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工作方案001_第1页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工作方案001_第2页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工作方案001_第3页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工作方案001_第4页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检验工作方案00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各相关供应商:为掌握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质量情况,国家电网公司拟组织开展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性能检测工作.现将检测方案予以公告(详见附件),有关供应商可按照方案中的具体内容自愿参加本次检测。自发布之日起,本公附件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性能检测方案2014年7月18日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性能检测方案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7月为掌握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质量情况,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织开展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性能检测工作.一、工作组织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会同物资部组织开展性能检测工作,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作为检测机构,负责具体开展试验检测及检测结果分析总结等工作.各供应商配合开展检测工作。二、工作内容1、检测对象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2、检测项目及要求本方案中检测项目及方法参考行业标准及用户需求制定,具体检测项目要求及方法见附录1、附录2。每套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均需完成所有检测项目;若送检单位可提供第三方具备资质单位出具的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动力电池性能相关检测项目试验报告,则由中国电科院对报告进行审核,若满足要求,本次可不进行检测.3、检测依据GBT15412《应用电视摄像机云台通用技术条件》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8抗扰度试验》GB2423。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2423.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DL/T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规范(通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单站型)》《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集中使用型)》《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验收细则的通知》(运检一〔2014〕69号)4、检测结果判定通过全部检测项目并满足要求的样品,判定为符合标准要求.否则为不符合,并由检测方在报告中指出检测不符合项目。在某一项目检测过程中,若出现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缺少配件造成无法检测、任一模块故障等情况,则该检测项目不符合要三、进度安排本次性能检测工作按照公告发布、报名送样、试验检测、检测总结和结果发布流程开展工作,具体进度安排如下。报名时间:7月18-7月31日,检测的供应商向检测机构提出检测申请,并填写报名表(详见附录月31日18:00。报名原则:供应商自愿报名参加。送样时间:报名后,供应商按照检测机构发送的送样通知单的要求按时送样,并开始施工、安装、调试和检测。2、试验检测间,供应商应按照检测机构要求在指定试验场地完成机器人本体、后台系统、导航定位设备、充电设施等施工、安装调试及检测工作;检测机构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向供应商出具四、检测要求1、本次检测工作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检测方应认真做好过程记录,保证检测效果,送检方不得查看非本单位产品的检测2、检测样品的接收、封存和返还环节,均由检测方和送检方双方确认并签字留存。3、送检方应自行选取被检机器人的种类及型号,送样至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进行检测。送检方应配合开展检测工作,遵守相关检测规定.4、送检方应提供送检设备完整的电子版资料,包括送检装置清单、使用说明书(中文)、设计方案、产品结构图、主要部件清单(包括:规格、型号、数量和主要部件实物图等),其中产品结构图、主要部件规格型号作为产品结构和外观检查主要依5、送检方需与检测方签订检测合同及安全协议。6、检测过程中,机器人的操作全部由送检方负责。五、其它说明1、联系人及样品接收地址接收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接收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蔡王村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邮编:430000。联系人:蔡焕青2、检测方依据相关标准收取检测费,并且送检方应缴纳安附录:1。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检测项目及要求2.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检测项目和方法3.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检测报名表本次检测工作主要依据《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规范(通用)》、GB/T17626。2、GB/T2423.1等相关要求进行。电池性能检测参考QB/T2502-2000,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参数。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十大类,分别为:外观质量、基本性能、运行功能、巡检能力、测控能力、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动力电池性能、监123456789外观质量基本性能整机外观结构外壳表面《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规外壳防静电及防电磁场干扰范(通用)》、措施《变电站智能巡措施检机器人专用规范(单站型)》、《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见附件2中范(集中使用的5。2外壳和电器部件是否带电型)》、《国网外壳和电器部件是否带电运检部关于印发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验收细则的通知》(运检自检及异常报警功能最短路径选择功能对讲与喊话巡检方式设置及响应《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规范(通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见附件2中《变电站智能巡的5。4检机器人专用规范(集中使用型)》、《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验收细则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12131517182425〔2014〕69号)《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单站型)》、《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见附件2中型)》、《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验收细则的通知》(运检一号)《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规范(通用)》、设备执行机构指示识别准确《变电站智能巡度红外测温准确度度红外测温准确度《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科学研究院院型)》、《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验收细则的通知》(运检一2830313234(测控距离)远程集控设置及响应《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测控距离)远程集控设置及响应检机器人专用规范(集中使用见附件2中型)》、《国网的5.10运检部关于印发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验收细则的通知》(运检一〔2014〕69静电放电抗扰度17626.2《电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静电放电抗扰度GBT17626。见附件2中的5.12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工频磁场抗扰度GBT17626.8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工频磁场抗扰度验》GB2423.1应性*《电工电子产品见附件2中基本环境试验,第应性*2部分:试验方院院3739性能*404143交变湿热工作温》《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品基本环境试验QB/T2502见附件2中《锂离子蓄电池总规范》信息交互功能信息交互功能任务设置功能检机器人专用规范(单站型)》、《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集中使用见附件2中型)》、《国网的5.18信息存储显示、查询及报运检部关于印发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验收细则的通知》(运检一成成院45远程浏览、远程控制功能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院机器人技术规范(通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单《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集中使用型)》、《国网运检部关于印发变器人验收细则的通知》(运检一〔2014〕69号)注:1)标*号的检测项目由中国电科院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2)若送检单位可提供第三方具备资质单位出具的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动机器人的外观质量应满足:整机外观美观整洁,整机结构坚固,所有连显标识;外壳表面应有保护涂层或防腐设计,不应有伤痕、毛刺等其他缺陷;外壳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防电磁场干扰措施;外壳和电器部件的外整机自检项目应至少包含:遥控遥测信号,电池模块、驱动模块、检测设备;以上任一部件(模块)故障,均能在本地监控后台(或)手柄上以明显的声(光)进行报警提示,并能上传故障信息;根据报警提示,能直接在接收到特巡任务时,机器人应立即停止正在执行的巡检任务,自动寻机器人应具备自主充电功能,电池电量不足时能够自动返回充电室,能够与充电室内充电设备配合完成自主充电.(4)对讲与喊话功能巡检系统应具备双向语音传输功能.(5)巡检方式设置功能巡检系统应包括自主巡检及人工遥控巡检两种功能,支持自主巡检与人工遥控巡检自由无缝切换,切换响应速度应小于0。1s,切换过程中,智能巡检系统应具备以下智能报警功能:1)机器人本体故障报警:电池电源、驱动2)热型缺陷或故障分析、三相设备温度温差分析、各类表计及油位计拍照读取识别,执行设备分合状态识别等各类状态自主分析判断,并报(7)协同联动置功能3运行功能技术要求巡检机器人的运动功能应具备九项功能,分别为:自主导航及定位准确度、防碰撞功能、越障能力、涉水能力、爬坡能力、最大速度、转弯半(1)具备自主导航功能;重复导航定位误差不大于±10mm,在(2)具备防碰撞功能,应具有障碍物检测功能,在行走过程中如遇到障(3)具备越障能力,最小越障高度为5cm。(5)具备爬坡能力,爬坡能力应不小于15°。(6)在水平地面上的最大速度应不小于1m/s。(7)最小转弯直径应不大于其本身长度的2倍.(8)巡航时间:电池供电一次充电续航能力不小于5h,续航时间(9)云台性能:机器人云台应具备俯仰和水平两个旋转自由度;垂直范围0°~+90°;水平范围+180°~-180°。(1)巡检任务模式设置巡检系统具备灵活的巡检任务模式设置功能,应支持全自主和遥控巡检模式,其中全自主模式包括例行和特巡两种方式.可对拍摄像方式、巡检点等进行设置,包括全面巡检、表计读数、红外测温、注油设备油位、开(2)覆盖率机器人可巡视全部户外一次设备(人工无法直接巡视的除外根据预设路线及巡检点可对所有表计、油位计进行定点、定时拍照、摄像或者遥控拍照、摄像,可满足巡检全覆盖的要求,覆盖率达到100%。机器人能够对有读数的表盘及油位标记进行数据读取,自动判断和数字识别,误差小于±5%.(4)设备执行机构指示识别机器人在到达预设巡检点时,能自动停止,并对执行机构进行拍照和(5)红外测温1)对设备本体及接头的温度生成清晰的红外测温视频影像。2)红外影像可显示影像中温度最高点位置及温度值,并在本地监控(6)拾音5测控能力技术要求(1)在距离不小于1km处,本地监控后台具备对智能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和巡检任务等参数进行遥控、遥测功能,并且智能机器人应能正确的接收本地监控后台的控制指令,实现云台转动、本体运动和设(2)远程集控后台应能与本地监控后台进行通讯,具备对智能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和巡检任务等参数进行遥控、遥测功能,并且机器人应能正确接收远方集控后台的控制指令,实现云台转动、本体运动和设(3)在距离不小于1km处,具备可见光视频、红外影像的全向、(4)具备一键返航功能:不论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处于何种飞行状态,只要启动一键返航功能,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应中止当前任务,按预先(5)具备链路中断返航功能:不论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处于何种工作行状态,只要遥测遥控信号出现中断,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应按预先设定的策略返航.(1)静电放电抗扰度机器人应能承受GB/T17626.2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机器人应能承受GB/T17626.3第5章规机器人应能承受GB/T17626.8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7环境适应性技术要求机器人应能耐受GB/T2423.1规定的-25℃的低温工作试验(东北地区使用应通过—30℃试验)、GB/T2423。2规定的50℃高温工作试验、GB/T2423。4规定的温度上限55℃,温度下限25℃,试(1)循环寿命.标准循环寿命满足要求(循环次数达到500次时放电(3)充放电性能。蓄电池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蓄电池20℃放电容量不低于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额定值,同时不高于企业提供的额定值的110%;蓄电池—20℃放电容量不低于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额定值的80%;蓄电池55℃放电容量不低于企业提(2)机器人能与本地监控后台进行双向信息交互,信息交互内容包括检测数据和机器人本体状态数据.(3)系统能提供二维电子地图或三维电子地图功能,实时显示机器人在电子地图上的位置,可实时记录、下传并在本地监控后台上显示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巡检路线等信息,并可导出。电子地图上可根据任(4)具备灵活的巡检任务模式设置功能。巡检任务模式设置应包括全面巡检、表计读数、红外测温、注油设备油位、开关分合位置等巡检作业任务.(5)系统能提供不同信息显示及查询功能.如:显示、存储巡检机器人信息自动分类、报表及其查询、巡检数据能自动形成巡检报告等功能。后张照片要统一归集于每台设备目录下.10、远程集控系统功能要求附录2本部分规定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检测项目、检测条件、检测内容要求、检测方法、检本部分适用于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本体、任务设备、监控后台及所有正常工作所需设备的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5412《应用电视摄像机云台通用技术条件》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3.1DL/T664《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规范(通用)》《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单站型)》《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专用规范(集中使用型)》(运检一〔2014〕69号)3检测项目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十大类,分别为:外观质量、基本性能、运行功能、巡检能力、测控能力、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动力电池性能、监控后台和远程集控系统功能。具体检测见下表1.序号1234567891011131418202122232427293031333539414243外观质量基本性能运行功能巡检能力测控能力环境适应性*动力电池性能*监控后台功能远程集控系统检测项目整机外观结构外壳表面外壳防静电及防电磁场干扰措施外壳和电器部件是否带电最短路径选择功能对讲与喊话巡检方式设置及响应智能报警设置及响应协同联动功能越障能力涉水能力爬坡能力最大速度转弯半径巡航时间云台性能巡检任务模式设置表计识别准确度设备执行机构指示识别准确度红外测温准确度拾音准确度本地监控设置及响应远程集控设置及响应一键返航链路中断返航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抗扰度工频磁场抗扰度低温工作高温工作交变湿热工作循环寿命充放电性能软件界面信息交互功能任务设置功能信息存储显示及报表生成功能1)标*号的检测项目由中国电科院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2)若送检单位可提供第三方具备资质单位出具的电磁兼容性、环境适应性以及动力电池性能、IP防护等级相关检测项目试验报告,则由中国电科院对报告进行审核,若满足要求,本次可4检测条件本部分是对一般试验条件的要求,除环境适应性能类试验之外,其它试验项目中具体的规定应按本部分执行.(1)试验应在指定的试验场地或完整的装置上进行。(2)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差异.(3)除抗电磁干扰性能类检测项目或特别规定外,试验场所不得有明显的外部电磁场影响。5检测内容要求和检测方法5.1外观质量检测内容和要求5。1.1整机外观结构整机外观结构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整机外观美观整洁,连接线应固定牢靠,布局合理,不外露。(2)整机结构坚固,所有连接件、紧固件应有防松措施。外壳表面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外壳表面应有保护涂层或防腐设计。(2)外壳表面应光洁、均匀,不应有伤痕、毛刺等其他缺陷,标识清晰。5.1。3外壳防静电及防电磁场干扰措施外壳防静电及防电磁场干扰措施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外壳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2)外壳应采取必要的防电磁场干扰措施。5.1.4外壳和电器部件是否带电外壳和电器部件是否带电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内部电气线路应排列整齐、固定牢靠、走向合理,便于安装、维护,并用醒目的颜色和(2)电气系统不得有漏电现象。(3)外壳和电器部件的外壳均不应带电.5.2外观质量检测方法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检查机器人外观结构、外壳、连接件、紧固件、电气部件、可更换部件5.3基本性能检测内容和要求5.3.1自检及功能(1)整机自检项目应至少包含:遥控遥测信号,电池模块、驱动模块、检测设备.(2)以上任一部件(模块)故障,均能在本地监控后台(或)手柄上以明显的声(光)进行报警提示,并能上传故障信息。5.3.2最短路径选择功能机器人在接收到特巡任务命令时,应立即停止正在执行的巡检任务,自动寻找最短路径,以最短时间到达巡检点进行巡检。机器人应具有自主充电功能,电池电量不足时能够自动返回充电室,能够与充电室内充电设备配合完成自主充电.5.3。4对讲与喊话功能巡检系统应具备双向语音传输功能。5。3.5巡检方式设置巡检系统应包括全自主巡检及人工遥控巡检两种功能,全自主巡检又包括例行和特巡两种方(1)例行巡检与人工遥控巡检切换.支持例行巡检与人工遥控巡检自由无缝切换,切换响应速度应小于0。1s,切换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的巡检状态和巡检姿态不发生明显变化。(2)特巡与人工遥控巡检切换。支持特巡与人工遥控巡检切换,切换响应速度应小于0。1巡检系统应具备以下智能报警功能:(1)机器人本体故障报警,包括:电池电源、驱动模块、检测设备、遥控遥测信号.(2)系统应具备三相设备对比分析功能。系统能够对采集到的三相设备温度进行温差分析,(3)系统应能够对站内设备进行温度检测,能按照DLT664规范的要求对电流致热型和电压致热型缺陷或故障进行自动分析判断,并预警。(4)SF压力密度、油位、红外测温、温度、泄漏电流等表计读数超出范围或其它65.3.7协同联动功能系统应符合IEC61850通信规约,具有与站内的生产精益化管理系统(PMS)、安防、消5.4.1自检及异常报警功能检测方法(1)将机器人准备完毕,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2)遥控遥测检测方法。机器人与本地监控后台/遥控正常通信后,断开机器人电源(或断开通信模块观察本地监控后台/遥控是否有有声(光)报警提示和报警代码.若有报警提示,并根据报警提示辨别故障模块.按照同样方法在正常通信情况下断开本地监控后台/遥控电源(或断开通信模块观察机器人是否有有声(光)报警提示。若有报警提示,并根据报警提示辨别故障模块.(3)电池模块检测方法。将电池模块阀值设置不足电量,进行电池模块的自检,并观察是否有声(光)报警提示和报警代码,若有报警提示,并根据报警提示辨别故障模块。(4)驱动模块检测方法。机器人与本地监控后台/遥控正常通信后,断开任一驱动模块电源(或信号线),观察是否有有声(光)报警提示和报警代码,若有报警提示,并根据报警提示辨别故障模块。(5)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机器人与本地监控后台/遥控正常通信后,断开任一检测设备电源(或信号线),观察是否有有声(光)报警提示和报警代码,若有报警提示,并根据报警提示辨别故障模块。(6)将机器人(搭载全套任务荷载)展开,进行整机的自检(自检模块应包括:遥控遥测模块、电池电压、驱动模块以及检测设备),并观察是否有声(光)报警提示和报警代码.说明:以上试验步骤顺序可根据机器人自检系统设置的不同进行调整。5。4.2最短路径选择功能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2)按照要求预先设定巡检内容、巡检点及路线,并启动例行巡检方式。(3)机器人执行例巡在某一区域时,操作人员根据要求设置巡视内容及巡检点并手动启动巡(4)观察机器人是否选择最短路径到达巡检点执行巡检任务。在充电试验区搭建临时充电室(电源及材料由试验方提供),布置导航带并标定充电位置,使用电量不足电池(可正常工作一定时间)给机器人供电,在离充电区一定距离时启动机器人自主充电命令,观察机器人是否在充电点停下,并自主返回至充电室完成充电。5.4.4对讲与喊话检测方法将机器人与本地监控后台分别布置在距离不小于100m的试验场上两个位置,开启现场语音对讲及喊话功能,进行模拟通话试验,观察机器人与本地监控后台是否能正常通话。5。4.5巡检方式设置及响应检测全自主和人工遥控两种巡检方式自由切换.科目1:例行巡检方式与人工遥控巡检方式切换(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统自检.(3)例行巡检进行一定时间后,由例行巡检切换至人工遥控模式,观察本地监控后台及机器人巡检方式的指示是否变化,机器人的巡检状态及姿态是否稳定。(4)人工遥控一定时间后,由人工巡检模式切换至例行巡检模块,观察本地监控后台及机器人巡检方式的指示是否变化,机器人的巡检状态及姿态是否稳定。科目2:特殊巡检方式与人工遥控巡检方式切换(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3)特巡进行一定时间后,由特巡模式切换至人工遥控模式,观察本地监控后台及机器人巡检方式的指示是否变化,机器人的巡检状态及姿态是否稳定。(4)人工遥控一定时间后,由人工巡检模式切换至特殊巡检模块,观察本地监控后台及机器人巡检方式的指示是否变化,机器人的巡检状态及姿态是否稳定。科目3:例行巡检方式与特殊巡检方式切换(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统(2)按照要求预先设定巡检内容、时间、周期、路线等参数信息,并启动例行巡检方式.(3)例行巡检进行一定时间后,由例行巡检模式切换至特巡模式,观察本地监控后台及机器人巡检方式的指示是否变化,机器人的巡检状态及姿态是否稳定。(4)特巡一定时间后,由特巡模式切换至例行巡检模块,观察本地监控后台及机器人巡检方式的指示是否变化,机器人的巡检状态及姿态是否稳定.5。4。6智能报警设置及响应检测科目1:机器人本体故障报警设置及响应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2)设置机器人电压报警阈值,启动检测系统异常报警功能。(3)设置器人电量不足电源(可正常工作一定时间),观察本地监控后台是否有电源电量不(4)断开检测设备电源,观察本地监控后台是否有检测设备故障报警显示。(5)断开驱动设备电源,观察本地监控后台是否有驱动设备故障报警显示.科目2:三相设备温度对比分析异常报警设置及响应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启动系统温(2)按照要求设置巡检线路,对试验场现场上3个温度不同巡检点进行巡检。(3)观察系统是否对采集到的三个巡检点设备温度进行温差分析,并能自动判别和异常报警。科目3:电流致热型和电压致热型缺陷或故障导致温度异常报警设置及响应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设置红外检测温度报警阈值.(3)观察系统是否对超过温度阈值的巡检点发出异常报警。科目4:敞开式仪表识别异常报警设置及响应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并启动敞开(2)按照要求设置巡检线路,对试验场上敞开式仪表(有正常显示仪表、超出范围显示仪表,同一块仪表变化值)拍照,识别。(3)观察系统是否能对超出范围显示仪表自动识别并智能报警。科目5:油位计识别及异常报警设置及响应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并启动油位计识别及异常报警功能。(2)按照要求设置巡检线路,对试验场上油位计(正常油位计及超出范围油位计)拍照,识(3)观察系统是否能对超出范围显示的油位计自动识别并智能报警。科目6:系统报警显示在科目1-5项试验进行过程中,观察系统显示,是否具备事项显示功能,是否根据报警级说明:以上试验项目可根据机器人系统设置的不同组合进行。5.4.7协同联动功能检测检查后台和远程集控系统是否符合IEC61850通信规约,是否具有与站内的生产精益化管理系统(PMS)、安防、消防、调度自动化、一体化平台等系统协同联动的接口功能。5.5运动功能检测内容和要求(1)机器人应具有按照预先设定路线和巡检点自主行走和停靠的功能。(2)自动导航定位精度要求:重复导航定位误差不大于±10mm;在1m/s的运动速度下,制动距离不大于0。5m。(3)导航方式应满足技术先进、施工方便、扩展性强等特点,所铺设的磁轨道应有明显标识。5.5.2防碰撞功能机器人应具有障碍物检测功能,在行走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应及时停止,障碍物移除后应能恢复行走.5。5.3越障能力机器人应具备越障能力,最小越障高度为5cm。5.5.4涉水能力最小涉水深度:100mm.5。5。5爬坡能力爬坡能力应不小于15°。5.5.6最大速度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的最大速度应不小于1m/s。最小转弯直径应不大于其本身长度的2倍.5.5.8巡航时间电池供电一次充电续航能力不小于5h,续航时间内,机器人应稳定、可靠工作。(1)预置位数量不小于4000个;(2)应具备俯仰和水平两个旋转自由度:垂直范围0°~+90°,水平范围+180°~-180°(3)机器人云台视场范围内始终不受本体任何部位遮挡影响。5。6运动功能检测方法自主导航及定位准确度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试验场地50m的测量区间上,预先标定导航轨迹,并标明预设点位置、始端线和终端(2)设定机器人自主行走路线、预设点位置和运动速度。的偏差和最小制动距离.5.6.2防碰撞功能检测方法防碰撞功能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试验场地机器人行走路线上设置一个障碍物,障碍物尺寸符合要求;将障碍物移除,观察机器人是否恢复行走.5。6.3越障能力检测方法越障能力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试验场地上布置越障试验装置,试验装置的高度可调节、宽度应大于机器人的宽度。(2)首先将越障试验装置高度调节至5cm。(3)机器人正对越障试验装置,停在越障试验装置前沿;(5)若越障试验装置高度为5cm时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分别将越障试验装置的高度增加至10c)和(4),记录试验结果;若试验结果不满足要求,不再增加装置高度涉水能力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2)首先设置水槽的水位深度为10cm;(4)控制巡检机器人应能正确执行机器人行走、云台俯仰和水平转动等命令;(5)采用监控后台接收巡检机器人采集的图像、音频等数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6)先将水槽的水位深度设为5cm,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再将水槽的水位增加至10cm,记录5.6.5爬坡能力检测方法(1)在试验场地上布置爬坡试验装置,爬坡试验装置的坡度25°及以下可调。(3)将机器人正对试验装置的斜坡坡道,停在斜坡前沿.(4)操作机器人直行,使其行走至爬坡试验装置上,再从坡道行走至坡底,试验重复进行2次,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5)若当坡度为10°时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分别将爬坡试验装置的坡度调整至15°、20°重复步骤(3)和(4)进行试验,记录试验结果;若试验结果不满足,则不再增加坡度进行试验。5。6。6最大速度检测方法(1)在试验地面上画出长为50米的测量区间,预先标定导航轨迹,标出始端线和终端线;(2)使机器人自主导航行驶,保持最大速度直线驶过始端线和终端线,记录机器人驶过始端线和终端线所用时间,计算行走速度;5.6。7转弯半径检测方法(1)将机器人停在试验场地的转弯性能测试准备区;(2)在转弯性能测试区(测试区已画有不同转弯半径的同心圆),进行机器人原地转向试验,观察并记录机器人所通过的转弯半径圆;(3)机器人左转和右转各测定1次,取其平均值确定转弯半径,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5.6。8巡航时间检测方法(1)预先设置好机器人自主行走路线,将机器人按照预设路线自主行走,并开始计时;(2)机器人正常执行任务,直至待机器人电量不足报警时,停止计时.(3)计算巡航时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按照GBT15412中5。3。2规定,将机器人的任务设备安装于云台上,使其重心通过云台回转中心的条件下,将云台置于起始端,然后用角度尺或分度器测量云台旋转至终端时所旋转的角5.7巡检能力检测内容和要求5。7。1巡检任务模式设置巡检系统具备灵活的巡检任务模式设置功能,应支持全自主和遥控巡检模式,其中全自主模式(1)机器人可巡视全部户外一次设备(人工无法直接巡视的除外),根据预设路线及巡检点可对所有表计、油位计进行定点、定时拍照、摄像或者遥控拍照、摄像.(2)可见光摄像机具备遥控手动或自动对焦功能。(3)红外热成像仪具备自动对焦功能.(1)机器人在到达预设巡检点时,能自动停止,并对目标设备进行拍照和摄像。(2)能够对有读数的表盘及油位标记进行数据读取,自动记录和判断,并提出报警。5%.5。7.4设备执行机构指示识别(1)机器人在到达预设巡检点时,能自动停止,并对目标设备进行拍照和摄像。(2)应能够对执行机构指示状态数据读取,自动记录和判断,并(1)对设备本体及接头的温度生成清晰的红外测温视频影像。(2)红外影像可显示影像中温度最高点位置及温度值,并在本地监控后台及远程集控后台存机器人在巡检过程中,能对设备运行噪声进行采集、远传、分析。5.8巡检能力检测方法5。8。1巡检任务模式设置及响应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2)按照要求设置好巡检路线、速度、拍照(摄像)方式、并依次设置例行巡检模式、表计读数、红外测温、注油设备油位、开关分合位置等巡检作业任务。(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统自检.电流及动作次数表计采用定时、定点自动拍照(每块仪表抓拍3张),对试验场所刀闸、PT、CT互感器进行360度红外及可见光拍照。(3)统计抓拍图像数据,判断执行巡检点个数。(4)计算巡检覆盖率=执行巡检点个数/总巡检点个数*100%。(6)放大显示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判。(7)观察刀闸、PT、CT互感器是否360度可见,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判。5。8。3表计识别准确度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统自检.(2)按照要求预设巡检线路及巡检点。器泄露电流及动作次数表计进行拍照,自动识别,记录数据。(4)计算表计识别误差=(表计实际读数-测试值)/表计实际读数*100%。(5)重复进行3次试验,将3次读数误差取平均值作为读数误差率。(6)判断表计识别的稳定性和准确性.5.8。4设备执行机构指示识别准确度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统自检.(2)按照要求预设巡检线路及巡检点。(3)观察机器人在巡检点是否停下,并对试验场刀闸进行巡检拍照,判断刀闸分合状态、记录(3)重复进行3次试验,判断设备执行机构指示识别的5。8.5红外测温准确度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统自检.(2)按照要求预设巡检线路及巡检点。(3)观察机器人在巡检点是否停下,对规定设备上不同温度的三个区域进行测量。(4)观察红外影像是否可以显示影像中温度最高点位置及温度值,是否能在本地监控后台及远程集控后台存储。(5)计算测温误差,精度是否不低于2K。5.8.6拾音准确度检测方法(1)将组装好的机器人巡检系统(搭载全套任务荷载)放置在准备区域指定位置,完成巡检系(2)按照要求预设巡检线路及巡检点,机器人开始巡检时,试验现场播放模拟噪声.(3)观察是否能够采集噪声,实时上传至集控后台,并进行比对分析。5.9测控能力检测内容和要求5.9.1本地监控设置及响应本地监控设置及响应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在距离不小于1km任务等参数进行遥控、遥测功能。(2)在距离不小于1km处,智能机器人应能正确的接收本地监控后台的控制指令实现云台转动、本体运动和设备检测等功能。(3)具备通信告警功能,在通信中断、接收的报文内容异常等情况下,上送告警信息。5.9.2远程集控设置及响应远程集控设置及响应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远方集控后台应能与本地监控后台进行通讯,具备对智能机器人的工作状态、工作参数和巡检任务等参数进行遥控、遥测功能。(2)机器人应能正确接收远方集控后台的控制指令,实现云台转动、本体运动和设备检测等功能.(3)具备通信告警功能,在通信中断、接收的报文内容异常等情况下,上送告警信息。5.9.3图像传输质量(1)在传输距离不小于1km处,具备可见光视频(2)在传输距离不小于1km处,具备红外影像全向、实时传输功能。5.9.4一键返航功能不论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处于何种工作状态,只要操作人员通过本地监控站或遥控手柄上的特定功能键(按钮)启动一键返航功能,智能机器人能中止当前任务,按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返回。5.9.5链路中断返航功能不论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处于何种工作状态,只要遥测遥控信号出现中断,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能按预先设定的安全策略返回。5.10测控能力检测方法5.10。1本地监控设置及响应检测方法(1)在试验地面上画出长为100米的测量区间,并标明始端线和终端线;(2)将本地监控后台放置在距离试验场地1km以外的地方;(4)采用本地监控后台控制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从始端线行走到终端线,期间应控制云台动作,采集巡检机器人巡检参数和检测设备工作状态参数,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9.1的规定;结果是否符合5.9。1的规定(巡检点不少于2个)。(6)现场模拟通信中断、报文异常等情况,检测系统告警功能.5。10.2远程集控设置及响应检测方法(1)在试验地面上画出长为100米的测量区间,并标明始端线和终端线;(2)将本地监控后台放置在距离试验场地1km以外的地方;(3)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放置在始端线;(4)将远程集控后台与本地监控后台实现通讯连接,通过远程集控后台控制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从始端线行走移动到终端线,期间应控制云台动作,采集巡检机器人巡检参数和检测设备工作状态参数,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9。2的规定;(5)远程集控后台通过与本地监控后台通讯来接收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采集的图像、音频等检测数据,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5.9。2的规定(巡检点不少于2个)。(6)模拟远程集控系统通信中断、报文异常故障,检测系统告警功能。5。10.3图像传输质量检测方法进行本地监控设置及响应检测(5.10.1)和远程集控设置及响应检测(5。10。2)时,在本地监控后台显示器和远程集控后台分别观察图像质量,判断图像传输质量结果是否符合5。9.3的规定。(2)设置好智能机器人的行走路线和巡检点,并以全自主方式启动智能机器人。(3)待智能机器人短时工作后,启动一键返航功能,观察智能机器机器人返回。5.10.5链路中断返航检测方法(1)将智能机器人置于试验场准备区域指定位(2)设置好巡检机器人的行走路线和巡检点,并以全自主方式启动巡检机器人.(3)待智能机器人短时工作后,将链路电源断开,并经核实链路电源已断开,观察智能机器人安全返航策略及等待智能机器人返回。5。11电磁兼容性检测内容和要求5。11.1静电放电抗扰度机器人应能承受GB/T17626。2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5.11。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机器人应能承受GB/T17626。3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2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机器人应能承受GB/T17626。8第5章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5.12电磁兼容性检测方法5。12。1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1)按照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规定,完成(2)将试验发生器(静电放电枪)的接地端与接地参考平面可靠连接,并确认其状态。(3)将巡检机器人置于于试验台上,并将机器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4)施加试验电压(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15kV)分别进行正负极性放电各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1s的试验。(5)观察并记录机器人在试验期间的工作状态(包括:图传、数传、云台转动情况等).5.12。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按下列步骤进行:(1)按照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规定,完成试验布置和场的校准。(2)将巡检机器人置于于试验台上,并将机器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当天线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时,用1kHz正弦波对信号进行80%的幅度调制后,在80MHz~1000MHz频率范围内分别进行扫描测量。(4)观察并记录机器人在试验期间的工作状态(包括:图传、数传、云台转动情况等)。(5)调节发射天线对机器人的四个面之每个侧面分别重复以上步骤进行试验,分别记录试验结果。5.12.3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1)按照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规定,完(2)将机器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3)按照选定的试验等级(100A/m稳定持续工频磁场和300A/m短时试验工频磁场)和施加(4)观察并记录机器人在试验期间的工作状态(包括:图传、数传、5.13环境适应性检测内容和要求5。13.1低温工作机器人在—25℃工作温度条件下持续运行至电池报警后,外观、结构无明显变化,电机、任务5.13.2高温工作机器人在+55℃工作温度条件下持续运行至电池报警后,外观、结构无明显变化,电机、任务设备等部件工作正常.5.14环境适应性检测方法5。14.1低温工作试验按照GB/T2423。1在《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中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主要试验步骤为:(1)将机器人放入温度为实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至-25℃。(2)机器人在温度箱内放置2h。(3)将机器人在该温度条件下持续运行至电池报警,观察试验期间机器人工作状态是否正5.14.2高温工作试验按照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主要试验步骤为:(1)将机器人放入温度为实验室温度的试验箱中,然后将温度调节至+50℃。(2)机器人在温度箱内放置2h。(3)将机器人在该温度条件下持续运行至电池报警,观察试验期间机器人工作状态是否正按照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规定的试验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机器人应能承受严酷等级:温度上限55℃,温度下限—25℃,试验周期24h的试验。试验期间,要求机器人正常工作,试验后机器人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规定。5.15动力电池性能检测内容和要求5.15.1循环寿命标准循环寿命满足要求(循环次数达到500次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5。15.2充放电性能(1)蓄电池进行过充电试验时,应不爆炸、不起火。(2)蓄电池20℃放电容量不低于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额定值,同时不高于企业提供的额定值的110%;(3)蓄电池-20℃放电容量不低于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额定值的80%;(4)蓄电池55℃放电容量不低于企业提供的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额定值的95%;5.16动力电池性能检测方法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测试样品以1I3(A)放电至电池任一单体低于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点终止电压.(2)搁置30min。(3)测试样品按照规定的方法充电。(4)搁置30min。(5)测试样品以1I3(A)放电至蓄电池任一单体电压低于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放电终止电压,(6)测试样品按照(2)~(5)连续循环500次,如果步骤(5)中的放电容量低于初始容量的90%,则终止试验.(7)测试样品按照规定的方法测试室温容量和能量.5.16。2.1蓄电池充电方法按制造商提供的专用规程进行充电。若制造商未提供充电规程,按下列方法充电:在20℃±5℃条件下以恒流1I(A)放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n×3。0V或有单体蓄电池电压低于2.5V时3停止放电,然后在20℃±5℃条件下以恒流1I(A)充电,至蓄电池电压达到n×4.2V时转恒压3充电,至充电电流降至0.1I3(A)时停止充电,若充电过程中有单体蓄电池电压达到4.3V时则停止充电。充电后静置1h。5.16.2。2蓄电池模块过充电a)蓄电池按5.16.2.1方法充电;并测试电池的充电幅值偏差。b)以3I3(A)电流充电,至某一单体蓄电池电压达到5V或充电时间达到90min(其中一个条件优先达到即停止试验)。c)记录现象.5.16.2.320℃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