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_第1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_第2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_第3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_第4页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1.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的细胞结构。3.减数分裂:是指植物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4.组织:是形态、结构、功能和来源相同的细胞群。5.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并易开区分的部分。6.纹孔: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所形成的许多较薄区域。7.胞间连丝:连接两个纹孔的丝状细胞质。8.维管束:由纤维、导管、管胞、筛管或伴胞及薄壁细胞聚集在一起而构成的束状结构。9.主根:由种子里的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10.侧根:是由主根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枝。11.不定根:根的产生没有固定的位置,除定根以外,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长出来的根。12.须根系:主根早期停止生长或死亡,在茎基部产生很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13.直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分明显,主根发达,垂直向地生长,主根上生出的各级侧根细小的根系。14.凯氏带: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的皮层细胞的侧壁和横壁上有部分木化和栓化增厚,形成带状的现象。15.髓:根维管柱中央的薄壁细胞。16.周皮:是木栓形成层、木栓层和栓内形成层的合称。17.单轴分枝:主茎和枝条比较直立,顶芽生长始终占优势的分枝方式。18.合轴分枝:枝条比较弯曲,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由邻近的腋芽代替生长,并依次发展的分枝方式。19.叶痕:木本植物的枝条,其叶脱落后,在节上留有一定形状的疤痕。20.叶迹:是指木本植物的枝条上,叶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的痕迹。21.年轮:在植物的次生木质部中能够看到一圈圈的同心圆环,把这些同心圆环称之为。22.皮孔:枝条的外表可以看到的一些突起。23.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具全的叶。24.平行脉:叶片中间有一条中脉,中脉两侧的叶脉大都互相平行的叶脉。25.栅栏组织:是指位于植物叶子表皮下方排列整齐的一层或多层柱状细胞。含叶绿体多。26.海绵组织:是指位于叶子下表皮处与栅栏组织间由疏松而不规则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的细胞组织含叶绿体较少。27.运动细胞:是指叶片上表皮中的一种大型的细胞,细胞壁较薄,有较大液泡,认为它与叶片的卷曲和开张有关,也称泡状细胞。28.气孔:是指植物茎叶表皮层中由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开口。系植物与环境交换气体的通道。29.完全花:通常是指具有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的花。30.雌蕊:是指位于花的中央部分,由1至多个具繁殖功能的变态叶——心皮卷合而成。31.花序:植物的花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花轴上。32.无限花序:花轴在开花期能继续延长,花由下向上开或由边缘向中央开的花序。33.两性花:一朵花中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34.花粉败育:花粉粒并未经过正常的发育,不具务生殖功能的现象。35.开花期:一株植物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放所经历的时间。36.传粉:植物开花后,花药破裂,成熟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过程。37.双受精:到达胚囊的花粉管,管的顶端膨大破裂,管内的精子和内容物散出。其中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以后发育成胚,另一个精子与中央细胞结合,以后发育成胚乳的现象。38.受精作用:雌雄配子相互融合的过程。39.无融合生殖:有些植物不经过精卵结合也能形成胚的现象。40.真果:单纯由子房生长发育而来的果实。41.假果:除子房以外花的其他部分也能生长发育成果实的一部分。42.分蘖:禾本科植物,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基部产生不定根的特殊分枝方式。4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染色质浓缩成较大的棒状体。44.心皮:组成雌蕊一个或几个变态的叶。45.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体重上的增加,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46.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质变化过程,是通过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成来体现的。47.生殖生长:是指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的生长。48.种子发芽:是指植物种子萌动后,胚根生长扎入土中形成根,胚轴伸长生长将胚芽推出地面,当根与种子等长,胚芽等于种子一半时的过程。49.种子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内在原因,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50.发芽率:是指植物测试种子发芽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51.发芽势:是指在发芽过程中日发芽种子数达到最高峰时,发芽的种子数占供测样品种子数的百分率。52.植物生长大周期:是指植物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高峰会,又逐渐减慢,以致完全停止,形成“慢—快—慢”的规律。53.极性: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即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54.植物再生现象:是指当植物失去某一部分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逐渐恢复所失去的部分,再形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的现象。55.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56.春化作用:是指植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诱导,才能转化为生殖生长的现象。5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在开花之前的一段时期,要求每天要有一定的昼夜交替,才能开花的现象。116.光合强度:又叫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117.光合生产率:又叫同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积累的干物质克数。118.光饱和点: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度增而增加,但当光照度达到一定值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温度。119.光补偿点:是指当光照度低于一定数值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处于平衡状态的光照度。120.CO2补偿点:是指当光合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时的外界的二氧化碳浓度121.CO2的饱和点:是指在辐射能充分满足的条件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时的二氧化碳浓度。122.有氧吸呼:是指有O2参与的呼吸作用。123.无氧呼吸:是指植物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呼吸作用。124.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脱氢氧化,逐步转化为丙酮酸的过程。125.呼吸强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单位植物材料干重或鲜重所放出的CO2质量(或体积)或所吸收的质量(或体积)。126.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127.光能利用率: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的植物体内有机物贮存的化学能能占该土地日光投射辐射能的百分数。128.叶面积系数:是指一定土地面积与该土地上绿叶面积的比值,表示叶面积的大小。129.拮抗作用:是指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植物对另一种养分的吸收的作用。130.协同作用:是指一种离子的存在帮助和促进植物对其他离子的吸收或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131.肥料:是指为植物提高必需营养元素兼有改变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132.主动吸收:是指植物利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吸收养分的过程。133.铵态氮肥:是指氮素以氨或NH4+形态存在的氮肥。134.难溶性磷肥:是指养分标明量大部分只能溶于强酸的磷肥。135.复合肥料:是指含有N、P、K三要素中两种或三种养分的肥料。136.掺混肥料:又叫BB肥,是指含有N、P、K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原料肥料按一定比例掺混而成的混合肥料。137.有机肥料:又叫农家肥料,是指农村中利用各种有机物质,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一类自然肥料。138.厩肥:又叫土粪、圈粪,是指家畜粪尿和各种垫圈材料混合积制的肥料。139.绿肥:是指栽培或野生的植物,利用其植物体的全部或部分作为肥料。140.生物肥料:是指人们利用土壤中一些有益微生物制成的肥料。141.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植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用量和比例及相应的施肥技术。142.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某种养分的需要虽然绝对数量不一定很多、但很迫切的时期。143.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养分绝对数量最多、吸收率最快、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时期。144.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养分量占肥料中该养分总量的百分数。145.硝化作用:是指土壤中氨或铵离子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硝态氮的过程。146.氨化作用:是指土壤中含氮有机物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为氨或铵态氮的过程。147.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过程。148.太阳辐射总量:是指任一特定时段内水平面上太阳辐射强度的累积值。149.太阳辐射度:又叫太阳辐照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150.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151.地面反射辐射:是指到达地面的总辐射中,有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回大气。152.地面反射率:是指向上的反射辐射总通量与入射辐射总通量的比值。153.大气逆辐射:是指大气向地面发射的长波辐射。154.地面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间的差值155.地面辐射差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太阳总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值,又称地面净辐射或地面辐射平衡.156.大气降水:是指从天空的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或固态水157.气压:是指大气的压强。通常用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铅直气柱的重量表示。158.焚风:又叫干热风,是指由于空气下沉,使空气温度升高、湿度下降而形成的又干又热的风。159.农业气象灾害:是指农业体系运行中所发生的各种不利天气或不利气候条件的总称。160.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天气的统计情况。161.农业气候:是指对一定区域内农业气象条件长期统计所总结出的气象特征。162.下垫面:是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163.气候带:是指围绕地球表面呈纬向带状分布、气候特征比较一致的地带。164.气候型:是指在同一气候带内或在不同的气候带内,由于下垫面的性质和地理环境的近似,往往会出现一些气候特征相似的气候形式。165.小气候:是指在具有相同大气候特点范围内,局部地区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