干二净,像是又上了一道绿色,我完全被这翡翠般的绿色海洋包围了。我想,我不也是这绿色世界中的一棵小苗吗?我一定要为把祖国装点得更加翠绿、美好而贡献出青春。(首段揭示过绿色的象征意义结尾用“贡献青春”相呼应。)(昆明师范学院附小陈天)难点指导这篇作文以“绿”为题,实际内容写的是游翠湖公园。游记文章大多是按空间的变换顺序来记叙的。作者写游翠湖,只选择了三个景点。第一个景点是翠湖的“西边湖堤”。写“我”从这里观赏到的“湖面上的浮萍”和远处掩映在蓊蓊郁郁的树丛中的红墙、角亭。第二个景点是“新修的亭园”。文章着重写了亭园大门上的对联和亭园里的回廊。第三个景点是“水月轩”。文章只写了“一片荷塘”的景色。三个景点之间,通过表明地点的句子来衔接过渡。例如,第一景点和第二景点之间,用“这可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便向那儿走去。原来那是一个新修的亭园”来衔接,第二景点和第三景点之间,用“我又走进水月轩,这里有一片荷塘”来衔接。按照景点的变换顺序来排列记叙景色,就保证了文章的条理清楚,段落分明。4.[按事物类别记叙]有的文章记叙人和事并不从头写到底,而是写其中的一点或几点;也有写了这一方面,又去写另一个方面。通过写的一点、几点或者几个方面,让读者对所记的人和事有所了解,对所记的事物有所认识。我的好朋友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知己,我也不例外。在我许许多多的好朋友中,和我最要好的莫过于董文嵩了。一想起他,我的耳边就回响起他那可爱的笑声。(开头交代描写对象,点明“笑声”。)他的外貌活像一只大熊猫,胖乎乎的身子把衣服绷得紧紧的,一双乌黑的大眼睛嵌在脸盘上,常滴溜溜转个不停,头发短得像三毛。嘴巴常咧开着,像是在笑。(外貌描写先写“身子”和“眼睛”两部分,因为这两部分跟“大熊猫”的特征相关。接下去写头发和嘴,突出了“笑”这个特征。)的确,董文嵩很爱笑。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一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就有他那串银铃般的笑声。我们一听见他的笑声,也会紧跟着笑了起来。董文嵩是我们班的“幽默大师”。(“董文嵩是……”句开始应另起一段,转入具体记事。)有一回,浓浓的大雾笼罩全城。董文嵩迟到了。他一跨进教室,就振振有词地说:“‘特务’大批出动,封锁全城,我好不容易才赶来了!”(记叙第一件事:董文嵩上学迟到。他是怎样冒着浓雾赶路的,迟到后,老师又是怎么处理的,这些内容都没写,只写他迟到进教室时说的话。选用这一点材料⑤来表现人物的幽默个性,这是分类记叙的第一层。)我们奇怪地问:“什么‘特务’?”董文嵩得意洋洋地说:“特别大的雾不就是‘特务’嘛!”说罢,他的嘴角浮起一丝得意的微笑,全班却被他引得轰堂大笑了。也就是因为董文嵩的笑声,(“也就是因为”删去,句子才通顺。)使我和董文嵩筑起了友谊之桥。那时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兼中队墙报主编。大队部要举行一次墙报比赛,我们班准备以讲卫生为主题内容,出一期生动活泼的墙报。大家“突击”了三天,出好了大半部分,独缺一幅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漫画。同学们怎么画也画不好,(记叙第二件事:董文嵩画漫画。只写他画画的原因和结果,而画画的经过却一笔带过。这样选材,抓住一点,既表现了人物的特长,又写出他的幽默⑤。这是分类记叙的第二层。)不是不生动,就是不逼真。眼看快要评比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别人画不好,写“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都是为了衬托董文嵩的画画才能和幽默的性格。)搔耳抓头团团转。董文嵩却在一旁“嘿嘿”直笑,惹得我心头火起,朝着他吼道:“笑什么?有本事你来!”“我来就我来!”董文嵩几步走到我的面前,一把夺过我手中的材料,看了几眼,便一笔一画地画起来。(略写画画的具体过程。画什么内容,这里暂不提,可以看出这是特意作的安排⑥。)看他那副聚精会神的样子,真有点“真人不露相”的架式。才过了一会儿,董文嵩就三下五除二地画完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漫画“济公也爱清洁”。(点明画的内容,就把人物的幽默构思揭示出来了。这样写要比直接称赞他有幽默感,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你瞧画里的济公,一改邋遢形象,衣冠楚楚,手中还握着喇叭,大声喊:“请大家都讲卫生!”多么生动,多么逼真,多么含蓄啊!我向他翘起了大拇指,他也咧嘴笑了。结果,这一期墙报得了优胜奖呢!以后,我又多了个帮手,也多了个好朋友。(段末一句与段首照应,自然地点题。)董文嵩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只要我背后传来尴尬的笑声,知道又准是好朋友来问题目了。大考期间,老师让我们结成对子,一起复习功课。有时,我们俩一起攻克数学难题;有时,我们俩一起朗读英语;有时,我们俩一起默写语文生字。(记叙第三件事:董文嵩的学习。他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不理想,他过去是怎样学习的,这些都不写⑤。只是概括地写“我”和他共同学习,结果成绩提高了。这是分类记叙的第三层。用排比句写“我”和董文嵩的友好帮助,说明互相帮助是广泛的,时间不是短暂的。)我常常向他提问,他答对了,高兴地绽开了笑脸。他答错了,不好意思地抿抿嘴。大考前,我们形影不离,大考后,我们成绩优秀。一拿到成绩单,我们这对好朋友都笑了。这是成功的笑,喜悦的笑。(至此,写人记事的三层从三个侧面选材记叙,始终围绕了“笑”字,使读者对人物的个性有了了解。)我喜欢董文嵩。我们将在友谊之桥上永远携手并进。(结尾点明中心。)难点指导这是一篇通过记事来写人的作文。文章围绕董文嵩爱笑的性格特征,记了三件学校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这三件事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所以文章的各个段落无法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排列先后,而只能根据三件小事各自的性质类别来确定记叙的次序。文章的第一件事记董文嵩上学迟到,突出他用语造句常有幽默感。第二件事记董文嵩帮助“我”为墙报画画,突出他构思幽默,技法娴熟。第三件事记董文嵩跟“我”结成对子,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突出他奋发学习,笑口常开,珍惜友情。这三件事的前后排列,不只是条理清楚,而且写出了“我”和董文嵩之间友谊的逐日加深。第三单元学会适当的描写1.[描写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的外形和服饰的特征等,都属于人物的外貌描写。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的眼睛来写,确实是个好办法,因为眼睛很能表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鲁迅主张写眼睛,并不是反对写人的鼻子、嘴巴,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来描写人物的外貌。怎样才是抓住特征写外貌了呢?让我们结合例文来说(本单元仍采用例文加评点的方法来说明)。美丽的心灵雪像吹落的花瓣那样飘了下来。落在屋顶上,落在树木上,也落在大河上,天地间成了一个银白色的世界。(用景物描写开头。这个雪景描写有三个作用:1.交代时间;2.下文写人物的动作行为跟雪直接相关;3.以雪衬托人物纯洁的心灵。)早晨,我上街买东西。哗——哗——,我向着声音望去,(“向着声音”改成“循声”为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高高的,瘦瘦的,拿着笤帚,慢慢地向前移着。是他,一个我天天看见的年迈的清洁工。他还是那么早,还是老样子,一步步地扫着这条马路。(本文外貌描写共有四次。这里是第一次。“我”站在远处,所以只能望见一个模糊的身影轮廓:“高高的,瘦瘦的”。)我特意路过他的身旁,看到一双慈祥和善的眼睛,一张苍老、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此时,他正专注地扫着雪,是那样的经心,是那样的认真。(“专注”、“经心”、“认真”跟上一节里的“慢慢”、“一步步”相呼应,写出了动作特点。)他先把雪扫成一堆一堆的,再一堆堆地撮起来,然后再脚步蹒跚地倒进垃圾堆去。突然,他注意到不远的地方,原来的下水道被堵塞了。他快步走过去,用那双干枯的像灰树皮一样的手,(第三次外貌描写,写老人的手。)(第二次外貌描写。“我”走到“他的身旁”,所以可以细致地描写面部了。)把雪一点一点抠出来,直到通了为止。这时,他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然而,他的手已被冻得通红。他没有在意,仿佛已经习以为常了。他接着又向前扫去,高大的身影渐渐地消失了,他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干净的马路。(三次外貌描写都没有凭空美化,而是作真实的描写。老人的外貌特征和他长年从事的工作以及他极端认真、负责的态度是统一的,因而外貌描写起到了歌颂人物心灵的作用。)雪,洁白无暇,而那白发苍苍(第四次外貌描写。将老人的白发、心灵跟雪交融一起,强调了中心,又点了题。)的清洁工的心灵比雪还要纯洁,还要美丽。(北京市门头沟区三家店铁路小学王晋芬)难点指导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地方,就是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进行描写,表现了人物高尚的内心世界。整篇文章的四次外貌描写是通过“我”的观察活动串联起来的。“我”的观察是由远及近,老清洁工的外貌是从“一个模糊的身影”写起,然后随着观察点的移近,写他那“一双慈祥和善的眼睛,一张苍老、布满皱纹、饱经风霜的脸”以及“干枯的像灰树皮一样的手”。这些外貌描写既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职业特征,又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文章的结尾把老人的白发(外貌)和白雪(景物)融为一体来写,对于表现中心思想很有感染力。但是,从叙事的角度来看,这个结尾没有把“我上街买东西”——“特意路过他的身旁”这条线索作出完整的交代,在文章结构上是个漏洞。2.[描写人物神态]描写人物的神情态度属于神态描写。神态描写往往和外貌描写结合进行,所以写神态也要写出特征。神态描写有时还跟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我爱我的同桌我的同桌董开旋长得可真有趣,扁扁的脑袋,一双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小小的塌鼻子下面,那个大嘴巴紧紧闭着,还有那一绺乌黑的头发,令人发笑地翘在前额。我第一天和他坐在一起就喜欢上他了。(开头介绍记叙的对象。写人物的外貌抓住长得“有趣”这个特征。开头的外貌描写是与下文描述“同桌”的三方面性格有关系的。学写作文开始时就要注意不要为写外貌而写外貌。)我的同桌好胜心可强了。(本文采用分类记叙方法,从三个侧面写同桌。本段写第一点:好胜心强。“好胜心”,是从人物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出来的。先写不高兴的、怀着妒忌心理的神态:嘟嘴、瞪眼。)前些天语文测验,我得了98分,他呢?97分。就这么一分之差,他就不高兴了,嘟着嘴把我的考卷拿过去,瞪大眼睛,仔细地看着……我正纳闷,他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地大笑起来,对我一眨眼睛,跑到中队长那儿,连拖带拉地把中队长“请”来,用手点着考卷上的一个字,得意洋洋(再写获得战胜对手希望的神态:大笑、眨眼、得意洋洋。)地对中队长说:“看,这‘白玉很珍贵’的‘玉’字,顾宇写成‘王’了!”中队长细细一看,就指着董开旋的脑袋说:“瞎嚷嚷什么?哪儿有错误?”董开旋瞪了中队长一眼,自以为是地拿过考卷,读了起来:“‘白玉很珍贵’……咦?刚才‘玉’字不对,现在怎么又对了?”他直摸脑袋,(最后写败下阵来的神态:直摸脑袋、直点头。写语言,要切合身分、场合等,“要考得好……靠自己的努力呀!”可删去。)刚才那股高兴劲儿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我见他那可怜的样子,马上拉住他的手说:“不要紧,下次考好点。要考得好,不是靠找别人的差错,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呀!”他看着我,心悦诚服地直点头。(“心悦诚服地”和前面的逗号也要相应删去。)我的这位同桌还有点糊涂——乱赶时髦。(本段写第二点:糊涂。写“糊涂”,也是通过神态描写来反映的。先写他自我欣赏的神态:神气活现、得意洋洋、挺胸、抬头、快步走、大声说。)这天早上,他脸上擦了香水,吹过风的头发上还擦了油,神气活现地来到教室。站在讲台边上的王老师闻到了他身上的香味,就叫他过去。董开旋一挺胸,自以为很美,得意洋洋地快步走到老师面前。王老师故意问他:“董开旋,你身上怎么这么香啊?”他以为老师要表扬他,更加神气活现地把头一抬,大声说:“我嘛,擦了点香水,抹了点发油!(人物的语言,从语气、语调到句式的选择都跟人物的神态描写保持一致,集中表现董开旋的自我欣赏。)”老师看着他,又好气又好笑,对他说:“董开旋,擦香水抹发油可不是真正的美呀!想想,怎样才算美,明天我们一块儿讨论讨论。”董开旋像才睡醒的小猫似地揉了揉鼻子,一下子溜到了座位上,直抓自己的头发,(再写他尴尬、羞愧的神态:揉鼻子、抓头发。)好像这样能把发油、香水抓掉似的。(以下三段写第三点:爱打人玩。)我的这位同桌还挺爱打人玩。我才和他坐了两星期,就被他打了十来次。王老师知道了,就把我俩找去,严肃地问他:“董开旋,你再打顾宇怎么办?”董开旋眨了眨眼睛,脱口而出:“那好办,就叫他打还我三下呗!”话是这么说,可不出三天,他又犯老毛病了。自修课上,他很快做完了作业,闲着没事干,就学着电视《武松》中的武松,大喝一声,用手使劲儿朝我腿上“捶”了一下,我痛得哇哇直叫。他慌了,一吐舌头,忙说:“对不起呀,我尊敬的好顾宇。”还一个劲地给我揉腿。看着他这副样子,我的气消了,立刻说:“不要紧,不要紧。”(人物的憨直性格,也用神态描写来表现。例如用“一吐舌头”表现他知道又犯错误后的慌张神情,用“傻乎乎”形容他愿意改正错误的心理。)可董开旋还是很过意不去,傻乎乎地说:(道歉的神情、语言以及道歉后的动作都表现出董开旋憨直的知错就改的性格。)“你打还我吧!”我才不打呢!他趁我不注意,猛然抓住我的手,用我的手狠狠打了一个他自己的腿。(人物语言和动作跟上文王老师找“我俩”谈话一节内容相照应,所以详写“打还”的过程是合理的。)“哎哟!”他叫了一声,马上又笑了,他大概认为已经“惩罚”过自己了。看着他那知错就改的傻样子,我也忍不住想笑。我的同桌董开旋,既调皮又可爱,还挺傻。他傻得有趣,谁见了都会喜欢他,真的!(在上文三方面记叙的基础上总括人物性格特征,并抒发友爱的感情。)难点指导“我的同桌董开旋”不仅相貌长得有趣,而且性格脾气也是“谁见了都会喜欢”。他好胜心很强,但又有点糊涂;他爱打人玩,但又憨直得令人可爱。董开旋的性格是外露的,所以这篇作文就比较集中地运用了神态描写来表现他的性格特征,让他的喜怒哀乐全都在音容笑貌中流露出来。例如,描写董开旋的好胜心时,先用“嘟着嘴”、“瞪大眼睛”写他的妒忌神态,再用“大笑”、“眨眼”、“得意洋洋”写他获得战胜对手希望时的神态,最后用“直摸脑袋”、“直点头”写他服输的神态。这样,一个曲折的心理活动过程在神态变化中显露出来了。作者在表现董开旋的糊涂和憨直时,还特别注意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跟人物的神态描写结合起来,进一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描写人物动作]人物的动作行为是人物性格、思想品质的具体表现。我们平常说,要把事情写具体,主要的就是要描写好人物的动作。人物的动作写具体了,事情的过程就比较清楚;人物的动作写生动了,人物的性格、品质也会鲜明突出。写人物的动作,要注意连贯性,一个动作一个动作要有次序地连续写出来。当然,写动作有目的性,要事先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是一股脑儿全写下来。关怀人们都说我变了,变成一个爱劳动的好学生了。我心里很高兴。每当这时,我就想起了那件事,想起了爸爸对我的关怀。(先写结果:“我”变成一个爱劳动的好学生了,再写“我”变的原因和经过。这是一种倒叙的写法⑩。开头就点了题。)那是三年前的端午节,(交代时间,过渡到三年前的事情记叙上。)按中国百姓的风俗习惯,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们家也忙碌起来:妈妈把江米浸好,爷爷洗净红枣,爸爸洗好粽子叶,哥哥在一旁剪线绳。(用“忙碌”概括写“我们家”包粽子的事,然后具体地写出“我们家”各人“忙碌”的动作。浸江米、洗红枣、洗粽叶、剪线绳都是包粽子前的准备工作,除了“我”之外,全家动员,真是“忙碌”了。)我呢,平时在家什么也不干,这些事当然也用不着插手喽!眼看一切工作准备就绪,我就闭着眼睛想象起来,嗬,又白又细又长的江米,一定很香很香!又红又圆又大的枣儿,一定很甜很甜!我馋得直咽口水。(反复使用同一句式,就把“我”的馋嘴形象突现出来了。)我家包粽子能手要数爸爸了。只见他挑了两片又宽又长的叶子,熟练地卷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了几勺江米装进“喇叭”里,然后均匀地放上三个红枣,最后三下五除二地左一包右一裹,用线绳系紧,一个四角的大粽子就包好了。这一下,可把我这个在家什么事也不干的人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我真对爸爸佩服得五体投地!(“挑”、“卷”、“舀”、“装”、“放”、“包”、“裹”、“系”,这八个动词按包粽子的动作的先后顺序排列,使包粽子的过程具体、清楚。这八个动词连用在一句话里,写出了爸爸动作熟练。在具体的动作描写基础上,写“我”的感受和赞叹(“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丽颖,我教你练着包吧!”爸爸叫我。“这有什么?包就包吧!”(上文刚说“佩服得五体投地”,这里却说“这有什么?包就包吧!”不妥,可改成:“包就包吧!其实多看看也能会。”)我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粽叶卷成个大“喇叭’,用勺舀了几勺江米,又放上枣,然后包了起来。可粽于在我手里却不听使唤,一会儿,江米“拱”了出来,我慌忙抓起一片叶子堵上。(用“卷、舀、放、包”四个动词来写“我”包粽子的过程,与上段爸爸的动作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出洋相:“抓”和“堵”本不是包粽子的动作,但是“我”却不得不这样做。)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可羞死人了!这是什么粽子呀?圆鼓鼓的,简直成了个大肚娃娃!你看,还有江米露在外边,好像在咧嘴笑我呢!再看桌子上,又是江米又是水……我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写“我”怎么包粽子的,再写“我”包出的粽子的样子,两层意思中间,用“这是什么粽子呀?”一句连接。)我偷眼瞅了瞅爸爸,他正朝我笑呢!“哼,有什么好笑的?这不是试试吗?下一个准好!”我拿起两片叶子先卷好喇叭形,这回我学乖了,只放四小勺米和两个枣,于是,粽子很快包好了。我把它放到刚才包的那个粽子旁边,得意洋洋地“欣赏”起来。(第三次写包粽子的动作,为了避免写法上跟上两次重复,所以只写有区别的内容:减少江米和枣子的数量。)“哈哈……”爸爸捧腹大笑,大家也笑得前仰后合。(这笑声是对“我”平时不爱劳动的批评,而“我”却不明白笑声的意义,于是再用爸爸的话来点明。)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呆呆地望着他们。爸爸指着我包的粽子,说:“你看看你的‘杰作’,一个是胖和尚,一个是瘦老头!”说着,又是一阵笑声。我站在桌子旁,脸上火辣辣的,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我”包的两只粽子的怪模样。)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里整个一段写爸爸的话,揭示了题目“关怀”的具体内容。单独成段可突出这些话在整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孩子,你平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也不会干。今天,爸爸要让你锻炼锻炼,自己劳动劳动。可是你太逞能了,还没学,就嚷嚷‘会了’,这个缺点可要改啊!从小爱劳动,学习要虚心,这样你才能不断进步!……”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更不知是什么滋味了。(从内容看,上段末句“滋味”是指丢了面子,这里的“滋味”是指认识到缺点后的难过心情。)“来,咱们先从第一步学起!”爸爸边说,边作示范,“看,卷成喇叭形后,江米要放得不多不少,枣儿要放均匀,包的时候要麻利,看,就这样……还要注意线绳要系中间,而且要系紧,要不,煮的时候就散了!”我按照爸爸说的方法,认真去包。一次,两次……渐渐地我掌握了要领,粽子越包越好了!(第四次写包粽子的动作,不用描写手法,而通过人物语言来记叙,侧重对动作的要求作具体说明。)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在桌旁,品尝着粽子。我拿起自己包的粽子,解开线绳,咬上一口,啊,米真香,枣真甜!今天粽子比哪一年的都好吃!(“拿起……解开……咬上一口”,动作描写有缺漏,应补“剥去粽叶”。末句感叹,含有双重意思,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件事虽然过去三年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今天,我被学校评为“劳动小能手”时,我多么高兴,多么想马上飞到爸爸面前,说一声:“谢谢您的关怀!”(首句起过渡作用,使文章由倒叙再回到顺叙。“永远不会忘记”,点出回忆的小事的意义,以小见大,表明题意。篇末再次点题,呼应文章的开头。)(天津市红桥区郭丽颖)难点指导以“关怀”为题写作文,不少小学生会写父母或老师关心自己身体、学习的事例,并且能写得比较具体。但是很少有同学写别人在思想上关怀自己的事例,即使有人写,也往往容易写成空洞的说教。这篇作文通过写包粽子这样一件小事,表现“爸爸对我的关怀”,思想教育渗透在四次包粽子和一次吃粽子的动作描写中。第一次包粽子的动作描写,一连用了八个动词,表现爸爸包粽子的熟练技巧。第二次包粽子的动作描写,用了四个动词,点明“我”不会包粽子的事实。前后两次动作描写,形成的对比,暴露了“我”劳动能力差的缺点。第三次描写包粽子的动作,意在表现“我”能力差又不虚心的思想缺陷。为了避免写法上出现重复,所以这里简化了包粽子的动作描写,代之以“欣赏”自己包的粽子的神态描写。第四次包粽子的动作描写是与描写人物的语言结合在一起的。这样写,就体现出爸爸既从思想认识上又从实际的动手能力上帮助“我”。文章还描写了吃粽子的动作,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我”学到本领后的喜悦心情。4.[描写人物语言]言为心声。写人物的语言要跟人物的思想、性格紧密联系。一个人在具体的活动中会说许多的话,但在文章中绝不能把所有的话都写进去。写下来的话,要能表达人物对具体事情、事物或别人的态度、感情,要对表现文章中心起作用。有时候,围绕一个中心要有较长一段话才能把事情说清楚,这时,可以用对话形式交代那些关键性的内容,其余的话可以用一般的叙述句来交代,这样可避免语言过长和枯燥。对不同人物,语言描写要有不同的特点,千人一腔会使人倒胃口。写人物的对话,通常可以写在一个自然段里。如果想使文字简练一些,省去一些“××说”的交代,可把对话分段表达。我学刺绣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多少事啊:缝衣服、钉钮扣、烧饭、烧菜……然而,我最自豪的,是学会了刺绣。(由相关内容引出叙述对象。开头扣题①。)要问这为什么,还得从头说起呢。(倒叙⑩)去年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姑奶奶家。(交代事情的起因。)一进门,我就被吸引住了,原来,姑奶奶家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绣花衬衫。妈妈见我惊奇的样子,笑笑说:“你不知道吧,姑奶奶是绣花行家。解放前,她为了谋生,就学绣花,几十年来,手艺越绣越好。你瞧,这些衬衫上的花,全是她绣的。”(用“妈妈”的话,自然而简明地交代姑奶奶绣花技术,以及她当年学绣花的原因。)听了妈妈的话,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央求着姑奶奶:“教我绣花吧!”(“我”央求姑奶奶的话,只简略地写一句。这句对话兼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我”由“惊奇”,到“敬佩”,再到“央求”,过渡到下面详写“我”学绣花。)姑奶奶一口答应。饭后,她拿出一只绷架、一块白布和一团绣绒,绷好白布,穿好线,并在白布上勾勒了一只小鸟的轮廓,对我说:“绣花前,先要画好图,然后打底线。”说完,她先用白线以一寸来长的针脚绣满小鸟全身,再用彩色线绣鸟的羽毛,一边绣着一边说:“绣羽毛有多种方法,可以一针针地绣,也可以绣成竖起来的小圈,再剪开来。”我边看她绣花的手势,边把她的话牢记在心里。(姑奶奶教“我”绣花的过程,采用叙述和人物语言描写结合的方式来写。姑奶奶说的都是绣花技术上的话,说明姑奶奶确实是妈妈称赞过的“行家”,姑奶奶的语言写得很有个性。)(上一段写看姑奶奶示范、听她讲解要领。这一段写“我”的具体实践及遇到困难。)回家以后,我备齐了绣花工具,仿照姑奶奶的方法先画好小鸟,再填满底线,然后绣羽毛。我绣的是最简单的单针,可是第一次绣,怎么也绣不直,歪歪扭扭的。我这人性子又急,一不成功,就会大汗淋漓。(这个交代很重要,它跟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密切相关②。)这不,心里一发毛,手一抖,针就戳进了垫在绷架下的手指,血直流。爸爸是个医生,很疼我,便虎着脸说:“小孩子学啥绣花,万一针戳破后感染起来,有你苦头好吃,别耍弄了。”(爸爸反对“我”学绣花,他说的理由跟他的职业一致,语气中还流露出疼爱的心情。他的语言也写得很有个性。)刚开始学绣花,就遭到爸爸的反对,我难过极了。这时妈妈走过来说:“燕燕,不要灰心,我支持你。”(妈妈支持“我”学绣花,还对“我”提出了要求:“要有恒心”。妈妈的话,使事情的发展跟文章的开头“妈妈带我去姑奶奶家”介绍姑奶奶的情况,使“我”产生敬佩之情和央求姑奶奶教“我”相关联,表明妈妈的一贯态度,这是妈妈语言的特点。)得到妈妈的支持,我破涕为笑了。妈妈又说:“不过学会一门手艺可不简单,要有恒心,(妈妈不仅说,而且有行动。)如果三心二意,见难就退,就会一事无成。”此后,我天天做完作业,就练绣花。妈妈一有空,也教我各种各样绣花的方法。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我绣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爸爸也不再为我绣花要戳痛手指而担心,(从爸爸态度的变化,写出“我”坚持练习取得的成绩。)也同妈妈一样,站在我一边了。我学绣花的信心更足了。(末句可删。写了爸爸,妈妈的动作,“我”“信心更足”不言而明。)现在,(倒叙结束,结构完整⑩。)我回想起初学绣花的情景,真正体会到:决心是成功之母。(结尾揭示中心,干脆利落。)(上海市普陀区曹阳新村第五小学范晓燕)难点指导这篇作文一共写到了四个人物。四个人物围绕“我学刺绣”这件事都说了一些话。这些语言描写起着推进事情发展的作用。文章开头,用妈妈的话引出“我”央求姑奶奶“教我绣花”的事来。有了“我”的央求,文章才能花大笔墨记叙姑奶奶“教我绣花”的具体过程。这里除了记叙姑奶奶怎样示范刺绣外,还注意描写了姑奶奶的语言,突出“教我绣花”的“教”字。在写了“教”之后,便记叙“我”回家以后学刺绣。当“我”刺痛手指时,爸爸虎着脸说话了,他反对“我”学绣花,于是,妈妈站出来表态,支持女儿,鼓励女儿“要有恒心”。在妈妈的支持下,“我”学会了刺绣,并且体会到决心是成功之母这个道理。这些对话不仅推进了事情的发展,而且表现出人物的不同个性。姑奶奶说的话,句句是刺绣术语,跟她的“绣花行家”身份相一致。爸爸说的话,也是三句不离本行,有很明显的医生习惯。妈妈最了解女儿的心思,所以她说的话对“我”影响最大。由此可见,描写人物的语言一定要有助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5.[描写人物心理]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自我感受等,就是人物心理描写。心理描写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它一般是以叙事为基础,和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结合起来进行的,因为一个人的想、做、说总是相互关联的。描写人物心理,可用人物独白,也可对人物内心活动作说明,还可写梦境、幻觉等。心理描写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符合人物身份,这样才真实可信。我当舅舅说起我第一次当舅舅,真有意思。(开头点题,指明记叙范围是“第一次’当舅舅的事。先交代第一次当舅舅的时间、地点和外甥女的名字、年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⑦。)两年前,我跟爸爸妈妈到苏州亲戚家去,他们告诉我,亲戚家有个小女孩,名叫丽莉,比我小两岁,她该叫我“舅舅”。我又高兴又觉得新鲜,因为还没有人叫过我舅舅哩。(“高兴”“新鲜”,是“我”听说要当舅舅时的心理。)快要到亲戚家门口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一件要紧的事情,问妈妈:“当舅舅要送礼物的,我送什么好呢?”(“我”提出送礼物的问题,表明“我”在做当舅舅的准备了。)妈妈笑着从包里掏出两只发夹给我。我犹豫地问:“这个可以吗?”爸爸说可以,我就把发夹塞进口袋。(写“我”对于把发夹作为礼物的内心看法,“犹豫”的心理和反问的语气说明“我”很重视“第一次”当舅舅这件事。)我们上了楼,敲房门,开门的是一个小姑娘,脸胖乎乎的,好像可爱的红苹果。(从“我”的眼里写外甥女的外貌。)我猜她就是丽莉。她叫我爸爸妈妈“舅公”、“舅婆”,可是没有叫我。表姐对她说:“这是毛毛舅舅呀。”她害羞地动了动小嘴巴,好像叫了,又好像没叫。(这是对小姑娘逼真的神态描写。)进屋后,我拿出发夹给她,她很高兴,但只是说了声“谢谢”。(“我”的动作反映了很愿意当舅舅的心理。)一会儿吃午饭了,桌上有许多菜。我举起筷子,先挟了一块红烧鱼,放在丽莉的碗里,(再用动作描写表现“我”当舅舅的心理。)满桌的人都笑了起来,我心想:这有什么好笑的,当舅舅不是要客气点吗?(用反问句来写心理活动,表现出“我”对当舅舅的高兴的心情。)妈妈笑着说:“你们看,一本正经要当舅舅呢。”随大人怎么说,我觉得没什么好笑。(这个心理描写,表现“我”对当舅舅的看法。)第二天上午,爸爸妈妈和表哥一起去给祖父扫墓。我跟丽莉在家里玩。这时候我们俩已经不陌生了。她告诉我,她原先还以为我是高中生呢,没想到我这么小。(交代丽莉不愿叫“我”舅舅的原因,照应第四段小姑娘“没有叫我”和“只是说了声‘谢谢’”。)难怪她不好意思叫“舅舅”了。不过,我一点也不生气。(这个心理描写,表现“我”当了舅舅,不计较礼节的态度,符合“我”的身分。)她拿出许多玩具,跟我一起玩。我们又玩了一会儿捉迷藏,还玩打牌,后来又做骑马游戏。谁来做“马”呢?我比她大,又属马,唉,当然是我做“马”喽。(用设问句来写心理活动,表明“我”既然当舅舅,就愿意谦让的态度。)正当我们玩骑马的时候,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看到丽莉骑在我身上,我在地上爬行,笑着说:“这也算是舅舅吗?”(这个反问句跟上文第五段妈妈说的“一本正经要当舅舅呢”呼应。)但他们没有阻止我们,因为我和丽莉玩得正开心呢。我第一次当舅舅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首尾呼应的结尾。)(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一小学龚华斐)难点指导心理描写有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是直接描写心理活动,另一种是间接描写心理活动。这篇作文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的手法。文章先写“我”听说要当舅舅时“又高兴又觉得新鲜”的心情,接着写第一次当上了舅舅的高兴心情,最后写当了舅舅的谦让心情。“我”的心理活动随着当舅舅的体验而变化,但又都具有“第一次”的特点。在文章里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容易跟读者的心情及时沟通,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就是间接描写心理活动。这篇作文在写“我”给外甥女赠送发夹和挟红烧鱼时,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也表现了心理感受,使人物的一言一行具有了感情色彩。6.[描写物品外形]描绘物品的外形包括写清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等,为的是使读者对所写物品有一个准确、鲜明、具体的印象。但在作文中描写物品先要明确描写这个物品在全文中的作用,才有可能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而不是不加选择地把物品外形上的所有特点都写下来。描写物品外形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一般可以按空间顺序记叙。有许多物品,例如雕塑、图画,它本身是静物,但是它表现的对象是人或者飞禽走兽,所以描写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把静物写“动”,体现物品的特点。小瓷猫两个月前,有一位叔叔出差回来,送给爸爸一只小瓷猫。(开头写小瓷猫的来历。)爸爸可珍爱它了,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柜里,隔几天就拿出来又洗又抹,捧在手里端详着,爱不释手。(写人物的动作,表现了爸爸喜爱小瓷猫的程度。爸爸为什么如此喜爱它呢?下文就围绕这个中心记叙。)小瓷猫蹲在白色瓷垫上,穿一件棕色的外衣,脖于上系着一个白色的蝴蝶结。(先写小瓷猫的外形,说明它确实令人“爱不释手”。写穿着,从颜色落笔;再写头部,包括耳、眼、鼻、嘴,从形状落笔,末了写神态。鼻子和嘴连成一气来写,语句流畅。)圆乎乎的小脑袋上竖着一对三角小耳朵,一双圆眼睛分外有神,小巧的鼻子跟人的相似,可嘴却和兔子嘴一样,三瓣的。(耳、眼、鼻、嘴分述后,再总起来写脑袋,然后写其他部位姿态。整个外形记叙完整。)啊,它的脑袋还能转动呢!它前腿直立,后腿下蹲,一条挺神气的尾巴盘在右侧。(从身子的形态上作想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它仿佛累了,或许是刚刚捉完耗子稍微歇息一会儿吧?这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的小瓷猫,确实逗人喜爱呀!(末句对整段内容归纳,说明爸爸喜爱小瓷猫的第一个原因。)有一个晚上,爸爸像往常一样,把小瓷猫从书柜里拿出来,轻轻拂去它身上的灰尘,捧在手里看了又看。(再写爸爸的动作,引出对话,揭示爸爸喜爱小瓷猫的第二个原因、也是主要的原因。)我禁不住问爸爸:“您干嘛总看不够呀?”(语言描写点出中心思想。)爸爸望着手里的瓷猫,深情地说:“你不知道,这小瓷猫是咱们家乡的产品啊!我出来工作几十年了,看到它,就想起家乡来了!”啊,这回我明白了,爸爸喜欢这只小瓷猫,是饱含着他对家乡深沉的爱啊!(上一段从“我”对小瓷猫的观察角度写原因;本段从爸爸对家乡的感情角度写原因。两个原因由表及里,安排材料合理⑥。)从此,我也更喜爱这只小瓷猫了。像爸爸那样,把它擦拭得一尘不染。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家乡的能工巧匠们那样,塑造出小巧玲珑的小瓷猫,那该多美呀!(“更”字溶合了上面两段内容,用得好。“像爸爸那样”句缺主语,应写成“我经常像爸爸那样”才通。篇末用假设句总收全文,一方面表达了喜爱小瓷猫的心愿,另一方面抒发了热爱家乡的感情。)(北京市羊坊店第四小学林晖)难点指导这篇作文的第二段集中描写了小瓷猫的外形。这段话根据三个不同的描写角度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从颜色落笔,写小瓷猫的服饰:棕色的外衣和白色的蝴蝶结;第二层从形状落笔,写小瓷猫的头部;一个圆脑袋,一对三角耳,一双圆眼睛,小巧的鼻子和三瓣唇的嘴;第三层从姿态落笔,写小瓷猫的腿脚和尾巴:前腿直立,后腿下蹲,尾巴盘在右侧。文章把同一描写角度的内容集中起来写,就使物品的外形描写有了一个明确的顺序,不会东拉西扯,杂乱无章。至于三层意思,哪一层先写,哪一层后写,则要服从于整篇文章的写作思路。这篇作文后写小瓷猫的腿脚和尾巴,是因为作者介绍小瓷猫的构思,是从静态(物品本身是静物)写到动态(作者对静物的想象),以“动”来强化小瓷猫的逗人喜爱。7.[描写自然景物]人与自然景物关系很密切,景物对人的感情会产生各种影响,因此写人、记事都离不开写景。恰当的景物描写,可以起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的作用,也可以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感情,有时也利用写景来展开故事情节,或含蓄地点出中心思想。写景时,要确定好观察点。对同一个景物,可以从不同的观察点来写。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景物特征也就不同。观察点可以固定在某一个点上,也可以有目的地移动。不管观察点如何,都要按景物的部位有顺序地记叙。我爱雪松我们学校的花坛里种着许多花草树木,有四季常青的雪松、刺柏、冬青,有美丽的月季、迎春花等。其中,我最爱四季常青的雪松。(文章开头直截了当,在许多花草树木中,“我”最爱雪松。开头写得简洁,接下去就可集中笔墨写为什么最爱雪松。)雪松的叶子又细又长,像一根根银针。(写雪松的外形特征。用比喻,使读者对雪松有较具体的印象。)雪松高大挺拔,下面大上面小,像一座巍峨的宝塔,也像一把把雨伞叠起来一般。(本段两句顺序可调整一下,先写雪松高大挺拔的整体形象,再写叶子像银针,就较合理。)在冬天里,雪松正像它的名字那样,勇敢地与风雪搏斗。它的叶子也不像落叶树木那样,一到冬天,全都落得光秃秃的,还是像春天那样,长得郁郁葱葱,只是在下雪的时候,上面才盖上一层白皑皑的雪毯。(用拟人手法写雪松在风雪之中苍翠挺拔地生长着。具体描绘的语言不够简洁,例如,第二句可改为“它不像落叶树木,一到冬天叶子全都落得光秃秃的,而仍然长得郁郁葱葱……”第三句意思跟第二句差别不大,没有新内容,可删去。)在冬天里,它那碧绿的叶子使人们感到春意盎然,即使在寒风刺骨的腊月里,站在雪松的绿叶丛中,也不会感到寒冷,反而会感到春天已经到来。(“也不会感到寒冷,反而”欠妥,拟删。)啊,雪松,你虽然没有柳树那样美丽的枝条,可你却有宝塔一般高大挺拔的身躯;你虽然没有牡丹那样美丽的花朵,可你却有四季常青的枝叶,显示了你那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写景为了借景抒情,所以接下去写由此产生的联想:以雪松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象征无数先烈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说明了“我”爱雪松的真正原因②。)我想到了,多少英雄为了人民的事业而献身,埋在长满雪松的地下,像你那样万古长青。正是无数先烈像你同风雪作斗争那样勇敢顽强、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联想有层次,由雪松想到先烈的斗争精神,再想到红领巾一代怎样学习雪松精神,像先烈那样对待学习,锻炼意志和身体,表达了全文中心。)现在,我们一代一代的红领巾,也不愿做温室中的花朵,要做风雪中的雪松。我们要像你那样不畏困难,顽强学习,努力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像你那样不怕风吹雨打,经受考验,把身体练得结结实实,像你那样养成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用排比句抒发由赞美雪松引出的满腔激情,主志要做风雪中的雪松。)(这一层中关于学习、身体、意志三方面的顺序还可调整,用来表达的词句意思还有重复。)啊,雪松,我爱你四季常青的枝叶,我爱你高大挺拔的身躯;我更爱你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篇末点题,总结全文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上海市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顾晓峰)难点指导无论是通篇描写自然景物,还是在文章里写到一些自然景物,都应该有一定的目的。这篇作文借景抒情,意在歌颂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表达自己向先烈学习的激情。根据表现这个中心思想的需要,作者要选择描写对象。这个同学在“学校的花坛里”见到过“许多花草树木”,但是,他只选了雪松来写。因为雪松“有四季常青的枝叶”,显示了“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正如先烈的不屈意志和斗争精神,二者可以相联系。这篇作文写景,用了好几种方法。第二段抓住雪松的形貌,用三个比喻(“一座巍峨的宝塔”、“一把把雨伞叠起来”、“一根根银针”)描摹它的姿态风采;第三段用拟人的手法揭示雪松“勇敢地与风雪搏斗”的特性,又用“碧绿”写它郁郁葱葱的光泽色彩;第四段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雪松“苍翠挺拔”,并展开联想,由雪松精神写到革命先烈的斗争精神,进而再写到红领巾一代怎样学习雪松精神。一篇文章,综合运用几种方法写景是有助于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8.[描写环境气氛]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活动,会造成不同的气氛。学校与公园的环境不一样,儿童节和青年节的气氛也不一样,环境气氛有热烈、轻松的,也有寂静、沉闷的。在文章里有目的地对环境气氛作适当的描写,有利于表现或衬托人物的性格,因此不能为写环境气氛而写环境气氛。夏夜夏天的一个夜晚,天气闷热,没有一丝儿风,大家都出来乘凉了。老奶奶摇着蒲扇,自言自语道:“这鬼天气,真把人给热死了。”老爷爷躺在竹椅上,抽着烟斗,闭目养神。(开头描写一个夏夜的环境气氛,意在告诉读者,天气异常闷热,人们都已懒得动弹了,对下文写大家为关心、帮助别人而忙碌的情形起衬托作用。)十一点,十二点钟过去了,大家还没回房睡觉,都说天气太热,屋里进不去。(时过半夜,人们依然进不了屋,强调闷热的环境气氛。)(写人们不顾天气闷热而骚动起来。跟上面两段写人们懒得动弹形成对比。)忽然,“呯”的一声响,把大家都吓坏了。大家循声朝弄堂口一望,原来是一个小青年由于骑车速度太快,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了。顿时,整个弄堂都骚动起来。刚才摇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