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延安与解放区文学课件_第1页
第二章-延安与解放区文学课件_第2页
第二章-延安与解放区文学课件_第3页
第二章-延安与解放区文学课件_第4页
第二章-延安与解放区文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延安与解放区文学第一节解放区的文学创作(略)第二节赵树理及“山药蛋派”第三节孙犁与“荷花淀派”第四节丁玲、周立波的长篇小说(略)第一节解放区的文学创作

一从根据地到解放区及其文学活动的开展(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形成:海内外进步、爱国的青年和知识分子源源不断地奔赴延安和各根据地。(二)解放区文艺运动的开展:广泛的群众性,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二

解放区文学创作概貌

(一)诗歌:新诗大众化的努力与成就长篇叙事诗:影响最大的是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阮章竞的《漳河水》,另外还有张志民的《死不着》、田间的《赶车传》、李冰的《赵巧儿》等。晋察冀诗人群:因长期活跃在晋察冀边区而得名。最有影响的诗人是田间,他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写过《假如我们不去打仗》、《义勇军》、《给饲养员》等许多精彩的街头诗。其他成员有陈辉、邵子南、方冰、魏巍等。

(二)小说创作

1、中短篇小说农村生活:赵树理、孙犁、孔厥、秦兆阳、葛洛、马烽、西戎、束为等部队生活:刘白羽《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战火纷飞》、《血缘》以及《火光在前》知识分子:丁玲《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

工业生活:草明《原动力》2、长篇小说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欧阳山《高干大》、柳青《种谷记》、马烽、西戎合著《吕梁英雄传》、袁静、孔厥合著的《新儿女英雄传》

(三)戏剧创作

主要内容:一、对国民党当局的揭露和讽刺:《群猴》、《故乡》等二、部队生活:《战斗里成长》、《九股山的英雄》、《团结立功》、《喜相逢》等三、农村土改:李之华《反“翻把”记》

四、工业战线:《炮弹是怎样造成的》(陈其通)、《劳动的光辉》(陈波儿)、《不是蝉》(魏连真)等(三)戏剧创作

文艺整风以后,解放区的戏剧运动蓬勃开展:一、民族新歌剧的创造:《兄妹开荒》-《惯匪周子山》-《白毛女》二、旧戏改革: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旧形式编现代戏马健翎的新秦腔代表作《血泪仇》三、用话剧表现工农兵生活:描写部队生活的话剧数量较多,成就最高,如《同志,你走错了路》(姚仲明、陈波儿等1944年集体创作)(四)报告文学写作从周游的《冀中宋庄之战》,华山的《窑洞阵地战》、《碉堡线上》等作品中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敌抗战的情形。华山的《英雄的十月》和刘白羽《环行东北》、《历史的暴风雨》两本集子中的不少作品报道了东北战场的战斗情况。周而复的《诺尔曼·白求恩断片》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者以大量典型的事迹、生动的细节刻画了白求恩大夫的感人形象,格调朴实而雄浑。

三、解放区文学创作的特点、成就及局限(一)特点

1、促成了五四新文学与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结合。许多专业作家学习运用民间文艺形式来创作。2、新的题材,新的主题。翻身解放的“新人”成为文学的主角,诸如普通的农民、士兵、干部。

3、对文学民族化、大众化的自觉探求。作家们普遍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文艺形式,形成了一些新的文体,如新评书体小说、新章回体小说、民歌体叙事诗、新歌剧等等。(二)成就及局限

解放区文学创作是作家和农民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的过程,他们各自从对方吸收思想和艺术的新质,促成自己的转变。

但是,由于强调作家到农民中去接受改造,不可避免地受到农民身上长期积淀的封建文化、道德伦理因素,包括小生产者意识的影响。反映在文学观念上,则形成了一种文学发展的片面性。

随着政治的变迁和新中国的成立,政治功利主义文学观得到进一步推进和强化,其狭隘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节赵树理及“山药蛋派”

一、生平与创作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省沁水县人。1925年于长治就读师范时受到五四新文学影响,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参加革命,此后长期在解放区从事文化宣传和和报刊编辑工作,1943年以来相继发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其一系列作品被誉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成为解放区文学的典范。创作分期

1、建国前的文学创作:赵树理的文学创作开始于1929年,奠定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小二黑结婚》,其余有《李有才板话》、《孟祥英翻身》、《地板》、《李家庄的变迁》、《福贵》、《刘二和王继圣》、《斜不压正》、《传家宝》、《田寡妇看瓜》等。

2、建国后的文学创作:主要小说有《登记》、《三里湾》、《“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卖烟叶》等,另外还创作了若干曲艺、戏曲作品。“赵树理方向”的确立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等一系列作品以其强烈的生活气息、质朴的民间形式、生动的群众语言以及鲜明的政治倾向,引起解放区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的注意。

1947年7-8月,在晋冀鲁豫边区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集中讨论了赵树理的创作,并以“赵树理方向”概括之。主要内涵:其一,要求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功利性,从属于政治的需要,积极地为政治服务,为宣传各项方针政策服务,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服务。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赵树理的“问题小说”中

。其二,要求文学创作走民族化和大众化的道路,具备鲜明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为中国的老百姓(当时主要是指农民)喜闻乐见。

“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

“问题小说”

赵树理对自己的创作有个说法:“我的作品,我自己常常叫它是‘问题小说’。”从40年代一直延续到新中国,赵树理写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一系列表现中国农村的问题小说。其创作思路是:从工作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矛盾——解决方法——指导工作。赵树理的问题小说得以突破就事论事的局限,表现出难能可贵的质朴的现实主义精神,但也存在图解政治、图解政策人物刻画简单化、类型化等问题。

“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1、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李有才板话》用民间“板话”的方式,对封建政治制度作了淋漓的揭露。《李家庄的变迁》真切地写出了封建豪绅是如何利用政权和族权加上高利贷的盘剥把农民逼到破产的地步。

《小二黑结婚》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反抗包办婚姻、坚持自由恋爱的故事,但作品给人印象更深刻的则是二诸葛和三仙姑,他们成了中国旧式农民落后、愚昧、迷信、麻木的典型,是继阿Q之后最为中国读者熟知的旧式农民形象。二

“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

2、反官僚主义的倾向

反对干部中的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是赵树理问题小说的一个部分。如《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同解放区许多作家将笔力集中描写对敌斗争相比,赵树理算得上是一位从“内部”来反映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作家了,因此他不光写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也写混入革命队伍内部的异己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如《小二黑结婚》中的兴旺、金旺兄弟,《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邪不压正》中的小旦、小昌等,而这些人物的落后乃至于反动,说到底还是与封建势力相联系。二

“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

3、表现新的天地和新的人群

其一、“小字辈”人物的出现。其二、“团圆”式的结局。其三、历史变迁的写照。

三、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实践从艺术形式看,赵树理和“赵树理方向”几乎就是民族化与大众化的代名词。

1、故事体小说:继承了中国评话式小说的特点,努力保持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大众化语言:赵树理小说的语言特色尤其鲜明,这就是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众口头语的运用。关于“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三里湾》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西戎李束为马烽孙谦胡正《小二黑结婚》简介《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情节: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据地的刘家峻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黑的父亲二孔明还私下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财礼,逼小芹嫁给在阎锡山部下当过旅长的退职军官的吴广荣。一天夜里,二黑和小芹正在商量终身大事时,却被早已垂涎小芹的地痞金旺等捆住,借机陷害。幸得区长及时赶来逮捕了一向欺压百姓的金旺,当众教育了二孔明和三仙姑,并批准了小二黑和于小芹结婚。《李有才板话》简介《李有才板话》1943年10月连载于《群众》,一发表就得到了比《小二黑结婚》更高的评价。茅盾认为,“这个中篇当然可以视为赵树理(到1943年为止)的代表作”。《李有才板话》以3万字的篇幅,描写了解放区一个山村阎家山改选村政权和实行减租减息的曲折过程,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小说主人公李有才是一个被剥削了一生,只剩“一身一口”,一间土窑,然而正直坚强、乐观幽默的50多岁的农民形象。

第三节孙犁与“荷花淀派”

一、生平与创作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在解放区,他是继赵树理之后最重要的短篇小说家。(一)解放区的文学创作从1939年发表短篇《一天的工作》开始,到1949年中篇小说《村歌》的完成止,这个阶段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选材多取自白洋淀水乡抗日军民的日常生活及所经历的风云变幻,以《荷花淀》、《芦花荡》、《嘱咐》为代表,与后来创作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一起构成他的“白洋淀系列”。

(二)新中国的文学创作

一是回忆在冀西山区工作和生活的一组短篇小说,如《吴召儿》、《山地回忆》、《正月》,这是与“白洋淀系列”相互映衬的“山地小说”;二是耗费多年心血的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是描写河北农村现实生活的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这个阶段的小说,延续了作者在解放区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从抗日战争写到土改平分、变工互助,寄时代风云于诗情画意。

(三)新时期的文学创作

题材和风格为之一变,由轻盈佻达转为冷静深沉,创作重心也由小说转向散文。小说的代表是冠名为“芸斋小说”的一组笔记体小说。

散文是孙犁晚年创作的用心所在,十余年间连续出版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等,其早年在小说创作中偏好的散文化趋向在晚年的散文创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孙犁小说的抒情浪漫风格

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是孙犁“自己一贯的风格”。(一)对民间乡土的热恋

(二)对纯美和诗意的追求

(三)多种抒情手法的运用

1、直抒2、移置

3、投射

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使孙犁小说中经常出现情景交融、诗意绵绵的优美画面。如《风云初记》:这时候,春儿躺在自己家里炕头上,睡得很香甜,并不知道在这样的夜深,会有人想念她。她也听不见身边的姐姐长久的翻身,和梦里热情的喃喃。养在窗外葫芦架上的一只嫩绿的蝈蝈儿吸饱了露水,叫得正高兴;葫芦沉重的下垂,遍体生着象婴儿嫩皮上的茸毛,露水穿过茸毛滴落。架上面,一朵宽大的白花,挺着长长的箭,向着天空开放了。蝈蝈儿叫着,慢慢爬到那里去。

三、孙犁小说的艺术成就与“荷花淀派”

(一)女性形象

以北方农村的女孩儿和小媳妇尤见其特点,如《村歌》中的香菊、双眉,《山地回忆》中的妞儿,《吴召儿》中的吴召儿,《小胜儿》中的小胜儿,《风云初记》中的春儿、秋分,《铁木前传》中的九儿等,这类女性大多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品格和美德,如活泼、聪慧、灵秀或端庄、温柔、善良、贤淑、坚韧等,且与他小说的抒情风格相一致:细腻、轻柔、单纯、明净、开朗。

(二)结构和语言

1、叙述方式: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2、艺术结构: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以作家之意连缀章节,以主观情志敷衍全篇,再加上抒情言志的任意插入,不讲究故事情节连贯、缜密和完整。

“散文化小说”

3、小说语言:“如话性”,如:“这个大娘,住在小官亭西头路北一处破院的小北屋里。这院里一共住着三家,都是贫农”(《正月》)

“如画性”,如在《钟》中写芦苇:“到了春天,苇锥锥像小牛犊头上钻出来的紫红色的小犄角,水灵灵的充满生气。到夏天,雨水涨满,是一片摇动的绿色的大栅帐。到冬天,它点缀着平原单调肃杀的气象,黄白的芦花从这里吹起来。”

(三)“荷花淀派”

孙犁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影响了众多年轻作家,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他以《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为园地,吸引和培养了一批文学新人,如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这些作家的创作多少吸收了孙犁的抒情浪漫风格,因而被称为“荷花淀”派。丛维熙刘绍棠韩映山第四节丁玲、周立波的长篇小说(一)生平与创作概况

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又名凤翔,湖南省益阳县人。现代小说家。用英语Liberty(自由)的译音“立波”为笔名。

周立波是集翻译、评论、报告文学和小说创作于一身的作家。

《暴风骤雨》的发表,奠定了周立波作为著名小说家的地位。

(二)《暴风骤雨》

1、主题的确立

周立波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