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大转型为全球减排,也为自身可持续增长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1.gif)
![中国低碳大转型为全球减排,也为自身可持续增长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2.gif)
![中国低碳大转型为全球减排,也为自身可持续增长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3.gif)
![中国低碳大转型为全球减排,也为自身可持续增长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4.gif)
![中国低碳大转型为全球减排,也为自身可持续增长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c4664d956ce1587705cd8d16566a0f60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中国低碳大转型:为全球减排,也为自身可持续增长潘家华本文是作者应邀出席2010年5月28-2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经济绿色大转型”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和交流要点。由于中国在全球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国际上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意愿、行动与绩效存在疑虑、误解和曲解。中国低碳转型有着强烈的内在动因,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并不仅仅是为全球减排目的,还为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低碳转型:不是转与不转的问题,而是如何加速的问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现2°温升控制目标背景下,可持续增长必须是低碳的,低碳增长是积极增长,而高碳增长则很可能是负面的。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低碳增长,已经开始了绿色大转型的进程,而且呈加速态势。首先,从战略上,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能源安全的需要、环境和生态保护的客观要求。中国化石能源的资源禀赋特征是缺油少气富煤炭。中国目前汽车拥有率约为每千人50辆,不足美国的1/15,欧盟日本的1/10。但石油进口已占石油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根据英国石油公司的数据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9.,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只够满足11.3年的需要。全球的石油储采比按目前速率也只有42年。墨西哥湾的深海采油的灾难可能使这一储采比缩短一些探明的深海石油,可能因采油安全而不予开采。。42年弹指一挥间,即使是中国可以不受限制采购国际市场上的石油,2050年没有石油了,中国庞大的交通体系仍要运转。中国天然气的储采比比石油高三倍,也只有32.3年,只有全球60.4年的一半。中国煤炭储量相对丰富,但储采比按目前速率只可采41年,只有全球储采比122年的1/3。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2009年,中国净进口煤炭1.03亿吨;2010年预计净进口1.7亿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1世纪经济报道肖明李论北京报道2010-06-0822:34:07。。即使中国从世界进口煤炭,也只能延续100年。当然,储采比是一个动态的数字,探明储量会有所增加,但地球的有限特性,表明探明储量不会无限增加。中国玉门油田的完全枯竭、辽宁抚顺煤炭的枯竭,表明枯竭的个案已经不止一个两个。中国13亿人口,庞大的经济规模,巨大的能源需求,中国不可能完全依赖世界市场。况且中国煤炭开采,破坏了地下水系,引发地质灾害,事故频发,生命代价巨大。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重金属汞、粉尘和固体废弃物,引发巨大环境代价。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社会,客观上要求我们迅速而大规模转型,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9.一些探明的深海石油,可能因采油安全而不予开采。2009年,中国净进口煤炭1.03亿吨;2010年预计净进口1.7亿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21世纪经济报道肖明李论北京报道2010-06-0822:34:07。第二,中国向国际社会宣布的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水平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15%,以及森林碳汇目标,是中国低碳增长转型的行动目标。中国的上述目标难度大,刚性约束强。碳强度目标只针对化石能源燃烧的二氧化碳,没有包括其他温室气体。从十一五20%节能目标的实现情况看,今后难度会不断增大。但是,非常明确的是,中国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会纳入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和主要行业部门,作为约束性指标加以落实。中国做事言必信、行必果。目前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企业、低碳消费已成为全社会的行动,中国低碳转型的声势,比发达国家还要浩大。中国风能、太阳能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多数发达国家。第三,中国的低碳增长转型,需要国际协同努力。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仍将增长,对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挑战。可见,中国的低碳转型,仅有中国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资金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重要,中国有资金,发达国家有更雄厚的资金,如果发达国家的资金不能立即转型零碳,即使发达国家慷慨解囊,也不能在中国立即实现零碳。技术合作似乎比资金更重要,技术可以指明减排的潜力和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在低碳消费方面的率先垂范,如果发达国家人均低碳排放高生活品质,发展中国家必然效仿,可能做得更好。中国的低碳转型,时不我待,愈快愈好。中国做出了巨大努力来加速这一转型进程,倡导低碳消费,建设低碳城市,力争早日彻底抛弃化石能源,走向零碳社会。转型进程: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中国碳强度减排是相对目标,即使中国碳强度下降45%,如果中国经济仍按10%的速度增长,中国在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还将增长60%,这与中国承诺的全球2°温升上限控制目标存在矛盾吗在柏林“在柏林“绿色大转型”的会上,有许多听众质疑中国的努力与绩效。这一问题,实际上是一位德国学者在会上向笔者提出。低碳转型,必须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中国在15年间(2006-2020),尤其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幅度高达40%-45%,目标高,难度大,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中国在1990-2005这15年期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9%(IEA,CO2EmissionsfromFossilFuelCombustion,2007edition.Paris:OECD)。同期其他经济体的强度下降幅度多在30%以内。。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目前的工业化已处于中后期阶段,2009年钢铁产量达5.7亿吨,水泥16.5亿吨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2月25日。北京。,均占全球产量的50%左右,产能已近饱和甚至过剩,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将趋缓,难以达到年增10%的水平。例如德国,作为一个成熟经济体,经济增长多稳定在2%左右,因为德国经济外延扩张空间有限,生活品质提高的幅度也有限,不可能像发展中经济体或大规模工业化阶段那样持续高速增长。不仅如此,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出现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转型,制造业比重将不断下降,服务业比重会持续上升。因而同样的经济增长速度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必将大幅下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会有所增加,但不可中国在1990-2005这15年期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9%(IEA,CO2EmissionsfromFossilFuelCombustion,2007edition.Paris:OECD)。同期其他经济体的强度下降幅度多在30%以内。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2月25日。北京。中国认同《哥本哈根协议》中2°温升目标,但对于长远减排目标,例如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减半的目标,并不认同。这是为什么中国代表团在哥本哈根谈判期间对这一长远减排目标明确表示反对。参与谈判的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在会后甚至指责中国“劫持了哥本哈根谈判”。在柏林“绿色大转型”国际研讨会上,又有与会者向笔者提着一问题。?中国参与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希望减得更多,但2050年减半的表述,缺乏科学、公平基础。第一,全球减排目标,应该由近及远,远近协同。但是,发达国家并没有明确2020年的中期目标,即使给出的目标,也难以确保2050年减半目标。没有2020年目标,而谈2050年目标,逻辑上不通。第二,2°目标与温室气体减半的关系尚具有科学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第三,是公平考虑。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各占50%2007年,非附件I即发展中国家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量的47.24%。1990-2007年间,附件I国家在总量上只增加了2.6%,而非附件I国家的增幅达到111.4%。IEA,2009.CO2EmissionsfromFossilFuelCombustion.Paris.,如果发达国家在当前人均12.6吨水平上减排80%,2050年人均还有中国代表团在哥本哈根谈判期间对这一长远减排目标明确表示反对。参与谈判的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在会后甚至指责中国“劫持了哥本哈根谈判”。在柏林“绿色大转型”国际研讨会上,又有与会者向笔者提着一问题。2007年,非附件I即发展中国家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总量的47.24%。1990-2007年间,附件I国家在总量上只增加了2.6%,而非附件I国家的增幅达到111.4%。IEA,2009.CO2EmissionsfromFossilFuelCombustion.Paris.中国学者(潘家华陈迎碳预算方案: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国际气候制度构架。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5期。Pp.83-98。)和德国政府气候变化顾问委员会(GermanAdvisoryCouncilonGlobalChange(WBGU),2009.Takingstockfortheworldclimatetreaty–thebudgetapproach,WBGU,Berlin.Pp.7)分别提出了人均历史累计排放的碳预算方案。转型悖论:高碳补贴低碳中国的低碳转型,需要资金与技术。中国的转型只能通过发展来实现,而不是回到传统的农业社会来实现零碳。当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需要大量的能源密集型资产的积累,如城市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等,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优势显然优于其他能源品种。如果立即抛弃化石能源而采用成本相对高昂的可再生能源,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必将严重滞后、拉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难以迅速达到与发达国家可比的质量水平。而且,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钱从何来?“羊毛只能出在羊身上”。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价格补贴,经费源于化石能源税。中国如果大力发展电动汽车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
2010年06月12日
02:46
证券日报。因国际金融危机,欧洲的光伏发电产业受到严峻挑战在柏林“绿色大转型”会议期间,德国柏林市议会议员斯莱德女士要求笔者给中国政府建议,大力补贴太阳光伏发电,支持并拯救德国的光伏产业。。德国采用的方法是“交叉补贴”,即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高碳的煤电或“不环保”的核电来补贴成本相对高昂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如果支持的幅度过高、规模过大,就有可能难以为继。例如德国,目前陆上风电上网电价9欧分,海上风电上网电价14欧分,需要相对低价的煤电和核电的交叉补贴,不然难以维继,太阳光伏上网电价目前为每度电40欧分,可能降到35欧分,而且协议一签就是20年,电力公司只能转嫁给消费者,目前已经产生了许多问题。1990年代初,中国建设三峡水电基地,财政没有钱,市场筹资困难。只能采用交差补贴融资的方式,向全国电力消费者征收每千瓦时3厘钱的“三峡建设基金”,专款支持三峡建设。根据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中国政府对风能太阳能也有补贴。例如太阳光伏发电,每瓦补贴20元,每千瓦补2万元。但是,相对于每千瓦火电装机成本6000元,补贴水平不可谓不高。中国政府规定的光伏上网电价,达到火电的5在柏林“绿色大转型”会议期间,德国柏林市议会议员斯莱德女士要求笔者给中国政府建议,大力补贴太阳光伏发电,支持并拯救德国的光伏产业。关于核电,发达国家的争议较多。美国参议院2010年6月提交讨论的《美国电力法案》,明确要求重新启动核电审批与建设程序,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见AmericanPowerAct.该法案囊括了一系列增加核能发电的财政激励方案,包括为12个项目提供监管风险保险,加速核电厂的折旧,通过新的投资税减免措施来促进新发电设施的建设,提供54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提供制造业税收减免措施,促进核部件的国内生产。。德国绿党坚持认为必须加速淘汰核电,不允许再发展。但是,德国能源和经济界人士似乎并不完全认同。即使是风电可以替代核电,还有一个输变电问题。德国大规模风电只能在北部的海上,成本高且不说,关键是要将电输送到德国南部用电负荷中心。中国长距离输电的经验表明输变电很简单:例如中国的三峡水电可直流输送1000多公里到上海、广州。但德国见AmericanPowerAct.该法案囊括了一系列增加核能发电的财政激励方案,包括为12个项目提供监管风险保险,加速核电厂的折旧,通过新的投资税减免措施来促进新发电设施的建设,提供54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提供制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艺术品捐赠收藏合同范本3篇
-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园艺机具行业市场全景调查、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三片罐行业投资方向及市场空间预测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住宅地基买卖及配套设施建设协议3篇
-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知识精研】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03章 热现象(物态变化)-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章节过关检测(人教版)
- 二零二五年度铝材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范本3篇
- 《服务用语及技巧》课件
- 《隧道盾构法施工》课件
-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件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英语试题卷(含答案解析)
- 2025中考英语作文预测:19个热点话题及范文
- 读书分享-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
- 2024年建筑业10项新技术
- 语文七年级下字帖打印版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 螺栓扭紧力矩表
- 国家标准硬度转换表
- 第02章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础
- landmark compass培训材料
- 水利水电项目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标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