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犯罪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5.6.7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1.gif)
![不同犯罪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5.6.7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2.gif)
![不同犯罪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5.6.7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3.gif)
![不同犯罪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5.6.7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4.gif)
![不同犯罪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5.6.7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ce3ec4e66aea96825483d0cf8036c55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不同犯罪类型
的心理健康教育1过失犯罪心理分析2财产犯罪心理分析3暴力犯罪心理分析4性犯罪心理分析1过失犯罪心理分析本节主要内容过失犯罪的概念与类型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心理和行为上的异同影响过失犯罪的主体内、外诸因素过失犯罪的心理机制过失犯罪的动机问题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故意犯罪概念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的犯罪。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概念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故意犯罪。案例
某甲想杀死某乙,用刀刺向某乙的心口,某甲明知这种行为必然导致某乙死亡,但某甲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某甲的这种行为就是直接故意杀人罪。返回间接故意概念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行为发生。案例某甲欲毒杀其妻某乙,在其饭碗中投毒,某甲明知其妻在吃饭时可能会喂孩子吃饭而毒死孩子,但某甲毒杀其妻心切,放任可能毒死其孩子的结果发生。对于某乙,某甲是直接故意犯罪,而对于孩子,某甲则是间接故意犯罪。返回案例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直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试分析孙某的心理?孙某明知自己对小孩不寻找、不报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小孩被野兽咬死的结果,但却放任其发生,属于间接“故意杀人"。1.1过失犯罪概述过失犯罪概念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两种过失疏忽大意过失行为人对其行为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预见绝大多数人行为人的智力、发育、文化水平、技术熟练度等过于自信过失
行为人对行为的结果虽有预见,由于过于自信而仍实施该行为。飙车真爽!会撞人吧!?没事,我技术好着呢!案例张某、王某、纪某三人均系油漆工。1989年7月9日为某工厂车间地板刷油漆,中午休息时,张某说这油漆是否能燃烧,纪某说我去试试,说完纪某便用火柴去点。结果引燃了油漆,将车间烧毁。纪某对车间烧毁的心理态度是?疏忽大意过失1.2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异同相同点: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皆受犯罪心理的支配;具有罪过。差异
(1)心理结构的形式和内容不同(2)心理状态不同过失犯罪:对结果发生持否定态度,对已经发生的危害结果,多数人态度是后悔和反省。故意犯罪:追求犯罪结果的发生。(3)心理机制不同
过失犯罪心理故意犯罪心理个性心理缺陷心理结构形式心理动力存在故意犯罪心理结构具有反社会的恶劣心理品质心理品质心理结构成分心理原因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有强烈的故意犯罪动机没有反社会的恶劣心理品质,是消极的心理品质与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追求犯罪结果的出现,心理原因和危害结果存在必然联系过失犯罪的偶然性较大,外部因素常起重要的引发作用心理要素结合较松散,但仍是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综合动力作用的结果心理要素结合紧密、契合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是“不注意”对侵害对象和自己的行为是极为注意,谨慎小心心理根据1.3过失犯罪的心理原因偶然性必然性个性的消极品质和心理缺陷三个层次心理品质层次骄傲逞能、判断错误、不负责任、玩忽职守、官僚主义、特权思想、自私自利等。动机与意志层次主观与客观相背离、相脱节;个人获利的不良动机。心理状态层次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心理状态。1.4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概念行为人在非故意的心理状态下,促使其采取过失行为,并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多种消极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意识、态度、意志、注意、思维、判断、错觉、记忆、情绪及无意识因素等消极心理因素1.4.1过失犯罪心理结构模式图客观的偶然因素实施犯罪行为,产生危害结果状态消极心理品质不良动机与意志缺乏注意、经心的心漫不理意识阈意识层无意识层1.5影响过失犯罪的因素1.5.1影响过失犯罪的主体外因素情境因素自然方面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危险工作情境社会方面:挫折、变故、纠纷舆论因素群体舆论社会舆论工具因素使用熟练工具使用陈旧工具使用高科技工具过失犯罪的被害人因素1.5.2影响过失犯罪的主体因素生理因素疲劳麻醉与醉酒生物节律年龄与性别上海市统计,企业因事故而死亡的工人当中,30岁以下占63.4%。技术不熟练;容易冲动;好胜心强,自以为是。男性过失犯罪者人数较多。躯体机能缺陷心理因素态度:不负责任、对抗、傲慢固执、自私思维与认知注意情绪性格与气质智能与经验记忆无意识因素行为因素技能与熟练习惯1.6过失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1.6.1疏忽大意过失犯罪应当预见和能够预见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实施错误决策和行为1.6.2过于自信过失犯罪已经预见轻信可以避免实施错误决策和行为1.7过失犯罪的动机
1、贪利2、报复3、不负责任4、自我显示5、游戏6、做好事消极动机
中性动机积极动机
捡来“白糖”毒死同村人疑犯被判无罪中央台《今日说法》,2006,9,13下一节2财产犯罪心理分析2.1盗窃犯罪心理分析2.2诈骗犯罪心理分析2003年9月,江门市某区入室盗窃案发案呈现反弹势头。2003年10月5日,杨先生门被撬,珍藏在家中的12只名贵手表以及白金项链、玉石吊坠、玉镯等共计价值40余万元的财物全部丢失。警方甚为重视,采取了相应措施加强了对社会面的巡逻防控。10月15日,巡逻队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经审查,两名疑犯交代了伙同庞某、李某等多名同乡以一出租屋为据点在市区入室盗窃财物的犯罪事实。该团伙成员中有10人为广西籍,其中男性8人,女性3人,他们自2003年3月份开始在深圳、中山、顺德等地作案,9月份流窜到江门市,3至4人为一组,有分有合地继续疯狂作案。该团伙对撬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作案前先由女性去按门铃,确定住宅内没有人后,再由男性用事先准备的工具和钥匙将门锁打开入室盗窃财物。作案达100多宗,涉案物品价值达100多万元。从案例谈起一个僻静的小山村,大年三十,一位独居的老汉死在自家的灶台前,通过对家中的勘察,发现了犯罪者作案用的刀具。就要过年了,发生这样的事件,人心惶惶,人们不敢出门。警察决心尽快破案。受害者的损失与感受:财物损失、住宅内部杂乱、惊慌害怕及持续的不安感、猜想可能的加害者、感叹治安不佳。
警察人员:受案、赶赴现场、了解、安抚、制作笔录、其他。
加害者:是谁?动机?想法?背景?不怕被抓吗?如何看待自己?
盗窃犯罪发生概况(2002年为例)全部刑案发生数:504703件,全部案犯189718人窃案发生数:341183件(重窃554件、普窃99963件、汽车盗窃49386件)案犯数:43318人犯罪人口率:1518.81人/10万人2.1.1盗窃犯罪的特性发生率在刑事案件中最高威胁居民财产安全--最易造成居民对社会治安产生负面观感判刑轻:六月以下、拘役、罚金为多案犯:男性、年轻、再犯累犯率高2.1.2盗窃犯罪的相关特征1.男性盗窃犯远多于女性盗窃犯2.少年盗窃犯偏高3.盗窃犯之教育程度偏低4.盗窃犯多半为无固定职业或为在校学生
5.盗窃犯罪有集中大都会之倾向
6.汽车盗窃日益严重
7.盗窃犯之累犯、惯行犯偏高2.1.3汽车盗窃之形态游乐型:因拥有车辆而感到有尊严、权力、可以游乐或获得认同,而非在于金钱。短暂交通工具:作为短距离之交通工具。长期交通工具:为个人使用,也可能将贼车重新喷漆或改装以避免被查获。利益:为金钱利益之获得。一种情况是窃取名贵汽车,将之改装、伪造证件后再卖出;另外一种情况则是窃取汽车之各种零件,加以变卖或为己用。作为犯罪工具:少部分作为犯罪工具之用。2.1.4盗窃犯的人格特质较多的偏差行为较差的自我概念、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较不满意家庭生活、家庭适应亦较差常有逃学、作弊、打架、偷窃等行为,难与同学相处较外向、较有人格适应问题有偏差价值观2.1.5盗窃犯的认知认为盗窃系获得金钱财物最快速且容易的方法初期有罪恶感合理化犯罪行为:为了生活、毒虫作怪、劫富济贫、惩罚富人、修理爱炫耀者等。理性的抉择:侵入盗窃犯会事先计划;会选择地点、房子,避开碰面、降低被指认风险。2.1.6盗窃犯的行为动机与心理获得金钱、财物为耻生活享受去除毒瘾痛苦挑战技术刺激感、快乐感、成就感炫耀能力享受由金钱所获得的服务与友谊2.1.7职业盗窃犯职业盗窃犯:以犯罪所得为其主要收入,并运用高度的技巧以便获取最大金钱利益和最小被逮捕可能的非暴力行为。案犯特性:1.以偷窃为其职业;
2.每一偷窃案件均经过慎密的计划;
3.拥有特殊技术和技巧;
4.经常移动作案;
5.仅从事有限的几种盗窃犯罪类型;
6.组织里充满真诚、了解、义气相投和不出卖朋友的准则;
7.依靠智慧、态度、谈吐及外表来建立“专业性”。职业盗窃犯的作案过程第一,选定适合的目标(机会)
到处都找得到作案目标。第二,计算成本与利润必须计算行窃目标当天的生意量,有多少收账员再收账,忙碌的情形(工作量)如何,约有多少顾客,打烊后有无将钱运走。也要设法了解是否有保安措施,警卫值勤情况,如何逃避警察的巡逻,从何处侵入较为容易等。
如何认定系列暴力案件人身特征相同犯罪时间、地点、环境及侵害对象选择上有相同、相似作案工具和作案手法、案件性质相同或相似案件现场遗留的犯罪痕迹物证属于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人3.2杀人犯罪心理3.2.1杀人犯罪的境况方式有研究,39%的杀人方式是以利刃杀死,33%使用枪械射击而死,22%遭斗殴而死,只有6%是以其他方式致死,如毒害、窒息等。枪杀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时间炎热的夏季月份有明显的增加在周六晚杀人案件集中发生每天晚上8点至凌晨2点地点家中高于户外男性不论加害或是被害都是以户外街头为多女性则多发生于厨房或卧室。3.2.2杀人犯心理、人格分析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Toch《暴力男性》许多暴力犯罪的衍生是行为人从人际冲动中习得,以惯性的方式暴力相向获益。另有研究:高度攻击性者具有低度控制与过度控制两种心理人格特性3.2.3杀人犯罪成因分析心理因素认知曲解,包括欠缺理性与逻辑、短视、以自我为中心、未能注意他人需求、归罪他人、不负责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等。行为互动因素杀人犯与被害者行为产生互动,进而提升到争吵暴行与杀机。社会结构因素歧视、财富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暴力副文化与不良友伴、团体接触因素3.2.4杀人犯罪的防治
发挥教育功能,避免潜在恶性发展学校传授人际沟通与愤怒情绪管理课程净化大众传播媒体改善贫富不均、资源分配不公
及早从事少年偏差行为辅导
严惩枪支犯罪
加强警察侦防犯罪能力,强化威慑效能
加强杀人犯罪问题研究3.3抢劫犯罪心理3.3.1抢劫犯罪现况犯罪场所交通场所最多;住宅次之。2犯罪方式抢劫案件中以骑机车抢劫最多,徒步抢劫次之。3犯罪工具抢劫案件以交通工具类最常使用,徒手次之。4共犯情形抢劫案件以独行犯者较多,二人组次之,三人组再次之。3.3.2抢劫的类型专业抢劫犯毒瘾抢劫犯投机抢劫犯醉酒抢劫犯下一节4性犯罪心理4.1性犯罪概述性犯罪是一种传统的犯罪类型,不仅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对被害人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而且妨碍了社会秩序,败坏了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破坏了我国社会的伦理关系,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4.1性犯罪概述4.1.1性犯罪的概念及类型性犯罪是指一切受法律、道德、风尚、习惯以及其他社会行为规范所禁止、谴责和惩罚的性行为。
类型:(1)强奸罪
(2)奸淫幼女罪
(3)其他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和扰乱公共秩序罪
如强制猥亵妇女、侮辱妇女罪,侮辱尸体罪,聚众淫乱罪。4.1.2性犯罪人的一般特点性犯罪人的重复犯罪性犯罪人的智力较低性犯罪人多为未婚青少年性犯罪人的心理4.2强奸犯罪心理4.2.1强奸犯罪的一般特征强奸具有暴力犯罪和性犯罪的双重性质,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性犯罪。强奸犯罪不仅对被害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严重扰乱了公共秩序,践踏了人性的尊严,给社会治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1)时间
夏季发生的强奸案件占一半以上(55.1%),以17:00—0:00为最,其次是8:00—17:00(2)地点
郊区高于市区室内高于野外受害人家中和犯罪人家中(3)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玉溪2025年云南玉溪市第二幼儿园龙湖园区招聘编制外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南2025年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电生理研究所招聘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浙江杭州市临平区沾桥中学招聘2024学年第二学期临时聘用教师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塑料链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金融查询机外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竹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皮箱包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电工电子实验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快速诊断联检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版茅台酒出口业务代理及销售合同模板4篇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工业废水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技术规程》(T-SDEPI 030-2022)
- 2024安全事故案例
- 生日快乐祝福含生日歌相册课件模板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2024年考研管理类综合能力(199)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