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准备专题讲座_第1页
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准备专题讲座_第2页
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准备专题讲座_第3页
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准备专题讲座_第4页
转变就业观念做好就业准备专题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变就业观念

做好就业准备即将走出学校的毕业生,面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应清醒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就业与择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勇于进取,主动适应社会,充分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竞争能力。一、我国劳动力的就业现状

1.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2.劳动力素质较低,有碍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全国城镇从业人口中技能劳动者仅占32.9%。劳动者技术等级偏低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技能型劳动者中初级工占43%,中级工占36%,高级工占17%,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第一节正确认识我国就业形势

调整就业心态二、我国的就业形势

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会持续。

1)“农民工”作为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重要形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会保持下去,且规模会不断增加。大量农民工由农村流向大中城市,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和南方地区,由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

2)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地区供求矛盾尖锐。从城镇来看,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主要是由于自身素质难以适应新就业岗位的需要;部分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所学专业与企业之需不能对应;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明显加大,劳动者素质技能不适应问题更加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矛盾在不同地区出现,虽属局部现象,但短期内难以消除。3)新生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在2010~2020年期间,我国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在1000万左右。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200万人左右。三、中职生的就业形势

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相同的薪酬条件下,不愿意去生产型企业成为一名一线的职工。即便有少数大学生愿意成为生产一线的职工,也可能因为专业不对口,很难与企业“零距离接轨”。与此相反,中职生就业呈现越来越吃香的趋势。1.就业总体趋势

在经济较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从业人员将持续增加,根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2010年将达到850万人,据此测算出2015~2020年从业人员将进一步增加到1267~1284万人,其中,每年需要补充的中职毕业生为50万人左右。以下是部分行业对中职生的需求情况。

1)机械制造业每年需补充从业人员94000人,其中中职毕业生为53800人;考虑到汽车工业发展将带动汽车维修等相关职业岗位增加,预计机械制造业业每年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数为24800人。

2)2005年,模具设计与制造业从业人员数由2004年的16.92万增加到19.22万,但由于其生产方式明显向集约型发展,进一步优化结构,从业人员数明显增加,估计到2010年从业人员将会进一步增加。

3)随着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制造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估计该行业每年对新增中职毕业生需求为10000人左右。

4)信息产业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中发展空间最大的行业之一,2004年,信息产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212.9亿元增加到402.38

5)旅游和餐饮业未来几年年均所需中职毕业生达7.99万人,中对中职人才需求最大的行业。

6)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大量地引进外资,对我国轻工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我国现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近几年该行业对专业中职人才的需求正迅猛增长。

7)我国加入WTO后,销售业这个新兴的行业逐步得到完善,将产生几万的从业人员空缺。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很多企业中,生产一线的车钳铆电焊等技术人才奇缺,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技术人才。从市场需求看,学习实用技术的学生大多一毕业就能马上找到工作,工资收入也不低。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毕业生较多而市场需求相对较少,很多学生没有一技之长而又放不下架子也是难以就业的因素之一。第二节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一、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

在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在谋求职业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和就业意识,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思想和观念,作为即将走入社会的毕业生必须与时俱进,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一致的科学价值观和职业观。1.树立回报社会、扎根基层的就业观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我国的基层和农村最缺乏技术型人才,迫切需要发展先进的生产力,因此,毕业生要树立勇于实践的观念、服务工农群众的观念、积极劳动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观念,结合自己的特点,敢于选择那些暂时条件艰苦但有利于将来事业发展的地区和单位。许多优秀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贡献社会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扎根基层是成才的基本条件。2.动态的就业观

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很难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其次要关心市场就业的动态情况。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当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进而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以尽快适应这种高难度的求职氛围。3.多渠道就业观

目前我国正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毕业生必须从多渠道、多门路入手,以便实现充分就业。

1)要广开就业渠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在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条件下,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命。毕业生应树立信息意识,收集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信息和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信息。

2)要打破地区和所有制限制。有的毕业生不愿意远离家乡,有的甚至非大城市、国有单位不去。现实中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此地不需要的人才,在彼地可能十分紧俏。二、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毕业生的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预想不到的问题,特别是当自己的求知目标受阻而不能实现时,会引发各种烦恼和不安、紧张的情绪,进而损害身心健康。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就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良好的竞争状态和健康的就业心理是不行的。心态即心理活动状态。心态具有一定程度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并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或事过境迁,或主观的调节)而发生改变,心态对人的行为和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毕业生在就业期间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状态(即就业心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选择自己的未来职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心态是十分重要的。(1)正视现实:正视现实是毕业生择业必备的健康心态之一。正视现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正视社会和正视自身。

1)正视社会。人是社会人,是现实人,无论正视于否,社会和现实都是客观存在的。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适应社会;消极的心态是脱离社会、逃避社会。2)正视自身。常言道:“知人为聪,自知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要客观全面地看待自己,实事求是.(2)善于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毕业生是否具备竞争心理,对择业成败有重大影响。竞争意识能激发毕业生开拓进取、追求向上的精神。这对那些不甘落后、勇于进取者是一种激励。(3)不怕挫折:挫折是指在从事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中,遇到的干扰和障碍。遇到挫折,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客观条件苛刻,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只有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调节心理。遇到挫折,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人说,挫折是试金石。心理健康的人,勇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心里不健康的人,知难而退,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对挫折的不同反应有三种类型,如表2-1所示:(4)放眼未来:尽管多数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获得了较满意的职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部分毕业生的志愿一时难以实现:有的专业较为对口,但地域偏僻或工作在基层,因而认为不理想;有的地域优越但专业不对口,因而认为不理想等。对于这些问题,毕业生事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懂得从长计议、正视现实、适应现实和放眼未来。职业是生活的新起点,全身心地投入,才能使自己成长、发展、充实、满足,从而实现人生目的。三、就业的心理障碍及分析

1.毕业生常见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指个体的一切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或倾向,是由心理压力和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使个体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的结果。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有轻有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多属于适应性的轻度心理障碍,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随着主观条件的变化和时间的变迁,这些心理障碍多数会自动消失。归纳起来,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障碍:(1)焦虑:焦虑是毕业生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情绪反应,多数由挫折或内心的矛盾冲突所导致,表现为恐惧不安、忧心忡忡及其他心理反应。焦虑作为一种普遍的情绪反应,为人们所共有,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2)自卑:自卑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低,看不起自己,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状态。自卑心理在许多毕业生身上存在并影响他们的择业。过度自卑会让毕业生精神不振,失望、孤僻,心灵扭曲,甚至产生强迫性的行为障碍问题。(3)怯懦:学生的环境变化无非是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发展较为顺利,没有经历过大的波折,更未经历过社会实践的考验,所以做事往往只想成功,不想失败,害怕挫折,胆小怕事。更怕说错话,影响形象。(4)冷漠:国内外心理学家认为,冷漠是一种人们对挫折环境自我逃避式的退缩心理反应,带有一定的自我保护和自我防御性质。(5)问题行为:问题行为是指违背社会行为规范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毕业生在得不到主体需要或遭受较大的挫折后,放松对自我的约束,容易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行为,如逃课、损坏公物、对抗、报复、迁怒于人、拒绝交往、不良交往、嗜赌、嗜烟和嗜酒等。问题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择业,更容易导致毕业生走向违法乱纪的道路,所以应予以重视。

(6)躯体化症状:躯体化症状是由于心理压力或生活方式改变而导致的异常的生理反应。毕业生由于心理矛盾冲突较激烈,挫折体验多,心理长期处于较高的应急水平,因此容易导致某些躯体化症状,如头痛、头昏、心动过速、消化紊乱、心慌、尿频、饮食或睡眠障碍等。出现此类情况,应予以及时排除,否则会危及身心健康。2.心理障碍分析

(1)有远大理想,却不能正视现实:人生的幸福存在于无限的希望之中,而希望则是对理想和美好未来的不断追求。大中专毕业生经过了十几年的勤学苦练,在择业之际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更加强烈,更为丰富,也更为远大。(2)强调实现自我价值,却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毕业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他们强调自我价值,希望完善自我并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责任。(3)希望自主择业,却怕承担风险:毕业生希望自主择业,但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在满怀希望之余又感到紧张和焦虑。(4)渴望竞争,却缺乏勇气:毕业生在在校期间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他们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训,渴望社会提供自由竞争的环境。(5)期望值高,却难以满足:大多数毕业生渴望求得层次较高、条件优越、经济实惠、事业前景广阔的职业,认为这是自己事业的良好“开端”,却总是磕磕碰碰,累遭挫折,以至身心俱损。3.正确的就业心态

面对择业,毕业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就业心理,克服心理障碍,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能帮助毕业生保持良好的就业状态,有利于择业过程的顺利完成,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所以说心理健康是就业的重要保证。(1)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己:心理障碍使人痛苦、难受和焦虑不安。毕业生缺乏的不是机遇,而是自知之明,谁也不可能不遇到挫折,战胜挫折的关键是认识自我,相信自我,战胜自我。只有正确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创造机会并抓住机会。

(2)事在人为,不要害怕失败:害怕失败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事。失败总是向害怕失败的人倾斜,弱者相较于强者,除却实力的差距缺乏自信、害怕失败是主要原因,因此,害怕失败之后往往紧随着失败。(3)正视现实,适应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之中,也就是处在某一具体的环境之中。(4)自我观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是成功心理的因素之一。一个人情绪不好,往往会觉得一切都很糟糕,遇到好事和良机都会失之交臂。所以不良情绪是一种危害,容易使人失去机会。(5)积极的心理暗示,克服不适应的心理:自我意识的好坏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态,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克服心理上的不适应。心理暗示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自我激励,自我誓约。准备一句简洁有利的激励言语,比如“我一定会成功”或“事成于谋”等,或在手上写上“我能行”等字样,紧张时看一下,可起到减压阀的作用。

2)信念坚定,目标明确。目标明确但不要过分看重结果,对于落聘,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洒脱感。

3)想象具体的情景。面对即将来临的面试,想象自己富有青春活力、富有感召力的模样和情境。

4)想象自己身体健康,浑身是劲,充满青春活力。

5)以上努力均不奏效时,则准备在面试时直言相告自己内心的不适;如紧张等,以取得招聘者的谅解。四、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

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有一定实用技术的初等密集型技术工人、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和各基层的劳动者。有的毕业生不愿做工资较低、干活辛苦的服务性工作,只想选择办公条件舒适,薪酬高的岗位,却没有考虑自身的条件是否已达到那些岗位对员工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导致求职失败。毕业生要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树立业无贵贱、行行可成才和为大众服务的意识。2.打破体制局限,树立广泛就业的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毕业生热衷于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然而随着近年来国企改革和机关人事改革的发展,这些单位的编制普遍紧张,不少单位还面临裁员。同时,这些单位对从业人员的学历、素质等要求都很高,职校学生很难能在其中谋职。其实,有许多集体、民营和三资企业等,近年来在良好的投资环境下发展非常迅速,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较好的谋职之地。3.强化技能训练,树立竞争上岗的意识

在分析“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时,多数毕业生认为是学历低、无经验,仅少数毕业生认为是专业技能不强。从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择业机会还是挺多,学校每学期都会联系一些单位,还有一些单位主动到学校要人,这说明行业中有很多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岗位。4.练就求职技巧,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

中职生因其年龄较小又无社会经验,心理年龄低于实际年龄,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调查表明,他们对自己的就业技巧没有信心,对把握就业机会和自我推销的能力缺乏自信。因此,中职生需要树立自我推销的公关意识,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5.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奉献意识

毕业生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际上,在面临择业和实习的就业过程中,中职生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观念或行为。因此,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倡导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6.提高综合素质,树立不断学习意识

毕业生们对自己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对新知识的学习力等评价较低,同时感到自己的综合能力欠佳,大部分毕业生已开始关注自己的继续教育问题。因此,广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现有的知识与技术,还要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利用课内外各种学习机会,主动扩展知识面,并学会通过多种媒体了解和掌握一些科技新知识。一、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经济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关键是人才的素质。面对竞争,中职毕业生仅仅树立新的就业意识、保持健康的就业心理,还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第三节提高就业素质与能力

迎接未来挑战1.素质

素质是一个人素能和品质的代名词,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质。

素质既包括人的身心潜能,又包括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人身心结构中的积淀和内化。它是一个系统的、有序的整体。依据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层次,可以把素质划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面。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人的整体素质。2.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从事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对其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着特定的要求。(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人在政治上的信念或信仰,包括世界观和价值观。简而言之,就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一个人在理想信念方面的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思想政治素质是职业素质的灵魂,它对其他素质起着统率作用,指引着其他素质的性质和方向。

(2)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水平。它包括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等。(3)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人的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结构、受教育的水平以及自学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表现。(4)专业技能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是指专业技能资格证、岗位资格证、英语等级证和计算机等级证等。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劳动者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证。(5)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是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状态和水平;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品质的状态和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二、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素质是能力的源泉,能力是人才的价值体现,人们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实际能力,即人已经具备并表达出来的能力;二是指潜在能力,即个人尚未表现出来但将来可能发挥的能力一方面。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并且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如学习能力、认识能力、组织能力等。另一方面,具有某些能力就能够顺利完成某些活动,能力的强弱决定活动效率的高低。所以,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条件。而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能力表现,就是指职业能力。1.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职业能力

一般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表达能力。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快速地口头表达或书面撰写各类文件,能生动、简明、清晰地表达所要叙述的内容和要点。这对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及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都至关重要。

2)外语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的一体化,市场对毕业生的外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职毕业生在听、读、说等方面应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水平。

3)计算机应用能力。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应用已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中职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职业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创造能力。所谓创造能力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中的能力。能力人人皆有,只是水平高低、作用大小不同而已,只有那些思维敏捷、有创造精神的,能在解决自然和社会新问题时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的人才称得上创造性人才。培养创造能力必须做到三点:一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有理想,有抱负,有强烈的创造欲望,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二要有敏锐的创新精神,能批判继承和开拓创新;三要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2)社会交际能力。所谓社会交际能力就是人在特定的人际环境中通过语言进行思想感情与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社会交际能力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上从事各项工作都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许多事业成功者都借助于良好的人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